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九:人物描写知识储备人物描写是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文学表达,它能让读者直观地认识作品中的人物,了解人物的外在特征。人物描写主要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其中,正面描写又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通过对容貌、姿态、服饰、神情、音调等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2.语言描写通过人物个性化的独白或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可以表现人物身份、职业、地位、经历等,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的描写,
2、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价值观念、情感特性、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的一种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能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情节的发展。4.心理描写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揭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以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能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也可以通过动作暗示、景物烘托等展示人物内心世界。5.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对所要描写的对象不正面描绘,而从对其他有联系的人物、环境的描绘,渲染烘托所要描写的对
3、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作用:第一,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第二,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第三,有利于烘托人物形象。6.描写方法的表达效果外貌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样子。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动作描写。运用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画面/场景,表现了/突出了/表达了心理或情感。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的心理,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品质。考点全解1.常考题型(1)指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刻画人物方法及其作用。(2)试从人物描写的角
4、度对文中画线语句进行赏析;(3)文中画线句子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加以赏析;(5)根据上下文,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2.答题模板此句运用了(人物描写方法)+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生动传神)+表现了人物(要结合文章具体化)(精神/品质/心理)+刻画了(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有时是“我”)(情感)。专项精练(2022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禅十一岁那年,我们家曾和一个邻居因一堵界墙的归属问题伤了和气。邻居是个新婚不久的青年,脾气暴躁,一心只想报复,就趁天儿黑偷偷爬上我们家屋顶,用干草将我家的烟筒堵上。母亲
5、不知烟道被堵,点火做饭。屋里顿时浓烟滚滚,直呛得全家人咳嗽连天。父亲跑到院子里就发现了屋顶烟筒上的干草,马上想到定是邻居所为,便气不过,顺手抄起一捆干草要以牙还牙。母亲出来制止了父亲。她让父亲大大方方地搬梯子上房将堵在烟筒上的干草拿掉。次日又堵,又上房拿掉,如此反复几次,邻居大概也自感无趣,就停止了他的恶作剧。两个月后,邻居刚满月的儿子要剃头,求到了母亲。母亲打小跟做剃头匠的外公练就了一手绝活:专给过满月的婴儿剃头。那可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手艺,婴儿的头顶薄如葱皮,稍有不慎就会割破头皮。方圆几个村子,此绝活非母亲莫属。因为刚堵过我们家的烟筒,邻居青年自是没脸向母亲开口,就托了村上一个长辈先来打前
6、站。没想到母亲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即刻放下手头的活计去了邻居家。事后,邻居小两口自是感动不已,专门提了一篮鸡蛋答谢母亲。自此,两家和好如初,再无争端。事后,母亲对我们全家人说:“烟道堵了不要紧,拿掉干草就是了,可人心要是堵了,那可是病啊!”还有一句口头禅常挂在母亲嘴边,就是“过日子怎么可以没有花呢”。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院子里有两棵硕大的石榴树。每年初夏,一簇簇火红的花朵竞相开放,满院飘香。石榴树是母亲嫁给父亲后的第二年春天,专门从娘家的园子里移栽过来的,而且是一棵酸石榴,一棵甜石榴。母亲说:“这日子本来就有酸有甜,但石榴花都是一样红红火火地开。”我这才恍然,原来母亲之所以从娘家特意移栽石榴树过来,
7、除了美化院落,还有更深层的期许在里面。可是石榴花再好看,花期也只有一个月左右。母亲便在院子里的东墙根栽上了一排月季,最不可思议的是,母亲还特意在大门外的两边也栽上了十几株。父亲笑她:“我们这穷家穷院的,又不是啥气派的大门楼,不配栽花的。”母亲却说:“门,再怎么简陋也是门,这花开得久,万一有亲戚朋友来串门,偏偏遇到铁将军(锁头),这时他们要是看到门口这些花开得正艳,兴许心里就不会太凉了,花把门,总比铁将军把门好多啦!”母亲的这个诠释,让我一下子想到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中的一段话:“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不识字的母亲不会进行汪先生那样有才气的表达,但她的善意与汪先生不谋而合。
8、母亲爱花,几近痴迷,在她眼里可谓无处不花。平日里很多根本与花不搭边的东西,她也能别出心裁地叫出“花样”的名儿来。房顶上的炊烟,她说那是咱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熬小米粥,她说那是小米粒在锅里乐开了花。最有意思的一回是刚过门的大嫂第一次下厨蒸包子,大概是厨艺不精,一掀锅盖,包子褶居然全绽开了。大嫂臊得脸通红,这时母亲过来大声说:“这是包子开花,好兆头,新媳妇到咱家,包子全笑啦!”当时闻听此言,大嫂也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后来我终于明白,母亲那是心里有花。心里有花,眼睛就会望见美好;心里有花,就会使劲儿把庸常的日子过成花;心里有花,才得以让我们在芬芳里幸福地长大。(文/刘世河,选
9、自意林,略有改动)1选文第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022湖南湘西中考真题)阅读汪曾祺的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完成问题。沈先生逝世后,傅汉斯、张充和从美国电传来一副挽辞,字是晋人小楷,一看就知道是张充和写的。词想必也是她拟的。只有四句: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是嵌字格,但是非常贴切,把沈先生的一生概括得很全面。这个四妹对三姐夫沈二哥真是非常了解。沈先生的血管里有少数民族的血液。他在填履历表时,“民族”一栏里填土家族或苗族都可以,可以由他自由选择。湘西有少数民族血统的人大都有一股蛮劲,狠劲,做什么都要做出一个名堂。他少年当兵,漂泊转徙,很少连续几晚睡
10、在同一张床上。吃的东西,最好的不过是切成四方的大块猪肉(煮在豆芽菜汤里)。行军、拉船,锻炼出一副极富耐力的体魄。二十岁冒冒失失地闯到北平来,举目无亲。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就想用手中一支笔打出一个天下。经常为弄不到一点东西“消化消化”而发愁。冬天屋里生不起火,用被子围起来,还是不停地写。他真的用一支笔打出了一个天下了。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那么多的学问,真是一个奇迹。沈先生很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他说自己不是天才,只是耐烦。他的“耐烦”,意思就是锲而不舍,不怕费劲。一个时期,沈先生每个月都要发表几篇小说,每年都要出几本书,被称为“多产作家”,但是写东西不是很
11、快的,从来不是一挥而就。他年轻时常常日以继夜地写。他的作品看起来很轻松自如,看似不经意,但都是苦心刻琢出来的。边城一共不到七万字,他告诉我,写了半年。沈先生爱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原稿,一改再改,天头、地脚、页边,都是修改的字迹。蜘蛛网似的,这里牵出一条,那里牵出一条。作品发表了,改。成书了,改。看到自己的文章,总要改。沈先生的作品写得最快,最顺畅,改得最少的,只有一本从文自传。这本自传没有经过冥思苦想,只用了三个星期,一气呵成。他很爱他的家乡。他的湘西湘行散记和许多篇小说可以作证。他不止一次和我谈起棉花坡,谈起枫树坳一到秋天满城落了枫树的红叶,一说起来,不胜神往。黄永玉画过一张沈家门外的小巷,屋
12、顶墙壁颇零乱,有大朵大朵的红花不知是不是夹竹桃,画面颜色很浓,水气泱泱。沈先生很喜欢这张画,说:“就是这样!”八十岁那年,他在家乡听了傩戏,这是一种古调犹存的很老的弋阳腔。沈先生听了,说:“这是楚声,楚声!”他动情地听着“楚声”,泪流满面。他的家乡每年有人来看他,沈先生非常亲切地和他们谈话,一坐半天。沈先生很好客,朋友很多。老一辈的有林宰平、徐志摩。沈先生提及他们时充满感情。我认识他后,他经常来往的有杨振声、张奚若、金岳霖、朱光潜诸先生、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他们的交往真是君子之交,既无朋党色彩,也无酒食征逐。清茶一杯,闲谈片刻。沈先生对青年的帮助真是不遗余力。他曾经自己出钱为一个诗人出了第一本诗
13、集。诗人柯原的父亲故去,家中拉了一笔债,沈先生提出卖字来帮助他,价款直接寄给诗人。他对学生的作品细心修改,寄给相熟的报刊,尽量争取发表。他这辈子为学生寄稿的邮费,加起来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我在昆明写的稿子,几乎无一篇不是他寄出去的。沈先生自奉甚薄,穿衣服从不讲究。我见他时总是一件洗得褪了色的蓝布长衫,夹着一摞书,匆匆忙忙地走。但在帮助家乡时先生总是竭尽全力。沈从文文集的稿费寄到,九千多元,他又从存款中取出几百元,凑成一万,寄到家乡办学。沈先生也有生气的时候,也有极度烦恼痛苦的时候,但多数时候都是笑眯眯的。他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到了晚年,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
14、,且摆动双手作势,真像一个孩子。只有看破一切得失荣辱,全置度外,心地明净无渣滓的人,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沈先生家有一盆虎耳草,种在一个椭圆形的小小钧窑盆里。很多人不认识这种草。这就是边城里翠翠在梦里采摘的那种草,沈先生喜欢的草。(摘自汪曾祺慢煮生活,有删减)2.作者善于通过生活场景来刻画人物,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的划线句。 (2023秋湖南常德九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那一束光李朝德我坐火车去一个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火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我家离铁路并不远,一上车我就打电话告诉母亲。母亲很高兴:“大概几点钟到?”我不免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
15、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电话里一阵沉默。我理解这时的沉默。我与母亲都不太善于表达感情,诸如爱与想念这类的话语,我们一句也说不出来。父亲在世时,我们都习惯这种沉默,此时却让我内心紧缩。近些年,我隔三岔五总要打个电话问问,就为听听母亲的声音。如果不是假期或者有特殊事情,我一般很少回家。因为每次母亲都会责怪我:“我身体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我理解母亲的本意,儿子好不容易在城里立足,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在母亲眼里,总是把孩子看得重于泰山,却把自己看得轻于鸿毛。但是,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一个大大的遗憾。于是,
16、我打破沉默,脱口而出:“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母亲很高兴,竟一口答应下来。想想这个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我们都知道,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铁路沿线早在十多年前就全线封闭了。火车通过那个道口估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夜色中让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这算是怎么回事?火车一过沾益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沾益县城离老家松林村估计不到二十公里,估计不到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亲。此时一阴一暗,车里车外仿佛两个世界。窗外模糊一片,夜色
17、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不能看见熟悉的村庄,焦躁中,却看见远远的路上放着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白色大字突然出现了。“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刚在1分钟前驶过松林村。我颓然地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是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了。”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和空欢喜一场。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
18、很。”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我只好告诉母亲,那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这时候,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车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
19、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又过去了!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母亲在电话里说:“我也看见你了。”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作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8日,有删改)3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 (2023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最后一束康乃馨天刚亮,擦鞋匠老钱
20、就来到了街头十字路口。老钱刚把自己的工具摆好,就来了一个孩子。孩子背来一背篓花,在老钱旁边放下了。老钱知道,那花是康乃馨。他心想:你那花又吃不得,能好卖吗?这时,一个男人经过,男人没有找老钱擦鞋,却走到孩子面前问道:“这花多少钱一束?”孩子说:“8块钱一束!”老钱一听,心想,这花还挺贵!谁知男人连价钱也没还,就选了一束康乃馨,然后掏钱给了孩子。这个男人走后,又一个男人走来,也买了孩子一束康乃馨。等买花的人走后,老钱羡慕地对孩子说:“你的花可真好卖呀!”孩子笑着说:“今天是母亲节,许多人都要买康乃馨送给母亲!”走来走去的人都纷纷向孩子买康乃馨。在人们眼里,好像就只有卖康乃馨的孩子,没有老钱似的。
21、孩子的康乃馨都卖出去半背篓了,可老钱才擦了两双鞋子,只收了2块钱。老钱不由得埋怨起自己来,我咋这么笨,就没想到卖康乃馨呢?老钱越是眼红,孩子的康乃馨就越是好卖。人们都只注意到孩子的红色康乃馨,谁都没把老钱放在眼里,找老钱擦鞋的人竟比往常少。12点都过了,可老钱一上午就擦了4双鞋子。老钱恨孩子,他后悔早上没把孩子赶走。要是孩子来的时候,就告诉他这里不准卖花,那自己的生意准好。可现在要赶人家走,已经迟了。老钱看了一眼孩子的背篓,更来气了,孩子就只剩下最后一束康乃馨了。不知怎么的,孩子的最后一束康乃馨却无人问津了。孩子对过往的行人叫道:“买康乃馨哟,送给母亲的好礼物,只有最后一束了,只卖5块钱,只卖
22、5块钱!”老钱听了暗暗发笑,心里说,真是笨,你一说只有最后一束,谁还买呀!不过,老钱就希望孩子这么叫下去,看他怎么把最后一束康乃馨卖出去!时间一点点过去,孩子的康乃馨已经不如早上新鲜了,过往的行人也稀少了。每一个行人经过,孩子都会叫道:“买康乃馨哟,送给母亲的好礼物,只有最后一束了,只卖5块钱,只卖5块钱!”可行人瞧也不瞧就走过去了。没有人买孩子的那束康乃馨,孩子就急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围着他的背篓团团转。老钱说:“现在有1点钟了吧!”“啊!都1点钟了!”孩子一听就叫起来,“我妈还等我回家去做饭给她吃!”老钱说:“你出来卖花,你妈还要你回去做饭给她吃,她怎么”孩子说:“我妈有病,而且瘫痪在
23、床,动不了,家里没有别人,我要是不做饭给妈妈吃,她就会饿。今天卖花赚到的钱,我还要拿去给她买药。”老钱没想到孩子这么苦,他深深自责。这时,一个男人在老钱面前的椅子上坐下来,老钱赶紧拿家伙替他擦鞋。老钱擦鞋的时候对孩子说:“你的这束康乃馨,我要了!”孩子接过钱,冲老钱笑笑:“叔叔,我先走了!”然后孩子背上背篓一蹦一跳地走了。老钱见了就笑了。老钱很快就把男人的鞋子擦好了,男人掏出一块钱给了老钱。老钱拿起康乃馨,送到男人面前说:“送给你,拿去给你母亲吧!”男人一愣:“你刚才不是花钱买的吗?怎么不要?”老钱笑着说:“我母亲早在半年前就去世了,我是想让他早点回家才买下的!”男人笑了,说:“我要了!”男人
24、接过康乃馨,然后掏出5块钱塞到了老钱手里。老钱说:“我不要钱,我送你”男人说:“你花钱买的,我怎么能白要?”男人说完放下钱就走了。男人走出这条街后,把康乃馨放到街边一块显眼的石头上,他想谁要谁就拿去吧。男人没有母亲,他的母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选自小小说月刊)4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并简要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2023春山东淄博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黄金指冯骥才黄金指这人有能耐,可是小肚鸡肠,容不得别人更强。你要比他强他就想法儿治你,而且想尽法子把你弄败弄死。这种人在旁的地方兴许能成,可是到了天津码头上就得栽跟头了。码头藏龙卧虎,能人如林,能人背后有能人
25、,你知道自己能碰上什么人?黄金指是白将军家的清客。先不说黄金指,先说白将军白将军是武夫,官至少将。解甲之后,选中天津的租界作为安身之处。白将军手里钱多,却酒色赌一样不沾,只好一样书画。那年头,人要有钱有势,就一准有人捧。你唱几嗓子戏,他们说你是余叔岩;你写几笔烂字儿,他们称你是华世奎,甚至说华世奎未必如你。于是白将军就扎进字画退不出身来。经人介绍,结识了一位岭南画家黄金指。黄金指大名没人问,人家盯着的是他的手指头。因为他作画不用毛笔,用手指头,那时天津还没人用手指头画画。手指头像个肉棍儿,没毛,怎么画?人家照样画山、画水、画花、画叶、画鸟、画马、画人、画脸、画眼、画眉、画樱桃小口一点点。这种指
26、头画,看画画比看画更好看,白将军叫他在府中住下来,他就做了有吃有喝、悠闲享福的清客,还赐给他一个绰号叫“金指”,这绰号令他得意,他姓黄,连起来就更中听:黄金指。从此,你不叫他黄金指,他不理你。一天,白将军说:“听说天津画画的,有奇人。”黄金指说:“我听说天津人画寿桃,是脱下裤子,用屁股蘸色坐的。”白将军只当笑话而已,可是码头上耳朵连着嘴,嘴连着耳朵。三天内这话传递津门画坛,不久,有人就把话带到白将军这边,说天津画家要跟这位使“爪子”画画的黄金指会会。白府以文会友这天,请来好大一帮宾客,个个有头有脸。大厅中央放一张奇大画案,足有两丈长,文房四宝,件件讲究。待唐、钱二位到,先坐下来饮茶闲说一阵,便
27、起身来到案前准备作画。画案已铺好一张丈二匹的夹宣,这次画画预备家伙材料的事,都由黄金指一手操办。看这阵势,明明白白是想先叫钱、唐两人露丑,自己再上场一显身手。钱二爷一看丈二匹,就明白叫自己开笔,也不客气,走到案前。钱二爷人瘦臂长,先张开细白手掌把纸从左到右轻轻抚摸一遍,画他这种细线就怕桌不平纸不平。钱二爷一援,里就咯噔一下,知道黄金指做了手脚。一丈多长的纸至少三处放了绿豆大小的石子儿。他嘴没吭声,面无表情,却都记在心里,只是不叫黄金指知道他已摸出埋伏。只见钱二爷从笔筒中抽出支长锋羊毫,在砚台里浸足墨,长吸一口气,存在丹田,然后笔落之上,只见画面上先在孩子手里的风车上绕几圈,跟着吐出线条,线随笔
28、走,笔员人走,每到纸下边埋伏石子儿的地方,则再提气提笔,顺顺当当不出半点磕绊,不露一丝痕迹,直把手里这根细线送到风筝上,才收住笔,换一口气说:“献丑了。”立即赢得满堂彩。钱二爷拱手答谢,却没忘了扭头对黄金指说:“待会儿,您使您那根金指头也给大伙儿画根线怎样?”黄金指没答话,好似已经输了一半,只说:“等着唐四爷画完再说。”他心里对弄垮使舌头画画的唐四爷更有底。黄金指叫人把钱二爷的春风得意撤下,换上一张八尺生宣。胖胖的唐四爷脸皮亮脑门亮眼睛更亮,他把小半碗淡墨像喝汤一样喝进嘴里,伸出红红的舌头一舔砚心的浓墨,俯下身子,整张脸像贴在纸上,吐舌一舔纸面,一个圆圆的梅花瓣留在纸上,有浓有淡,鲜活滋润,舔
29、五下,一朵小梅花绽放于纸上;只见他小红舌尖一闪一闪,朵朵梅花在纸上到处开放。唐四爷画得来劲,可愈画愈觉得墨汁里的味道不对,正想着,又觉味道不在嘴里,在鼻子里。刚一直身,鼻子眼里奇痒,像一堆小虫在爬,跟着一个喷嚏打出来,刹那问,喷出不少墨点子,哗地落下来,糟蹋了一张纸一幅画。眼瞧着这是一场败局和闹剧,黄金指的心里乐开花。众人惊呆。可是只有唐四爷一人旁若无事,他端起一碗清水,把嘴里的墨漱干净吐了,再饮一口清水,像雾一样喷出口中,细细淋在纸上,跟着满纸的墨点渐渐变浅,慢慢泪开,好像满纸的花儿在一点点张开。唐四爷又在碟中慢慢调了一些半浓半淡的墨,伸舌蘸墨,在纸上画出错落有致的树干,一株繁花满树的老梅跃
30、然纸上。白将军欣喜若狂地说:“刚才你这喷嚏吓死我了。没想到这张画就是用喷嚏打出来的。”唐四爷微笑道:“这喷嚏在舌画中就是泼墨。”白将军没听过“泼墨”这词,连连称绝,扭头再找黄金指,早没影儿了。从此,白府里再也见不到黄金指,却换了二位清客,就是这一瘦一胖一高一矮钱、唐二位了。5.小说中共有两处对黄金指这一人物进行语言描写,在表现人物性格上各有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对这两处语言描写进行具体解析,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语言解析作用我听说天津人画寿桃,是脱下裤子,用屁股蘸色坐的。(1)(3)等着唐四爷画完再说。(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2000双千层底张晓惠纳千层底这念头,源于曹翠花老公公的一句
31、话:“街上买的鞋,哪有过去家里纳的鞋软和养脚啊!”曹翠花就把做姑娘时纳鞋底的针线找了出来,只为让病中的公公欢喜一下。当那双黑面白底的布鞋被捧到老人的眼前,公公眼里竟有泪沁出:“孩子,这一针一线的功夫,难为你了!”看着老人因为一双舒适的鞋一连好几天欢欢喜喜,翠花忽然想到那日参加义务慰问时去的养老院:那十几位孤寡老人在老柳树边围坐着,晒太阳发呆。有这样的布鞋,想必他们也会如公公那般喜欢吧?她是个实诚人,想到就做是她的风格。下班后,她马上赶去养老院,逐一丈量老人的鞋码。她说干就干,拆开家里的旧衣裳,又去商店买白布,将面粉打成糨糊,在木板上一层又一层地糊鞋骨子。做这些事的时候,她眼前总是闪现养老院老人
32、们将信将疑的眼神。她在下班后,一针针一线线地扎起了千层底。到底是多少年没做了,没两天,手上就被鞋底线勒出了道道血印子,儿女都奇怪:“你要做好事,街上有卖的!”她只是笑笑,也不辩驳。后来,扎鞋底成了她每晚收拾完厨房后的必修课。那年重阳节,她拎着一大包布鞋走进养老院,为老人们一个个试穿,竟有几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哭出了声:“曹大姑娘是菩萨呢!”有位老人擦着眼泪说:“这辈子没有亲闺女,今日却穿上了闺女亲手做的鞋,”还有位穿着黄胶鞋的老人拿着布鞋左看右看说,这么好的鞋,哪舍得踩在脚下呢!她赶紧说:“大爹爹,穿吧,穿坏了我再给您做,”那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孤身老人笑着抹泪,追问:“姑娘说话当真?”她坚定点头:
33、“当真。”她当时也没想到,为了这轻轻的一句承诺,自己就坚持了二十年:她当时更没想到,送给县养老院老人们的布鞋,在其他养老院老人心中荡起了涟漪。过了一阵子,乡镇养老院的院长带着老人们的信,守在她的家门口,她承诺了:“明年重阳节,我给爹爹奶奶送鞋去。”于是,这个叫翠花的女子将她除上班以外所有的闲暇,都交给了千层底。“36码12个、37码26个、41码21个”在发黄的纸本上,全县15个敬老院每位老人的脚是多大尺码,她都有记录。春花开了,蝉儿鸣了,秋风起雁子回归,冬日里雪花飞舞,二十个春夏秋冬,她纳了将近2000双千层底鞋,让县里每一个孤寡老人都穿上了她亲手做的布鞋。2000双!我这不会纳鞋底的人想想
34、也知道这其中的艰辛,一只鞋底钠近1000针,2000双就是接近400万针!这还不包括剪样、糊布、做鞋口等工序花的功夫。纳鞋的时间,都是她在忙完繁重的工作和家务活后,硬挤出来的。子女们无数次夜半醒来,看到母亲在昏黄灯光下戴着老花镜穿针引线;单位同事来到她家,看到到处是糊好的“骨子”和一捆捆的鞋底;镇上的医生记忆犹新,这个叫翠花的女人曾跑来问能不能把牙齿“挫”平便于咬针;在外工作的丈夫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帮她四处借布买布,1斤布最多做3双鞋,这么多年做鞋,光布就用了300多公斤。老是有人问她这样为了啥?自个儿家境又不富裕。她憨厚地笑:“我就想着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在等我,我不能辜负了他们。”你看,
35、她对着光拈起针,对着蒙着洁白棉布的鞋骨子,轻柔又用力地扎了下去,深深的一针又一针,她紧抿着嘴角的黑红面庞似有着无尽的笑意,她将针习惯性地在头皮上磨了磨,又一针针地扎进了鞋底就这样,二十年如一日,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温柔善良的大爱情怀,都是朴实敦厚的牵挂与情义。(选自扬子晚报2023年4月20日,有删改)6请品读第段的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为她补写此时的心理活动。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爱的暖流鲁先圣这是一个感动了我很多年的故事。尽管从我听到它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它却如一坛陈年老酒,愈久弥香。那一年,我的好友春山,应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邀请,前往任教。我们几位朋友去给他送行。在他的客厅
36、里,我们依依惜别。他说,他一直有一个心愿未了。我听他讲他的心愿。我惊奇的是,怎么也没想到,他这些年来奋发努力的源泉,原来是从少年时代一个偶然发生的故事开始的。他的家乡在沂蒙山区,当年那里很穷。能吃饱饭的人家就算是殷实之家了。他家里四口人,奶奶、父母亲和他。奶奶常年有病,父亲身体也不好,家里只靠母亲一人。在他八岁那一年,父亲病重,没多久就去世了。为了埋葬父亲又借了钱,家里的饥荒就更大了。临近春节了,奶奶躺在床上有气无力,母亲出去一整天卖家里仅有的一垛谷草,没有人买,又拉了回来。这个时候,不要说买肉过年,第二天吃的也没有着落。八岁的他已经懂事了,看着母亲愁苦的神情,他想到自己养了一年的两只小白兔,
37、那是父亲活着的时候花1元钱给他买的。父亲说,你要天天割草喂它,它就会生很多很多小白兔,然后把小白兔卖了当学费,就有钱读书了。这一年多里,他天天割草,风雨无阻,小白兔已长成了大白兔,过了年就能够生小白兔了。他经常对奶奶和母亲说:“我要让它生一院子的小白兔,卖很多的钱,除了上学够用,还要给奶奶治病,买好东西给母亲吃。”他实在是舍不得卖啊。可是,看着病床上的奶奶和无奈的母亲,他咬了咬牙说:“把我的小白兔卖了吧,好买肉给奶奶包饺子。”母亲的泪水哗哗地流下来,她知道那是儿子的全部希望和寄托,可是家里实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换钱了,总得让婆婆和儿子吃一顿水饺啊,母亲含泪同意了。八岁的他把两只小白兔装进背篓,就
38、独自一人到距离家5公里的集市上去了。他蹲在街口,两只手抓着小白兔的两只耳朵,向过往的行人喊:“谁买小白兔?谁买小白兔?”喊了多少遍,过了多少时间,他记不清了。到了中午时,一个穿制服的人在他面前停了下来。那人问他为什么卖小白兔,家里的大人为什么让他一个小孩来卖。他一五一十地全说了,从父亲给他买小白兔,到他养小白兔,还有他的希望和憧憬。他记得那人听后沉思了很久,而后掏出5元钱,又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支钢笔给他说:“小白兔不要卖了,还要养着将来上学用,这支钢笔送给你写字。”而后,那人帮助他把小白兔装进背篓,让他赶快回家去。5元钱,对于当时的他家来说是一笔巨款,他们过了一个很富裕的年,买了肉,买了白面,
39、还有鱼。第二年的春天,他的大白兔一次就生了6只小白兔,兔子的规模一下子到了8只,后来最多的时候到了30多只。他一年当中卖小白兔能有几十元的收益,足够他上学用的,还能贴补家用。春山告诉我,他之所以能在恢复高考以后不懈努力考上大学,正是这些小白兔的功劳。春山后来的人生轨迹,我就很清楚了,他经过刻苦努力,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复旦大学。接着,他又在大学毕业后考取了研究生。再后来,他成为自己所在专业领域的翘楚。几十年来,他一直都在寻找那位帮助过他的人。他只要回故乡,一定要到当年的那个集市上去寻找,希望能够与恩人再次偶遇。他也到镇上的几个单位寻找过,委托很多人帮助寻找,但是却一直没有
40、找到。春山说,他一生受过很多帮助,但是那一次最令他刻骨铭心。春山说,也许那个好心人早忘记了这件小事,他也许永远都不知他的一次举手之劳,对于当时的那个孩子,却是恩重如山不仅仅挽救了一个家庭,而且彻底改变了那个孩子的命运。当时,在场的几个朋友,都因春山的故事而泪目。我沉默了一会儿,对春山说,也许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找到那个人了,但我们有更好的办法可以了却心愿,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经常做这种“5元钱和一支钢笔”的事情,让这样的故事经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让这爱的暖流永远在我们的身边涓涓流淌。春山已远赴东瀛很久了。我相信他早已把这个美好的故事,讲给了他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而我也一直为这个故事感动着。7联
41、系文章内容,根据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以第一人称描述出来。他记得那人听后沉思了很久,而后掏出5元钱,又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支钢笔给他说:“小白兔不要卖了,还要养着将来上学用,这支钢笔送给你写字。” (2022秋山东德州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七十一个字【前情概要】罗天福的女儿甲秀和儿子甲成都考上了城里的大学。他和老伴淑惠也一起来到城里,靠打饼、卖饼,给孩子们挣学费。房东家的儿子借酒闹事,甲成一怒之下把人给打了。罗天福给房东又赔钱又赔礼,甲成却拒不认错。自晚上罗甲成走后,罗天福就气得再没说一句话,任淑惠怎么劝,甲秀怎么把话题朝一边引,罗天福还是情绪低落得跟筋被谁抽
42、了一样,无论站着、坐着、躺着,身体都是一扑塌,咋都拾不起。吃什么苦,受什么罪,遭什么屈辱,罗天福都不在乎。可儿子今晚对他的态度,让他寒心了。他本意是想借这个事件,好好教育教育儿子,没想到,儿子竟然丝毫不买账,并且全然是一副指责他软弱无能的神情。这事能强硬得起来吗?再强硬,就是更大的冲突。何况还是咱错了,再怎么着咱也不该打人,这是他始终都在坚持的判断。他是担心儿子遇什么事,都以“拳打镇关西”的行为方式处事,长此以往,这个寄托了无限希望的儿子,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看着儿子那副不屑一顾的神情,他的心思,简直烦乱得犹如万箭洞穿了。尤其是那不辞而别的傲慢神气,叫他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淑惠和甲秀洗了手,就又开始打饼。他今天是懒得动了,只想一直躺着,甚至想永远都不起来算了。就在这时,他的手机突然滴滴响了两声,开始他也懒得看,想着甲秀在身边,别人又不可能发,可能是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