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山脉分布基本格局的认知,了解山脉控制着中国地形分布的大势,知道山区面积广大这一基本特征。2通过对中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分布的认知,归纳出中国地形复杂多样这一基本特征。3通过对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了解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从中领会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点。4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等方面认识和表述地形特点,分析其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5通过对中国壮丽山河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感。二、教材分析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到其他
2、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影响着其他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节包括“山脉纵横交织” 、 “地形复杂多样” 、 “地势西高东低”3 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本节对应的课标内容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 “标准”不要求学生记忆大量地名,而是将重点放在对我国地形、地势主要特征的归纳上,并且把它们落实到中国地形图上,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也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并且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基于对“标准”的这一理解,教材在安排相关内
3、容时,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教材以中国地形、地势的三大特点为小标题,来组织内容:山脉纵横交织。纵横分布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多以山脉为分界线。教材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阐述了这部分内容,将我国山脉按走向分为 5 种类型,即东西走向的山脉、南北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和弧形山脉。为引导学生将这部分知识落实到中国地形图上,教材设置了“熟悉中国的山脉”这组“活动” 。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以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教材安排了相关的“阅读”内容,如“珠穆朗玛峰” 、“中华五岳” ,并在这些材料中刻意加强了人文地理的内容。地形复杂多样
4、。首先,教材正文扼要介绍了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主要丘陵,对于它们的具体情况则以“阅读”形式呈现,以方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单元的特点。其次,教材正文重点讲述了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点,以及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劣势,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在山区开发利用中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教材安排了玲玲的提示和“矮寨大桥” 、 “滑坡” 、 “泥石流”三幅图片。最后,为了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位置、地形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材设置了有针对性的“活动” ,以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课堂“活动”来落实相关的地理知识,发展相应的地理技能。地势西高
5、东低。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这是我国地势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之一。这部分教材正文扼要讲述了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资源分布等的影响,主要通过“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 、 “沿 32N 线中国地形剖面”两幅图像,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明确我国三级阶梯的界线、范围、大致海拔和主要地形类型。为了引导学生将上述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并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材设置了相应的“活动” 。本节教材充分运用地图和景观图片,来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力争让学生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教材安排了“中国主要山脉分布” 、 “中国地形分布”
6、、 “中国地势三级阶中国的地形特征山脉纵横交织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多山的国家,山脉为骨架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三级阶梯控制着分布在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资源分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梯示意” 、 “沿 32N 线中国地形剖面”等地图和大量景观图片,较好地凸显了地理教材的特色。引导学生发展读图、用图能力,这是本节教材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本节的“阅读”和“活动”中,渗透了许多有关“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内容,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引导学生就我国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出简要的分析与评价,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三、教学提纲一、山脉纵横交织1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2南北
7、走向的主要山脉3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5弧形山脉二、地形复杂多样1主要地形单元2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地势西高东低1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2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资源分布等的影响四、教学建议本节内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虽然不大,但因涉及中国宏观地形分布,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感性经验积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好相关地图和景观照片,让学生在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对中国地形特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新课导入:方案:古诗导入: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你到过黄
8、山吗?你知道“五岳”吗?从这节课开始,老师将带领你们去领略我们国家的“名山大川” ,感悟我们国家的地形特征。方案:歌曲导入:播放或清唱歌曲青藏高原片段或全曲:“呀啦索哎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 (注:以歌曲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请同学们不要一味地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你听出歌词中关于青藏高原地形特征的描述吗?你知道青藏高原的地理位
9、置吗?今天,我们一起从优美的旋律开始,去探寻我国的名山大川、高原盆地,谁能从中归纳出我国的地形特征呢?方案:图文导入:由教师或学生搜集描述我国大好河山的短文或相关图片,在课堂朗读或展示,引导学生猜测判断,由此引入课题。【山脉纵横交织】教学指导:本部分教材内容由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两部分构成,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之一,又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精讲多练,让学生从地形图中获取有关知识,并从中感受山脉的“骨架”作用。这样,就可以为后面了解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的分布和地势特征做好铺垫。教学过程:方案:读图 2-1“中国主要山脉分布” ,引导学生完成 P22“活动”“熟悉中国的山脉
10、” 。方案:运用多媒体教学,如在空白中国政区图显示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由教师示范,介绍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山脉西侧为内蒙古高原,东侧为东北平原。按照这种方式,依次显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三列、东西走向山脉三列、西北东南走向山脉、南北走向山脉和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每出现一条山脉,要求学生读出名称、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及所在的主要省区名称及其部位。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山脉空间分布的感知。方案:运用板图教学,教师在中国政区图上画出主要山脉,再由学生回答山脉名称、山脉两侧地形区及其所在的主要省区名称或简称,学生在笔记本上同步完成,讲练结合,有利于学生形成山
11、脉空间分布的观念,也为讲述山脉构成地形骨架的内容打下基础。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教师应明确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重点,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所有山脉的名称,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对不同走向山脉分布的了解,从中感悟出我国山脉纵横交织的特点。纵横交织的山脉控制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同时山脉的自然阻隔也成为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天然分界线。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组织学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我国山脉分布的特点与作用。引导学生读 P23“阅读”材料,回应新课导入方案中提及的“五岳” ,让学生了解“五岳”的名称、所属省区和景观特色。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峰峦层叠,山势险峻,为世界自然与文化
12、双重遗产。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以山势险峻著称,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称。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南部:自然风光秀丽多姿,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北岳恒山横跨山西、河北两省:道教名山,有独特的悬空寺。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中部:宗教、文化重地,有少林寺等众多名胜古迹。小结:中国山脉众多,不同走向的山脉纵横交织分布,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架,山脉之间或高原,或盆地,或平原,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形类型,同时还分布着许多中外闻名的旅游名山。后面,我们再一起探寻分布在这些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和平原,看一看它们具有怎样的特色。课后活动:收集你最感兴趣的“名山” (可以是一列山脉或一座名山)的文章、景观图片等,记录它的地
13、理位置和景观特色,并与同学分享。 (注:本活动也可以在课前布置,在讲完 “山脉纵横交织”这部分内容时进行展示)【地形复杂多样】导入:方案:从学生准备的“名山”材料中,选择几个学生进行展示交流。若学生准备的材料中涉及了 P.27“活动”1 中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天山、昆仑山等山脉,则优先考虑这些学生进行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追问:你观察到了这些山脉两侧的地形类型及名称吗?如知道,请说一说。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学习的内容,观察教材图 2-8,完成 P27“活动”1 表格内容(如学生准备的材料中没有涉及上述山脉,在学生展示交流后,教师可直接要求学生完成 P27“活动”1) 。方案:准备一张白纸,
14、结合 P27“活动”2,勾画出我国的主要山脉(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对照图 2-8“中国地形分布” ,看一看这些山脉之间分布着哪些地形单元。我们已经了解到,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也感悟到了我国山脉之间分布着类型不同的地形区,如高原、盆地、平原等。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空间分布和地形特点。教学活动:教师设问: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地形吗?除了前面我们已学习过的山地(山脉)之外,我国大陆上还有哪几种地形基本类型?平原海拔一般在 200 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高原一般指绝对高度大而相对高度小的广阔地区。盆地四周高
15、、中间低的盆状地形。山地海拔和相对高度都较高,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 200 米,地势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学生活动 1:找出图 2-8“中国地形分布”的主要地形区,说出它们的名称,并尝试给这些地形区分类。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的三大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中国的四大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中国的四大盆地;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中国的三大丘陵;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等中国的主要山脉。学生活动 2:归纳特征: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而且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的地形
16、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学生活动 3: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四大高原” 、 “四大盆地” 、 “三大平原”的“阅读”材料,在完成教材 P29“活动”1 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如果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那么中国的地形还具有什么特征呢?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3) 。请同学们想一想,从人类活动的角度来看,山区与平原相比,具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呢?(指导学生细读教材 P28 正文内容,归纳出山区的优点与缺点) 。学生活动 4:中国“地形复杂多样” 、 “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点,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我国不同的地形区
17、其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具有不同的特点。你们想了解更具体的情况吗?请小组合作完成教材 P29“活动”2、3。 (此活动较为开放,难度也较大,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量,并给予学习困难的小组以适当的帮助)课后活动:阅读教材“四大高原” 、 “四大盆地” 、 “三大平原”的“阅读”材料,也可以通过网络和书籍(教师可提供相应的网站和书名)进一步收集相关材料,了解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布概况、景观特色,以及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差异。学生自主阅读单四大高原:读教材 P24 图 2-8“中国地形分布”和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在地图上找出四大高原的位置,并思考:各高原位于我国哪个
18、部位?跨哪几个主要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与其他地形区之间的自然界线是什么?2归纳四大高原的主要地形特征(从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特殊地貌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完成下表内容。 (标有下划线的内容,由学生填写)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海拔高度 4000 米以上(平均海拔) 1000 米左右(平均海拔) 多在 10001500米 多在 10002000米地形特征 远看成山,近看成川起伏平缓坦荡无垠地面坦荡,一望无际千沟万壑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崎岖不平峰岭众多,地表崎岖特殊地貌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风成地貌较广 黄土地貌发育 喀斯特地貌发育地位 中国面积最大高原、世界海拔最高大高原 中国第
19、二大高原 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 世界闻名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四大盆地:读教材 P24 图 2-8“中国地形分布”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在地图上找出四大盆地的位置,并思考:四大盆地分别位于我国的哪个部位?四大盆地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序是怎样的?四大盆地的自然状况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处?2四大盆地的人类活动有何差异?(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准噶尔盆地:牧场广阔,畜牧业发达;柴达木盆:“聚宝盆” ,矿产资源开发;四川盆地:“天府之国” ,农业发达)三大平原:读教材 P24 图 2-8“中国地形分布”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在地图上找出三大平原的位置,思考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 (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而且我国三大平原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带,气候湿润。因此,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2完成下表:(标有下划线的内容,由学生填写)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高度 大多 200 米以下 大部分在 50 米以下 大多在 50 米以下主要河流 黑龙江、松花江、辽河 黄河、淮河、海河 长江自然特色 面积辽阔,黑土广布,多沼泽 地势低平,土质较松 地势低平,河湖众多,“鱼米之乡”三大丘陵:读教材 P.24 图 2-8“中国地形分布” ,找出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山东的泰山、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广西的“桂林山水”等著名的风景名山。【地势
21、西高东低】教学指导:在中国地形图上,可以明显地读出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要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这一特征的认识,可在中国地形图上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了解三级阶梯界线上的山脉,以便于学生利用这些山脉在地图上判断某地区所在的地势阶梯;第二,了解各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这样既可以在地图上落实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又可以将地形、地势特征联系起来。导入活动:方案: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图中颜色的差异,得出我国地形构成上的东西差异。即:西部主要是高山、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主要是平原和丘陵。由此引入中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方案:展示空白中国图,多媒体显示中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和
22、平原,学生跟着图像出现的节拍,依次说出地形单元名称(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教师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中国主要地形的分布位置,了解了它们的主要特色,那么,如果我们从地势高低的角度,又可以得出怎样的特征呢?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最好由学生得出) 。下面我们来具有分析中国的这一地势特征,以及它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资源分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方案:出示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同学们读过这一首词吗?知道 “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含义吗?(一去不复返之意)你能从地理的角度来解释这句话
23、意思吗?估计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我国的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流入大海。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出了中国地形的一个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教学过程:“地势西高东低”这部分知识,教材 P3031 安排了图 2-1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 、图 2-20“沿 32N 线中国地形剖面”和一组“活动” ,再加上学生已有的中国地形分布的知识储备,教学难度应该不大。教师可灵活处理这部分教学内容,最好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和探讨交流,建议采用以下方案进行教学:方案:第一步:运用多媒体课件,在中国地形图上沿 32N 绘一条线,引发学生想象:如果我们沿这条线切开,你
24、将看到怎样的情境呢?出现“沿 32N 线中国地形剖面” 。然后将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与地形剖面图对比,由学生归纳出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第二步: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P31“活动”1:勾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并标注界线上的主要山脉名称及界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进一步观察各级地势阶梯上分布的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 4 000 米以上,主要是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 1 0002 000 米,主要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
25、川盆地、云贵高原;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在 500 米以下,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第三步,引导学生讨论(完成教材 P31“活动”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会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资源分布和人类活动产生哪些影响?(中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促进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又在在阶梯交界处形成巨大落差,产生巨大的水能等)方案:第一步:展示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参照图例,运用已学知识作出沿 32N 线中国地形剖面图,再引导学生与教材上的“沿 32N 线中
26、国地形剖图”对比,看一看自己画得是否准确。在学生画图的基础上,归纳出中国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二、三步与方案相同。课后活动:查阅学校所在地(乡、县、市)的地形资料(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或文字资料) ,当地的地形以什么类型为主?具有怎样的地形特征?对生产生活有何影响?附 1:本节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方法1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描述一个地区(国家)的地形特征,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看地形类型的构成状况(有哪些地形类型,以什么类型为主) ;二看地势的起伏状况(地势特征) ;三看有没有典型的(或特殊的)地形分布。例如,右图所示地区的地形特征可以作如下描述:分区描述:地形类型 地势起伏
27、 海拔数据 典型地貌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起伏大 多在 500 米以上 水蚀、风积地貌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 地势起伏较小 多在 200 米以下 流水沉积地貌总体描述: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形类型) ,地势西高东低(地势) 。2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分析在某一区域中,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果学会了要素间相互影响分析的方法,就能更好地把握区域的环境特征。例如,在本节教材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就中国地形特征对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气流多次抬升,降水丰富;(2)山脉和高原阻挡夏季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28、,增加内陆干旱的程度;(3)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冬季风南下,南方部分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高;(4)西部高原和高山形成了独特的高原高山气候;(5)地形高低起伏大使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等等。地形对河流的影响:(1)流向多为自西向东;(2)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3)西部高大的山地为河流提供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东部低平的平原河网密布;等等。地形对地质灾害、植被等因素的影响: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表起伏大,所以多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在高山地区,植被分布的垂直变化明显。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许多大河东流入海,沟通了东西方向的交通,便于河流沿岸地区的水陆联运;(2)复
29、杂多样的地形,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和区域化布局。如江南丘陵的立体农业、东耕西牧、天山的山地畜牧业、西南地区坝子农业等;(3)东西部地形的差异使交通网、人口和城市分布形成东密西疏的格局,等等。附 2:本节活动目标及答案提示P.22 活动:【活动目标】了解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感悟山脉分布的特点。【答案提示】1祁连山甘肃省与青海省;太行山山西省与河北省;武夷山福建省与江西省;南岭广东省与湖南省。 2东西走向三列: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主要山脉:贺兰山、六盘山;在横断山区也有一些山脉接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三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阿尔泰
30、山、祁连山等。特点:山脉纵横交织,呈网格状分布。P27 活动:【活动目标】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根据山脉的位置及走向,对我国主要地形区进行空间定位。【答案提示】1答案如下表。 2略。西侧地形区 东侧地形区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北侧地形区 南侧地形区天山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P29 活动:【活动目标】感悟中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了解山区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答案提示】1 (1)555.8 千米 2 57.9% (2)山地 (3)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2丰富的森林(木材)资源可开发;药材资源的采集与种植;多样的土地资源可发展立体农业;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可发展旅游业;等等 3第二种方案比较合理。既有利于增加收入,改善民生;又有利于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或第一种方案资金投入太大,会增加农民负担,修建道路和山区生产会破坏生态环境等)P31 活动:【活动目标】了解中国地势的特点,认识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答案提示】1略。 2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河流的流向多为自西向东;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许多大河东流入海,沟通了东西方向的交通,便于河流沿岸地区的水陆联运。提出问题: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会产生哪些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