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2昼夜交替现象 教案(2023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 资源ID:251043       资源大小:945.6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2昼夜交替现象 教案(2023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1、2.昼夜交替现象【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2课。本课从认识昼夜交替现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随即用一个问题“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呢?”聚焦到探究主题上来,旨在充分展露学生对昼夜现象的看法,试着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关系入手,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基于学生前概念的多样性与现象本身的复杂性,本课希望让学生能自主展示各种解释方案,暴露自己的原有认知,然后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讨论交流、思维碰撞发现问题、修正解释,最终推动学生的认知向前发展。教材主要安排四个有层次的活动,一是学生独立地思考并形成自己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二是像科学家

    2、一样研讨、交流我们的解释;三是做模拟实验,初步检验假设是否成立;四是交流实验结果,修正解释或提出进一步的研究问题。【学情分析】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文现象,每天都在上演,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但是,学生熟悉的只是现象的特征,对现象成因的理解却比较模糊。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昼夜交替

    3、模拟实验,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解释可以有多种。科学思维: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区别昼夜交替现象成因假设中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关系。探究实践:能根据已有知识,用口述、画图等方式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能基于假设,制订可行的探究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态度责任: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感兴趣,愿意和同学合作,能与同学分享观点,保持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真正成因的热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并用模拟实验验证。难点:思考并归纳出各种假设的本质区别是地球和太阳运动状态不同。【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大表、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手电筒、地球海陆分布模

    4、型、作业本。【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同一地点的昼夜照片、昼夜交替动图1.观察同一地方的白天与黑夜的图片,引出昼夜概念。2.观察一张昼夜交替的动态图和一个太空视角的地球昼夜交替的动态图,让学生认识这种现象是昼夜交替现象。3.谈话:昼夜交替现象每天都在上演,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现象,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设计意图】出示图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白昼、黑夜的特征,直观观察昼夜交替现象,为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成因做铺垫。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5分钟)材料准备:手电筒、自转模型、学习单(一)提出假设(预设8分钟)1.引导思考:如果没有太阳光的照射,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吗?如果地球

    5、是个透明的球体,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太阳和地球都静止不动,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都是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2.思考并猜测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请学生把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假设用简单的示意图记录下来。可以用小圆代表地球,大圆代表太阳,用箭头表示运行的方向。(视频演示假设示意图画法)3.请学生上台展示介绍, 老师将学生的观点画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补充。(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也自转4.交流学生提出的假设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设计意图】画想法旨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交流观点的环节能让

    6、学生在与他人观点碰撞中,产生新认知,并产生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假设的动力。(二)模拟实验,检验假设(预设12分钟)猜测也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法,到底哪种假设是正确的呢?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验证。1.确定模拟实验的材料,使学生明白寻找具有相似特征的材料来代替地球和太阳,以能保证实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用地球模型模拟地球,用去掉反光罩的手电筒模拟太阳)2.出示实验材料,先让学生思考实验操作步骤,然后播放视频简单演示。3.明确模拟实验要求。(1)严格按照标准判断昼夜交替现象。(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4.学生分组模拟实验,及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基于假设制定可行

    7、的探究方案,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初步判断该假说是否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三)交流研讨,总结发现(预设15分钟)1.交流:通过模拟实验,哪些可能性是成立的?哪些是不成立的?明确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出现了昼夜交替。(一个小组先汇报,用记录单展示,并解说,其他小组再补充与质疑,质疑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现场演示,来解决问题。)2.思考: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不同?(预设:每种假设不同点就是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状态不同。)3.谈话:对于“为什么地球上的昼和夜会不断地交替”这种自然现象,虽然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与事实相符的只有一种,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确认哪种假设是正确的?【设计意图】学生

    8、通过展示与交流充分了解每种假设的特点,在对比中发现每种假设的本质不同,进而找到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本质原因。三、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现象每天都在循环往复,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为了探索地球上昼夜交替的真正原因,我们今天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模拟验证新的认识。 科学的进步没有捷径可走,人类认识地球和宇宙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辛的,很多科学家为之付出了努力甚至牺牲,但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并不会因此而停止【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活动引导学生对所学进行回顾与梳理,同时明确科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四、板书设计2.昼夜交替现象假设 示意图 是否产生昼夜交替1

    9、.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疑难解答】1.通过模拟实验发现,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实际上与事实相符的只有一种,我们应如何进一步确认哪种假设是正确的?通过对模拟实验现象的总结,发现四种假说都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但事实只能是一种情况。因此进一步确认哪种假设是正确的,首先要对比分析成立的假说有什么不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对比分析,各种假说的不同在于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不同,因此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关键在于确定太阳和地球的运动关系,这是后续将要学习的内容,也可以建议学生利用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现象和经验来辅助判断。


    注意事项

    本文(2.2昼夜交替现象 教案(2023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为本站会员(蒙蒙d****课堂)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