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_2019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专题检测试卷(含答案)

    • 资源ID:49070       资源大小:13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积分,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_2019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专题检测试卷(含答案)

    1、专题四 慢慢走 欣赏啊专题检测试卷(四)(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书与人的随想梁 衡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从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书籍是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

    2、证。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养生家说:“健康是幸福,无病最自由。 ”这是讲作为物质的人。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他刚一降生,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份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所以一个学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缠身,身体的自由度已极小,精神的自由度却可达到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古代有人之初性恶性善之争。我却说,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来靠读书才解疑释惑,慢慢开启智慧。不读书的人无法理解读书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户者无法理解环球旅行者或登月人的心情。既然书总结了人类的一切财富,那么读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

    3、识、才能、气质。当然读书之后还要实践,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如果你脚下不踏一梯,那就只像一只不停刨洞的土拨鼠,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吃穿二字。你可以自得其乐,但实际上已比别人少享受了半个世界。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所以读书人最勇敢,常一介书生敢当天下。像毛泽东当年就是以一青年知识分子而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能再造一个新中国,他懂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像马寅初,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理。他知道即使身不在而理亦存,其身早已置之度外。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这是常人之所难及。所以从

    4、一定意义上讲读书造人。一个民族的甚至世界的伟人,必定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一个读书最多的人。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的书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班乘客留一点东西。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当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就叫贡献。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写作是检验一个人的学识才智的最简单方法,写书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揉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如鲁迅之谓吃进草,挤出牛奶。这

    5、是一种创造。唐太宗称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其实文章也是一面大镜子,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古往今来,凡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无文章。古人云立德立言,人必得有新言汇入历史长河而后才能得到历史的承认。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书籍是前人欢迎我们的礼物,让人在短时间内掌握人类历史和学科成果,使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B.人的自由存在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健康使人在物

    6、质层面获得自由,阅读与创造使人在精神层面获得自由。C.读书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和气质,是一个人有求知心的标志,是其能尽到历史责任的条件。D.文章是一面镜子,只有读到了才能看出文章的好坏,就是作者所说的“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的意思。答案 D解析 “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是指当作者写完作品就知道他是不是创造,是不是写出了对自己和世界有用的东西。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如以“长河” “土拨鼠” “登月人”为喻体来论证读书与写作对人生的意义。B.文章中引用毛泽东、马寅初的事例,是要证明读书能使人知理,更是为了证明伟人都是读书最多的人。C.

    7、文章虽为随想,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由读书到写作,由传承到创新,层层深入,最后点题。D.文章论述的目的是要批判那些在吃穿中自得其乐以及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无文章。答案 C解析 A 项“登月人”不是喻体。B 项“更是为了证明伟人都是读书最多的人”错。D 项文章写作的目的不是批判“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没有文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读书能够使人知理,所以只要多读书,我们就能够达到看世界如庖丁观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程度。B.在读书人中,一些在搭乘历史之舟时,做了逃票人;一些虽然有了船票,但这船票的分量也有轻重之别。C.读书会使人不愚

    8、蠢,但读书再多不能写作也是迂腐,读书之后经过实践,能写出新言论表达新思想,是大智慧。D.我们活在世上,应该多读书,读懂世界,吸足知识,坚持实践,也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去为世界做贡献。答案 A解析 “只要多读书就能够达到” ,说得过于绝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鸡 毛汪曾祺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

    9、生叫“先生” 。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

    10、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叮叮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

    11、。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叮叮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

    12、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的鸡呢?我的鸡呢?”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儿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

    13、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 “啊呀天呐,这是我的鸡呀!我的笋壳鸡呀!我的黑母鸡,我的芦花鸡呀!”“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你先生

    14、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我的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出来。(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更强烈地鄙视、憎恶。B.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C.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

    15、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D.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号啕大哭。答案 B解析 “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错,文章没有形成全面的批判,不能对联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否定。5.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答:_答案 (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

    16、3)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4)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6.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 分)答:_答案 (1)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他的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他的行为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2)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作对比(金昌焕与其他学生、文嫂女婿的对比),突出金昌焕的自私、卑鄙、丑恶。(3)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 ,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门口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

    17、, “打开坛盖” “瞅准了” “扎出” “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边城的守望者沈从文在湖南、四川、贵州三省接壤处的湘西境内,有一座小城叫凤凰,四周皆山,草木繁盛,百鸟和鸣,相传是因早年曾有凤凰栖于此而得名。沈从文就出生于这个偏僻、美丽、民风淳朴的地方。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从小聪明过人,记忆力特强,6 岁开始入私塾读书。但私塾里呆板的生活引不起他半点儿兴趣,他常常逃学,去看染坊师傅踩着碾石,把布匹压得平整如镜;看豆腐作坊里衣着艳丽的苗族妇人一面用铜勺舀豆浆,一面轻轻地唱

    18、着歌引逗背包里的孩子;看面馆里头包青帕的大师傅骑在一条木杠上压面皮,再用又大又宽的刀子飞快地切剥幼时的沈从文不愿循着社会和长辈安排的道路走,而是在自然的世界里率性发展着,这影响着他一生中对社会、人生、世界的认识,所以他在自传里说他读着私塾里小书的同时读着一本大书。1917 年,沈从文 15 岁,刚刚小学毕业,被送到当地预备兵技术班,离开家乡,跟随当地部队在沅水流域漂流了 5 年。在这常人难以设想的痛苦生活中,他认识了中国一小角的人事与风土民情,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丰富的生活基础。1922 年, “五四”运动余波未息,他受到报刊的影响,毅然放下枪,离开湘西,只身来到陌生的北京。在北京,他想进大学读

    19、书。到北大,接待人说他是“小学文化” ,连报名费也退了回来。报考燕京大学,又被认为学历太浅,不够资格。最后,他决心用手中的一支笔打出自己的天下,从而开始了艰苦的创作历程。后来,他得到郁达夫、徐志摩的支持和鼓励,到北大图书馆当馆员,拼命读书,拼命写作。他的作品最早载于 1922 年的北京晨报副刊,接着又在现代评论 小说月报上发表。早期作品大多描写湘西的乡俗民风和独特的生活,后来结集为鸭子 旅店及其他蜜柑等。1934 年,他发表了著名的中篇小说边城和散文湘行散记 ,并先后编辑北平和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了“京派”作家代表人物之一。抗战爆发后,他离开北京逃难去云南,途经沅陵时,写作散文湘西 、长篇小

    20、说长河 。漂泊的生活,坎坷的经历,执着的追求,深刻的思想,边城的风情,使沈从文与他的创作成为 20 世纪中国文化界的一个独特现象,也成了边城的守望者的热点研究。人们嗟叹他的命运,推崇他的人格,研究他的作品,借他的精神荡涤自己的灵魂,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髓,重塑民族文化人格。他最著名的小说边城 ,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文学家,沈从文细细致致地过滤生活,把粗糙拣走,把丑陋剔除,留下诗意,留下美好,给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保存一份永久的希望。1988 年,沈从文病逝于北京,归葬于凤凰。山城之侧,沱江之畔,丹崖之下,一方矗立的皱石做了他的墓碑。让我们记住碑上的话吧: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21、”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他的塑像坐落山巅,多像一幅简洁的画啊,他静静地站着,刻满沧桑的额下,一双明澈的眼睛始终望着远方那是人类的远景,嘴角一抹恬淡的微笑提醒着你:会好的,一定会好起来的。他就这样守望着,守望着边城,守望着人类的未来(摘编自阿湄边城的守望者)相关链接谁又能想得到,这个只读过小学、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的乡下人,后来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深厚的学问,被他曾经想进去读书而不得的北京大学聘为教授,这真堪称中国 20 世纪文化史的一个奇迹!(常青读阿湄边城的守望者 )建国后他离开文坛,进入古代文物研究领域,中国文学史的编纂者也曾把他排除在主流之外,但他在世界上所享有的盛誉却经久

    22、不衰。(刘敏阿湄边城的守望者之思考)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沈从文 6 岁开始入私塾读书,但常常逃学,因为他厌倦了私塾里呆板的生活,被当地的染坊、豆腐作坊、面馆吸引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神奇的湘西养育了一代大师沈从文,他的创作也包蕴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成为 20 世纪中国文化界的一个独特现象。C.沈从文的“把粗糙拣走,把丑陋剔除,留下诗意,留下美好” ,表明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文学家应该回避社会矛盾,把希望留在人间。D.沈从文是一个“奇迹” ,一是因为他只上过小学,竟成为大作家、大学教授;二是因为他离开文坛后且被排除在主流之外,但

    23、仍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答案 C解析 “回避社会矛盾”的理解有误, “把粗糙拣走,把丑陋剔除”的意思是写作时要对生活进行适当加工,细细致致地过滤生活,不写社会的阴暗面。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沈从文幼时从不循着社会和长辈安排的道路走,而是在自然的世界里率性发展着,这影响着他一生的认知,所以他读书的同时还读着本人生活以外自然生活的大书。B.沈从文年轻时跟随当地部队在沅水流域漂流了 5 年,在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生活中,他认识了湘西的人事与民风,为自己的创作打下了生活基础,储备了写作素材。C.沈从文最早在北京晨报副刊发表作品,接着又有作品见报,这些作品大多描

    24、写湘西的乡俗民风和军旅生涯,结集为湘行散记 ,使他成了“京派”作家代表人物之一。D.材料分阶段具体介绍沈从文的坎坷成长之路,语言清新,结构严谨,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有责任感、执着追求、思想深刻的文学家形象。答案 B解析 C 项“这些作品大多描写湘西的乡俗民风和军旅生涯,结集为湘行散记 ”说法有误,应是“他的早期作品大多描写湘西的乡俗民风和独特的生活,后来结集为鸭子 旅店及其他 蜜柑等” ;此外“他成为京派作家代表人物之一”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早期作品。9.作者认为沈从文是“边城的守望者” ,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详细回答。(6 分)答:_答案 (示例)沈从文的确是边城的守望者。形象守望。他的形象多像一幅

    25、简洁的画,他静静地站着,刻满沧桑的额下,一双明澈的眼睛始终望着远方那是人类的远景,嘴角一抹恬淡的微笑提醒着你:会好的,一定会好起来的。他就这样守望着,守望着边城,守望着人类的未来灵魂守望。沈从文病逝于北京,归葬于凤凰。山城之侧,沱江之畔,丹崖之下,一方矗立的皱石做了他的墓碑,灵魂永远守望着边城。文学守望。沈从文的大量作品反映的是边城生活,他的创作成为 20 世纪中国文化界的一个独特现象,也成了边城的守望者的热点研究。精神守望。他那漂泊的生活、坎坷的经历、执着的追求、深刻的思想、边城的风情、善良的人性、唯美的情操、勤奋的毅力、边城人的风貌,使沈从文具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二、古代诗文阅读(

    26、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进吏科右给事中,坐累谪交阯为吏。居九年,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

    27、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 ”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

    28、,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 ”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着兜鍪处,颠发尽秃。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29、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答案 D解析 注意语句中的专有名词、句末语气助词和谓语动词等。其中“瓦剌使臣”是一个语意完整的结构。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自秦朝开始,御史就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B.正统为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从此以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每个皇帝都有多个年号。C.车驾本是帝

    30、王所乘的车,这里亦用为帝王的代称。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 ,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答案 B解析 “每个皇帝都有多个年号”错,明朝以后一般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罗亨信以国事为重,为人正直。蒋贵讨伐阿台、朵儿只伯,以粮食军饷没跟上为由,带领军队撤回,罗亨信劝阻无效后上书皇上,皇上让监督尚书将蒋贵革职。B.罗亨信能为军民着想,很有主见。在军田征税问题上,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他说出不能征税的理由,最后皇上采纳了。C.罗亨信临危不乱,处事有法。他在关键时刻能够稳定人心,当大家都想

    31、要逃出城时,罗亨信仗剑坐在城下,并且说:“出城者斩!”又让诸将发誓为朝廷死守城池,人心才安定下来。D.罗亨信治军严谨,尽职尽责。赤城等地诸守将弃城逃走,他一并追究他们的罪责,并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对外抵御强敌,对内守卫京城。答案 A解析 “皇上让监督尚书将蒋贵革职”无中生有,原文是说“皇帝把他的奏章给监督尚书王骥等人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译文:_(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译文:_答案 (1)你们受到国家优厚的恩待,怎么敢面对敌人而退缩呢?因触犯国法而死和与敌人作战而死哪一个更值得?(2)

    32、谋臣只专注于收粮食,不知道民心不稳定,即使有粮食,将和谁一起来防守边关?参考译文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考中进士,授予工科给事中。晋升为吏科右给事中,因受牵连获罪被贬谪到交阯做小吏。过了九年,仁宗即位,才召(他)入朝担任御史一职。英宗即位后的第三个月,提升(他)为右佥都御史,在平凉、西宁操练兵马。正统二年,蒋贵征讨阿台和朵儿只伯,罗亨信也参与了军务。到达鱼儿海后,蒋贵等人因粮饷不继,在那儿居留了十日就率军返回了。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受到国家优厚的恩待,怎么敢面对敌人而退缩呢?因触犯国法而死和与敌人作战而死哪一个更值得?”蒋贵不听从。罗亨信上奏章说蒋贵逗留的状况。皇帝把他的奏章给监督

    33、尚书王骥等人看。第二年进兵,大破敌军。罗亨信凭借参赞功劳,提高俸禄一个等级。父亲去世后(他)回家送葬。(守丧结束后,)返回朝廷,改任为宣府、大同巡抚。参将石亨请求选拔三分之一的大同居民为兵员,罗亨信上奏制止这件事。正统十年,(他)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仍任宣府、大同巡抚。当时皇上派遣官员测量两镇的军田,每军八十亩,超出的田地,都征税五升。罗亨信说:“文皇帝时,诏令边防军队尽力垦田,不征税,陛下又重申这条命令。今天为何忽然采取这一举措呢?塞上的军队,防卫边疆劳苦,没有其他生计,惟有从事田耕。每年自冬到第二年春(这段时间),要迎送瓦剌使臣,三月才开始耕种,七月又要割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一年中几乎没

    34、有闲暇的时间。况且边塞土地贫瘠,霜露早降,收入微薄,如果再征税,那么人民不会再耕种,必然会导致逃逸。谋臣只专注于收粮食,不知道民心不稳定,即使有粮食,将和谁一起来防守边关?”皇帝采纳了他的话,停止了这种做法。当初,罗亨信曾上奏说:“也先专等时机,以图入侵。应事先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来防备。不然,恐怕会留下大患。 ”兵部商议后,停止进兵。等到土木之变,人心惶恐不安。有建议放弃宣府城的,官吏军民纷争而出。罗亨信持剑坐在城下,下令说:“出城的杀!”又让诸将发誓为朝廷死守,人心才安定下来。也先挟持上皇到城南,传令开门。罗亨信登城告诉他们说:“奉命守城,不敢擅自开启。 ”也先徘徊而去。赤城、雕鹗、怀来、

    35、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而逃,(罗亨信)一并追究他们的罪责。那时候,皇帝被俘,敌骑兵日日逼近城下,关门左右都是战场。罗亨信与总兵杨洪凭借孤城守住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戴头盔之处,头发全都秃光。景帝即位后,(罗亨信)晋升为左副都御史。第二年,(他)已经七十四岁了,请求辞官,皇帝答应了他。罗亨信归家八年后,死于家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念奴娇中秋 苏 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 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

    36、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注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中秋,当时苏轼被贬黄州。桂魄:月亮的别称。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开篇凭高远眺,以“见”字领起,写中秋之夜碧空万里、月光飞动等美景。B.“我醉”三句,借助动作和想象,抒发词人对月狂歌、酒饮酣畅的快乐之情。C.“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写词人希望愉快地度此中秋良夜,不想辜负这良辰美景。作者表面起舞而歌,其实难掩人生如梦的幽怨郁愤。D.“水晶”二句,在一声横笛中寄寓了痛苦与欢乐、羁绊与超脱等复杂的情感。答案 B解析 B 项“快乐之情”不当。15.词的上阕是如何写出中秋月

    37、之皎洁的?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6 分)答:_答案 使用动词,如“飞” “射” ;以背景烘托,如“长空万里” “云无留迹” ;写视觉感受,如“烟树历历” ;写触觉感受,如“冷” “清凉” 。(意思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郦道元三峡中“_,_”两句写出了三峡两岸山连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的景象。(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_,_” 。(3)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 。答案 (1)两岸连山

    38、 略无阙处 (2)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3)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 1995 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 45 天、航程 6 208 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 ADCP 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

    39、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并可根据需要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 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 年后, “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

    40、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答案 B解析 此句的主干是“这艘船经历任务” ,显然“经历”和“任务”搭配不当,应该是“执行任务” ,而“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是并列短语,作“任务”的定语, “多个远洋调查”对应的是“多个大陆架勘查” , “多个”应该放在“大陆架”前修饰“大陆架”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

    41、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C.走进“大洋一号” ,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 ,会分辨不出方向答案 C解析 上文“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陈述的对象是“不熟悉的人” ,A 项和 B 项的主语是“大洋一号” ,和上文的陈述对象不一致,排除 A 项和 B 项。C 项“迷宫”和下文的“在这里”相呼应,排除 D 项。故选 C。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C.一应俱全 一目

    42、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答案 B解析 一应俱全:一切齐全。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横线前有“各种实验室” ,其中“各种”和“一应”语义重复。在这里应选用“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没有遗漏;也指事物简单,看得十分清楚;或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不用说就可以明白;或形容道理很明显。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语境强调对海底世界的观察没有遗漏,应选用“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形容事情极容易办。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

    43、做。语境是说矿物样品和海底水样很容易能得到,用“轻而易举”更恰当。东山再起: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这里没有“失势”的意思,应选用“再接再厉” 。20.这是一位家长给孩子的老师发的一条短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翟老师,我拜读了您的短信后,感触很多。谢谢你对令爱的关心,我十分感动,关于孩子学琴的一些具体问题,我想莅临学校和您面谈,商榷孩子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希望你务必抽出宝贵的时间,谢谢!答:_答案 “拜读”改为“看” 。“令爱”改为“孩子” 。“莅临”改为“到” 。“商榷”改为“商量” 。“务必”改为“能够” 。21.下面是某画室“

    44、快乐童年”书画大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5 个字。(6 分)答:_答案 “快乐童年”书画大赛拟于 5 月 31 日举行,赛前需要精心组织和广泛宣传。组织工作包括选定场地,选拔 50 名参赛者,最后评出 4 个奖项;宣传工作包括出海报以及通过微信群、电视台报道。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前段时间,一篇题为“摩拜创始人套现 15 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拋弃你”的朋友圈热文横空出世。整篇文章中,作者一直在用同龄人的“成功”与普通人的平凡进行对比,借此告诫人们:“不会再有匀速前进的同龄人,你要么一骑绝尘,

    45、要么被远远抛下。 ”在文章火爆的同时,舆论场上也是议论纷纷。读了上面这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写作指导 (1)赞同的观点:社会上一些人事业上的成功可以刺激另一些懒散、懈怠的同龄人,让他们看清差距,脱离安逸,激励他们奋发图强;社会总会有优胜劣汰,社会竞争仍很激烈,唯有不断奋斗、追逐成功,才可能不被同龄人远远抛下。(2)反对的观点:每个人的成功标准不同,成功的定义也绝不仅仅是套现十几亿,不应将同龄人的“成功”与普通人的平凡进行对比,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也有属于自己的成功;每个人的生活观不同,金钱不是衡量幸福感的唯一标准,金钱也不一定能带来幸福,普通人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3)综合的观点:每个人的成功都需要具备各种因素,而且成功的早晚也不同,不应以此制造焦虑和恐慌;成功无法复制,时代需要创造,只有保持自己的人生航向并不断努力,才能不被时代抛弃。


    注意事项

    本文(2018_2019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专题检测试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