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中石兽,纪昀,第1课时,七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课前准备,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倒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河兵说,应该去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补充文常,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文言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由翰林院纪昀以笔记形式编写
2、成。主要搜集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流传于乡野的怪谈,或亲身所听闻的奇闻轶事。,预习展示,1.给下列字注音。圮( ) 募( ) 棹( ) 杮( ) 湮( ) 啮( ) 溯( ) 欤( ),p m zho fi yn ni s y,预习展示,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3)曳铁钯(4)湮于沙上(5)尔辈不能究物理(6)如是再啮(7)不亦颠乎(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倒塌 年 拖 埋没 事物的道理、规律 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精神失常,后来写作“癫”按照,熟读课文,1.朗读。(1)教师范读课文。(2)生注意停顿、语气、节奏、生字的读音。(3)学生
3、自由朗读,齐读,男女生轮读。,熟读课文,2.翻译。(1)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释义,并标出重点词句,提出疑难问题。(2)小组内解决疑难,同桌互相提问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及句子翻译,疏通文意。 3.指导特殊句式。(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动句,为,表被动,可译为“被”)(2)当求之于上流(倒装句,状语后置,应为“于上流求之”)(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省略句,“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熟读课文,4.应掌握的重点句子。(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译文:经历了十多年,寺僧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2)尔辈
4、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了呢?(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译文: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4)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译文: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当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积累文言现象,1.古今异义。(1)阅十余岁 古义: ;今义: (2)阅十余岁 古义: ;今义: (3)尓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5、 今义: (4)是非木杮 古义: ;今义: (5)渐沉渐深耳 古义: ;今义: (6)转转不已 古义: ;今义: (7)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古义: ;今义:,经历 阅读 年 年龄 事物的道理、规律 指物理学,一门学科代词,这 一般为判断动词 罢了 耳朵停止 已经 只 但是,积累文言现象,2.词类活用。(1)棹数小舟(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棹:名词活用作动词,划船。暴涨:动词活用作名词,河水。,3.一词多义,(1)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众服为确论,(2)之,一老河兵闻之 其反激之力,介词“被”动词,成为 动词,认为是,代词,指讲学家的这种观点 结构助词,的,布置作业,1.熟记本文的文言现象。 2.熟读课文,为下堂课背诵课文打下基础。,板书设计,河中石兽,寺僧求之下流,寻十余里无迹 讲学家求之地中,众服为确论 (实则找不到) 老河兵当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数里外,实 践 出 真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