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绪论知识点名称内容领导活动的产生、发展1.原始社会的领导活动特点:简单;采取原始的集体领导方式;与图腾崇拜结合在一起。2.领导活动历史演变:原始社会(产生)奴隶社会(发展)封建社会(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3.(1)小生产条件下的手工操作,生产规模较小,社会联系不多,生产活动主要是依靠经验积累进行的。与此相适应的领导方式,也主要凭借领导者个人的经验、知识和才干,故这种小生产条件下的领导,又称为家长式的经验领导。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领导方式(2)经验领导:主要凭借领导者个人的经验、知识和才干实施领导的领导方式是经验领导。(3)科学领导:指的是科学化、民主化的领导。社
2、会主义社会的领导方式(4)集体领导:指由多人组成的集体领导机制,意即在决策上由一个集体或机构整体负责,而非一人决定。(5)专家式领导:也称专家辅佐式领导,是一种符合现代条件下对内行和高度专业水平提出的客观要求而后应运而生的知识型领导。资本主义社会的领导方式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4.现代领导发展趋势:(1)领导决策专门化;(2)领导价值普世化;(3)领导方式民主化;(4)领导方法科学化:科学化趋势表现在:程序化;科学化。(5)领导主体集团化。5.民主化标志:(1)权力分享、权责一致是民主体制根本特征。(2)“事业部制”及民间咨询机构的出现,是民主制的发端和主要表现形式。(3)民主化趋势的另一表现
3、是监督的独立化。(4)领导方式的民主化必然要求法治化。6.事业部制:(1)人物:斯隆。(2)前提:在“经理制”基础上提出“集中政策,分截管理”建立“事业部制”。(3)实质:是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7.领导科学在我国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完善于21世纪后。8.领导科学产生历史条件:现代社会生产的巨大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活动的变化现代领导经验领导科学领导领导科学的产生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20世纪30年代后)。9.领导活动实践是领导科学产生的源泉,领导工作实践就是领导活动实践。领导是领导科学中最基本的范畴,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出
4、发和构成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领导活动是领导科学知识体系最基础的概念。10.代表现代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可归纳为:(1)特质理论;(2)行为理论;(3)权变理论;(4)变革理论;(5)魅力理论。11.孙武孙子兵法;司马光资治通鉴;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特点12.领导科学范围:(1)领导本质的理论。(2)领导观念的理论。(3)领导职能的理论。(4)领导体制的理论。(5)领导者的素质和修养的理论。(6)领导方法、艺术、作风的理论。(7)领导绩效考评的理论。13.研究对象是领导活动。基本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领导规律体现:现代领导活
5、动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领导的各个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规律。特点:(1)综合性;(2)应用性;(3)社会历史性。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知识点名称内容领导14.(1)领导就是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群体成员服务,为公共使命和群众利益服务,是“领导活动的根本价值取向和归宿”,是领导活动的本质。(2)品德是领导影响力的重要因素。(3)领导属性:1)自然属性带领、引导、指挥、协调;标志是统一的意志和一定的权力;2)社会属性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成和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属性。(4)领导基础指领导活动赖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根本条件,领导基础主要表现为一种综合影响力。(5)领导综合影响力的要素:权力、品德、知
6、识、才能。(6)领导实践的特征:1)权威性,首要特性。2)依附性。3)目标性。4)组织性。5)协调性。6)超脱性。7)服务性。(7)领导者权力:1)外在权力:即法定权力,或职位权力,主要是指依据职位而产失的权力,包括奖惩权和各种法定职权等。2)内在权力:即个人权力,包括威信威望、模范感召权和专长权、参考权等。15.(1)以领导工作的重心为尺度:1)以人为中心的领导、2)以事为中心的领导、3)人事并重式的领导。(2)以领导的历史进程为标准:1)自然式领导、2)家长式领导、3)管理式领导、4)公仆式领导。(3)以领导的层次为标准:1)高层领导、2)中层领导、3)低层领导。(4)以领导的工作领域为标
7、准:1)政党领导、2)行政领导、3)军事领导、4)企业领导等。(5)以领导所拥有的权力和影响来源为依据:1)正式领导、2)代理领导、3)非正式领导。(6)领导综合影响指能够使别人服从或能改变他人思想、行为的力量,来源:法定职权、业务专长、人格魅力。领导者16.(1)领导活动的主体只能是领导者,领导活动的主客体关系只能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2)领导者是指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在一定的职位体系中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个人或集体。(3)被领导者是指在领导者的领导下,按照领导的意图,为实现组织目标,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个人或集团。(4)二者关系:1)相互信任的关系。2)相互促进的关系。3)相互支持的关系。
8、4)相互转化的关系。5)相互监督的关系。从性质上说,二者的关系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17.(1)领导者特征:1)拥有职权。2)负有责任。3)提供服务。4)富于创新。5)多重角色。(2)领导者责任:1)政治责任;2)工作责任;3)法律责任。被领导者18.(1)被领导者特征:1)服从性。2)受动性。3)对象性。4)源泉性。5)不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较低领导职务。(2)被领导者对待领导者的正确做法:1)服从领导。2)支持领导。3)监督领导。(3)被领导者作用:1)被领导者是领导者的对应面。2)被领导起着产生与选择领导者的根本作用。3)被领导者对领导者效能起决定作用。第三章领导的职能和原则知识点名称内
9、容领导的职能19.领导职能重要性:(1)领导职能是确定合理的组织机构,实现领导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2)领导职能是领导活动科学化的依据。(3)领导职能的实现情况是检验领导活动结果的依据。20.(1)领导的基本职能:1)科学决策。2)选才用人。3)思想政治工作。(2)领导职能:1)引导:正确地规划目标是引导的核心。正确地提出任务是实现领导的中心环节。科学地制定领导方法是引导的重要内容。2)指挥职能一般可采取命令、说服、示范等三种方式。示范作用的表现:领导表扬先进,推广经验;以点带面,典型引路;身先士卒,为人表率等等。特点:常常是无声的命令,这种指挥方式,往往能取得突出效果。3)组织就是按照目标
10、合理设置机构,建立体制,分配权力,使用人员等,这是实现领导任务的可靠保证。4)协调是领导者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使其所领导的系统同外部环境之间以及系统内各部分和组成人员之间通过不断、及时的调整。5)监督是经常检查规划目标任务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确保任务的完成。6)教育是対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动员、培养、训练,从各方面提高他们的素质,改正错误。指挥、监督、引导属于领导的一般职能。领导的原则21.(1)统一领导原则要求领导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必须有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行为规范。应用:1)组织体制统一领导、2)人员序列统一领导。(2)权责一致原则要求各级领导者都应具备一定的职务、权
11、力、责任和利益,并使它们相互一致,努力做到事有人管,管事有权,权连其责,利益与成绩相关。(3)民主公开原则要求在领导活动中必须高度重视发扬民主,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4)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指工作中重大问题要由领导集体讨论和决定,集体决定的事情就要分头去办,各负其责,失职者要追究责任。(5)分层领导原则要正确处理层次之间的关系:1)分层领导由领导幅度所决定。2)分层领导与领导职能相适应;3)分层领导应该促进领导工作的有效性。22.群众路线原则要求:(1)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创造者的观点;(2)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观点;(3)树立一切向群众负
12、责的观点;(4)树立相信/依靠群众的观点;(5)最根本的是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23.(1)我国领导的总原则是指在我国领导实际情况中那些根本性和综合性的原则。包括:1)党的基本路线原则。2)实事求是原则。3)民主集中制原则。4)群众路线原则。24.领导总原则中群众路线原则对各级领导者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的观点。2)要正确认识无产阶级领导者是人民群众和社会的公仆的本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观点。3)要以群众的利益为准则,树立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4)要正确认识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发展前进的真正动力
13、,树立相信和依靠群众的观点。5)要用正确的方法领导群众,最根本的是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第四章领导观念知识点名称内容领导观念概述25.(1)领导观念不是泛指领导者头脑中的一切观念,而是专指领导者对领导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本质认识或反映。(2)领导观念的作用是支配领导者行为的决定性力量,决定着领导者对领导方式的选择、工作目标的确定以及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态度与方法等。(3)推动领导观念更新的原动力:1)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26.领导观念和领导行为之间的关系:(1)领导观念产生于一定时代的领导实践。(2)领导观念影响着领导行为、制约着领导行为的结果。(3)领导
14、行为也影响着领导观念。现代领导的基本观念27.(1)正确权力观念要求:1)对权力内容的正确认识。2)对权力来源和性质的正确认识。3)对权力行使原则的正确认识。4)对权责关系的正确认识。5)对用权监督的正确认识。(2)人本观念要求:1)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2)坚定先人后事的立场。3)坚持依靠关键人才的原则。4)树立人尽其才的观念。5)鼓励人才竞争的意识。6)倡导人文关怀。(3)法治现念要求:1)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2)自觉抵制特权思想,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3)自觉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树立人权保障的观念。4)自觉坚持依法领导,树立依法用权的观念。(4)正确的、清醒
15、的政治观念要求:1)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3)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4)坚持严肃的政治纪律,保持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5)科学政绩观要求:1)明确什么是政绩。2)明确为了谁创造政绩。3)明确看待政绩的标准。4)明确怎样创造政绩。(5)改革创新观念要求:1)认识改革创新的性质和目的。2)明确改革创新的价值和作用。3)坚定改革创新的立场和方向。4)始终保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5)善于选择合理的改革策略和方法。(6)改革创新观念的必要性:1)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2)应对时代变革的客观需要;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4)保证领导事业发
16、展的不竭动力。28.现代领导基本观念:(1)政治观念;(2)人本观念;(3)权力观念、(4)法治观念;(5)市场经济观念、(6)改革创新观念;(7)政绩观念。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是:(1)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2)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3)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4)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5)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6)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7)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第五章领导决策知识点名称内容决策及其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29.(1)决策活动特征:1)针对性;2)目的性;3)实施
17、性;4)选择性;5)优化性。30.(2)林德布洛姆:提出渐进决策模式,他认为决策过程并非完全是一种理性的过程,理性决策模式不能够适应现实决策过程中的实际要求。(3)赫伯特西蒙:提出有限理性决策模式,主张决策者以较为符合现实条件的满意目标来取代追求理想条件的最优目标。(4)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把“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作为卓有成效的管理的基础,认为时间是最珍贵的资源。31.(1)霍布森选择意味只有一个方案而无其他选择余地的决策“单方案选择”。(2)最优决策指决策者追求理想条件下的最优目标,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3)科学决策具有准确的决策目标、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确定
18、的目标、实现决策目标所付出的代价要小、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相对较小。(4)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型决策,指行动中重复出现的例行的决策。(5)战略决策:是关系到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主要表现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方案。(6)满意决策指决策者根据现实的条件,追求一种满意结果的决策。(7)风险型决策指提供给决策者的每个方案可能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但是各种结果可能出现的概率是已知的。(8)不确定型决策指提供给决策者的每个方案可能出现好几种不同的结果,而各种结果可能出现的概率又是未知的。(9)领导决策领导者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发展,不断地作出各种决定,进行决策。(10)宏观决策指对国家和社会的
19、发展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措施等重大问题所做的决定或选择。(11)基层决策由基层领导作出的决策,是为了实现高层或中层决策而进行的决策。(12)经验决策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13)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型决策,指行动中重复出现的例行的决策。(14)非程序化决策又称非常规型决策,指决策者对偶然发生的或首次发生的新问题所进行的决策。32.(1)决策环境指决策所面临的时空状态,即一切影响决策产生、存在的因素的总和。(2)决策机制指决策组织有机体系的构成、功能及其相互关系。(3)决策是人们对
20、行动方案的对比选择,选择达到目标的具体途径。(4)决策地位现代社会的领导者的基本职能首先是决策,它是领导工作的关键环节。(5)决策实质:选择方案。(6)在领导工作中地位:首要的基本职能。1)任何领导工作都离不开决策。2)决策是贯穿于领导过程始终的活动。3)决策是领导者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4)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领导事业的成败。5)决策水平的高低是检验领导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志。(7)理性决策模式:强调决策必须严格依照科学程序进行,注意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方法和技术来进行决策,注意决策过程中的定量分析,甚至不惜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8)渐进决策模式:把决策看作是对原有的决策逐步加以修改的渐进过程。根
21、据实际的情况,决定原有决策哪些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增加,进而给以适当的修正。(9)综合决策模式:认为当社会环境没有剧烈变化,原有的政策无需重大变动时,就应更多地利用渐进决策模式的原则和方法,减少实际分析问题的范围和内容,找出那些影响问题的最重要的因素进行分析,作出变化较小的新决策,以便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科学决策的原则、程序和方法33.(1)科学决策必须遵循基本原则:1)客观原则(首要原则)、2)信息原则、3)预测原则、4)程序原则、5)可行原则、6)选优原则、7)“外脑”原则。(2)科学决策的基本标准:1)具有明确的决策目标;2)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既定的目标;3)实现决策目标所付出的
22、代价最小。4)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相对较小。(4)科学决策的程序:1)科学决策的含义;2)明确问题,确立目标;3)集思广益、拟定方案;4)分析评估,选择方案;5)实施方案,反馈修正。(5)领导者在决策实施阶段应做好的主要工作:1)编制实施方案,把决策具体化;2)组织实施力量;3)落实实施责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4)建立反馈系统,及时检查发现决策方案实施中的问题。34.用全面观点看政绩:(1)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2)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3)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4)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5)既要看经济发展
23、,又要看社会稳定;(6)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7)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35.(1)战术决策是为了实现战略决策,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作出的决策。战略决策是关系到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2)追踪决策特征:1)回溯分析。2)非零起点。3)双重优化。4)心理效应。(3)经验决策。36.(1)德尔菲法是一种利用函询形式的集体匿名思想交流过程。(2)头脑风暴法指依靠一定数量专家的创造性逻辑思维对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作出集体判断的方法。(3)决策树法比较直观,把决策过程简要地勾画出来,便于决策者有顺序、有步骤、有逻辑地进行决策,它既可用于单阶段的决策,也可用于多阶段
24、的决策。(4)试验决策法是针对一些新出现而且重要的问题,在没有经验、不能确切评价各备选方案、无法对方案进行最优抉择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5)运用头脑风暴法原则:1)自由畅言;2)强调数量;3)禁止评论;4)相互借鉴。决策中的领导者37.领导者对决策方案的抉择方式:(1)集体抉择是由具有决策权的领导集体共同作出抉择的一种方式。这种决策方式适用于法律、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问题上的决策,一般采用委员会的领导体制,如我国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常都采用集体抉择的方式。(2)个人抉择是由具有决策权的个人作出抉择的一种方式。具有决策权的领导者个人有决断权,并对后果负责。38.(1)对领导者抉择基本要求:1
25、)时效性;2)系统性;3)民主性;4)合法性;5)灵活性。(2)领导者危机决策基本要求:1)快速果断;2)高效准确;3)非程序性。(3)现代领导决策智囊系统特点:1)集体性;2)科学性;3)相对独立性。39.(1)决策的信息系统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人才组成的。(2)决策的智囊系统由各种专家组成的参谋咨询机构。(3)决策的中枢系统由拥有决策权的领导集体和个人所构成的,即由高层领导者构成。(4)智囊团作用:1)对决策问题进行科学预测;2)决策方案进行具体的设计,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3)对决策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咨询;4)对决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分析。第六章领导用人知识点名称内容衡量人才的标准和领
26、导选才用人的意义40.人才基本特点:(1)创造性;(2)历史进步性;(3)社会性;(4)专业性;(5)相对性。41.(1)理论型人才指从事理论研究并对某一理论观点、体系有所创造和贡献的人,如思想家、科学家等。(2)再现型人才指那些善于用形象的手法将一定的理论、观点或社会现实表现出来的人才,如文学家、艺术家。(3)组织型人才指那些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的人才,如政党领袖、国务活动家、学校校长、医院院长等。(4)再现型人才指那些善于用形象的手法将一定的理论、观点或社会现实表现出来的人才,如文学家、艺术家。42.(1)年轻化,指干部应当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能够担任繁重的工作。(2)
27、知识化,要求干部必须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3)专业化,要求干部必须具有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4)革命化,要求干部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理想,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等(是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前提条件)。43.领导选才用人的核心问题是人才的标准问题,党的干部路线/组织路线的大是大非问题。人才标准的不同形成:(1)任人唯贤:按照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选拔任用那些道德品质好并且有才干的人。(2)任人唯亲:按照同自己的关系是否密切、感情好不好的标准来选拔任用人才,而不管其德才如何,这是宗派主义的人才路线。选拔人
28、才的原则和制度44.(1)考察历史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在考察人才时,有必要对考察对象的全部工作情况和表现,包括过去的和现在的工作情况和表现作一个全面而又深入的考察。(2)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原则:人才考察的途径:1)组织考察;2)通过群众对人才进行评议。(3)察言与观行相结合的原则:在考察识别人才时,既要看他说了些什么,又要看他做了些什么,但主要应该看他做了些什么。45.(1)选举制:通过群众投票表决选拔人才。(2)考选制:通过公开考试,根据成绩选拔人才。(3)自荐制:“毛遂自荐”,即自己推荐自己。(4)他荐制:“伯乐识马”,即通过别人推荐。(5)世袭制: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
29、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6)荐选制:也称推荐选拔制,是通过推荐的办法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7)任命制:是指有任免权的领导机关或领导者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对人才授予一定职位的一种制度。使用人才的原则和制度46.领导者爱护人才、关心帮助的用人原则:(1)指导人才,使其敢于负责、放手工作。(2)提高人才,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使其能力不断增强。(3)检查工作,帮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4)正确对待所犯错误,分析原因,说服引导,促其积极改正。(5)关心生活,助解决困难,调动积极性。人才使用制度包括:(1)任免制度与培养制度;(2)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3)交流制度与回避制度;(4)职务升降制度与
30、辞职制度;(5)任期制度与退休制度。47.(1)委任制指有任免权的领导机关或领导者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对人才授予一定职位的一种制度。优点是权力集中,责任明确,任命程序简明。原则:1)先考察后任命。2)工作需要与个人专业特长相结合。3)集体讨论决定的原则。4)严格审批程序的原则。(2)选举制指通过群众投票表决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3)世袭制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制度。(4)禅让制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48.(1)交流制度指对人才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定期交流的一项制度。(2)回避制度指领导者的近亲或直系亲属不得与领导者在同一个单位做有从属关系或有监督关系的工作的一
31、种制度。(3)任期制度指在领导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中,某些职位的工作人员,在职工作的时间有一定限制,任期届满后其职务、职权、职责自然取消。(4)退休制度指担任一定职务的人才或工作人员到了一定年龄并服务一定年限后退职休养的一种制度。49.人才考核制度中考核内容:(1)德,考核政治立场和思想品质;(1)能,考核业务能力、管理经验和领导水平;(1)勤,考核工作态度和出勤情况;(1)绩,考核工作成绩和工作效率;(1)廉,考核廉洁情况和自律情况。第七章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知识点名称内容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50.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它是以人为对象,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
32、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自觉地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工作。重要意义:(1)是领导者在领导工作中用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2)是领导过程中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既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各项工作生命线原因:(1)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2)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水平,并自觉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事。(3)改善领导与群众、群众与群众关系,为搞好各项工作创造良好人际关系前提。51.(1)物质因素:有生产建设和物质生活等;(2)精神因素:意识形态等;(3)政治因素:政治路线
33、、方针政策、民主法制等;(4)社会因素: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以及家庭环境、亲属关系和朋友关系等。选拔人才的原则和制度52.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内容:理论教育(首位;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政治教育(包括形势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文化和遵纪守法方面)。公民素质教育内容:(1)理想教育。(2)道德教育。(3)法制教育。“四有公民”的要求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内容:(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2)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3)形势和任务教育;(4)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5)理想与道德教育;(6)民主与法制教育等。53.政治教育中关于社会主义教育的
34、基本内容:(1)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其在全世界取得胜利,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3)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能从根本上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4)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共产党领导下一定会战胜困难,取得最后胜利。54.法制教育(1)意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要求:一是树立民主和法制的观念;二是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同资本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界限;三
35、是明确民主和法制的辩证统一关系;四是充分认识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使用人才的原则和制度55.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各项业务工作一道做需遵循的原则:(1)明确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树立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业务工作上去的正确观点。(2)领导者既要重视和关心业务工作,又要重视和关心思想政治工作。(3)领导者要善于研究群众在业务工作过程中的思想问题和矛盾,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业务工作全过程,对这些思想问题和矛盾进行及时的疏导和解决。(4)采用劳动竞赛等适当的形式,使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业务工作,并与业务工作同时进行。56.领导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遵循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2)结合业务工作
36、一道做;(3)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4)表扬和批评相结合;(5)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6)言传与身教相结合;(7)循循善诱、循序渐进;(8)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行政管理、严格组织纪律相结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方法:(1)说理教育法;(2)情感交流法;(3)个别引导法;(4)心理咨询法;(5)榜样示范法;(6)自我教育法。第八章领导体制知识点名称内容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57.领导体制特征:(1)根本性;(2)系统性;(3)规范性;(4)稳定性。内容:(1)是领导组织的原则;(2)是领导组织结构;(3)是领导的层次与跨度;(4)是领导权限与职责的划分;(5)是领导干
37、部的管理制度。作用:(1)是领导活动有序开展的制度保障。(2)是实现领导目标的重要手段。(3)从根本上制约着领导主体。(4)从根本上决定着领导绩效。(5)关系到组织的前途命运。58.领导组织结构模式:(1)直线式领导结构;(2)职能式领导结构;(3)复合式领导结构;(4)矩阵式领导结构;(5)事业部式领导结构(“M型”结构或多部门结构)。原则:(1)目标性原则。(2)统一性原则。(3)适应性原则。(4)高效性原则。59.(1)领导层次指组织系统中自上面下地实施指挥与监督的权力级差数量,即该组织系统中设置多少层级进行领导和管理。(2)领导幅度,又叫领导跨度或领导宽度,指一个领导者直接指挥的下属数
38、量。(3)领导结构:有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纵向结构形成领导的层次,横向结构形成领导的幅度。领导幅度的宽窄与领导者的能力成正比,领导层次的多少与领导者能力成反比。领导者素质高、能力强,领导幅度可以适当增加,领导层次则相对减少;反之,领导层次可以适当增加,领导幅度则相对减小。(4)影响领导层次与领导幅度之间关系因素:1)工作任务的性质。2)工作内容的难易程度与近似程度。3)组织成员素质水平。4)领导者能力状况。5)组织文化的凝聚力。6)领导信息系统和技术的先进程度。(5)领导权限划分并保证活动有序开展组织工具:1)领导方法;2)领导体制;3)领导职能;4)领导作风。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和类型60.(
39、1)层级制:又称分级制、层次制、直线制,是指将一个领导机关在纵向上划分为若干层级,每一个层级对上一级负责,从最高权力中心到基层形成一个类似于金字塔式的领导指挥系统的领导体制。(2)首长制(“一长制”):也叫独任制,是指在一个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完全集中在位领导者身上的领导体制。(3)完整制:又称集约制、一元制或统属制,是指属于同一领导层次的各机关或同一机关的各个构成单位,均接受同一上级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的统一指挥和控制的领导体制。(4)职能制:又称功能制或分职制,是指一个领导机关在横向上按业务性质的不同平行设置若干职能部门,辅助领导机关实施领导。61.(1)委员会制优点:便于集
40、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分工负责,可以减轻主要领导者的负担;可以代表不同方面的利益,发扬民主;相互监督,可以避免个人专断、滥用职权。缺点:权力分散,行动迟缓,效率不高;有时会因为出现争议、意见难以统一而导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以至于坐失良机,赔误大事;有时容易出现责任不明的问题,名义上是集体领导、集体负责,实际上是某些个人说了算,无人负责。(2)分权制优点:分级治事,分级负责,使下级机关和领导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因地因时制宜,增强应变能力,易于发挥下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下级得到锻炼和增长才干;有利于上级领导减轻工作负担,提高效率,有利于防止官僚主义。缺点:容易出现各自为政、政令不一的情形,滋
41、生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分散主义等问题;协调难度比较大,不利于团体协作精神的培养。(3)“一长制”优点: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敏,行动迅速,决策和执行的效率较高。缺点:不能集思广益,受领导者个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限制较大,容易发生决策失误;容易产生独断专行、滥用权力的弊病。62.“一长制”与委员会制区分标准:(1)根据领导机关最高决策者人数的多少,可以把领导体制划分为“一长制”与委员会制。(2)根据领导系统中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的指挥控制方式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3)根据领导系统中各层次领导机关与领导者职责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可以把领导体制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4)根
42、据领导系统中各部门职责权限的性质和范围,可以把领导体制分为层级制和职能制。我国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完善63.领导系统中组织机构的设置除了符合职能目标明确、机构体系完备的要求外,还要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1)改革内容:1)领导权限划分的科学化;2)党政关系的规范化;3)领导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化;4)领导制度建设的法制化。(2)现行领导体制特征:1)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2)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3)中央集权式的统一领导和管理。(3)领导体制改革原则:1)法治原则;2)公正原则;3)系统性原则;4)效率性原则;5)民主性原则。第九章领导者的素质知识点名称内容领导者个体素质概述64.美
43、国学者凯茨在1955年提出领导必须具备领导技能:基层领导者技术技能(执行战略战术、解决具体问题);中层领导者协调技能(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高层领导者概念技能(确定战术策略)。65.一般人素质具有稳定性、潜在性、基础性等特点,领导者素质还具有更加突出的综合性、动态性、层次性、自致性等特点。综合性: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是综合性的。动态性:领导者素质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以及领导者的自我完善而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自致性:领导者素质的自我养成。领导者素质重要性:(1)是实施有效领导的基础。(2)是领导力的基础。(3)决定着领导绩效的高低。(4)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领导者个体素质的基本内容66.个体素
44、质:(1)政治素质(首要和根本地位);(2)法律素质;(3)能力素质;(4)道德素质。(5)知识素质;(6)身心素质。政治素质:(1)具有崇高的政治理想;(2)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3)理性的民主政治自觉。法律素质:(1)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2)具有强烈的法治意识;(3)依法领导,注重职务守法。能力素质:(1)科学决策能力;(2)知人善任能力;(3)激励能力;(4)沟通能力;(5)创新能力;(6)危机管理能力。道德素质:(1)忠诚于国家和人民。(2)公正廉洁(基本要求)。(3)勤政尽职。(4)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心理素质:(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学会尊重和宽容他人;(2)正确看待权力
45、和财富,保持从容、平和的情绪状态;(3)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远离奢华和浮躁,锤炼良好的意志品质;(4)注意气质性格的修养,保持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67.沟通能力:(1)善于倾听和反馈意见;(2)善于表达和传递信息;(3)善于动员和组织群众;(4)善于说服和引导舆论;(5)善于概括和总结要点;(6)善于利用和驾驭会议;(7)善于控制和调整情绪;(8)善于处理谈判事项等。危机管理能力:(1)危机预防能力;(2)危机识别能力;(3)危机处置能力;(4)危机善后管理能力。创新能力:(1)善于敏锐地洞察旧事物的缺陷;(2)准确地捕捉新事物的萌芽;(3)提出大胆新颖的设想并进行周密的论证;(4)设计可行的
46、方案并付诸实施。知人善任能力:(1)善于识别人才;(2)善于团结人才;(3)善于使用人才;(4)善于培养人才;(5)善于激励人才;(6)善于协调人才;(7)善于举荐人才。68.提高个体素质:(1)重视学习,在读书学习中提高;(2)注重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锻炼;(3)不断自省,在总结反省中完善;(4)健全制度,在制度规范中进步。提高和培养领导者个体素质的基本途径69.合理的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基本内容:(1)梯次的年龄结构。(2)合理的知识结构。(3)互补的能力结构。(4)协调的气质结构。70.(1)互补性原则: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各个主要因素之间只要它们配比恰当、结构合理,就能产生有益的互补的整体效
47、应,即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之和。(2)主动性原则: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的原则。(3)目的性原则:就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时要以组织的目标和目的为基础和依据,根据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目标、目的来优化配置领导班子。(4)精干性原则:就是要求领导集体的层次和组成人员用最少的人去办最多的事,使领导集体成为一个精干、团结、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团队。第十章领导方法知识点名称内容领导者个体素质概述71.(1)领导职能是领导的职责和社会功能,它是领导本质的具体表现。(2)领导方法是领导者为履行领导职能、达到领导目标而取的各种措施和手段的总和。领导方法具有:1)客观性;2)条件性;3)时效性。原则:1)目的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具体性原则;4)高效性原则。72.领导的实践活动:(1)常规性实践:人们在已知的领域和经验范围内活动,有确定的程序和章法可遵循的实践,具有模式化、规范化特点。(2)创造性实践:指人们在未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