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河南省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4959       资源大小:958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河南省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1、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4 页,四个大题,25 个小题,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Cl :35.5K: 39 Ca:40 Fe:56 Cu:64 Zn:65 Br:80 Ag:108一 、 选 择 题 ( 本 题 包 括 14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1 分 , 共 14 分 。 每 小 题 只 有 一 个 选 项 符 合 题 意 )1下列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石油分

    2、馏 C铁水铸锅 D麦磨成面【答案】A2下列科学家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是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道尔顿 D阿伏伽德罗【答案】B【解析】A拉瓦锡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次利用天平为化学研究的工具进行定量实验,并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B门捷列夫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首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道尔顿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先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论; D阿伏伽德罗阿伏伽德罗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分子学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论,都是对物质构成的理论解释,结合二者的理论,有的物质是分子构成的,也可以是

    3、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中的不同种类和数目的原子将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生成新的分子选B3.“河南味道”名声远播。下列食品或食材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原阳大米 B叶县岩盐 C西峡猕猴桃 D道口烧鸡【答案】C【解析】A原阳大米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 B叶县岩盐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无机盐 ; C西峡猕猴桃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 ;D 道口烧鸡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4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A海水、干冰 B冰水、水银 C食醋、黄铜 D煤、金刚石【答案】D5能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加肥皂水

    4、D加食盐水【答案】C【解析】硬水是含可溶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选 C6下列化肥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ANH 4Cl BKNO 3 CNaNO 3 DCa 3(PO4)2【答案】A【解析】含有铵根离子 NH4+的肥料称为铵态氮肥,和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而产生刺激性气味。所以NH4Cl 能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KNO 3 、NaNO 3 、Ca 3(PO4)2 没有铵根,不能有刺激性气味。7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5、;B 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及时扩散;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D、称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原则。8右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 11 B图中 n 的值为 10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答案】B9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A石灰水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烧碱溶液【答案】A【解析】A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每生成 100g 碳酸钙的质量,反应而吸收的质量为44g,所以溶液的质量

    6、减少; B浓硫酸 吸水,溶液质量增加; C浓盐酸挥发使溶液的质量减少,但是物理变化;D烧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得碳酸钠溶液,溶液质量增加。选 A。10右图表示向一定量 CaCl2 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2CO3 溶液的变化过程,x 表示 Na2CO3 溶液的质量,则 y 可能表示A气体的体积B 沉淀的质量CNaCl 的质量D混合溶液的 pH【答案】D【解析】向一定量 CaCl2 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2CO3 溶液,碳酸先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溶液的 pH 增大,当盐酸反应完,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钠,呈中性,pH 等于 7;继续滴加碳酸钠时,碳酸钠和氯化钙反

    7、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溶液的酸碱度不变,刚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pH 仍为 7;继续滴加,碳酸钠过量,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 7;选 D11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N 2 BNO 2 CNH 3 DSO 2【答案】B【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硝酸铜分解不会生成二氧化硫、氨气,氮气是无毒气体,二氧化氮是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选 B12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置换反应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 NH3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1:3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答案

    8、】C13甲乙丙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略去) ,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AC、CO 2、COBH 2O2、O 2、H 2OCCuO、Cu 、 Cu(NO3)2DNaOH、NaCl、NaNO 3【答案】D【解析】A、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水分解生成氧气;C 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氧化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银,硝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D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9、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硝酸钠不能转化成氯化钠。选 D14、2.3g 铁和 M 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 0.2g 氢气,则 M 可能是A镁 B铝 C碳 D钠【答案】B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6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6 分)15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 21%的气体是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答案】氧气(O 2 ) Al2O3【解析】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 78%,氧气占 21%,稀有气体占 0.94%,二氧化碳占 0.03%;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

    10、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l2O316硫酸铜的构成微粒有 Cu2+和_;在医疗上可以小苏打治疗胃酸(HCl )过多症,其原理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SO 42- NaHCO3+HCl=NaCl+H2O+CO2【解析】硫酸铜的构成微粒有 Cu2+和硫酸根离子构成;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和胃里的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17 “共享单车”(自行车)的构件有:橡胶轮胎、铁车架、塑料把手、不锈钢钢圈等。其制作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橡胶和_;铁车架的表面刷油漆能防止锈蚀,其原因是_;用硫酸除铁锈(Fe 2O3)的方程

    11、式为 _。【答案】塑料 隔绝 O2 和 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解析】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防锈的方法有隔绝氧气、保持金属表面洁 净干燥、改变金属的组成和结构;三大有机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刷漆能将金属与空气中氧气、水隔绝;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18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将 t3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只有甲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乙的溶解度曲线为(填“X”或“Y”) ;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

    12、为_ ;t 3时,将 30 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 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g。【答案】Y t2 7019A、B、C 、 D 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右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 。A 是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 为 100,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C 常作干燥剂;D 属于碱。则 A 的一种用途是_ ;B 的化学式为_;由 C 转化为 D 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建筑材料 CaCl2 CaO+H2O=Ca(OH)2【解析】A 是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 100,A 为碳酸钙,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氧化钙因和水反应生成固体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13、 CaO+H2O=Ca(OH)2;常做干燥剂;含钙元素的碱为氢氧化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B 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20电解食盐水可得到烧碱、氯气(Cl 2)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配制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其他操作正确) ,溶液的质量分数_5%(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现有 NaCl 和 NaBr 的混 合物共 2.2 g ,溶于水并加入过量的AgNO3 溶液后,生成 AgCl 和 AgBr 沉淀共 4.75g,则原混合物的含钠元素的质量为 _g。【答案】大于 0.69【解析】据质

    14、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电解食盐水可得到烧碱、氯气(Cl 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电解 . 2NaOH+H 2+Cl2;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读数偏小,实际液体偏多,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设原有 NaCl xmol,NaBr ymol。NaCl+AgNO3=AgCl+NaNO3(n(NaCl)=n(AgCl)) ;NaBr+AgNO3=AgBr+NaNO3(n(NaBr)=n(AgBr)) 原混合物总质量:58.5x+103y=2.2 g;沉淀混合物总质量:143.5x+188y=4.75g;解方程组得:x= 0.02mol ;y=0.01mol

    15、;钠元素总量为 0.03mol则原混合物的含钠元素的质量为:0.03mol23g/ mol= 0.69 g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10 分)21 (2 分)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盐酸时,观察到烧杯中的溶液有红色变为无色。(1)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烧杯中无色溶液的溶质可能只有 NaCl,也可能还有 HCl。要确定该溶质的成分,请写出一种可选用的试剂。【答案】 (1)HCl+NaOH=NaCl+H 2O (2)石蕊溶液(或Zn、Na 2CO3、CuO 、Cu(OH) 2 等)22 (2 分)2017 年 5 月,我国宣布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16、。“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 合物。(1)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室里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甲烷,请将右图方框中气体的发生装置补画完整。【答案】 (1)CH 4+2O2Error!CO2+2H2O (2)如图 【解析】 ( 1)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 CH4+2O2 点燃 CO2+2H2O;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是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验室里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甲烷,应该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如图:23 (3 分)在一定质量 Cu(NO3)2、AgNO 3 和 Al(NO3)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Zn,充分反应后,过滤

    17、,可得到固体和溶液。(1)请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能观察到什么现象。(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相比,可能保持不变,为什么?【答案】 (1)Zn+2AgNO 3=Zn(NO3)2+2Ag(或 Zn+Cu(NO3)2=Zn(NO3)2+Cu)(2)有气泡产生 (3)锌与硝酸银反应使溶液质量减少,与硝酸铜反应时使溶液质量增加,所以溶液质量可能不变。24为了除去粗盐中 CaCl2、MgCl 2、Na 2SO4 等可溶性杂质,需进行如下操作: 溶解;依次加过量的BaCl2、NaOH、Na 2CO3 溶液; 过滤;加适量盐酸; 蒸发、结晶。提示:Mg(

    18、OH)2、BaSO 4、BaCO 3 难溶于水;微溶物不形成沉淀;Na 2CO3 溶液呈碱性(1)以上操作中所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共有_个。(2)操作、要用到同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中的作用是什么?(3)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操作所得溶液中含有 NaOH。 (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答案】 (1)六 (2)搅拌,使受热均匀(或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滴飞溅)(3)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的 BaCl2 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溶质中含有 NaOH。【解析】 (1)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

    19、;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盐酸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都是复分解反应。 (2)溶解、过滤、搅拌,都用到玻璃棒,蒸发结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 匀(或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滴飞溅) ;(3)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的 BaCl2 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溶质中含有 NaOH。五、综合应用题(共 10 分)25化学式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 验室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微型实验装置进

    20、行探究实验。写出一个双球管中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相同质量的磷、铁、镁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_。(2)实验室可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 CO,然后用 CO 还原 Fe2O3 并检验气体产物。已知 CO 发生装置中的反应为:H 2C2O4 H2O+CO2+COA 装置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写出 B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要达到实验目的,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接_ _、_接_ 、_接_、_接_。 从环保角度考虑,还需对以上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述改进措施。(3)将 30.

    21、9 g 氯酸钾(KClO 3)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可以得到 21.3 g 固体物质。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答案】 (1)2HCl+CaCO 3=CaCl2+H2O+CO2(或 2H2O2 2H2O+O2) 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磷(2)Ca(OH) 2 溶液变浑浊 Fe 2O3+3CO 2Fe+3CO2 h、g 接 e、f 接 c(或 d) 、d 接(或 c)b 在 A 装置后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合理即可)(3)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30.9g21.3g=9.6g,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22、为 x2KClO3 2KCl+3O2245 96x 9.6g= 解得 x= 24.5g【解析】 (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2HCl+CaCO 3=CaCl2+H2O+CO2(或 2H2O2 MnO2 2H2O+O2)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设 1g 磷、铁、镁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分别为 x、m、n 4P + 5O2 点燃 2P2O5124 1601g x124/1g=160/x x1.29g2Mg + O2 点燃 2MgO48 321g m 48/1g=32/m m0.67g3Fe + 2O2 点燃 Fe3O4168 641g n2KClO3 2KCl+3O22MnO245 96x 9.6g245/x=96/9.6g x=24.5g答:略


    注意事项

    本文(河南省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