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敬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詹天佑 ,敬请光临指导!【说教材】1、教材分析首先我来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理解,这篇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修筑北京到张家口这段铁路中,不怕帝国主义的重重阻挠,克服各种艰苦的困难,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英雄事迹。从而表明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2、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段、句、词,深刻理解课文内容。(2)了解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理解詹天佑是我们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3、教学重点了解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并理解“两端凿进法” 、
2、“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 。4、教学难点理解“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 ,讨论为什么说“詹天佑士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说教法】1、品读 2、精思 3、感悟 4、演示【说学法】1、边读边画边想,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强其思维能力。2、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体会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3、采取多种多样的“ 读”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说教学过程】这一篇课文可以设定为两课时。下面我将具体说一说我对第二课时是怎么达成我的教学目标的。在教学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做起:一、复习导入,感知课文对于课文的第一环节,我打算安排两个小步骤。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3、詹天佑是一位怎样的人?【板书:杰出、爱国】2、詹天佑的杰出体现在哪里?他的爱国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在修筑铁路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困难?分别在哪些自然段?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板书:克服困难】【这一步目的是让学生在复习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出新课,在老师定向的引导下,一下子能捕捉住课文的重点段,然后再从重点内容入手,去仔细品味、剖析围绕一个中心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每一个事例,这对全文来说起到了居高临下,总览全局的作用。 】二、精读课文,品词品句1、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一节,我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由去读,从文中找出答案:() 、这段话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
4、 、詹天佑是怎样做的?() 、詹天佑对工作人员说了些什么?你怎么理解?() 、遇到困难,他又是怎样想的?【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定向阅读,对中下等学生起到引路作用,对上等学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会在书上划注出现成答案;能力强的学生,会边读边想,准备概括出完整答案。这样上中差兼顾,既避免了学生读书漫无目的,走过场的形式,同时也向学生暗示着抓一段话中重点句子理解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 】2、引导学生自己交流,先标出小标题,再抓住文中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理解、感悟。 【板书:勘测线路】 【这一步,是学懂课文的关键,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思考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
5、词句,评议结合,揣摩作者的用意,体会文中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在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可以运用品读法来进行。学生通过读中悟,悟中读,理解詹天佑坚持完成任务的坚定决心和顽强的意志。 】3、引导学生当堂归纳本段的学习方法:读思议读:【对于这一部分的处理,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要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4、运用刚才的学法自学第 5、6 自然段。让学生默读这两段,画出詹天佑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克服的?再标出这两段的小标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为了加深理解我运用演示法,通过媒体出示课件,进行演示,重点引
6、导学生理解“两端凿进法” 、 “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 ,在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在第一课时就安排学生同桌讨论,自己再画一画示意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朗读这段文字,就能够更好的理解了。【对于这一段的设计,我认为,让学生先讨论,再画图,然后让学生通过演示,从视觉上感知,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三、拓展练习,加深理解在这一环节,我安排学生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时,引导学生抓住“不满” “提早” “有力的回击” “赞叹不已”感知詹天佑的伟大,【板书:有力回击、赞叹不已】并让学生讨论课后问题: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接着再安排课内练笔,写出心中最想对詹天佑说的话,全班交流。【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品读、理解、感悟,使得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此时安排练笔正好升华了课文的主体。 】最后安排作业:就是拓展阅读,找一些相关的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四、总结课文,升华课文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课文中的文字输入到孩子的头脑,使学生真正达到书入我心、我心用书的境界,力争让学生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当然,由于本人的教学水平有限,设计思路肯定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