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贵州省铜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

    • 资源ID:33068       资源大小:77.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积分,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贵州省铜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

    1、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半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本试卷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

    2、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 ,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 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 (元,首也) 。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 。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 ”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

    3、分别。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 ”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

    4、称。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1下列关于“乌纱帽”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东晋成帝让在宫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这就是“乌纱帽”名称的最初由来。B隋朝从文帝到小吏,入朝都戴乌纱帽,一至五品官在帽上佩不同的玉饰显示官阶,官阶越高,玉饰越少。C宋太祖为防止朝臣们

    5、交头接耳,给乌纱帽加了双翅,这种帽子就成为了后代的标准官帽。D到了明朝,乌纱帽的双翅有一些变动,双翅的宽窄显示官阶的不同,官阶越高,双翅则越宽。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当时这种帽子在民间很快流行起来。B宋太祖时又改进了乌纱帽,给乌纱帽加了一对饰有花纹的长翅,花纹不同则显示官阶有别。C到明朝,乌纱帽成为官员的象征,官员所戴乌纱帽的双翅宽窄和官阶高低有关。D顺治皇帝入关后,允许地方官员穿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因此收留了众多的降臣,同时也笼络了人心。3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作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两晋南北朝时期,原本只有宫中

    6、官员可以戴的乌纱帽流传开来,连穷困的老百姓都能戴,就是因为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不森严。B隋朝官员除了服饰有区别外,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也能显示官职的大小,官职在六品以下的官员乌纱帽上没有玉饰。C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官员身着明代朝服,头戴明朝乌纱帽,这不是导演缺乏历史常识,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D乌纱帽的几次修改都和官职高低有关,清朝用“红缨帽”代替“乌纱帽” ,但是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我要去北京 李全“我要去北京。”民工张二狗又一次凑在我前面说这句,但表情与以前没两样。我

    7、对他说,你想去就去吧,又何必在我面前唠唠叨叨呢?这是张二狗第 N 次对我说这句话。但他每一次说完后,又哀声叹气。他说他儿子才刚上小学,实在是走不开。张二狗说的是实情,早上要送孩子去学校,下午放学还得去接回来。况且,从我这座小城去趟北京十分不易,首先得去省城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单不说车费那么高,就是那回来的时间就要四天,这当然算的是坐火车的时间,还没算坐汽车的时间。如果把这四天都用来打工,每天可以赚几十块钱,四天就是好几百。张二狗在北京又没亲没故,去了也纯粹是玩。如此算来,去一趟北京,他的几个月工资就没了。这对于一个一月不足 2000 块工资的民工来说,的确不划算,还有他儿子读书的费用虽不多,

    8、却比本地学生多了一份借读费。但张二狗仍然不死心,待他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对我说,他要去北京。我有些好奇,问他去北京干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张二狗只是嘿嘿一笑,没回答我。这更引起我的好奇,虽然北京是首都,但路太堵。我每次去北京堵在路上的时间比玩的时间多。所以,我一直喜欢我所在的小城市。城市虽然不大,但交通不堵,四季还分明。这一年,张二狗的儿子上高三了,我所在的小城也有了直通北京的高铁。张二狗显得十分兴奋,又在我面前说他要去北京。我十分怀疑地看了他一眼,自然不相信他会真去北京。因为他说他要去北京这事,已有好些年头了,却从没有实现过。北京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吗?那是首都。我想打消他积极性,说,去北京要

    9、花很多钱的。你儿子正在读高三,马上就要考大学了,你舍得离开他?我说的是实话。虽然现在张二狗的工钱涨了,每天出工能挣到 200 多块钱,但也不是天天会有活干的。况且他儿子的成绩不是太理想,他咬紧牙,替儿子请了补课老师。加上他老婆刚从医院里出来,这一年挣的钱已经提前打“水漂”了。高铁通北京了。我就想试试高铁到北京是啥滋味。张二狗说这话,情绪特激动,还掏出香烟来猛吸了几口,直到不停地咳嗽起来,才扔下烟蒂,最后见我不说话,很不情愿地走开了。没走几步,他又回过头对我说,我这次说的是真的。那你就去吧。我想让张二狗快点离开我的房间。其实,他去不去北京,真的与我无关。再说我已经去过无数次北京了,没有新鲜感。三

    10、天后,张二狗又一次来到我的房间里,掏出一包好香烟放在桌上,说,这是北京货。专门给你带回来的。我问,你去过北京啦?那还有假?张二狗说这话时,脸上有些僵硬的笑容。你就别骗我了。昨天前天,我都去过你们工地,与你们那里的老板谈合同的事。我看到你在那里干活呢。我说的是实话。你你真去了我的工地?张二狗说着,突然站了起来,拿去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我苦笑着,这张二狗真逗。但我一会儿就明白了他撒谎去过北京的原因。因为我的话,张二狗有好些日子都没来我家里玩。见了我也躲得远远的。我才想起伤了一个民工的心,有些过意不去。在他儿子去上大学那天,特地封了个大红包托人送了过去,算是我对他的歉意吧。心想,只要他

    11、儿子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他的压力减轻了,那时一定会有时间和精力,或者说有经济去北京了。四年后的一个早上,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竟然是中断多年联系的张二狗打来的。他说他正在北京天安门前看升旗。还说,他拍了刚刚升旗的视频已经传给我。又说,他下一站是八达岭,到时候再拍些照片传给我。我想对他说些什么,可话刚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静静地听他没完没了地说北京的那些事儿,却耽误了我看升旗,只好看他传过来的视频:在天安门前看升旗,确实是一件特惬意的事,特别是夏天的天安门,真美!看完视频,才发现因自己握手机的时间太长,手冻得有些麻了,赶紧对着手哈了一口热气。 (微型小说选刊2018 年第 1 期)4. 下列

    12、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小说以“我要去北京”为题一开始就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它既是主人公经常说起的口头禅,同时又点明了本文的主要情节内容。全文也以“我要去北京”为线索而展开故事。B.“我”揭穿了张二狗去过北京的谎言,张二狗“拿起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是因为谎言被“我”揭穿而自尊心受到伤害,之后四年未见,也是由于丢了面子,不好意思再见 “我”。C.小说情节设置颇具匠心,小说主人公张二狗执意要去北京,并且不惜两次造假“北上”,但两次被“我”看穿,且两次都被我揭穿,情节在波澜起伏中展开,牢牢抓住了读者。D.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我”经常去玩的北

    13、京却是张二狗迟迟不能实现的梦想,突显了民工生活的艰辛不易,“我”面对张二狗的两次撒谎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反应,也反映了“我”对张二狗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变化。5.小说中的张二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 分)6.小说结尾写“我”明知道张二狗又一次造假去北京,但是“我”却没有揭穿他,而是认真看完他发来的视频,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

    14、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 ”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

    15、份面向全国 200 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 “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 ,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材料二】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 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 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 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

    16、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 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 47.3%和 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材料三】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

    17、“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 ,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 “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

    18、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来自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有删改)7.下列针对上诉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一、二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只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D

    19、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归属感。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 (3 分)A.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B.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C.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都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D.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

    20、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9.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

    21、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 。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 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良曰:“沛公诚欲背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奈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所以

    22、距关者,备它盗也。汉六年,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未尝有战斗功,乃言于高帝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节选自汉书张良传)【注】厩(ji)将:主管马匹的军官。 缟素:白色的衣服。这里是朴素之义。10.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B.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C.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D.项羽至鸿门

    23、/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11.对下列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而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古人“名”和“字”是分开的, “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张良,字子房。C.结婚,现在指男女通过合法手续结为夫妻,文中指的是结缔儿女婚姻关系。D.“陛”指帝王宫殿前的台阶, “陛下”原指站在殿前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成为古代臣子对帝王的尊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24、A.张良重情重义。张良年少时,不曾在韩国做官,但韩被灭之后,家人惨遭不幸,他用尽家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报仇。B.张良敢于劝谏。刘邦因宫室有数以千计的帷帐、狗马、珍宝、妇女,他想留下住在秦国。樊哙劝谏,刘邦已经听取樊哙的进谏,后张良再次劝谏,于是沛公还军霸上。C.张良为人忠诚。在得知项羽要攻打沛公的消息后,他放下个人安危,主动告知沛公,且冷静地为沛公分析状况、出谋划策。D.张良为官正直。汉高帝想要封他三万户人口的封地,张良自认为自己没有战功,只是尽臣子本分,故而推辞,后被封为留候。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25、(5 分)(2)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奈何?”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项 羽陆游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第一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来分别形容项羽和乌骓马的特点,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B.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C.第三句写出了范增已经没有能力再为项羽出谋划策,最终导致项羽乌江自刎。D.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

    26、强化了诗人情感。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 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 , ”。(2) 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一幕中,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 “ , ” 。(3)杜甫在望岳中用“_,_”来表现自己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北 宋 王 安 石 笔 下 特 长 少 年 方 仲 永 的 遭 际 , 确 有 其 事 。 受 虚 荣 心 、 名 利 心 等 不 良 影 响 ,一 些 “望 子 成 名 、 望 女

    27、成 星 ”的 家 长 , 热 衷 于 _奔 走 在 童 星 制 造 的 路 上 , 对有 特 长 的 孩 子 , 倾 尽 一 切 资 源 , 带 孩 子 参 加 花 样 繁 多 、 “套 路 ”很 深 的 娱 乐 活 动 、 选秀 比 赛 , 孩 子 日 常 生 活 也 处 在 夸 张 的 模 仿 和 表 演 状 态 。前 不 久 , 据 研 究 机 构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 超 过 七 成 多 的 孩 子 最 崇 拜 文 娱 明 星 , 最 想 拍 戏出 名 、 赚 大 钱 住 豪 宅 , 而 科 学 家 、 文 学 家 为 榜 样 的 孩 子 占 两 成 , 只 有 _的 孩子 长

    28、大 后 想 成 为 志 愿 者 、 公 益 人 士 。 有 观 点 指 出 , 在 少 年 儿 童 培 养 教 育 上 , 一 些 家 长 正走 在 _的 路 上 !也 有 家 长 认 为 : “不 都 说 出 名 要 趁 早 吗 ? 让 我 的 孩 子 尽 早 出 名 , 积 累 财 富 , 也 没啥 错 ! ”俗 话 说 , 早 熟 的 果 子 撑 不 到 丰 收 的 金 秋 。 银 河 星 布 , _的 星 也 就 那么 几 颗 。 过 早 地 让 孩 子 游 走 于 名 利 场 , 消 费 孩 子 的 童 年 , 这 对 孩 子 健 康 人 格 以 及“三 观 ”的 塑 造 , 有 百

    29、 害 而 无 一 利 。不 驰 于 空 想 , 不 鹜 于 虚 声 。 身 为 家 长 , 如 果 ( ) , 方 仲 永 的 悲 剧 就 可 能 被 反复 复 制 。17 依 次 填 入 文 中 横 线 上 的 成 语 , 全 都 恰 当 的 一 项 是 ( ) ( 3 分 )A 快 马 加 鞭 凤 毛 麟 角 背 道 而 驰 璀 璨 夺 目B 快 马 加 鞭 屈 指 可 数 背 道 而 驰 光 彩 照 人 C 揠 苗 助 长 凤 毛 麟 角 南 辕 北 辙 光 彩 照 人D 揠 苗 助 长 屈 指 可 数 南 辕 北 辙 璀 璨 夺 目18 文 中 画 线 的 部 分 有 语 病 , 下

    30、列 修 改 最 恰 当 的 一 项 是 ( ) ( 3 分 )A 据 研 究 机 构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 七 成 多 的 孩 子 最 崇 拜 文 娱 明 星 , 最 想 拍 戏 出 名 、 赚 大钱 住 豪 宅 , 而 两 成 的 孩 子 以 科 学 家 、 文 学 家 为 榜 样B 据 研 究 机 构 调 查 结 果 : 超 过 七 成 的 孩 子 最 崇 拜 文 娱 明 星 , 最 想 拍 戏 出 名 、 赚 大 钱住 豪 宅 , 而 科 学 家 、 文 学 家 为 榜 样 的 孩 子 占 两 成C 研 究 机 构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 七 成 多 的 孩 子 最 崇 拜 文

    31、 娱 明 星 , 最 想 拍 戏 出 名 、 赚 大 钱住 豪 宅 , 而 以 科 学 家 、 文 学 家 为 榜 样 的 孩 子 占 两 成D 研 究 机 构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 超 过 七 成 多 的 孩 子 最 崇 拜 文 娱 明 星 , 最 想 拍 戏 出 名 、 赚大 钱 住 豪 宅 , 而 占 两 成 的 孩 子 以 科 学 家 、 文 学 家 为 榜 样19 下 列 在 文 中 括 号 内 补 写 的 语 句 , 最 恰 当 的 一 项 是 ( ) ( 3 分 )A 把 孩 子 的 童 年 当 快 消 品 , 沉 醉 于 “童 星 制 造 ”的 虚 妄 中 , 寄 望 早

    32、 成 名 挣 大 钱B 把 孩 子 的 童 年 当 快 消 品 , 寄 望 早 成 名 挣 大 钱 , 沉 醉 于 “童 星 制 造 ”的 虚 妄 中 C 沉 醉 于 “童 星 制 造 ”的 虚 妄 中 , 把 孩 子 的 童 年 当 快 消 品 , 寄 望 早 成 名 挣 大 钱D 沉 醉 于 “童 星 制 造 ”的 虚 妄 中 , 寄 望 早 成 名 挣 大 钱 , 把 孩 子 的 童 年 当 快 消 品 20. 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推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 分)大学招生办:兹有我校高三(7)班李明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

    33、质突出,担任校刊空间主编,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爱。特此推荐。中学2018 年 10 月 15 日将“_”改为“_” ; 将“_”改为“_” ;将“ ”改为“ ” ; 将“_ ”改为“_” ;将“_”改为“_” 。21学校将于下周举办诗歌朗诵会,请根据自己对下面诗歌内容风格等方面的理解,在三首诗词之间设计一段衔接语。 (每段不超过 60 字) (6 分)节目一: 徐志摩再别康桥衔接语:(1) 。节目二:戴望舒雨巷衔接语:(2) 。节目三: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

    34、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60 分)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立意自定;(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3)800 字左右。语文参考答案1A 解析:B 项中官阶越高,玉饰越多;C 项中的“标准官帽”有误,文中无相关信息;D 项,官阶越高,双翅越窄。2D 解析:D 项,颠倒因果,由原文“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 ,可见,收留降臣、笼络人心为因,允许穿明朝朝服,带

    35、明朝乌纱帽为果。3A 解析:A.原因推断错误,原因应是“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 。4.C C.张二狗两次造假“北上” ,两次被“我”看穿,但仅是第一次被“我“揭穿,第二次没有再揭穿他。5.(1)张二狗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承担家庭重担,同时又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外地民工。(2)生活艰辛。他靠在工地上打零工,出卖劳力生活,收入不高,生活拮据,同时担负着供孩子读书、妻子治病的生活重担。(3)渴望受尊重而不得。他常常在别人面前提起自己要去北京的想法,甚至编造了自己“两次北上”的假象,这体现了他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但最终受制于现实的种种因素没能如愿以偿。(每点 2 分)6.(1

    36、)体现张二狗想要去北京的执着,渴望被人尊重,不惜再一次撒谎。(2)照应前文情节,“我”不关心他为什么要去北京,不关心他的执念,这种冷漠推动了张二狗的再度“北上”。(3)从不留情面地揭穿到默默守护这样卑微的梦,体现“我”对张二狗的理解,重新找回了人性温暖的一面。7B B 项, “海归”回国并非只为了 “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8B A 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 C 项,老科学家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D 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9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中国国家实

    37、力的增强,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烈愿望。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从而因造出的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答出三点即可满分)10. C11.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2.B 原文是:“樊哙谏,沛公不听。”樊哙进谏,沛公没有听取。13.(1)秦始皇帝非常生气,在天下大规模进行搜索,急于找到贼人。张良于是改换名姓,逃跑躲避在下邳。 (重点字词:“更”:变更;“亡”:逃亡;“匿”:躲避。 )(2)张良说:“沛公觉得自己能打败项王吗?“沛公沉默,说:“现在该怎么办?” (重点字词:“度”:估计、揣度;“却

    38、”:退却、击退;奈何:怎么办。 )14、C 第三句写出了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15、答案:(1)诗的前两句通过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表现了对项羽的敬仰、敬佩之情。(2)后两句写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只有兵败乌江,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之情及对项羽不知任用贤人的批评。16、(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2)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7 D【 解 析 】 揠 苗 助 长 : 比 喻 违 反 事 物 的 发 展 规 律 ,急 于 求 成 ,反 而 坏 事 。 快 马 加 鞭 :对 快 跑 的 马 再 打 几 鞭

    39、子 ,使 它 跑 得 更 快 ,比 喻 快 上 加 快 。 屈 指 可 数 : 形 容 数 目 很 少 , 扳着 手 指 头 就 能 数 过 来 。 凤 毛 麟 角 : 比 喻 极 其 难 得 而 宝 贵 的 东 西 。 也 比 喻 罕 见 的 人 才 。南 辕 北 辙 : 比 喻 行 动 和 目 的 相 反 。 背 道 而 驰 : 比 喻 彼 此 的 方 向 和 目 的 完 全 相 反 。 璀 璨 夺目 : 光 辉 灿 烂 耀 人 眼 睛 。 光 彩 照 人 : 用 以 形 容 人 ( 一 般 形 容 女 子 ) 或 事 物 十 分 美 好 或 艺术 成 就 辉 煌 , 令 人 注 目 、

    40、敬 仰 。18 C【 解 析 】 句 式 杂 糅 : “据 研 究 机 构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应 改 为 “研 究 机 构 调 查 结 果显 示 ”或 “据 研 究 机 构 调 查 结 果 ”。 成 分 赘 余 : “超 过 七 成 多 ”应 改 为 “超 过 七 成 ”或 “七 成 多 ”。 成 分 残 缺 : “科 学 家 、 文 学 家 为 榜 样 ”之 前 少 了 介 词 “以 ”。19 D【 解 析 】 根 据 语 句 内 在 的 逻 辑 顺 序 判 定 。20. 将 “你 校 ”改 为 “贵 校 ”; 将 “显 著 ”改 为 “优 异 ”; 将 “大 作 ”改 为 “作品

    41、”; 将 “垂 爱 ”改 为 “垂 青 ”; 将 “你 校 ”改 为 “贵 校 ”。21.言 之 有 理 , 即 可 给 分 。参 考 : ( 1) 让 我 们 挥 一 挥 手 , 告 别 柔 美 、 静 谧 的 异 国 风 情 ( 康 桥 ) , 随 诗 人 戴 望 舒去 感 受 小 巷 深 深 、 细 雨 霏 霏 的 江 南 情 调 吧 。( 2) 康 桥 、 雨 巷 牵 动 着 诗 人 的 情 思 , 而 祖 国 的 苍 茫 大 地 却 是 激 励 着 我 们 指 点 江 山 ! 让我 们 跟 着 伟 人 毛 泽 东 , 去 感 受 他 那 以 天 下 为 己 任 的 豪 情 吧 。 2

    42、2. 略附译文: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张良当时年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三百家奴,弟弟死了都没有发丧,而以全部的财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替韩报仇,因为他的父祖做过五代韩相。张良曾学礼于淮阳,在东面见到仓海君,发现一个大力士,做了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秦始皇帝东游,到达博浪沙的时候,张良和刺客一起埋伏刺杀秦皇帝,错误地击中副车。秦始皇帝非常生气,在天下大规模进行搜索,急于找到贼人。张良于是改换名姓,逃跑躲避在下邳。项伯曾经杀人,躲避在张良那里。十年后,陈涉等起义,张良也聚集一百多年轻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张良想去跟随他,走在路上碰到沛公。沛公正带领几千人攻占下邳,便跟随了

    43、沛公。沛公让张良做了厩将。沛公到达秦国,宫室有数以千计的帷帐、狗马、珍宝、妇女,他想留下住在那里。樊哙劝谏,沛公没有听他的。张良说:“因为秦国无道,所以沛公能到这里。为天下除去祸害,现在应该以勤俭朴素来显示本色。现在刚入秦,就想着安于享乐,这就是所说的助桀为虐。希望沛公听从樊哙的话。”沛公就又回去驻扎在霸上。项羽到达鸿门,要攻打沛公,项伯夜里跑到沛公军中,偷偷地见张良,想和他一起逃离。张良说:“臣答应韩王护送沛公,现在事情紧急,逃跑是不义的。“便把这事告诉了沛公。沛公很惊讶,说:“现在怎么办?“张良说:“沛公想要真的背叛项王吗?“沛公说:“有个小人对我说把持关口不让诸侯进来,并且可以在秦地称王,便听了他的建议。“张良说:“沛公觉得自己能打败项王吗?“沛公沉默,说:“现在该怎么办?“张良就此请项伯来见沛公。沛公和项伯一起喝酒,为项伯祝寿,结为亲家,让项伯向项羽详细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王,把住关口的原因是提防别的强盗。汉六年,封有功之臣。高帝说:“子房的功劳是运筹帷幄,决定千里之外的胜利,自己在齐挑选三万户。“张良没有过战功,于是对高帝说:“开始臣是在下邳起家,和皇上在留相会,这是上天把臣托付给陛下。陛下采纳臣的计策,幸而有时还能有成效,臣希望把留封给我就够了,不敢接受三万户。“就封张良做了留侯,是和萧何等一起受的封。


    注意事项

    本文(贵州省铜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好样****8)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