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统编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 资源ID:258097       资源大小:41.2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5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统编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1、统编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024-2025学年度,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安排,我担任七年级(1)(2)(3)班的历史课教学,结合2024秋季新版教材,立足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学生特点1.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尤其是对于历史中的故事、人物和事件。例如,在讲述第9课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时,学生对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统一过程中的策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形象思维为主仍更倾向于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来理解知识。比如,在学习古代建筑时,需要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建筑的结构和特点。3.基础知识薄弱对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了解较少。许多

    2、学生在开始学习历史时,甚至不清楚历史的时间轴和重要的历史时期。(二)学习情况1.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往往集中在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情节上,对于历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理解不够。2.学习方法多数学生尚未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缺乏自主学习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在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容易遗忘。3.学习成绩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较大。一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按时完成作业,成绩较好;而另一些学生则缺乏学习动力,成绩不理想。(三)教学建议1.激发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历史剧表演、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2.培养

    3、方法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生如何制作历史时间轴、如何分析历史材料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3.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学习内容,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辅导。4.加强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二、教材分析(一)整体结构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共4个单元21课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早期阶段,从史前时期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二)教材特点1.内容涵盖广泛:按照时间顺序,涵盖了从史前时期到南北朝时期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

    4、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2. 符合课程标准:强调时间线索的重要性,与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历史时期和重要事件的要求相一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理解,建立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3. 活动性栏目调整:增加、新换了很多图片及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等活动性栏目,更多接触文物及史料,体现课标情境化要求。课后习题增加真实情境题、传统文化题、实践操作题、分析材料题等。(三)单元分析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介绍中国史前时期的人类活动、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使用工具、居住地点和社会结构等。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探讨农业起源与定居生活,包含农业技术、作物

    5、种植、畜牧业开始等方面。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聚焦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讲述早期的政治组织、艺术和文化等,探讨对后来中华文明的奠基作用。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介绍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朝的统治、西周的兴衰,以及夏、商、西周这几个中国最早王朝的建立、发展和更替。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该时期是东周早期,以诸侯国间频繁战争和政治动荡为特点,也是儒家思想兴起时期,孔子等思想家开始产生深远影响。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这是东周后期,国家间战争和政治变革更为激烈,各国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第7课百家争鸣:探讨战国时期

    6、思想文化的繁荣,多种学派兴起,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第8课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重点介绍这一时期在天文、历法、医学、甲骨文、青铜器、诗经、“楚辞”等科技、艺术、文学方面的成就。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讲述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并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重要时期。包含9秦统一中国、10秦末农民大起义、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2大一统王朝的巩固、13东汉的兴衰、14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5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等内容。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涉及16三国鼎立、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8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19北朝政治

    7、和北方民族大交融、2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21活动课 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等,呈现这一时期孕育统一与民族交融的特点。(四)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分析课文结构、优化教学设计,明确课文主线、突出教学重点,立足课本材料、服务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能够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历史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同时,也能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史前时期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明成果。2.掌握基本的历史时间顺序和历史概念,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3.如能清晰

    8、说出各个朝代的的顺序及大致时间范围,能够简述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脉络。(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解、讨论、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2.引导学生从历史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提高解读历史资料的能力。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2.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培养尊重历史、珍视文化遗产的意识。3.初步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历史知识,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9、。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其合作探究和思维能力。3.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地图、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五、教学措施1.精心备课,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发言,培养其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4.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和学业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六、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第2周: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第一单元复习与测试第3周: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

    10、时期第4周: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7课 百家争鸣第5周:第8课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二单元复习与测试第6周: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第7周: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第8周: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9周:期中复习与测试第10周: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三单元复习与测试第11周: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2周: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3周: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21课 活动课 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第14周:第四单元复习与测试第15周及之后:全册复习与期末考试七、教学资源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标准、同步练习册及相关教学参考资料。多媒体课件、历史纪录片、影视作品等。历史地图、图表、图片等教学素材。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质量、小组合作能力等。2.作业评价: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作业中的问题,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3.考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第 8 页 共 8 页


    注意事项

    本文(统编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为本站会员(清****年)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