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届四川省各地高三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 资源ID:46449       资源大小:92.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积分,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届四川省各地高三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1、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绵阳二诊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别韦参军(节选)高适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且喜百年有交态,木尝一日辞家贫。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张惊心神。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前两句将世人和韦参军对我的态度相比,暗含自己对友人的感激和不被赏识的辛酸。B.三四句既表达能和韦参军相交如此之久的欣喜,也写出自己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C.本诗七八句,写诗人与韦参军即将分别,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舍与惆帐。D.结尾写离别而不显

    2、颓靡,惜别仍发豪放之情,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意相近。15.请结合全诗贯析“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6 分)14 B(“交往之久的欣喜” “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均不当,诗人认为相知百年的的人才有如此的交情,突出我和韦参军情谊深厚。辞为拒绝之意,意为韦参军从未以家贫为由拒绝我。 )15通过虚写,回忆和韦参军一起弹琴、下棋、击筑、喝酒、高歌的恣意生活,突出两人友谊的深厚;通过对比,将过去欢乐与如今的离别惆怅形成强烈的反差;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更好地表达诗人在面临分别时,内心的不舍。 (每点 2 分,共 6 分)叙州区第一中学期末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

    3、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首诗看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 ,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分)14D15第一个“酒”出

    4、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 ,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宜宾四中期末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杜甫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 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 洪涛风。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 【注释】: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仙。这里泛指高山,

    5、并非实指。亚:通“压”,俯偃低垂。并州:地名。唐朝时期的河东道,即今山西太原,当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有所谓“并州剪”。相传晋索靖观赏顾恺之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的前四句先不谈画,而是写王宰不愿受时间的催迫而仓促作画,“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诗人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B.“赤岸水与银河通”写赤岸水仿佛与天上的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的壮美,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C.“舟人”两句写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驶向岸边躲避,山上树木被掀起洪涛巨浪的暴风吹得低垂俯偃。诗人

    6、着重渲染风猛、浪高、水急的特点,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D.“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这两句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构图布局和透视比例等方面运用了旷古未有的技巧,在一尺见方的画作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精炼的概括了我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特色。15.请赏析本诗最后两句。(6 分)14.D 15.诗的最后两句意为:不知从哪里弄来锋利的剪刀,把吴淞江水也剪来了。这里运用典故,诗人以索靖自比,将王宰的画和顾恺之的画相提并论,一方面赞美了王宰的画逼真传神,另一方面惊叹于昆仑方壶图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写得含蓄简练,精绝无比。解析:“咫尺”只是表示画面小,但并不一定是“一尺见方”棠湖中学期末试卷(二)古代诗

    7、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0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秋尽杜甫秋尽东行且未回 ,茅斋寄在少城隈,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注宝应元年,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的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C

    8、.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作者渴望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14.C 15.思念家乡的愁苦。诗歌前四句暗示诗人身在家外,“未回” “寄”“老却”等词反映出诗人思念家乡之情。怀才不遇的感叹。 作者借用“袁绍杯”的典故,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对亲友的怀念。“剑门犹阻北人来”一句点明剑门关兵事阻断朋友回来,表达了作者对北去友人的怀念及亲友南来的期盼。只身漂泊的孤独(长期客居

    9、在外的痛苦无奈)。颈联写作者雪岭独看落日,剑门阻隔无法通行,流露出漂泊的孤独、寂寞;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作者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以及对喜悦心情的期盼。成都一诊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众 人王安石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颂声交作莽 岂贤,四国流言旦 扰圣。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抹两为千钧。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注释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 ,一时“颂声并作” ,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14.下列对这首诗

    10、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作者态度很镇定。B.诗的第三四句用典,巧妙暗示自己的处境,直接点明贤圣标准,同时与尾句相呼应。C.五六两句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D.七八两句面对众人的批判,作者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15.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中表达的态度,有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14. B(B 项“直接点明”理解有误,并未直接点明标准,尾句才明确点出“美恶由

    11、吾身”)15. (6 分)都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C2 分)。面对“众人纷纷” ,王安石不争辩,不担忧;尾联“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由吾身” ,更是集中表现出王安石面对非议,坚信人的美恶不在于众人的评价,而在于自己本身的德行(2 分),这与屈原感叹无人了解自己也没什么,只要自己内心保持高洁美好的态度接近(2 分)。(结合诗句分析且言之成理即可)达州一诊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行路难张籍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弊裘羸马苦难行,僮仆饥寒少筋力。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注】弊

    12、:同“敝”:破旧的。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首诗与李白的行路难一样都属于乐府杂曲歌辞,均为古体诗。B.首句“长叹息”总领全诗,引出下文“湘东行人”对自身境遇的叹息。C.“壮士无颜色”写出了壮士面对窘境,容貌意态不再像往昔那样昂扬。D.本诗第七句采用了比喻手法,把泥中的蟠龙喻为盘曲泥泞难行的道路。15结合全诗,分析“湘东行人”的情感。(6 分)14.D。第七句是将壮士喻为身陷泥中蟠龙。15.(1)表达了“湘东行人”淹留他乡的羁旅之愁。 “十年离家归未得”直接点出游子淹留之久,归家不得的乡愁;(2)写出了“湘东行人”穷困窘迫的惆怅无奈。 “弊裘羸马” “饥寒”等写出游

    13、子窘境,因“黄金尽”而“无颜色”写出壮士气短无助。(3)抒发了“湘东行人”时运不济,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龙蟠泥中”喻指“湘东行人”时运不济, “不能生彼升天翼”则表达了“湘东行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境遇的愤懑。资阳一诊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谢寺 双桧 刘禹锡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龙象界 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注:谢寺即法云寺,原是东晋大都督谢安的住宅,后其姑母削发为尼,遂改住宅为寺,故世称“谢寺” 。时诗人 30 岁,因回忆曾在杜佑军中任职所作。桧:一

    14、种常绿乔木。龙象界:佛界。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全诗开篇围绕“古”字展开,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桧木苍劲、奇特等特点。B颔联写古桧曾与禅客为伴,也曾与战旗相互辉映,见证了将军的赫赫战功。C颈联描摹古桧,桧木高大茂盛,为佛寺遮阴装饰,枝条高耸于寺瓦之上。D尾联看似在写长明灯照映桧木多年,实则写出了古桧木长久不衰的生命力。1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 分)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14B(3 分) (“古桧曾与禅客为伴”应为“古桧现在与禅客为伴” )15 (6 分)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对建功立业的憧憬向往。 (3 分)谢寺

    15、前的古桧木历经沧桑,时过境迁,如今仍青翠生机,让诗人产生了对往事的感怀之意。同时,诗人也想像桧木一样,既能与当年主人的丰功伟绩相呼应,也能为现在的佛寺蔽阳遮雨,生有所用,为国家建功立业。 (3 分) (意思对即可)成都外国语学校一诊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山中感兴三首(其二)文天祥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挑灯看古史,感泪纵横发。幸生圣明时,渔樵以自适。【注】山中感兴三首作于 1271 年春,文天祥因为代皇帝起草诏令触怒了权贵贾似道,被罢官回到家乡今江西吉安,隐

    16、匿深山。北风急,暗指 1270 年 8 月蒙古军围攻襄阳、樊城及 12 月襄、樊粮道被蒙军切断之事。文天祥自幼爱读忠臣传,敬佩屈死的直臣。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诗的第一、二句,写深秋时节,溪水下降,溪中的石头自然露出,刻画出秋景的特点。B “挑灯看古史”两句,写诗人读史书,想到忠臣的不幸遭遇,禁不住感慨万千。C第五六句从前面写景转为写事,朋友之信捎来时局的消息, “急”字暗喻时局的紧张。D “塞马谁得失”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深山里的人信息闭塞,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15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14D (解析:D

    17、项“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不准确。 “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是朋友信中之语,是安慰诗人罢官归隐故乡本是祸,但能避免权贵的进一步的迫害和危局带来的灾难,这又是福)15前四句诗,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隐匿深山的恬适之情;第五至八句,朋友的来信问候,却带来危急的消息,表达诗人为国事担忧之情;最后四句,虽然自己隐居深山能因祸得福,但面对国难危局却无能为力,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每点 2 分)(解析:前四句写出了秋景的自然清新,结合最后一句中的“自适”二字,可知表现了诗人隐匿深山的恬适之情。这可得出。中间四句,写朋友写信来问候,也捎来了时危的信息,朋友安慰诗人是塞翁失马因祸得福,这可得出。

    18、最后四句,诗人想到史书记载的直臣大多是受屈而死,不禁感慨得眼泪双流,庆幸生在这圣明的时代,如渔夫樵夫一样,在山水间自得其乐。但作为一位国家的忠臣,这其实是诗人的愤激之言,是为不能纾解国难出力而忧伤。这可得出。 )南充市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开篇一平视,一仰视,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画面宏大,气势磅礴,给

    19、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B诗的前两联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托衬出别样的悲怆。C诗歌结尾“鲲鹏” “图南”都典出于庄子逍遥游 ,诗人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D全诗以哀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15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广元市第一次高考适应性统考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 14-15 小题。利州南渡温庭筠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

    20、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注】利州:古郡名,治所在今四川广元老城。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因与越王难共安乐而辞官乘舟离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14.下列对这首诗尾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借范蠡的典故,表达诗人欲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B暗示自己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C自己纵有淡泊遗世,忘却俗念之志,可没有人能够理解。D前三联均是实写,尾联展开联想虚写,但显得突兀生硬。15.对此诗,古人评论说“三四写渡头劳人,情意迫促” , “五六写人方争渡,禽鸟为之不安” ;今人说它描绘了一幅

    21、“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 。你认为谁更有道理?为什么?(6 分)14.D“显得突兀生硬”理解有误。15 (6 分)(1)古人的评论更有道理。“马嘶”可见人多声杂, “待船归 ”的人也心情急迫,故而“群鸥”不安惊起,可见江边渡河的情景并不宁静:诗人至“斜晖” “苍茫”之时还在一片喧哗中汲汲皇皇等着渡船,可见其在纷纷扰扰中忙碌,内心并不宁静而是无比厌倦;正因为诗人感到厌倦,所以他想像范蠡一样忘却俗念,这样心境中写出的诗自然难以说“宁静而充满生机” 。(2)今人的评论更有道理。人马共渡,马儿扬鬃长鸣,白有情趣;候船的人在岸边柳树下歇着,十分平静;渡船经过,群鸥惊起,生动有趣;整个渡河的情景有动

    22、有静十分祥和;远山的“翠微”充满生机, “万顷江田”之上飞着的那一只白鹭,衬托出江边的清旷和寂静;看到这样一幅色彩清丽,栩栩如生,充满生机的画面,作者触景生情,自然想像范蠡一样忘却俗念,好好享受这“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 。(观点 1 分,分析 5 分。答案仅供参考。回答此题时,可从诗句理解、意境创造、诗歌主题、表现手法等多角度思考。如有其它答案,能够联系作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白网其说亦可。 )乐山市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试卷(二)古代诗词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 -15 题。和翁灵舒冬日书事南宋徐照石缝敲冰水,凌寒自煮茶。梅迟思闰月,枫远误春花。贫喜

    23、苗新长,吟怜鬓已华。城中寻小屋,岁晚欲移家。【注】翁灵舒:翁卷,字灵舒。与徐照同为“永嘉四灵”之一。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题是“冬日书事” ,首联就点出时令,带出 “事”来,叙写自己在寒冷的冬天,凿冰取水,煮茶品茗。B诗中“思闰月” 、 “误春花 ”都传达了一个信息,即“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C冬日漫长,年关将近,诗人双鬓花白,因此感叹岁月流逝,愁思无穷。这一切,使他产生了想要搬家的念头,避免眼前景致,触动忧愁。D四时代序,流光转移,诗人有感于内,往往借吟咏来寄托怀抱。徐照这首冬日书事诗,虽然是和作,但不为和韵所囿,自抒真情,精心锤炼,词巧意新。15.诗的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6 分)14。B。 (诗人希望凛冽严寒的冬天早些过去,温暖的春天早些到来。)15.第一问:园苗新长而欣慰,园鬓已华而哀伤。 (由喜而哀,起伏变化)(2 分) 第二问: (1)诗歌塑造了一位儒雅贫穷,品性高洁,多愁善感的诗人形象; (2)诗歌叙写敲:煮荼,思梅赏枫、麦苗新长,传递了悠闲自适的生活追求;两鬓花白、寻屋移家事件传递了园年华己逝不愿睹物伤情的内心情感。 (4 分)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届四川省各地高三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为本站会员(好样****8)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