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海市各区2017届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表格实验题

    • 资源ID:25428       资源大小:665.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上海市各区2017届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表格实验题

    1、表格实验题宝山:26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做“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他们用电流表测出通过 A、B、C 三处的电流(I 总 、I 1和 I2) ,用电压表测出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源两端的总电压(U 1、U 2和 U 总 ) ,并通过用不同阻值的电阻和改变电源电压的高低,进行多次实验,正确记录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1)分析比较表格中每次实验的第 2、3 和 4 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 (2)分析比较表格中每次实验的第 5、6 和 7 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 (3)依据电阻公式 R=U/I,

    2、且利用表中 两列数据,可以计算出每次实验时电路的总电阻,请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最后一列中 (4)分析比较表格中每次实验的最后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 (5)该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表中数据,又得出以下结论: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中电压与电阻数据,得出有关电压变化规律时:串联电路中,若电源电压一定,某一电阻阻值不变,另一电阻变大时,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3、4、5 和 6 中两个电阻两端电压的比值和两个电阻的大小的比值,得出的定量结论是:串联电路中 实验序号电流I1(安)电流I2(安) 电流I 总(安) 电压U1(伏 电压U2(伏 电压U

    3、总(伏 电阻R1(欧)电阻R2(欧) 电阻R 总(伏) 1 0.4 0.4 0.4 2 4 6 5 102 0.3 0.3 0.3 3 3 6 10 103 0.2 0.2 0.2 4 2 6 20 104 0.15 0.15 0.15 3 3 6 20 205 0.1 0.1 0.1 2 4 6 20 406 0.06 0.06 0.06 1.2 4.8 6 20 80嘉定:26.小林和小徐通过实验研究将物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力的变化情况。如图 18 所示,他们将重力分别为 30 牛、40 牛的甲、乙两个柱形物体,先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将其逐渐浸入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同一柱形容

    4、器的液体中(液体不溢出) 。他们读出测力计示数 F,并测得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 桌 ,并根据相关物理量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 F 浮 ,将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小林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4) 后得出结论:不同柱形物体浸入同一柱形容器液体中时,物体所受浮力相同,容器对桌面压力相同。分析表一、表二中实验序号 5 与 8 的数据与小林得出结论不符的原因(15) 。 图 18实验序号F(N) F 浮(N)F 桌 (N)1 20 10 602 16 14 643 12 18 684 8 22 725 4 22 76实验序号F(N) F 浮(N)F 桌 (N)6 30 10 607 25 15 658 18

    5、 22 729 10 30 8010 8 30表一 物体甲的重为 30N 表二 物体乙的重为 40N小徐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3、4(或 6、7、8、9) F 桌 变化量与 F 浮 变化量的关系后得出初步结论: (16) 。进一步分析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得实验序号 10 的 F 桌 的大小为 (17) 牛。 闵行:29、某兴趣小组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时,所用实验器材有:长为 0.2 米的吸管(底部用蜡封) 、 电子天平、酒精( =800 千克/米 3 ) 、水、未知液体、刻度尺、细沙、柱状容器等。实验时,他们首先在容器内装入足量水。并将适量细沙装入吸管中,用电子天平测出其总质量 m。然后

    6、将该吸管放入水中,如图 19 所示,用刻度尺测出其静止时浸入有人提的深度 h,记录相关实验数据于表一中。接着,他们把水更换为酒精。重复上述过程,并记录数据于表二中。 (1)在本实验中,他们通过吸管总质量 m 来比较吸管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其原理是二力平衡条件及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的数据可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和液体密度有关。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 与 3(或 4、5 与 6)的数据可得出初步结论是:_。 (4)该小组一位成员把总质量为 0 m 的吸管放入未知液体中,测得其静止时浸入液体的深度为 h0 (h00.2 米)。则该未知液体的密度为_(用 m0 、h 0和 水 的代数

    7、式表示) 。表二序号 液体 h(米) m(千克)4 酒精 0.10 0.0085 0.12 0.0106 0.15 0.012表一序号 液体 h(米) m(千克)1 水 0.08 0.0082 0.10 0.0103 0.12 0.012黄浦:26、学习了串、并联电路的相关知识后,某小组同学用图 16 所示的电路验证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电阻的关系。他们选用定值电阻 的阻值为 5 欧,然后把5 欧、10 欧、15 欧和 20 欧四个定值电阻先后接入电路的 M、N 两点间,闭合电键 S,将相应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 AR0小明要验证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他应以_(选

    8、填“ ”或“”)为研究对象,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请在表中第五列填入所需测量并记录的栏目名称。_小红想通过第三列与第四列数据及相关条件验证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你认为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青浦:29为了研究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的特点,某小组同学用甲、乙两种材料制成体积不同的若干块物块进行实验,甲材料的密度为 甲 ,乙材料的密度 乙 ,且 甲 乙 如图所示,他们让物块漂浮在水面上,测量并记录了物块的总体积和露出水面的体积,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实验序号 ()()(A) _1 5 5 0.602 5 10 0.403 5 15 0.304 5 20 0.24分析比较实验

    9、序号 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的物块漂浮在水面上时,物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与物块的体积成正比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7、3 与 8 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他们分别分析了“露出水面的体积”和“物体体积”的比例关系,可以得出的进一步结论是:(a) (b) 静安:25小明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对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变化的影响首先,他将一个圆柱体放入足够深的水槽中,圆柱体浮在水面上,并利用仪器测得水槽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实验初始状态时水槽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为 3000.00 帕然后,他在圆柱体上逐个放上与圆柱体底面积相同的圆板(圆板的厚度与材质相同) ,观察圆柱体在水中所处的状态

    10、,并记录下水槽底部所受水的压强表一、表二为两位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表一 表二材料 实验 物块体积 露出水面体积材料 实验 物块体积 露出水面体积序号 (10 6 米3)(10 6 米3)序号 (10 6 米3)(10 6 米3)甲 1 10 6 乙 6 8 1.62 20 12 7 10 23 30 18 8 30 64 40 24 9 35 75 50 30 10 45 9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3 与 4(或 5、6、7 与 8)中的水槽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与所加圆板个数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压强变化量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

    11、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压强变化量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压强变化量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浦东:26为探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利用DIS 数据采集系统及若干重力 G 和密度 已知的实心物体等器材进行实验他们将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平底容器中(如图所示) ,测出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F,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表一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密度(g/cm 3)2.0 2.5 3.0重力 G (N) 4 8 12 4 8 12 3 6 9压力 F (N) 2.0 4.0 6.0

    12、 2.4 4.8 7.2 2.0 4.0 6.0实验序号所加圆板个数水槽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帕)5 5 3071.256 6 3078.757 7 3086.258 8 3093.75实验序号所加圆板个数水槽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帕)1 1 3015.002 2 3030.003 3 3045.004 4 3060.00(1)分析表一中实验序号 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当物体的重力相同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随物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2)分析表一中实验序号 1、2、3(或 4、5、6,或 7、8、9)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3)小组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中的数据有了新发现,他

    13、们将经计算得到的部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a)表二中空缺的数据依次为 、 、 (b)按表二中数据反映的规律推理:若浸没在水中某实心物体的密度 =4g/cm 3,重力G=12N,则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F= N虹口:25小赵和小王讨论盛有液体的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增加量p 液 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猜想不同小赵猜想:p 液 与放入圆柱体的质量 m 物 、体积 V 物 有关,于是他将不同的圆柱体分别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测得相应的p 液 ,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可得:p 液 与 m 物 ,p 液 与 V 物 (均选填“有关”或“无关” )小王对小赵的猜想提出质疑:p 液

    14、 一定与圆柱体的体积有关吗?为了进行验证,他选用表一:实验序号 1 2 3 4 5m 物 (千克) 2.0 2.4 2.8 2.8 2.8V 物 (米 3) 1.01031.01031.01031.21031.5103p 液 (帕) 250 250 250 300 375表二( 水 ):1:2 3:5 2:3F:G不同物体,将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测得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V 浸 以及 V 物 、p 液 ,并记录在表二中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知小王的质疑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7 与 9 与 10,可得:将一物体浸入同种液体中, 崇明:26某物理兴趣小组学生在学习了

    15、电学知识以后,做了一项科学探究即探究“苹果电池的电压大小 U 与电极插入苹果的深度 h 的关系” 在苹果中插入铜片和锌片,就能自制成为一个苹果电池,铜片是电池的正电极,锌片是负电极那么,苹果电池的电压大小与电极插入苹果的深度有怎样的关系呢?该实验小组用如图 1 所示的实验器材对该问题进行探究(1)实验时,应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 ;(2)小组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当深度为 5cm 时,电压表示数如图 2 所示,请将电压值填入下表的空格中;(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4)科学猜想:苹果电池的电压大小还可能与 有关;(5)如果实验前不知道苹果电池的正负极,可以使用 (填

    16、一种实验器材)来判断;(6)如果把图 1 中实物图用导线连接成电路图,该电路属于 (选填“串联电路” 、 “并联电路” 、 “最简单电路”或“检测电路” ) 答案:(1)电极插入苹果的深度;(2)0.30;(3)苹果电池电压随电极插入苹果的深度实验序号 1 2 3 4 5 6电极插入的深度 h/cm 1 2 3 4 5 6苹果电池电压 U/V 0.12 0.18 0.22 0.27 0.34表二:实验序号 6 7 8 9 10V 物 (米 3) 0.81031.01031.21031.01031.0103V 浸 (米 3) 0.21030.41030.61030.51030.6103p 液 (

    17、帕) 50 100 150 125 150增大而增大;(4)苹果的种类(或苹果的大小、两极间距离、电极面积大小) ;(5)电压表(或电流表) ;(6)检测电路松江:26为了研究将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p 水 与物体体积、质量的关系,小李和小华两位同学将质量和体积不同的物体分别浸没在盛有水的同一圆柱形容器中,并分别进行了实验(1)小李探究:p 水 与放入物体质量 m 的关系,于是选择质量不同、体积相同的三个物体,先后浸没在盛有水的同一圆柱形容器中,并测得p 水 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表一分析比较表一中p 水 和相关条件,可得:p 水 与 m (选填“有关”或“无关” ) (2)

    18、小华探究:p 水 与放入的物体的体积 V 的关系,于是选择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合金物块先后浸没在盛有水的同一圆柱形容器,并测得p 水 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分析比较表二中的第三行和第四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浸没在盛有水的同一圆柱形容器中, 小华继续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发现测得的实验数据与表二中的结论不符合,原因可能是 请填写实验序号 6 中的相关数据:p 水 为 帕若容器的容积为 V 容 ,底面积为 S,在该容器中倒入水的体积为 V 水 ,将体积为 V 物 的合金物块浸没在水中,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所能达到的最大值p 水最大 = (涉及表二 表三实验序号 1 2

    19、 3 4 实验序号 5 6m(千克) 3.5 3.5 3.5 3.5 m(千克) 3.5 3.5V(米 3) 3103 6103910312103V(米 3) 1510318103p 水 (帕) 3000 6000 9000 12000 p 水 (帕) 13500 表一实验序号 1 2 3实验示意图m(千克) 3.0 2.5 2.0p 水 (帕) 2500 2500 2500的物理量均用字母表示)徐汇:28为了研究柱体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情况,某小组同学选用高度 H、底面积 S 均不同的柱体 A、B 和 C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他们设法使柱体 A 逐步浸入水中,测量并记录其下表面

    20、到水面的距离 h 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接着仅换用圆柱体B、C 重新实验,并将全部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实验中容器内水均未溢出)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数据中 p 和 h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当 hH 时,p 随 h 的增大而增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4、5 与 17、18 数据中的 p 和 h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 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表三 柱体 C H=0.2 米 S=0.06 米2实验序号 h(米) P(帕)

    21、13 0 600014 0.05 620015 0.1 640016 0.15 660017 0.2 680018 0.3 6800表二 柱体 B H=0.3 米 S=0.05 米 2实验序号 h(米) P(帕)7 0 60008 0.12 64009 0.15 650010 0.18 660011 0.24 680012 0.3 7000表一 柱体 A H=0.4 米 S=0.01 米2实验序号 h(米) P(帕)1 0 60002 0.1 62003 0.2 64004 0.3 66005 0.4 68006 0.5 6800是: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量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2、普陀:26. 生活中常有“铁比木头重”的说法,某实验小组同学围绕此说法展开讨论,并找来不同规格的木块和铁块,利用天平进行实验,如图 18(a) (b) (c) (d)c dba 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 由图 (12) 可以证明这一说法是不合理的。 通过实验发现,物质质量与体积、种类都有关,其中图 (13) 可以说明物体质量与种类有关。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之前,小组同学首先进行了假设: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随后选用软陶和铝块进行实验,用量筒和电子天平分别测出它们在不同体积时表二 铝块实验序号质量m(克)体积V(厘米3)4 13.5 55 27.0 106 40.5 15表一 软陶实验

    23、序号质量m(克)体积 V(厘米3)1 7.5 52 15 103 22.5 15的质量,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1)分析实验序号 1、2 与 3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当质量 )(321m、 与体积)(32V、满足关系 (14) ,则可以验证假设。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15) 通过研究最终珂以发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 (16) 越大,物质质量越大。杨浦:31在学习了液体压强知识后,某小组同学对如图 23 所示实验产生了兴趣,他们想继续探究实验中使薄片恰好下落时管内水的深度 H水 与什么有关。他们在液体槽中装入甲液体,在两端开口、粗细均

    24、匀的玻璃管的下端贴一个比管口稍大的塑料薄片,并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槽中,然后顺着管壁从上端开口处向管内缓缓注水,直至观察到薄片恰好脱离管口下落。记录玻璃管的管口面积 S、槽中液体密度 和玻璃管插入液体的深度 h, 管中水的深度 H 水 。接着改变深度 h、槽中液体的种类和玻璃管的粗细,重复实验,所有数据均记录在下表。 (薄片的重力、玻璃管的厚度忽略不计)h图 2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初步得出:玻璃管竖直插入同种液体中,使薄片恰好下落时管内水的深度 H 水 与管口面积 S 无关。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 与 3(或 5、6、7 与 8 或 9、10 与 11)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

    25、得出:玻璃管竖直插入同种液体中,_。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6 与 10(或 2、8 与 11)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当玻璃管竖直插入不同种液体中,_。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初步得出: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中,当_时,薄片恰好下落时管内水的深度 H 水 相同。奉贤:25某小组同学做“探究并联电路的规律”实验,已知电源电压且为 6 伏。接着按图 16 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在探究过程中,多次改 R1和 R2的阻值,测出了各电阻两端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实 验 序 号 槽 中 液 体 密 度 (103千 克 /米 3)深 度h(米 )管 口 面 积S(10-4米 2)水

    26、的 深 度H 水 (米 )10.80.1 5 0.082 0.2 5 0.163 0.3 5 0.244 0.3 10 0.2451.00.06 5 0.066 0.1 5 0.107 0.16 5 0.168 0.2 5 0.2091.20.05 3 0.0610 0.1 3 0.1211 0.2 3 0.2412 0.2 8 0.24(1)分析比较表中三个电流表示数的数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3 的 R1、R 2的电阻值和 A 表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在并联电路中,当一条支路中的电阻一定时, 。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27、4 和 5 表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是:电源电压相同时,当两个并联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于另两个并联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相同时,它们的总电阻是相同的。(4)接着同学们比较了总电阻与各并联电阻阻值的大小关系,可得到的结论是:。(5)在分析以上数据后,有同学认为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总电流的乘积等于各电阻两端电压与电流的乘积之和。你认为这个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 )的。实验序号R1(欧)R2(欧)V1(伏)V2(伏)A1(安)A2(安)A(安)1 20 60 6 6 0.3 0.1 0.42 20 30 6 6 0.3 0.2 0.53 20 20 6 6 0.3 0.3 0.64 30 15 6 6 0.2 0.4 0.65 60 12 6 6 0.1 0.5 0.6图 16V21V11R2A2ASA1R1


    注意事项

    本文(上海市各区2017届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表格实验题)为本站会员(好样****8)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