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要求1.通过理解课文,懂得要有爱,才会甘于奉献、乐于助人。2.认识本课的“聊 滂”4 个新字,会写本课“级 芳”等 9 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会分析重点句。3.提高理解词句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体会其中的道理。2.懂得要有爱,甘于奉献,乐于助人。教学课时 两课时。跟我学课文22 我不是最弱小的假日里,天气闷热。这句话交代了故事的什么?爸爸、妈妈、五年级的学生托利亚和四年级的学生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去。这句话又交代了故事的哪些要素? 第一部分(1 自然段):写托利亚和萨沙跟随爸爸妈妈到森林里去。森林里是那么美好。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
2、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句导读:这句是景物描写,写到萨沙一家到森林郊游时看到的景象。景物描写起到什么作用?母亲和孩子们坐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书。 句导读:这句话人物动作描写,写出一家人的美好、和谐。突然雷声大作,先是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句导读:这句话是描写天气,是事情的起因。从哪里看出雨下得很大?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一家人互让雨衣的温馨场面 从大家互让雨衣这件事上,你体会到了什么?第二部分(2 自然段):写突然下雨了,一家人互相让雨衣。萨沙问道:“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
3、你们干吗这样做呢?”。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萨沙的疑问。“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句导读: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妈妈回答说。“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萨沙反问道。“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妈妈笑着回答说。句导读:妈妈的这句话是在教育萨沙要学会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第三部分(36 自然段):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明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句导读:萨沙把雨衣让给了蔷薇花。】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低垂着头、娇嫩纤弱 ”写出了
4、什么?段导读:萨沙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问道。句导读 :萨沙学会了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段导读: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人。第四部分(78 自然段):萨沙主动把雨衣让给了蔷薇花,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知识点详解:第一句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天气情况。这儿又交代了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地点。景物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心灵美好。从“大雨如注”看出雨下得很大。从一家人互相让雨伞,可以看出这家人非常有爱。这是萨沙的妈妈给萨沙说的话。妈妈是在告诉萨沙,从小就要做懂得谦让,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儿完全把花儿当作人来写,“娇嫩纤弱、低着头”写出了花儿在雨中的无助于纤弱。
5、1. 认读、会写本课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描写蔷薇花的句子。教学课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感知“弱小”。通过出示大树、小草、老虎、小兔等图片或课件,让学生辨认比较“强大”与“弱小”,感知“弱小”的词意。出示课文四个任务的图片或课件,让学生辨别比较“谁是最弱小的”。(学生一般都认为五岁的萨沙是最弱小的。)2. 师趁势切入:“萨沙他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播放录音,学生倾听。听后,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师揭题:是呀,尽管草儿对于大树而言,是弱小的;花儿对与大地而言,是弱小的;我们小孩对于成人世界而言,是弱小的。但是,假如有人要说我们是最
6、弱小的,我相信,同学们肯定跟萨沙一样,坚决地对他们说“我不是弱小的”(学生齐说,教师板题,齐读题目)是不是最弱小的,单靠嘴巴来说是不行的,关键是用行动来证明。小萨沙是通过什么事来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二、读文识字,初步感知。给学生自读课文的时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读情况,让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之后,提出自己疑难问题。1. 读通课文。轻声自读。要求学生打开课本,小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遇到生字拼读的困难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和“小锦囊”的帮忙反复多读几遍。(生读,师巡视指导读书姿势)指名轮读。把各组选派的代表,
7、指定顺序,分自然段轮流朗读课文,评选最佳“朗读小能手”。2. 识记生字。读准字音。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想考考你们,看看谁认识它们。(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不带拼音)级(j) 芳(fn) 雷(li) 吗(m) 保(bo) 护(h) 垂(chu) 娇(jio) 纤(xi n) 聊(lio) 滂(pn ) 沱(tu ) 毫(h o) 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准翘舌音“垂”,前鼻音“纤”,后鼻音“芳 滂”然后用生字卡片指明读、开火车读。交流识字方法,相机指导。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级 芳 吗 护 滂”等。组词扩展:“打雷 保护 垂下 娇小 纤弱 聊天 滂沱 毫米”结合词语认字。这些生字宝宝回到词语中,你还认识吗?
8、出示词卡:“闷热 旷地 娇嫩 雷声大作 附近纤弱 花瓣 大雨如注”等指名读,男女生赛读。结合句子认字。这些生字宝宝可喜欢跟你们捉迷藏啦,他们又藏到了句子中,你还认识吗?(课件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结合读句子,在语言环境中识记。3. 初步感知。交流阅读收获。让学生再次自由读读全文,想想知道了什么,读后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交流。比如知道课文写了件什么事情;比如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这就是他们互相关爱;再如,弱小的萨沙看到蔷薇花被大雨打掉了两片花瓣,就心疼地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可以看出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当学生谈到“雨衣递伞”是互相关爱,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
9、经历,如父母怎样送雨衣到学校等,把“关爱”具体化,把感悟生活化,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读一读有关的句子,读出感情来。4. 提出疑难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下面的这些问题:什么是野蔷薇?萨沙为什么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可以结合图片来让学生直观理解野蔷薇;对于其他的问题,可存疑,让学生再继续细读课文想想、议议。三、指导写字,巩固识字出示会写字:级 芳 雷 吗 保 护 垂 娇 纤 1. 课件出示“级 纤”。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共同点:结构上,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偏旁上,都是绞丝旁的字,练习书写。2.课件出示“芳”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
10、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3.课件出示“垂”字。要注意“垂”里面有四条横,其中第二条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四、拓展延伸,积累词句。1. 熟读课文,积累词语,把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多读几遍并摘抄下来。2. 完成课后题 1,选几个词语写一段话。三 理解文章结构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2.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3.画出印象深的句段,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4.理清文章脉络。萨沙一家到森林里去 下雨了一家人互相让伞,最后萨沙把伞盖在蔷薇花上。四 自读质疑,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问题一:谁不是最弱小的?问题二:在什么情况下说“我”不是最弱小的?在小组内讨论这两个问题。五 指导朗读
11、教师范读。指导学生将理解到的读出来。22 我不是最弱小的让雨衣:爸爸 妈妈 萨沙 野蔷薇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强大由于本课的生字较多,但内容比较浅显,所以本环节设计把注意力放在读通读顺上,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要写的字比较多,共 9 个字,切实抓好写字关,目的是提高识字效率。这都是课后练习,重在熟读课文,积累词语。一、加偏旁组字,再组词。级 (一级) 芳 (芳草) 吗 (好吗)及 极 (北极) 方 放 (开放) 马 妈 (妈妈)二、抄写词语。(1)闷热 旷地 娇嫩 雷声大作(2) 附近 纤弱 花瓣 大雨如注三、拓展提高。1.表示雨大的成语
12、:大雨如注 倾盆大雨 大雨滂沱 2.仿写词语(1)粉红粉红:雪白雪白 碧绿碧绿 瓦蓝瓦蓝 (2)思考思考:研究研究 商量商量 讨论讨论 四、填上合适的词语保护 保持 保卫1.在阅览室里,一定要(保持)安静。2.中国人民解放军时刻(保卫)祖国的安全。3.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有爱,才会甘于奉献、乐于助人。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会分析重点句。幻灯片。一、揭题,读题:1.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指读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就是最弱小的?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家人中最小的孩子四岁的萨沙说的一句话。他为什么这样说,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他是一个什么的孩子?
13、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美好的假日,走进萨沙的内心世界,相信大家会对弱小,对萨沙一家的美好品质更深刻的理解。(齐读课文)二、学习第 2 自然段假日里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度假,森里是那么美好。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 2 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森林的美好?2.学生自读3.组织交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是野蔷薇美;二是一家人非常温馨和谐。)4.小结:是啊,森林里的景美,相应投影出示图、文: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看着这一朵粉红粉红娇嫩的蔷薇花,闻着它一阵阵沁人心脾扑鼻芳香,你情不自禁的相对他说句什么话? 带着你的这种情感在读这句话。在森林中有这美丽的蔷
14、薇花陪伴,萨沙一家人聊天、看书,生活是那么温馨美好。6.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正在这时一场大雨突然来临,请同学们读描写雨景的语句,划出体现雨大的词。相应出示 :大雨如注,“注”是什么意思?(灌入)“大雨如注”就是?形容雨大的四字词语,你能说出几个吗?(生回答后再适当补充:)滂沱大雨 倾盆大雨 瓢泼大雨 狂风暴雨 疾风骤雨 暴雨如注课文虽只有寥寥三个词,却把雨前、雨中的情景描写得生动逼真。谁能选用大家提供的这些词说一段描写雨景的话?指名说,点评。7.就在这雨中,一场温馨的关爱弱小的传递开始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划出萨沙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说每一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试着在书上做标
15、注。三、品读对话、体验真情1、学生默读自学。2.组织交讨论:谁来和大家交流第一句?生读后交流。面对萨沙的疑问,妈妈做出回答大家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板书)面对妈妈的回答萨沙又说了什么?交流第二句,这是什么句?(反问)可以把它变成这样吗?为什么?(不甘弱小-)投影出示: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这就是反问句的魅力-表达丰富而强烈的情感。面对萨沙的反问,妈妈笑着说-生读,这下萨沙该怎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生回答,出示投影语段和图萨沙是一家中最弱小的,把雨衣让给他,我们是懂得的,那萨沙为什么要把雨衣让给野蔷薇呢?我们来看看雨中的野蔷薇是怎样的?投影出示图和文:滂
16、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指名读,并说说:看,雨中的蔷薇花正向我们呼喊什么?你想说什么,你更想做什么?此时的萨沙做了什么?谁来读?是啊,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写了蔷薇花带给我们美丽和芳香,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第 7 自然段又写了大雨中的可怜蔷薇花,需要我们的保护。这样前后照应是要告诉我们弱小者不仅仅是年龄、力气、身体比我们弱小的,一切身处困境急需帮助的人或其他事物都是弱小的,都需要我们的保护。(删掉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中“人”副板书)萨沙保护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他又说了什么话?生读-你会把它变成带句号的句子吗?对比读,你认为他这句话里饱含着什
17、么意思?妈妈又将怎样回答他?你会怎样称赞他?(自豪、自强、自信、善良)(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妈妈把雨衣让给萨沙,萨沙又把雨衣披在了野蔷薇身上,因为他们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他们这种自觉保护弱小者的精神让人感动。现在让我们再次用心用情读这一段话)分角色朗读萨沙的三次对话投影出示三次对话 分角色读,读好母子对话。总结:父母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而年仅 4 岁的萨沙内心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而努力的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者更让人感动、钦佩、学习。三、联系生活,检测导结1.你会用那些词形容萨沙 ( )( )( )( )萨沙只是四岁的孩子,他已经不甘心做弱小者
18、,尽一份自己绵薄的力量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那么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者其他东西呢?2.投影出示仿写语段:一棵小树正在狂风中剧烈摇晃,它是弱小的,我要保护它,于是3.总结:许多都会事物发生了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是不管怎样,唯一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齐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我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22 我不是最弱小的让雨衣:爸爸妈妈萨沙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蔷薇花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
19、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的蔷薇花上的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一、借助文本内容,强化语言表达训练。学语文的终极目标就是用语文,我在执教中紧扣文本内容多处进行语言训练:例如,围绕雨前的蔷薇花和雨后的蔷薇花进行语言训练 。 投影出示图文:看着这一朵粉红粉红娇嫩的蔷薇花,闻着它一阵阵沁人心脾扑鼻芳香,你情不自禁的相对他说句什么话?投影出示图和文: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指名读,并说说:看,雨中的蔷薇花正向我们呼喊什么?你想说什么,你更想做什么?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想像说话,既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训练,又使学生进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强学
20、生的情感体验。二、紧扣萨沙的两次反问,反复研读“对话”,让学生获得语言的训练,情感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熏陶中获得思想启迪。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弱小”一词为文眼,抓住文章的明线“谁是最弱小的”;以“保护”一词为情眼,抓住文章的情感暗线“保护比自己弱小的”。紧扣萨沙的两次反问,通过反复研读“对话”,在联系上下文品读反问句,反问句与陈述句对比读的过程中揣摩萨沙的心理活动,在师生、生生与文本多向交流的对话状态中,深化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验,激起语言思维的火花,既让让学生获得语言的训练,又让学生
21、获得情感的体验,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语文课堂追求的境界吧。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弱小(lu ru ) 纤弱(xin qi n)闷热(mn mn) 滂沱(png png)假日(ji ji) 旷地(kung gung)二、将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你就是最弱小的了。 三、填空。1.大雨前,野蔷薇是这样的娇嫩纤弱,毫无抵抗力。2.大雨来临时,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后来又传到了萨沙的手里,最后萨沙将雨衣盖在了蔷薇上面,这么做是为了保护蔷薇。1.作者简介苏霍姆林斯基(1918 1970)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
22、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 至 1939 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 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 1957 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 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 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 1 枚红星勋章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2.对话描写四法有些同学写作文时,一碰到人物对话,一律写“XX 说”,显得呆板
23、单调。要写出生动活泼的人物对话,可灵活交叉运用以下 4 种写法。(1)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语之前用冒号。例如: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小摄影师)这是最常用的写法。可强调提示语。如上句就是强调这些话是“小男孩哭着说”的。(2)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例如:“150 岁,您记错了吧?”小槐树有点儿不相信。(院子里的悄悄话)这种写法多见于人物接话很快的对话中,或先闻其声,后见其人情形下的对话描写,可强调,突出引语。(3)引语在提示语的前面和后面。即提示语在两个引语的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例如:“我留在村子里。”第三个孩子说,“也许在村子里,我就能明白幸福究竟是什么。”(幸福是什么)这种写法,一是表明人物说话时中间有停顿,二是强调人物前半部分的话语。(4)只有引语,没有提示语。例如:“哦,你这么一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上啦?”“就是哪儿也比不上!”“那你说说,现在怎么个好法?”(可爱的草塘)这种写法一定要在读者不会产生误解的情况下用,而且,每个人的对话内容一般要单独成行。其实,对话的写法还有很多,相信同学们在实际运用中会摸索出更好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