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2023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及期未测试合集(含答案及解析)【可编辑可打印】

    • 资源ID:251094       资源大小:23.10MB        全文页数:16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9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2023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及期未测试合集(含答案及解析)【可编辑可打印】

    1、人教版(2023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目录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7第三节地球的历史13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19第一章综合测试24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33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33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37第二章综合测试43第三章地球上的水54第一节水循环54第二节海水的性质60第三节海水的运动64第三章综合测试68第四章地貌78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78第二节地貌的观察84第四章综合测试90第五章植被与土壤99第一节植被99第二节土壤105第五章综合测试110第六章自然灾害120第一节气象灾害120第二节地质灾害125第三节防灾减灾130第四节地

    2、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136第六章综合测试140期未综合测试(一)149期未综合测试(二)159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基础巩固“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第12题。1.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恒星、行星、卫星B.星云、恒星、行星C.恒星、行星、小行星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2.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A.1级B.2级C.3级D.4级答案:1.A2.B解析:第1题,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第2题,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分别是太阳系和地月系,共有2级。哈勃望远镜运行在地球大

    3、气层外缘离地面约6 000米的轨道上,大约每10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2021年9月27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一个距离地球约1.3亿光年的螺旋星系NGC5728(下图)。据此完成第34题。3.哈勃望远镜属于哪种天体?()A.卫星B.恒星C.彗星D.行星4.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螺旋星系NGC5728属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答案:3.A4.D解析:第3题,哈勃望远镜运行在地球大气层外缘,大约每10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与月球相似,是地球的卫星,A项正确。第4题,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螺旋星系NGC5728距地球约1.3亿光年。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所以该星系不在银河系内,应属于河

    4、外星系。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组成的,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物质世界。读图,完成第57题。5.下列天体类型与其视觉特征对应不正确的是()A.恒星星光闪烁B.行星一闪即逝C.星云轮廓模糊D.彗星拖着长尾6.关于图示天体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天体系统共有五级B.图示天体系统中,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级别相同C.我国发射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已经飞出图示最低一级天体系统D.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就是宇宙7.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宇宙答案:5.B6.B7.A解析:第5题,行星在以恒星组成的天空背景下有明显的位移现象,流星体一闪即逝。第6题,图中共有四级天体系统;河

    5、外星系和银河系属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没有飞离地月系;我们目前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第7题,在地月系中,地球拥有整个系统中的大部分质量,为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欧洲的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20.5光年以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认为这颗行星可能适合孕育生命。据此完成第89题。8.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应该主要包括()温度适宜有液态水无大气宇宙环境安全、稳定A.B.C.D.9.地球上的大气层适合生物呼吸,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A.日照条件稳定B.日地距离适中C.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D.有原始海洋答案:8.B9.C解析:第8题,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

    6、为宇宙环境安全、稳定;自身条件为温度适宜,有大气和液态水。第9题,由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其外围形成厚厚的大气层。10.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地外行星是指公转轨道在地球公转轨道外侧的行星。太阳系中既属于地外行星,又属于类地行星的是。(填字母)(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轨道和轨道之间。(填名称)(3)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都是自向,在图上用时针表示。另外,还具有性和性。(4)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是()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炽热的“火球”C.大气层将会消失D.体积将会变小(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 。答案:(

    7、1)D(2)火星木星(3)西东逆近圆共面(4)A(5)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解析:第(1)题,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地外行星有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既属于地外行星,又属于类地行星的是火星,即D。第(2)题,读图可知,小行星带位于行星D、E的公转轨道之间,而D为火星,E为木星,因此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第(3)题,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方向均为自西向东,即逆时针绕日公转。另外,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还具有共面性和近圆性。第(4)题,如果地球位于H行星的位置,因距日过远,获得的太阳辐射量非常少,会变成寒冷的“冰球”。第(5)题,此图反映出来的是日地距离

    8、适中,所以地球表面温度适宜生命存在。能力提升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完成第12题。1.“蓝月亮”属于()A.行星B.恒星C.卫星D.彗星2.“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A.卫星B.地球C.行星D.恒星答案:1.C2.D解析:第1题,将地月系的知识迁移过来推测,“蓝月亮”就相当于地月系的月球,所以应属于卫星。第2题,联想地月系中,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而月球的光照来自太阳这颗恒星,由此可以推知“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恒星。“五星连珠”现象较为少见,专家预测2040年这一天文现象将再次出现。读下图,完

    9、成第34题。3.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两侧的行星是()A.甲和丙B.丙和丁C.乙和丁D.丁和己4.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A.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火星C.属于类地行星D.属于巨行星答案:3.B4.C解析:第3题,根据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排列顺序,可知甲为地球,丙为金星,丁为火星。第4题,从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可知,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金星属类地行星。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

    10、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完成第56题。5.“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6.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A.该行星上没有水B.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C.该行星温度太低D.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答案:5.C6.B解析:第5题,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水世界”类地行星距离地球仅40光年,说明该行星在银河系中。第6题,结合材料可知,该行星不存在地球型生命是由其距离恒星太近,温度太高造成的。“月有阴晴圆缺”,月相变化引发了人们的种种情感和联想。据此完成第78题。7.中秋佳节赏月,北京地区一轮明月升起的时间是()A.早晨B

    11、.正午C.傍晚D.子夜8.北京地区,人们可观察的月相升起和下落的状况是()A.全年东升西落B.农历上半月东升西落,下半月西升东落C.全年西升东落D.春分日至秋分日东升西落,秋分日至次年的春分日西升东落答案:7.C8.A解析: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傍晚时分月亮升起。人们观察到的月相总是东升西落。9.(研究性学习)地外文明探索是当今世界的热点之一。为了探索火星的秘密,也为了解决地球上人口过多的问题,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火星。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之一,是人们准备“太空移民”的理想场所。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拍摄了大量火星照片,采集了大量火星土壤样品进行检验,获得了有关火星的一系列数据。结合表格数据信息,探究以

    12、下问题。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 km赤道半径/km公转周期自转周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1.4966 3781.0年23时56分1.001.0023262.2793 3951.9年24时37分0.110.152359(1)火星在太阳系中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第颗行星。一般而言,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其公转周期就越。(填“长”或“短”)(2)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接近的是、;火星表面的温度比地球表面的温度。(填“高”或“低”)(3)根据你对火星的了解,结合上表数据探究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答案:(1)4长(2)自转周期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低(3)火星离太

    13、阳的距离远于地球,因此温度条件比地球要差;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可能吸引住的大气比地球少,大气密度小于地球;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而火星表面温度低、温差大并且大气稀薄,故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解析:火星与地球相邻,在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方面和地球有许多相近之处。分析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时,应从生命生存必须具备的条件入手。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B.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C.海拔高,气候寒冷D.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多答案:C解析: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青藏高原纬度

    14、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降水稀少,晴天多,平均日照时间长;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多。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下图为北半球年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23题。2.云量最多的地区是()A.赤道附近地区B.北纬20附近地区C.北纬40附近地区D.北纬60附近地区3.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云量B.大气厚度C.纬度D.通过的大气路径答案:2.A3.C解析:第2题,根据材料及图示,赤道附近地区有效总辐射量与可能总辐射量的差值最大,说明

    15、云的削弱作用最强,云量最多。第3题,读图可知,可能总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说明其受纬度影响最大。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下图)。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据此完成第45题。4.日环食发生时,太阳边缘明亮光环是太阳大气层的()A.平流层B.日冕层C.色球层D.光球层5.日环食发生时()A.太阳黑子增多B.太阳耀斑减少C.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减弱D.地球出现磁暴答案:4.D5.C解析:第4题,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是光球层。第5题,日环食发生时,太阳光被遮挡住一部分,导致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减弱。美国国

    16、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据此完成第67题。6.此恒星耀斑爆发时()A.出现暗黑的斑点B.出现增亮的斑块C.一定会扰乱地球大气层,造成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D.一定会造成地球上气候的异常7.此次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附近行星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大气层被吹散其表面温度一定会升高行星上各地都会出现极光行星上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A.B.C.D.答案:6.B7.D解析:第6题,太阳色球层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人们称之为太阳耀斑,红矮星的耀斑也应该是增亮的斑块。第7题,由材料可

    17、知,该恒星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带电粒子流会扰乱磁场,出现磁暴现象。8.下列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的是()A.通信异常B.指南针失灵C.极光现象D.地球昼夜更替答案:D解析:太阳活动爆发时会产生磁暴现象,致使导航设备失灵;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产生极光。地球昼夜更替与此无关。能力提升风和日丽的白天,太阳能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提出建议: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浪费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应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据此完成第12题。1.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植物生长B.水体的运动C.风的形成D.火

    18、山喷发2.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A.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D.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答案:1.D2.A解析:第1题,植物的生长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大气和水体的运动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煤炭、石油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能;火山喷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第2题,从材料中可知,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因此其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

    19、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第34题。纬度64N50N40N30N20N0可能总辐射/(Wm-2)139.3169.6196.4216.3228.2248.1有效总辐射/(Wm-2)54.471.798.2120.8132.7108.83.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B.地形C.大气云量D.降水4.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A.B.C.D.答案:3.A4.D解析:第3题,从表中可知,可能总辐射量由低纬度向

    20、高纬度递减,则主导因素为纬度。第4题,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在20N,此处纬度低,辐射强;同时该纬度气候干旱,多晴天,太阳辐射受云层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第56题。5.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A.正相关B.负相关C.成反比D.没有相关性6.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A.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进而影响树木生长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树木生长C.太阳活动发生时,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进而影响树木生长D.太阳活动发生时,太阳风会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进而影响树木生长答案:5.A6.A解析:第5题

    21、,黑子数较多的年份,树木年轮较宽,黑子数较少的年份,树木年轮较窄,呈正相关的关系。第6题,年轮的宽窄与气候相关,说明太阳黑子数目的变化引起气候的变化,进而影响树木生长。7.2022年4月20日,太阳爆发X2.2级大耀斑,太阳耀斑出现()A.较少的年份,无线电通信常中断B.较少的年份,农业生产倾向增产C.较多的年份,磁暴现象出现多D.较多的年份,地球上的降水较少答案:C解析:太阳耀斑较多的时候,表示太阳活动较强,因此磁暴出现较多。8.根据有关地理知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在A、B、C、D四地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最少的是(填写字母)地。主要判断依据是。(2)在C、E、F、G四地中,

    22、年均气温最高的是(填写字母)地。其中,年均降水量最少的是(填写字母)地,据此判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是(填写字母)地。(3)在A、B、C、D、E、F、G七地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填写字母)地,主要判断依据是。(4)说明太阳活动的强弱变化可能对我国气候的影响。答案:(1)BB地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云雾,晴天少(2)EGG(3)AA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4)加剧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加剧旱涝灾害。解析:第(1)题,四川盆地阴雨天多,太阳辐射削弱明显,日照时数少。第(2)题,C、E、F、G四地基本处于同一经线上,影响各地气温高低的因素主要是纬度的高低。我国年

    23、均降水量的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故G(黄土高原上)处降水量最少,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第(3)题,青藏高原晴天多,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第(4)题,太阳活动的强弱变化会引起年降水量的异常变化,从而进一步加剧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加剧旱涝灾害。第三节地球的历史基础巩固2018年初,科学家宣布发现了3亿年前(晚古生代)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科学家认为这一类食肉动物最终进化成为现代的哺乳动物。读科学家依据化石复原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完成第12题。1.下列判断合理的是()A.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B.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C.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D.图

    24、示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2.图示地质年代末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A.恐龙B.爬行类C.被子植物D.三叶虫答案:1.B2.D解析:第1题,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有关,A项错误;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B项正确;在中生代,哺乳动物开始出现,C项错误;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极度兴盛,D项错误。第2题,古生代末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海生无脊椎动物三叶虫,D项正确;恐龙是在中生代末期灭绝的,A项错误;爬行类活跃在中生代,B项错误;被子植物出现在中生代后期,C项错误。吉林省延吉市龙山多处发现恐龙化石,发现的恐龙化石为早白垩纪晚期至晚白垩纪早期过渡类型,距今约8 000万年到9 000万年。根据现场地貌研判,此处可

    25、能有恐龙化石群,且种类多样,如禽龙、甲龙、角龙等。据此完成第34题。3.恐龙作为“爬行动物时代”的典型代表,其兴盛的时期是()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4.该时期陆地上极度兴盛的植物是()A.蓝细菌B.低等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答案:3.C4.C解析: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在该时期达到了大繁盛。中生代也是陆地上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时期。最原始的动物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然后经历由单细胞动物到多细胞动物,由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过程。据此完成第56题。5.最早的动物化石埋藏于()A.太古宙地层B.元古宙地层C.古生代地层D.中生代地层6.动物由海洋

    26、向陆地发展的地质年代是()A.早古生代B.中生代C.晚古生代D.新生代答案:5.C6.C解析:第5题,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如三叶虫。第6题,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中期一些鱼类进化成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晚期一些两栖类进化成爬行动物。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第78题。7.图中所示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A.爬行类B.鸟类C.两栖类D.鱼类8.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B.中生代C.元古代D.新生代答案:7.D8.B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鱼类是图中所示生物中出现最早的。第8题,爬行类动物物

    27、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9.动物的演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下图是不同时期出现的动物,结合图示完成下列各题。(1)按照图片中动物出现的早晚排序:。(2)图中A、B、D时期海陆变迁的状况分别是什么?(3)在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期是和时期。(4)图中A、C、D三个时期繁盛的植物分别是、和。答案:(1)B、C、A、D(2)A时期为中生代,该时期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B时期为古生代,该时期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多次变迁,后期各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D时期为新生代,该时期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的格局,由于该时

    28、期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3)晚古生代中生代(4)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解析:第(1)题,恐龙是中生代的代表,三叶虫是早古生代的代表,青蛙是晚古生代的代表,猩猩是新生代的代表。第(2)题,中生代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多次变迁,后期各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新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的格局,由于该时期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第(3)题,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第(4)题,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新生代被子植物

    29、繁盛。能力提升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第13题。图1图21.在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主要发展过程是()A.物理演化B.化学演化C.大气演化D.生物演化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A.原核生物B.爬行动物C.真核细胞生物D.无脊椎动物3.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A.B.C.D.答案:1.B2.D3.C解析:第1题,在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第2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是无脊椎动物的大量出现。第3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读中生代时期气候变化图,完成第45题。

    30、4.图示中生代时期气候特点是()A.暖湿B.冷干C.暖干D.冷湿5.图示时期大规模灭绝的生物是()A.原始鱼类B.两栖类C.三叶虫D.恐龙答案:4.C5.D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现代相比,中生代的平均降水量少,平均气温高。第5题,恐龙在中生代末期大规模灭绝。读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第67题。6.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A.蓝细菌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7.地球上生物出现后()A.氧气的含量上升B.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C.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稳定D.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呈正相关答案:6.A7.A解析:第6题,冥古宙时期,地球

    31、上只有一些有机质,太古宙时期出现了蓝细菌等原核生物,故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蓝细菌。第7题,读图可知,地球上生物出现后,氧气的含量上升,二氧化碳的含量波动较大。8.(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甘肃省和政县有中国“化石之乡”之称。这里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

    32、给这次考察活动命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1)考察活动名称: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考察工具准备:。(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代。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环境向环境的演变;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填“抬升”“下降”或“水平”)运动。答案:(1)生物化石(2)有关该区岩层的资料、指南针

    33、、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3)沉积古生海洋陆地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4)海洋陆地抬升解析:第(1)题,命名时应突出生物化石这一关键主题。第(2)题,野外考察应有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回答合理即可。第(3)题,应熟知地质年代表,知道一些典型化石出现的年代等。第(4)题,结合现在青藏高原的环境以及学过的知识分析即可。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基础巩固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第13题。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只能通过液体传播B.传到时,波速突然下降C.和在处波速明显下降D.以下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2.上下两侧分别为()A.地幔和地

    34、壳B.岩石圈和地壳C.地幔和地核D.地壳和地幔3.从地壳到地心()A.压力越来越大B.温度越来越低C.密度越来越小D.波速越来越快答案:1.B2.D3.A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是横波,能通过固体传播,是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和纵波在处速度加快,在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第2题,是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第3题,根据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可判断,从地壳到地心,压力越来越大。4.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图中圈层是()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答案:B解析:圈层位于莫霍界面以下,所以为地幔。下图为某学生外出时拍的照片,观察照片,完成第57

    35、题。5.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6.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7.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答案:5.C6.B7.B解析:第5题,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大气圈,共4个圈层。第6题,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第7题,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

    36、量的转化。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读图,完成第89题。8.组成图中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9.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8.D9.A解析:第8题,组成山体岩石的矿物为岩浆冷凝形成,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第9题,题干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降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到岩石圈。可燃冰多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2017年5

    37、月我国“蓝鲸1号”钻井平台在南海首次试采可燃冰成功。“蓝鲸1号”是超深水钻井平台,可以在全球95%的海域作业,最大作业水深3 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 250米。据此完成第1011题。10.可燃冰多埋藏于()A.软流层B.地幔C.岩石圈D.地核11.“蓝鲸1号”最大钻井深度15 250米,说明()A.能穿透海洋地壳B.能深达古登堡界面C.能穿透岩石圈D.能穿透地幔答案:10.C11.A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可燃冰多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结合“蓝鲸1号”的作业深度,即“最大作业水深3 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 250米”可推测,可燃冰多埋藏于岩石圈。第11题,海洋地

    38、壳较薄,一般为510千米,“蓝鲸1号”最大钻井深度15 250米,说明能穿透海洋地壳。能力提升1.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划分地球内部圈层和寻找地下矿藏。若下图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可分别表示的概念是()A.外核、内核、地核B.地壳、地幔、地核C.上地幔顶部、地壳、岩石圈D.上地幔、下地幔、地幔答案:C解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所以a为上地幔顶部,b为地壳,c为岩石圈。读我国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第23题。2.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3.图中M和N所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A.

    39、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答案:2.C3.D解析:第2题,由等值线的数值可判断,由东向西数值逐渐变大,说明地壳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厚。第3题,根据经纬度和地壳厚度确定M、N分别位于四川盆地和大别山区。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完成第45题。4.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A.生物圈B.水圈C.圈层D.圈层5.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B.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中C.圈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氧气D.圈层与其他圈层没有联系答案:4.A5.B解析:第4题,图中为大气圈,为地壳,人类

    40、赖以生存的环境主要是生物圈。第5题,读图可知,生物圈包含在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之中,故B项正确。6.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界面,其名称分别是:甲,乙。(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对B、E两点所测得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3)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E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A到E的平均波速要大于由A到B的平均波速。(3)作图略。解

    41、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特征和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第(1)题,地球内部依据古登堡界面和莫霍界面将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第(2)题,一次地震,在震源处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且纵波在地幔中传播速度要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第(3)题,横波在古登堡界面以内(地核)消失,此区域接收不到横波。第一章综合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了50多颗行星,其中有一颗与地球形态相似,它距离地球约35光年。研究表明,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母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而液态水可能存在于这颗行星的表面,它的大气中

    42、存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氮的成分,极有可能存在生命。据此完成第12题。1.下列与材料中所说的“橙矮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A.太阳B.地球C.月球D.哈雷彗星2.天文学家研究判断新发现的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依据是()A.与地球形态相似B.距离太阳很近,只有约35光年C.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组成D.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答案:1.A2.D解析:第1题,新发现的这颗行星绕转的母星是“橙矮星”,应是一颗恒星。第2题,天体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是拥有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某科幻电影讲述了因太阳“氦闪”,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人类被迫逃离太阳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寻

    43、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向木星,借助木星引力使地球被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星际寻找新家园的过程,最后抵达新家园。下图为地球寻找新家园过程示意图,图中的比邻星是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恒星。读图,完成第35题。3.影片中人类之所以要逃离太阳系是由于()A.日心与地心距离发生变化B.地球的体积、质量发生变化C.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发生变化D.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发生变化4.图示地球位于ABC三处时,其所属的天体类型依次是()A.行星行星行星B.行星卫星卫星C.行星卫星行星D.行星卫星恒星5.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被严重影响的是()A.安全的宇宙环境B.适宜的温度C.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D.适中的日地距离答案:3.D4.C5.B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影片中人类之所以要逃离太阳系,是由于太阳的变化改变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4题,在A位置时,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在B位置时,地球围绕木星运动,是木星的一颗卫星;比邻星是一颗恒星,到达C位置时,地球围绕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2023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及期未测试合集(含答案及解析)【可编辑可打印】)为本站会员(基****)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