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6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 资源ID:3684       资源大小:15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6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1、2016 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 2.5 分)1.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金刚石刀切割玻璃 B用粮食发酵酿酒C生石灰吸水变成粉末 D铁矿石在高炉中炼铁【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用粮食发酵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生石灰吸水变

    2、成粉末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铁矿石在高炉中炼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 78%、氧气大约占 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 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 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

    3、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解答】解:A、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21%,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0.03%,故选项错误;C、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78%,故选项正确;D、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0.94%,故选项错误;故选 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蒸馏水 B苹果汁 C氧气 D干冰【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最少有两种物质组

    4、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B、苹果汁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C、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D、干冰是由一种物质二氧化碳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4. 下列现象中,能充分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的是( )A春天,冰雪开始融化 B气体热胀冷缩C真金不怕火烧 D墙内开花墙外香【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

    5、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春天,冰雪开始融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不大,故选项错误B、气体热胀冷缩,是因为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错误C、真金不怕火烧,是因为金原子的性质不活泼,故选项错误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量筒读数C稀释浓硫酸D点燃酒精灯【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 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B、根据量取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C、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进行分析E、根据点燃酒精灯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7、,图中操作错误;C、浓硫酸的稀释,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溅出,图中操作正确;D、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以防引起酒精失火,图中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 根据下列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的 pH 范围判断,其中,一定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唾液(6.67.1) B胆汁( 7.17.3)C胃液(0.91.5) D血浆( 7.357.45)【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专题】常见的酸

    8、酸的通性【分析】根据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当溶液的 pH 大于 7 时,呈碱性;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解答】解:A、唾液的 pH 为 6.67.1,不一定是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B、胆汁的 pH 为 7.17.3,呈碱性,一定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C、胃液的 pH 为 0.91.5,一定呈酸性,故选项说法正确D、血浆的 pH 为 7.357.45,呈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 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7. 硒是人体必需的

    9、微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 34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34 D相对原子质量是 78.96g【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硒元素的名称汉字偏旁 “石”字可知,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4,故正确;C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硒原子的核电

    10、荷数为 34,故核内有 34 个质子,核外有 34个电子,与中子数无关,故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 “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故选 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8.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是( )A B C 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8,为原子,故选项错误;B、质子数=9,

    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D、质子数=12 ,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9. 如图是工业上将煤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 都属于氧化物B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D一个 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构成【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

    12、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观察工业上将煤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解答】解:由工业上将煤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O CO+H2;A、图中 分别是水和一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故 A 正确;B、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 B 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故 C 正确;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一个 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故 D 错误故选 D【点评】此题是对具体的能源利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发现并找到题

    13、目与所学信息的结合点,难度不大知识基础,但开放性较强10. 合理施用化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但过多化肥如尿素CO(NH 2) 2等进入水体也会引起水体污染尿素属于( )A复合肥 B磷肥 C钾肥 D氮肥【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A、尿素CO(NH 2) 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

    14、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 MnO2 能加快 H2O2 的分解速率,所以 MnO2 也能加快 H2O 的分解B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 CO2 和 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空气与水;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概念、特征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解答;C

    1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考虑;D、根据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碱和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解答【解答】解:A、MnO 2 能加快 H2O2 分解的速率,则 MnO2 不一定能作其它物质分解的催化剂,不一定能加快其他物质分解的速率,故错误;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蜡烛燃烧生成 CO2 和 H2O,说明蜡烛里一定含有 C和 H 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正确;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铜和水

    16、,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答案:C【点评】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12.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40时,分别在 100 g 水中加入 40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分别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 40降低到 20,甲会析出晶体,乙则不会【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17、,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是需要指明温度,故 A 错误;B、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故 B 错误;C、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50g,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40g,所以分别在 100g 水中加入 40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 C 正确;D、分别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 40降低到 20,都会析出晶体,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

    18、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3. 甲、乙、丙和 X、Y、Z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甲、乙、丙都是氧化物,且常温下甲固体,乙是气体,丙是液体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 CuO BX 一定具有还原性CZ 一定是酸 DY 和 Z 一定能发生反应【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甲、乙、丙和 X、Y、Z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甲、乙、丙都是氧化物,且常温下甲固体,乙是气体,丙是液体”,结合

    19、图,可推测甲可能为氧化铜或氧化铁等、乙可能为二氧化碳、丙可能为水,X 可能为碳或一氧化碳、 Y 可能为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 Z 可能为氢气或酸,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解答】解:根据“ 甲、乙、丙和 X、Y、Z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甲、乙、丙都是氧化物,且常温下甲固体,乙是气体,丙是液体”,结合图,可推测甲可能为氧化铜或氧化铁等、乙可能为二氧化碳、丙可能为水,X 可能为碳或一氧化碳、Y 可能为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 Z 可能为氢气或酸,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甲可能为氧化铜或氧化铁等,X 一定具有还原性,Z 可能为氢气或酸,Y

    20、和 Z 可能能发生反应故选:B【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14.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仅通过观察和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ANaOH、Ca(OH) 2、HCl、K 2CO3 BNaCl、BaCl 2、CuSO 4、NaOHCBa(OH) 2、NaCl、Na 2SO4、Na 2CO3 DAgNO 3、HCl 、Na 2CO3、CaCl 2【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

    21、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解答】解: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 K2CO3 溶液;与 K2CO3 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OH) 2;与碳酸钾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 NaOH 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B、CuSO 4 溶液是蓝色的,能与 CuSO4 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的是 NaOH 溶液,能与 CuSO4 溶液反

    22、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BaCl2 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C、Ba(OH) 2 溶液与 Na2SO4、Na 2CO3 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 2 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 Na2CO3 溶液;与 Na2CO3 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AgNO3、CaCl 2;再将稀盐酸分别滴加至 AgNO3、CaCl 2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硝酸银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钙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选:C【点评】解答不另加

    23、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15. 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1)用化学符号表示:一个氢原子 H ;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2CO 2 (2)根据“P 2O5”回答:在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5 ;磷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1:40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

    24、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一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H ;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两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为:2CO 2;(2)根据化合价原则,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氧元素通常显2 价,故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磷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2):(16 5)=31 :40故答案为:(1)H;

    25、 2CO2(2)+5; 31:4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包括 4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计 16 分)16.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自来水厂对天然水净化处理得到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操作:过滤;吸附; 消毒;蒸馏,没有用到的是 (填序号)(2)用自来水烧水的水壶底部,容易形成水垢,水垢的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用厨房中的一种调味品来清除,这种调味品是 醋 (3)为了防止人体缺碘,市售食盐中添加了少量的碘酸钾(KIO 3)

    26、,并在使用说明中强调“不宜高温烹煮”碘酸钾与氯酸钾性质相似,试写出碘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KIO3 2KI+3O2 【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1)可以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根据调味用的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可用来浸泡水壶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解答;(3)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解答】解:(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一般用不到蒸馏(2)自来水烧水的水壶底部,容易形成水垢

    27、,水垢的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用厨房中的一种调味品来清除,这种调味品是食醋;(3)碘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碘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IO 3 2KI+3O2答案:(1);(2)醋;(3)2KIO 3 2KI+3O2【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中等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17.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是全社会应该倡导的生活方式(1)下列物质都可以用来作为燃料:煤; 氢气;石油;天然气其中,最清洁的燃料是 (填序号)(2)充分燃烧 1000g 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 CO2 和

    28、 SO2 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3)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主要经过以下两步:SO 2 在空气中被粉尘催化氧化得到 SO3;SO 3 与水化合形成硫酸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 3+H2OH2SO4 (4)丙醇(化学式为 C3H8O)是一种清洁燃料,它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3H8O+4O2 4H2O+2CO2+X,生成物 X 的化学式为 CO 要使 6.0g 丙醇燃烧时不生成 X,则消耗氧气的质量至少为 14.4 g【考点】常用燃料

    29、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1)我们在化学课本中所学的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只有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2)根据天然气和煤燃烧后的产物来分析;(3)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能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反应能生成硫酸;(4)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解答【解答】解:(1)煤、石油、天然气、乙醇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故答案为:(2)A根据图示可知,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的多,更易导致酸雨,故 A 正确;B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所以该天然气中含硫元素,故 B 错误;C根

    30、据图示可知,天然气和煤燃烧后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质量的天然气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等质量的煤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很多,因此燃煤更容易导致 酸雨,对环境影响比较大,故 C 错误;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所以都有温室气体产生,故 D 错误;故答案为:AD;(3)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 3+H2OH2SO4(4)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3H8O+4O2 4H2O+2CO2+X,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依次为反应前 反应后C 原子 3 2H 原子 8 8O 原子 9 8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物质 X 的分子由 1 个 C 原子和 1 个 O 原子构成,

    31、则物质 X 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CO;设 6.0 克丙醇(C 3H8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 x,2C3H7OH+9O2 6CO2+8H2O260 9326.0g x解得 x=14.4g,答案:(1);(2)A、D; (3)SO 3+H2OH2SO4; (4)CO; 14.4【点评】本考点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和有关能源的问题,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认真把握18. 汽车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1)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 导电 性(2)下列制造汽车所用到的材料中,

    32、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序号) 钢铁 合成橡胶 羊毛织物 铝合金 塑料(3)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汽车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 氧气 和水(4)某汽修厂清洗汽车零件后的废液中常含有一定量的 AgNO3 和 Cu(NO 3) 2向 AgNO3 和Cu(NO 3) 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D (填序号)A滤渣中一定没有 Fe B滤液中一定有 Fe(NO 3) 2 和 Cu(NO 3) 2C 滤渣中一定有 Ag,可能有 CuD滤液中一定有 Fe(NO 3) 2,一定没有 AgNO3【考点】金

    33、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金属的性质和应用分析;(2)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分析;(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解答】解:(1)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2)钢铁、铝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合成橡胶、塑料,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羊毛织物,属于有机天然材料; (3)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汽车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4)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铁铜银,向 AgNO3 和 Cu(NO 3) 2

    3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当硝酸银反应完全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了溶液中不存在硝酸银据此可知:A滤渣中是否有 Fe 无法判断,故 A 错误B滤液中一定有 Fe(NO 3) 2,Cu (NO 3) 2 无法判断,B 错误C、滤渣中一定有 Ag,可能有 Cu,故 C 正确D、滤液中一定有 Fe(NO 3) 2,一定没有 AgNO3,故 D 正确故答为:(1)导电;(2);(3)氧气;(4)C 、 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

    35、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包括 2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计 11 分)19. 如图是实验室的部分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室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填编号) BC ;其中,发生装置中产生 CO2 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 3+2HClCaCl2+H2O+CO2 (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将适量的 澄清的石灰水 倒入集气瓶中震荡,观察到试剂变浑浊,说明该气体确实是二氧化碳【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

    36、、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收集方法;(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1)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故填:BC;CaCO 3+2HClCaCl2+H2O+CO2;(2)利用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通常用澄清

    37、的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澄清的石灰水【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0.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足量的锌粒加入到浓硫酸中,发现有大量的气泡放出,他们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锌粒加入浓硫酸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查阅资料】浓硫酸能与锌反应,但不产生氢气,也不会产生氧气;SO2 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一种红色色素)溶液褪色【提出猜想】甲:气体是 H2;乙:气体是 SO2;丙:气体是 SO2

    38、 和 H2;【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部分夹持器材略去,假设每个能发生的反应都完全进行)进行探究:(1)实验开始后,观察到 A 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 SO 2 (2)B 装置的作用是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 (3)C 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目的是 排出玻璃管中的空气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黑色物质变成红色 ,证明气体中含有 H2(4)写出 D 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 2+2NaOHNa2SO3+H2O 【讨论】(1)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为什么在反应过程中又产生了氢气呢?用文字简述原因:

    39、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 (2)锌与浓硫酸和稀硫酸反应都可以产生硫酸锌,如果需要制取硫酸锌,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的优点是 不生成污染环境的 SO2 (任填一种合理的答案)【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根据题干资料分析;(2)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3)由于氢气与空气混合在加热时可能出现爆炸,氢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4)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讨论】(1)根据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分析;(2)根据二氧化硫会造成空气的污染分析【解答】解:(1)由资料“SO

    40、 2 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一种红色色素)溶液褪色 ”可知,观察到 A 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 SO2;(2)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 B 装置中的浓硫酸可以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3)由于氢气与空气混合在加热时可能出现爆炸,因此,在进行加热前要把玻璃管中空气全部排出,所以进行操作时应先通入氢气排出管内空气然后再进行加热;氢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会观察到会黑色粉末变红;(4)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硫会造成空气的污染,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O 2+2NaOHNa2SO3+H2O;【讨论】(1)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

    41、酸逐渐变为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2)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不生成污染环境的SO2 等故答案为:(1)SO 2(2)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3)排出玻璃管中的空气;黑色物质变成红色;(4)SO 2+2NaOHNa2SO3+H2O【讨论】(1)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2)不生成污染环境的 SO2(或“可以节约药品” )(其它合理答案均可)【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实验装置的特点和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 1 个小题,8 分)21. 向盛有 20.0g 稀硫酸的烧杯中倒入

    42、5.0g 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粉末,恰好完全反应称得未溶物质量为3.7g完成下列计算:(1)该黄铜样品中含 Zn 的质量为 1.3 g(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能和硫酸反应的只有锌,铜不反应;(2)(3)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锌的质量可求出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从而得出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然后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所得溶液的总质量,进而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

    43、】解:(1)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能和硫酸反应的只有锌,铜不反应,所以锌的质量=5.0g3.7g=1.3g;(2)(3)解:设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别为 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 Y,生成氢气质量为 zZn+H2SO4=ZnSO4+H2 65 98 161 21.3g x y z = 解得:x=1.96g ; = ,解得:y=3.22g ;= ,解得:z=0.04g; 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100%=9.8% 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 100%15.1%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9.8%;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为 15.1%【点评】本题重点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并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物质的质量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我们能正确分析题目信息和数据


    注意事项

    本文(2016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好样****8)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