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安全用电与保护教学目标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1.触电和安全电压 了解引起触电事故的原因,以及对人体来说安全的电压量值2.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 了解触电的几种方式3.火灾、爆炸及其他 了解由用电引起的火灾、爆炸及其他安全事故4.用电保护 了解接地等用电保护措施教 学 过 程情景导入教师:随着家电的普及,现代生活已经离不开电。电可以为我们服务,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 如果不注意安全使用,也可以造成危害,致使设备烧毁、引起火灾、人触电死亡。因此,合理安全地使用电能是非常重要的 。 1、视频资料:多媒体播放因用电不当,发生火灾或触电死亡事故。 (网上有很多安全用电的视频资料)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触电
2、和安全电压1.触电(1)触电原因由于人体是导体,人体触及带电体时,就有电流通过人体。触电原因就是电流从人体中通过造成的。(2)人体对电流的反应人体能感知的最小电流为 0.5mA。触电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3)决定通过人体电流大小的因素根据欧姆定律:I=U/R 可知通过人体电流大小,取决于加在人体两端电压和人体本身电阻。提问:人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P12 回答。人体电阻通常包括外部电阻和内部电 阻。(1)外部电阻:与触电当时所穿衣服、鞋袜以及身体的潮湿情况有关,从几千欧到几十兆欧不等。(2)内部电阻:与触电者的皮肤电阻和体内电阻有关。注意:人体电阻
3、因人而异,并与清洁与否、干湿程度等有关。一般在皮肤清洁干燥环境中,人体电阻比较大,大约在 2 千欧20 兆欧范围内;皮肤出汗时,约为 1k;皮肤有伤口时,约为 800。2.安全电压我国规定的不同环境的安全电压其额定值的五个等级:42V、36V、24V、12V、6V。行业规定安全电压为不高于 36V,持续接触安全电压为 24V 潮湿环境中,人体的安全电压 12 伏,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 6V 安全电压。探究点二 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活动 1: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你见到过 或听说过有哪些触电事故?活动 2:小组之间发言阐 明自己的实例,其他组不同实例再予以补充。总结: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火线
4、导致触电;接触高压线或靠近高压线导致触电。活动 3: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触电的示例。吊车触碰高压线,工人触电高压电线杆上触电 钓鱼竿触碰高压线触电从示例中师生总结出触电的类型。出示课件,展示内容:(1)低压触电:单线触电、双线触电。处理方法:立 即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或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2)高压触电:高压跨步触电、高压电弧触电处理方法:(1)救护人员注意穿上胶底鞋或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想方设法使伤员脱离电源,高压线需移开 10 米方能接近伤员。(2)高压跨步触电:为保小命,赶快做“蛙跳”或“单脚跳”远离高压电线。活动 4:针对上述的触电情况,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讨论,如何安全用电?小
5、组之间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组有不同意见 的,再补充。归纳总结:大地人体是导体,安全用电记心里。修理电器要断电,风筝远离高压线。 湿布不要擦灯泡,电线不能晒衣服。插座离地三尺高,小心安装很重要。广播碰到电力线,喇叭怪叫要冒烟。如果有人触了电,切断电源莫延迟。电线要是着了火,不要带电用水泼。金属外壳用电器,接地保护要做好。探究点三 火灾、爆炸及其他有些火灾是电火花或电弧引起的。电弧熔化的金属掉落在易燃物上也可能引起火灾。电流过大导线发热会使绝缘外皮着火引起火灾。思考: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什么?(1)一种原因:电路中发生短路现象由于改装电路时不小心或绝缘皮破损或老化等原因使火线和零线直接连
6、通。(2)另一种原因:家用电器的总功率太大。电线接头接触不良,散热不畅,局部过热,可能引燃导线以及烧毁家用电器。电火花和电弧还可能引起爆炸。电冰箱不宜放在使用煤气的厨房中否则如遇煤气泄漏,控制电冰箱的继电器产生的电火花,就可能点燃煤气引起爆炸。活动:阅读课本 P14,做“讨论交流:预防电火灾” 。调查在我们家庭和学校生活中,由于用电不当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及其发生原因,并提出你的预防建议。学生讨论作答,老师指导纠正、总结归纳。探究点四 用电保护现代住宅的用电线路都有保护接地措施,三孔插座中的保 护接地线 PE 直接与大地连接,或通过电源(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归纳总结:(1)不可自行埋设地线;(
7、 2)不可把自来水管或煤气管当作接地线使用,否则由此会引起煤气爆炸或火灾。(3)不要用湿手扳开关,不要在电线上搭晾衣物。 架设电视天线时,不要触及电线等。板书设计3.安全用电与保护教学反思在课堂上我们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渗透,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不是只注重于一些结论性的知识,留出空白让学生多活动、多思考,尽可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 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同步达成。本节课是 一堂老师启发讲解与学生自主思考相结合的常态课、务实的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的课堂现状。当然, 在学 生自主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上还要增强一点,即老师的讲与导还可隐退一点,把质疑、出错、反思的机会留给学生多一些,教学中应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学生的本能,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