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高频主观题汇总

    • 资源ID:251223       资源大小:66.5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6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6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高频主观题汇总

    1、极高频知识点一、名词解释题知识点汇总1.广义文化(文化)1810、1110、0810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2.文化政策1610、1010指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拿今天社会来说,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民族政策、文艺政策、宗教政策、语言文字政策等等,均属于此。3.文化事象1704、110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4.对偶1904、1610对偶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

    2、对语句,表现相对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5.重农主义1904、1604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这种观念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法家。6.府兵制1804、1504北朝以来实行府兵制,隋至唐初依然沿用。此制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7.行业组织1904、1504行业组织又称行会,是手工业者的自发组织。8.宗法制1910、1201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9.九品中正制1710、1504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时期建立的一

    3、套较察举严格的选官制度。中央在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10.中庸1504、1110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由孔子提出,意为两层:一是“用中”,即“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法典”;二是“中和”,即“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二、简答、论述、材料题知识点汇总1.理解广义文化的三个要点。1904、1510、1504(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2.如何认识中

    4、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1810(1)它有鲜明的时代性。(2)它有浓郁的民族性。(3)它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性。(4)它有吸纳百川的开放性。(5)它有深广的群众性。(6)它有勇于改革的创造性。3.简述明朝初年由政府领导的植树造林运动。1910、1704明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为建造一支海军船队,在南京周围种植了近5000万棵梧桐树和棕榈、漆树。第二年又下令移民到淮河一带的居民,每家必须栽种200棵桑树、200棵枣树和200棵柿子树。之后又把种植桑、枣的命令推广到全国范围。有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在10亿棵左右。这是朱元璋一个了不起的功绩。4.简述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农政文化。1810、1804农

    5、政文化是国家政府的农业管理与社会管理的综合运行系统,在这个系统内,有农耕知识系统、农耕灌溉系统、农书流通系统和农具应用系统。5.简述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1904、1510(1)统筹水土利用规划,重视水土平衡的关系。(2)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3)引进优良农作物品种。(4)人力胜天说,即强调人的知识能力和奋斗精神。6.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基本特征。1610、1504(1)天时、地利、人和的重农经验。(2)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民心理。(3)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7.简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在人类文化史上的伟大意义。1704、1510(1)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6、的一项卓越创造,它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蔡伦。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造纸,据说造出来的纸质地良好,还大大降低了成本,因此很快在国内推广,使“天下咸称蔡侯纸”。自公元6世纪起,造纸术开始向东南亚国家流传,公元8世纪传到了中东阿拉伯国家,纸的发明对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印刷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又一项发明。早在唐代初年,我国已出现雕版印刷技术。宋仁宗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节省了工料,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加速了我国印刷业的发展。公元8世纪,雕版印刷术传入日本,公元1415世纪,雕版与活字开始并行于欧洲,成为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印刷术的发明,带来了我国

    7、明清文化的繁荣,促进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世界各国思想文化的交流。(3)火药的发明至迟在唐朝。唐朝末年已能生产火炮和火箭,北宋时期已能制造用于军事的霹雳炮。南宋发明管形火器,即近代枪炮的雏形。公元10世纪左右,蒙古人和阿拉伯人陆续学会了使用火药火器,13世纪以后,火药传入欧洲。火药在近代欧洲商业发展史上发挥了极大的威力。(4)指南针的发明是世界航海史划时代的事件。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发现了磁石指示南北的现象,制成了最初的指南针司南。到北宋末年,指南针已被用于航海贸易。在宋代,中国的商船在印度、南洋和波斯湾一带十分活跃,阿拉伯人从中国人那里学会了使用指南针的技术,后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入欧洲。指

    8、南针帮助哥伦布完成了震惊世界的地理大发现,促成了海上新航线的开辟,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出现。8.简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文化特色的主要表现。1904、1510、1410(1)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指导立法、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其二,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为主,德行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其三是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2)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有重要地位。(3)皇权至上,法自君出。(4)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异罚。10.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内涵(儒家思想中“圣贤”的内涵)。1604、1510、14

    9、10(1)儒家的理想人格影响最大,基本上包括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2)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圣贤。包括两个层次:圣指圣王,主要指最高统治者所追求的人格目标,其典范人物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贤指道德修养较高的人,是一般士大夫和普通百姓所追求的人格目标,通常用“君子”一词表示。其中仁是君子的根本标志。还有有礼,有志有勇,有信有义。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成人之美不成人以恶。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团结他人。安贫乐道。高尚气节。(3)儒家还强调君子本来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不是不可企及的,这就激励世人积极进取,朝着理想人格努力奋斗。11.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主要有哪些?1910、1610

    10、(1)因材施教,就是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才。(2)启发诱导,它是一种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从古至今一直深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欢迎。(3)学思结合,就是要将学习和思考这两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既重视学,又重视思。(4)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12.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1810、1410(1)中国古代音乐是在其他艺术的伴随下逐步成长起来的。(2)最初,乐和舞是密不可分的,在远古时期祭祀仪式中,巫者跳的娱神舞,往往就有音乐伴舞,这可能是中国

    11、音乐的最早起源。(3)在诗经时代,随着民间诗歌的兴起,乐、舞和诗歌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传统。(4)这种文化传统在其后的音乐发展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13.语言与民族的关系。1710、1504(1)在构成民族的诸特征中,语言是最重要的。(2)因为语言的变化比较缓慢,当民族的其他特征发生变化时,语言往往还是统一的。(3)语言能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民族特点,积淀民族历史和文化,对民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民族传统的传承,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形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反之,民族对语言也有着强烈的制约作用,民族的发展变化会影响语言的演变方向。14.简述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存在

    12、的问题。1804、1410(1)传统语文教育充分注意到汉字汉语的特点,在教学安排上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规律。(2)传统的语言文字教育与人才选拔制度有直接的联系。(3)传统的语言文字教育尽量适应青少年学习的特点,注意趣味性。问题:由于科举制度,目的只是使受教育者获得科举考试的写作能力,完全脱离实际的应用。因此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不注重语言应用的教学。两个弊端是重文言轻口语,作文中言文脱节。15.简述汉语的特点。1610、1510(1)从语音来看,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古代有“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2)从词汇来看,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

    13、音词为主,从单音词到双音词的变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3)从语法来看,汉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而是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4)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语素)。高频知识点一、名词解释题知识点汇总1.“中体西用论”1804、1110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和基本理论。2.文化产品1910文化产品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文化产品是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的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3.文化遗产1710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文

    14、化保存价值的品物。这些品物被发现和经过鉴定后,要经政府机构或国际组织加以认定和著录,并分级加以保护。4.儒户1510元朝社会阶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目儒户。这是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5.“集”1910北方的贸易场所叫“集”,开集有固定的日期,通常是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集市上的各类商品都有常设的出摊地点,如粮市、菜市等,约定俗成、井然有序。6.语系1510语系是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依据语言的亲疏程度,语系再被细分为语族、语群、语支、语言、方言、土语等不同层次。7.血缘九族制1904血缘九族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

    15、,共九代,为九族。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8.家族共同体1510家族共同体是家庭关系与地缘关系的结合体,它具有血缘凝聚力和地缘凝聚力两个主要文化功能。9.古代计时器漏壶1910所谓计时器漏壶,是用一个固定尺寸的铜壶盛水,在壶壁上刻画时刻的标记,再根据壶水淹浸的部位读出对应的时刻来。10.历法1604历法是根据太阳、月亮的运动变化制定计时方式的方法。11.君主专制制度1810君主专制制度,是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12.察举1804两汉时期由地方官僚察访人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称为“察举”。13.科举制1610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

    16、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14.“三纲”1510“三纲”是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明确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尊卑和隶属关系。15.社日1610社日是古代调节乡社关系的重要节日。时间分别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一般以春社为重。16.洗三1704“洗三”是家庭庆贺添丁进口的仪式。洗三仪式,由一位儿女双全的有威望的老年妇女主持,她一边唱祝福吉祥的喜歌,一边给婴儿清洗,洗去婴儿的胎气,意味着婴儿进入了人间社会。17.祖先崇拜1810、1704祖先指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他们被当作保护本族或本家庭的神秘力量而受崇拜。18.三纲五1910“三纲”

    17、一词最早见于东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基义。他把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伦理关系视作“王道之三纲”,“三纲”明确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尊卑和隶属关系,后来演绎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19.“五常”1710“五常”即中国封建伦理的五种道德规范,具体包括仁、义、礼、智、信。20.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710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包括仁爱孝悌、重义轻利、谦和礼让、真诚有信。还有智勇、自强、好学、勤俭、质朴等。21.致用精神1904致用精神指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不少艺术形式都带有鲜明的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诗歌、文章、音乐等都把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22.普通话1

    18、504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它不仅是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24.民族1710民族通常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二、简答、论述、材料题知识点汇总1.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性质。1604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因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以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是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这

    19、种国别文化所以能形成一种统一的文化,而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第二,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第三,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3.简述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区别。1604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1)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的,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2)传统文化是对文

    20、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4.为什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难度更大?2008(1)高度的个性化。(2)传承的经验性。(3)浓缩的民族性。5.我国古代利用自然、改造环境方面的成就与教训。1610成就:(1)土地的开垦;(2)水利的兴修;(3)运河的开凿。教训:(1)土地的过度开垦;(2)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6.简述汉初小农的黄金时代。1904(1)社会经济要恢复,当然从粮食生产开始,汉初是小农大发展的时期。(2)汉王朝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所以小农的利益

    21、得到照顾。文帝多次下诏提倡农耕,参加春耕典礼,是历史上小农少有的“太平”日子。(3)汉初许多政策都围着重视农业而定,大大增加了国库的储备。(4)史家艳称的“文景之治”即是小农发展的黄金时期,小农的时运也就此而止。7.简述唐朝开国的文化背景与影响。1810(1)尚武精神。开放的胸襟是唐代立国的基本气象。唐代开展了比秦汉更大规模的开边拓土,而这样强劲的军事实力,在于其以北方传统为背景的精良府兵。唐朝的赫赫武功来自于它从北朝带来的尚武精神和能征惯战的习性。(2)开放的民族政策。不论是对边地民族还是对异国之人,唐朝基本能以开发、包容的精神一视同仁。而这种民族政策,导致了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景观:在东

    22、亚前所未有的以唐朝为中心的部落民族大联合,以及日益高涨的学习唐文化的运动。(3)崇佛教与重诗文。唐代是一个宗教文化的时代,北朝“偏于教”的宗教信仰,使各种宗教都可以找到它的信众,并使佛教在唐代达到了极盛的局面。北朝贵族对南朝文化的羡慕心态,在唐代初期仍然以强劲的势头沿袭着并被振作起来,终于繁荣成一个伟大的诗文时代。8.为什么说在18世纪趋向高潮的中西交流中,西方世界受惠更大?1904从历史发展进程看,在18世纪,西方形成过一个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的高潮。介绍中国的书籍有很多。中国的养蚕和陶瓷技术大约在1705年传到欧洲,此外还有大量的花草、树木品种。较早时期,中国的天花接种术经土耳其传到欧洲

    23、,它的降低病毒源毒力的治疗原则,启发了英国人种痘术的发明。中国的科举制经介绍传到西方,法国大革命时曾实行过由考试选拔官吏的做法,这与中国的影响有关。清朝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启发了法国的重农学派。中国的审美观念也随着白色陶瓷、家具、花园建筑术的传入,对西方施以相当影响。9.简述农耕灌溉对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作用。1810(1)它遵循岁时历法文化,促进了我国农业社会的发展。(2)它催生水利工程文化。(3)它滋养地方网络文化。(4)它促成防灾减灾文化。10.我国民族商业的文化特点。1804(1)在传统社会中,商业在农业生产文化的框架内发展,这使我国的传统商业富于农业文化色彩。(2)地方商业活跃,产生

    24、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加工商品,成为地方名产。(3)多民族商业互动,汉族与其他民族商业与民族民俗文化交流,形成民族贸易、宗教贸易、走廊贸易和边疆贸易等多种形式。(4)内外贸易交流,很早就出现丝绸之路之类的跨境贸易与跨国贸易。11.简述传统识字读物的主要特点。1904(1)知名的知识分子很重视教材的编写工作;(2)儿童教材流行的时间长、范围广;(3)注意初学儿童的特点,把识字内容编成韵语,便于记诵。12.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观念。1604(1)民本思想。(2)节约粮食。(3)人格教育。(4)食疗观。13.简述传统工匠的三个特点。1910(1)具有手工艺性,讲究手的巧慧、手的经验,手工的审美效果,

    25、肯定用双手实现人脑想法的工匠能力。(2)无法合作性,说明传统的手工业劳动是小规模的,超出了一定的控制范围,扩大经营生产就会变形。(3)唯一性,一些手工产品被认可后,人们随之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欣赏习惯。一样的活换了别人干,人们就不认了。14.简述宗法制的特点。1810宗法制使社会成员按照宗法的原则组织起来。宗法制的特点在于:一方面用自然血缘关系来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又用自然血缘关系将人们紧紧连在一起,从而限制着人们社会关系的发展。在宗法制度下,社会结构以宗族为基本单位,每个社会成员依据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确定其在宗族中的位置。15.简述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1904(1)皇帝

    26、总揽天下大权。(2)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3)严密的人身控制。16.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1910(1)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考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举荐;(2)考试定期举行,不必等候皇帝下达诏令;(3)严格考试。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声名德望已不再是任职的主要依据。17.简述王安石对科举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1710王安石变法,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只设进士一科,废除诗赋、帖经墨义等考试内容,改试经义、论、策。进士一科的设立与对经义考试的重视,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安石对科举制度的变革,是科举制度由前期向后期转变的标志。18.简述“十恶”的内容。1610十恶是古

    27、代社会中最严重的犯罪,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维护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打击危害封建国家和危及皇帝人身安全与尊严的行为;二是维护以父权、夫权为中心的家族制度,严厉打击危害家族伦常的犯罪行为。19.简述中国古代礼”的内涵。1804中国古代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仪精神的外在表现,两者关系密切。从社会文化角度看,礼是沟通天人的仪式,礼是贵族等级的标志,礼是乡里庶族的规范,礼是立身处世的准则。在古代社会,除了一般的伦理原则外,礼在社会上下层有不同的表现,在社会上层表现为等级分明的贵族礼法制度,在社会基层表现为乡里庶族家礼俗规。20.

    28、简述礼的调和作用在传统社会的主要体现。1710(1)对尊者、贵者、长者而言,要遵循礼制;对待从属人员,要宽厚、慈爱,避免因过度的压制导致矛盾的激化。(2)对社会从属者而言,礼制的主要宗旨是要他们节制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欲望,服从尊长,安于本分。21.简述古代婚礼中的“周公六礼”。1704(1)纳采,男方以雁为礼品,到女家求婚;(2)问名,男方再备雁,去问女子的名字;(3)纳吉,男方将女方名字取回后到祖庙占卜,卜得吉兆后备雁往告女家;(4)纳征,男方送上聘礼,正式确定婚姻关系;(5)请期,男方卜得吉日,送女家请求同意婚期;(6)亲迎,婚期之日,男子带车前往女家迎娶。22.简述中国家法族规的礼俗

    29、规范功能。1810(1)以孝悌之道为礼俗之本,强化家族内部的伦理关系。(2)以诚信忠厚为修身之本,塑造传统社会的理想人格。(3)以劝诫惩罚的礼俗规条,规范家族成员行为,补充国法。23.简述岁时节日礼仪对民众生活的伦理规范的意义。1810(1)岁时礼俗的自然伦理属性。一般说来,人们遵循自然时令,并且以岁时礼仪活动去增进人与自然的关系。(2)岁时礼俗的社会伦理属性。周期性的岁时礼俗是对宗族社会关系的反复确认,以及对宗法伦理观念与情感的不断强化。24.为什么说传统婚姻仪礼不仅是个人的终身大事,而且是家族社会的阖家大事。1910首先,婚姻关系能否订立,须取得家族祖先的同意。男家经媒人取得女方的生辰八字

    30、后,将其放在祖先神位前的香炉下三日,在此期间如果家中人畜平安,表示已经取得家神的同意。其次,以聘娶的形式实行家族间的婚姻包办与人财交换。男女双方没有的婚姻的自主权,婚姻关系的缔结要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论怎样简化,聘娶婚的关键环节依然存在,聘婚论财时,将男女双方的个人结合变成家族之间的人财交换行为。再次,拜见尊长,庙见祖先,家族对新成员的接纳。成婚之礼,经过拜见公婆与拜见祖先,得到家庭,祖宗的承认之后,嫁来的女子才获得加入本宗为妇的身份,婚姻礼俗的各个环节都贯穿着明确的家族原则,婚姻缔结着家族关系,婚姻延续了家族的香火。25.应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1510(1)着力挖掘阐发崇礼尚义

    31、、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等文化理念;(2)着力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在维护民族团结、延续精神血脉、鼓舞民族斗志等方面的思想价值;(3)着力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4)着力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互鉴中保持个性魅力等问题,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6.刘禹锡关于“天人交胜”的主要观点。1704刘禹锡在他所写的三篇天论中,提出了“天人交胜”的观点,使天人关系学说有了新的发展。(1)他认为天与人各有各的作用。天的作用,人不能发挥,人的作用,天也不能发挥。人不能改变四季,天不能制定礼义。在自然方面,天胜过人,在社会方面

    32、,人胜过天。这就是天人交相胜。(2)刘禹锡还认为,自然界要有人来治理,人又根据万物的自然本性来治理万物,因此天人关系除了“交相胜”的一面外,尚有“还相同”的一面。27.先秦时期“五伦”的内容及作用。1504(1)礼义原则是礼制的核心,它强调的是特定的家族社会的伦理情感,在先秦时代,它体现在五伦的关系中。(2)孟子将具体的人际关系归纳为五伦: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孟子对五伦中前后双方的要求是相互的,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3)五伦是社会的基本关系,人们只要掌握了基本的人伦原则,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遵循礼制规范。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内容却被逐渐扭曲,成为

    33、前者对后者的单向约束,发展到后来,形成了具有正统权威性的三纲伦理。28.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1610(1)“明德”是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要求人们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把“明德”发扬光大,使自己始终保持向善之心;(2)“亲民”要求人们将向善之心推广开来,去亲爱广大的民众;(3)“止于至善”即要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是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标。29.“四书五经”的具体名目。1510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30.国画的艺术特点。1804(1)追求神似,注重意境。(2)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3)与诗、书、印密切配合。31.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1804(1)

    34、以木结构为主是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2)左右对称是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3)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最突出的是讲究秩序,注重等级。32.如何认识“语言崇拜”现象?1610、1504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的认识水平有限,便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语言崇拜起源于语言巫术。语言崇拜有很多表现:(1)趋吉避凶是每个民族都有的习俗,而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则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崇拜。汉语同音词多,汉民族有重含蓄、忌直言的文化心态,因此人们往往利用同音词进行谐音取义,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心愿。例如“年年有余”“早生贵子”。人们也利用

    35、谐音避开一些与“凶险”义相关的词语,这就是语言禁忌。比如北京的许多地名用谐音的方式对原名进行改进,如辟才胡同,原名劈柴胡同等。(2)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常见的有通过字形、字义、字音等避讳。例如司马迁的父亲名谈,司马迁在史记中改“张孟谈”为“张孟同”,改“赵谈”为“赵同”。中频知识点一、名词解释题知识点汇总1.塞北江南1201西北地区的宁夏,在南方经济中心出现之前的先秦两汉时期,就有引黄灌区,直把“斥卤不毛”之地,改变成“塞北江南”。2.狭义文化1201、0910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

    36、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3.墨家学派1804墨家学派产生于春秋时期,代表人物是墨翟。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该学派在逻辑和科技方面有不少的发明创造。4.商幌2008商幌是坐商招徕顾客的特定符号。我国自宋、元、明以来,商幌增多,大致有实物幌子、实物附属品幌子、商品模型幌子、旗帘幌子和灯具幌子等。5.墟2008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墟”。人们通过赶墟,把多余的农副产品售出,换回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和农器具。6.针灸学说1704按照针灸学说,只要确定了某种病症属于某一经脉,即可直接施治,其要点是辩证解决人体健康中的“阻滞”与“疏通”的矛盾关系。这既是一种治

    37、疗方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思维方法。7.制度文化1510、1110制度文化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造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8.避讳1810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9.语言崇拜1710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10.河图洛书说1604“河图洛书说”是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个传说认为,汉字是神派龙马、灵龟等灵物驮到人间的。11.中国传统文化2010、1604、1210、0801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

    38、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12.九州2010禹贡以北山川为标志,将天下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13.西域2010狭义的西域指新疆地区,天山南北当时分布着大小36个国家,文明水准相当高。广义的西域还包括中亚、印度、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一部分。14.诗言志2010综合“心”、“情”两方面的意思来说,“诗言志”的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15.文化名称中的“文”2008“文”的本意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在古代汉语里,它的意义有所引申:因为花纹总是画在载体上的,所以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加工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

    39、天素质的“质”相对。16.物质文化遗产2008、1610物质文化遗产,即有形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点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17.祭灶仪式2008它是指中国古代祭祀灶神的仪式。中国人信仰灶王,奉之为家神。平时,人们在灶台上供神龛,两边贴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给了灶神一个永不退休的地位。到了腊月二十三,全家举行祭灶仪式,吃灶糖,唱祭灶歌。二、简答、论述、材料题

    40、知识点汇总1.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410(1)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大陆的整体性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走向统一。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的特点让中国古代文明依靠联合与融会。(2)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3)地缘特征(中原文化中心与边缘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2.为什么说广阔的地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回旋的舞台?1704在中国,中华文化虽然起源于黄河流域,但是它广大的地域却为它准备了潜在的历史舞台。每当遇到北方边地民族大举南进的时候,中原人群都有一个南方作为他们的后方。因此每当北方陷于进入民族融合的时候,南方则进入开发的高潮期。在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重心已

    41、经移到南方,接着才是经济中心的南移。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广阔的回旋舞台,是中国文明历史悠久的前提条件之一。3.简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与意义。1810(1)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2)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3)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4.简述周公赋予农耕活动的政治含义。1710周公赋予农耕活动两方面的政治含义:一是继承传统稼穑之事是周家“王业”之所起,二是可以防止贵族像商朝的上层那样腐化。5.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有哪些?2010(1)自然环境。(2)地理条件的特殊

    42、或得天独厚。(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4)典型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动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6.简述儒家、道家、墨家的主要思想。1610(1)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就是用仁道、仁心善待他人。主张人生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积极入世,对后世影响巨大。(2)道家讲究超然物外,其影响在超脱,在艺术。老子主张“清虚自守,卑弱自持”的人生观,政治上推崇无为而无不为,主张“道法自然”。而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最高表现是“逍遥游”。(3)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乐”等。7.简述儒家和道家对中国人的影响。1

    43、504道家对中国人的影响与儒家旗鼓相当。儒家讲究积极入世,道家讲究超然物外;儒家的影响在道德、在世功,道家的影响在超脱、在艺术。(1)儒家提出了“仁”和“礼”的观点。其学说中“救时弊”的内容,基本是后代描绘社会蓝图的价值尺度,也是思想家社会批判的思想武器。儒家学说还有关于人生理想的内容。儒家认为善和道德力量的根源来自于“天地之大德”,从而提出“修身”之学,最终目标是成贤成圣。儒家的人生哲学,是伦理的也是宗教的,对中国人的人生观有莫大的影响。(2)道家老子的一些思想后来经法家的吸收改造,成为君主的阴谋统治术。庄子哲学积极的影响在艺术精神的培养。他的打破小我与天地自然合一的超越精神,特别能涤荡人的

    44、心胸,以审美的意态观照世界,对中国的诗歌、绘画等,有重要的影响。8.简述庄子哲学的主要特点。2008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这种宗旨的最高表现是“逍遥游”,即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庄子的解放,是主观形态的解放,他并不否认矛盾,他只是强调主观上对矛盾的摆脱;他也不否认客观现实,只是强调超越的生活。庄子有着强烈的现实感,对生活中各种欺压、纷争、污浊,有着深切的感受和极端的无奈。庄子哲学积极的影响在艺术精神的培养。9.简述清初三先生的思想与著作。1604三先生指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他们的思想代表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王夫之以孤臣孽子之心反思宋明以来的心性之学,反思整个中国历史,著

    45、有船山遗书,顾炎武治学主张“经世致用”,重文献考据,著有日知录。黄宗羲著有明夷待访录,显示出可贵的民主色彩。10.简述元朝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2008元朝统一对历史发展也有许多积极影响,其中之一是民族的融合。辽、金治下的臣民通通被视为汉人,久之他们之间原有的区别消失了。部分进入中原的蒙古人逐渐变成农业居民,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崩溃后,改用汉姓,也融合在这北方新形成的汉族之中了。今天的北方人大多是元朝新融合成的汉族后裔。同元朝征服者一起进入中原的色目人,经过长期与内地其他各族人民的杂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的相互学习,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11.简述传统商业活动的类别。2008互惠交换。其交

    46、易活动属于社会互惠性质的等价交换行为。行商经营。这是卖主向买主主动汇合的商业经营方式。坐商经营。这是买主向卖主主动汇合的经营方式。12.简述对儒学的评价。1410(1)先秦儒家孔子代表的“天命观”与政治相关,不是宗教,却有着明显的宗教色彩。(2)董仲舒的阴阳五行说与今文经师的谶纬使儒学宗教化。(3)宋明理学的宗教功能。宋明理学摄取了佛教思想,主要是隋唐佛教的心性理论。13.怎样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因材施教”?2008因材施教,就是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才。(1)因材施教的最早实践者是孔子。他特别注意观察和了解

    47、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特长,弥补学生的不足。(2)孟子也十分强调因材施教,他认为,人的天性是相同的,但由于后天的修养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个性差异,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3)唐代的孔颖达继承了这种思想,提出了“师当随材而与之”的教学主张。他认为,教学不能按教师的主观意愿行事,而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决定教授的内容和进度。14.中国古代艺术的致用精神在各种艺术形式中的具体表现及其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影响。(1)“诗言志”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指诗歌所表现的与政治教化相联系的人生态度和理想抱负。不少现实主义诗歌名篇,不少倡导政教功用的著名试论,为当时社会政治发展发挥重要作用;(2)“文以载道”是周敦颐在周子通书文辞中提出。认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评价文章好坏的首要标准是其内容的贤与不贤;(3)“乐以教化”,以音乐去教化百姓,使他们和谐相处。15.中国人的语言观念


    注意事项

    本文(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高频主观题汇总)为本站会员(雁**)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