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含解析)

    • 资源ID:49901       资源大小:4.80MB        全文页数:13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含解析)

    1、专题四 Error!统筹理主干线索(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经历了蚕食边疆、间接控制到全面侵略的过程。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外国势力开始侵入东南沿海一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遍布东部沿海并开始深入内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通过清政府间接控制了中国;日本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直接实行殖民统治。线索(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经历了由单阶级独斗、多阶级联合到全民族抗争的过程。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最初表现为某一阶级独自进行的反抗,如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后来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如五四运动是城市工人、市民、小资产阶

    2、级的联合斗争;最后是抗日战争,包括海外华侨在内的全民族抗战。线索(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参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高度析高考从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来看:在中国传统城乡社会和文化解体并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民族主义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动员和强大的民族整合力量,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民族凝聚力的提高以及现代国家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今天的中国,如何将民族主义上升到理性的层面,形成民族主义与

    3、民主、自由等价值观的良性互动,建构一种理性的、开放的民族主义,是我们在考虑民族主义问题时一个必要的思维角度。从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来看: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只有将中国抗战放到这一大格局中来研究,才能客观反映它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背景下,不断拓展抗日战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提升当前中国的国际形象,确立中国的大国地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近三年的高考命题点来看:在列强逐步侵略下近代中国的沉沦与抗争、面对危机时晚清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以及各阶级、各阶层对于民族复兴的求索是本专题的热考点。复习备考时,既要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列强侵略对近代中国的破坏,明确近代中国的屈

    4、辱地位,又要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认识近代中国在政治、外交等领域出现的剧烈变化,认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难与曲折,进而不忘初心,坚定社会主义的信仰。考点一 近代中国的沉沦与抗争高考真题聚焦考法(一) 转换思维的角度1(2018全国卷)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命题者说新瓶老酒新瓶

    5、:全新的历史情境,即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的舆论宣传;老酒: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视角独特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缺乏近代外交理念,舆论先败。以史为鉴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明确抢占舆论制高点的重要性。解析:选 C 题干反映出日本政府懂得运用舆论和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而清政府对此却无所作为,说明当时清政府不熟悉近代外交事务,C 项正确。舆论可以影响战争,但是无法左右战争进程,A 项错误。日本想利用舆论影响为自己争取道义支持,而非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B 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日对待舆论影响的策略或态度,没有反映西方媒体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D 项错误。考法(二) 挖掘

    6、认知的深度2(2016全国卷)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 “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命题者说突出主干知识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洋务运动。强化能力培养引导考生透过现象,理性分析历史事件所要表现的实质。倡导家国情怀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领主流价值观。解析:选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情况。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7、,1888 年北洋舰队正式成立,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其实力曾是远东第一、世界第九,故“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 ,故选 C 项;A 项表述不符合当时的史实,直到 20 世纪初,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仍是编练“新军” ;日本明治维新后也是集权制度,故排除 B 项;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已多次遭到英国、法国等国的侵略,其他列强也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获取在华权益,D 项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地位不符,故排除。考法(三) 拓展教材的宽度3(2018全国卷)19 世纪 70 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

    8、应阻贡” ;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 “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命题者说陌生中考陌生“朝贡体系”的历史情境、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全为非教材主干知识。链接时政热点当今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外交博弈。凸显素养立意从近代化的角度审视近代中国的外交,突出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必要性。解析:选 D 材料中“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 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说明当时中国受到了近代外交观念的影响,D 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西方列强对日本的帮助;从材料可知,琉球国仍向清政府纳

    9、贡,这说明传统朝贡体系仍然存在;材料只是地方官员向皇帝提出建议,并非干预朝廷决策,故 A、B、C 三项错误。横展纵深提能1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第一个时期1840 年鸦片战争以前,贵华贱夷,闭关锁国,清朝与周边国家维持着长期的和平第二个时期19 世纪 40 至 50 年代,清朝缺乏主权观念(如领土、司法、关税等) ,但增加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第三个时期19 世纪 60 至 80 年代,筹办洋务以自强,设立总理衙门开展近代外交,筹划海防,近代海权意识觉醒,以夷制夷维持和局第四个时期19 世纪 90 年代至 20 世纪初,逐渐丧失抗拒列强的信心,开始主动地适应列强的要求进行一定程度的外交政策调整2.甲午

    10、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列强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斗争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最终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清政府政策调整面对进一步发展的内忧外患,清政府被迫调整政策,推行新政,以适应近代化发展趋势,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革命力量 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到救亡图存的行列3近代前期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的历史影响(1)政治上:一方面中

    11、国主权日益遭到破坏,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刺激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各阶层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2)经济上:一方面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输出资本,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另一方面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诱导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3)思想上: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另一方面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4 “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首先,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符合了国际惯例;

    12、再次, “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考点二 晚清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高考真题聚焦考法(一) 挖掘认知的深度1(2014全国卷)1898 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 “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命题者说历史现象 维新志士“废八股取士”的举措受到举人的反对。历史本质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社会变革要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要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以史为鉴目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改

    13、革要想取得成功,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关键。解析:选 B 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提出了废除八股取士的主张,但这一主张遭到了近万名举人的强烈反对,说明这一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 B 项。A 项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问题;C 项表述有误,事实上知识分子才是政治运动中最活跃的群体;D 项表述有误。考法(二) 转换思维的角度2(2017全国卷)1904 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 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 1 883 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 78%,直隶亦有 172 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 351 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14、)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命题者说转换考查角度从近代学生到日本留学的全新视角认识西学东渐。立足时空观念以 1904 年各地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为命题载体。强调唯物史观考查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的关系。解析:选 A 材料中留日学生区域分布的不平衡表现在长江流域省份与东南沿海省份明显高于内地省份,这一状况与当时中国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有关,A 项正确。B 项 “革命运动” “高涨 ”与材料信息“1904 年”不符,当时清政府正在推行改革,革命运动并不“高涨” ,排除。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并

    15、未变化,C 项错误,排除。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与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没有直接关系,D 项错误,排除。考法(三) 延展知识的长度3(2013全国卷)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命题者说强调唯物史观以现代化为主线,考查晚清历史发展的进程。强调主干知识现代化在政治、经济领域的表现,即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注重价值引领弘扬近代中国不断探索、斗争的曲折过程。解析:选 B “现代化”主要指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A 项清末新政实质

    16、是维护清王朝统治,故排除;B 项符合题意;C 项为列强侵华史, D 项为中国抗争史,均与现代化不符,故均排除。横展纵深提能1戊戌变法近代国家观开始形成首先,在戊戌变法期间,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措施,奠定了近代国家的雏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要求全面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亡,它是以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旧的封建生产方式,代表了当时的世界潮流和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戊戌变法是从制度上来挽救民族危亡,是完全进步的。其次,戊戌变法时期,促使中国爱国主义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戊戌变法过程中,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对当

    17、时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戊戌变法后历次重大爱国主义运动中,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成为运动的主导力量,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导力量,从而根本上决定了近代爱国主义运动的性质和发展前途。戊戌变法时期,爱国主义内容和性质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成为近代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这奠定了近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使近代爱国主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教育救国、工商立国、实业救国等思想及其相关的近代人才观的提出,标志着新的资产阶级近代国家观开始形成。2清末新政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现代化是一个整体,

    18、各种体制的改革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必然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的变化,从而导致传统社会的全面解体。清末新政在经济、教育、军事及政治各个领域的社会制度均发生或开始发生全面、系统的变革,对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随着政府中的官制改革、司法改革以及创办的新机构、废科举等各项措施的制定并付诸实行以及皇权在逐渐觉醒的民权意识冲击下被迫接受了法律条文的限制、咨议局得到设立并开展活动等等,这就在封建专制政体上凿开了一个民主政治缺口,标志着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正在向君主立宪制度转变。清末新政改革超越了诸多禁忌,冲破了几十年来束缚晚清现代化发展的“中体西用”的阻碍,继续沿着戊戌维新的

    19、道路前进,开始对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组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嬗变与分化,导致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使中国社会开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为民国初期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共和梦的实践(1)从帝国到民国:从政治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2)从臣民到国民: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和革除“大人” “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3)从君权神授到民

    20、主共和: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4)从变法图存到实业救国: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考点三 助力于民族复兴的求索高考真题聚焦考法(一) 拓展教材的宽度1(2018全国卷)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21、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命题者说回归历史现场以美国记者的记述为命题载体,使人身临其境。强化教材主干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建设:政治上民主化,经济上减租减息,保障农民利益。弘扬家国情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人民群众为抗战的胜利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人民群众是抗战的英雄。解析:选 A 根据材料叙述可知,抗日根据地一个备受欺凌的农民,在得到了尊严、权利之后,就会“具有奋斗目标” ,这说明其抗日热情因自身处境的改变而得到激发,A 项正确。材料中的“减租减息”说明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存在;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当时尚未完成;题干材料所述情况出

    22、现在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所以不能排除国民党的影响,故 B、C、D 三项错误。2(2017全国卷)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命题者说隐性时空观念题干材料中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指明了时间范围是抗日战争时期。命题角度转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团结一切有抗日要求的阶级、阶层。解析:选 B 由材料信息“共同利害 ”

    23、“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等可知,中国共产党此举旨在维护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措施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而不是进行“革命” ,A 项错误,排除;此时期为抗日战争时期,而非国民革命时期,排除 C 项;材料与“反抗国民党政府”无关,排除 D 项。考法(二) 延展知识的长度3(2017全国卷)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 404 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 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 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

    24、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命题者说试题情境新颖抗战胜利后,山东根据地群众组织的概况在教材中没有涉及。能力立意凸显知识迁移是关键。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面临国民党的围剿,与国民党实力对比悬殊。据此再联系题干史料分析,体现了高考命题的能力立意。强化育人功能认识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必然性。解析:选 D 由材料信息“群众组织 ”“404 万人” “27%”“村村有党员”等,并联系抗日战争前后的史实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较抗日战争之前有显著提升,D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共产党革命工作重心转移,排除 A 项;B 项与材料信息“抗日战争胜利后”时间不符

    25、,排除;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统一战线的范围缩小,C 项错误。考法(三) 转换思维的角度4(2017全国卷)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命题者说知识纵引横联晚清以来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的特权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联,体现命题之巧。暗合社会热点与当前某些大国推行强权政治,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自身利益有直

    26、接关联。解析:选 B 根据材料信息“ 渡江战役即将发起” “英国军舰擅自闯入” “要求英、美、法迅速撤离 ”可知,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是对中国主权的维护和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B 项正确。A、D 两项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后,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材料信息并未表明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C 项错误,排除。横展纵深提能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虽然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时期。(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

    27、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2)经济上: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3)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 “民主共和” “实业救国”以及民主和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2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探索的特点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

    28、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从城市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从农村再到 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城市 的统治,工作中心从农村转到城市3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在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里,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清末民初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为,近代民族主义与传统的民族主义相杂糅,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相交织,民族主义与民主

    29、主义相结合。这一时期推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2)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五四时期这一时期,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人们开始从思想认识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认识到中国文化的落后是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和政治变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于是,从文化上入手,谋求文化上的解决。此外,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相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3)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抗战时期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人们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

    30、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典例 1 (2014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 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 龙兴之地 ”,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 “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掳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 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摘编

    31、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材料二 1689 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 ,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 19 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 1 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 。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糜(群) 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1904 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 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 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 1 100 万人,1911 年,清政府制定了

    32、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 分)规范解答第一步:审设问、明方向,确保答在范围内第二步:析材料、联知识,确保答全要点第(1)问:“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分析 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 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保分点 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势力的影响 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 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 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高分点“移民过程”是一个长时段动态变化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指的是“不同历史时期”政策的变化、移

    33、民形式的变化、合法性与否的变化等。考生往往只局限于“移民”的变化,而忽略了“过程”的变化,这是导致失分的重要原因。所以,审题要审清设问,明确答题方向,方能减少失误多得分第(2)问:“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分析 迁往东北的人口数量增加,缓解人口压力 移民加强了民族间、区域间、文化间的交融 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发展,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保分点 改将军为行省,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高分点上述四条考生依据材料容易归纳出,但容易忽视清政府移民政策变化的背景是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考虑到东北移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抵御列强的侵略,因此造成失分。在回答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层概括效果更好,这更

    34、能给阅卷老师留下较好的印象,增加自己的分值第三步:组织答案要点化、条目化,确保条理规范(1)特点: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2)作用: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典例 2 (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 1898 年至1910 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 30 余个商埠。

    35、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规范解答第一步:化大为小,发现问题,找准适合自己的论证角度本题所提供的材料包含文字与图片,围绕晚清自开商埠这一历史现象,涵盖了自开商埠设置的时代背景、基本目的、设置数量及在全国范围内的地理分布信息等。上述信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为设置信息,其二为分布信息。两类信息中又各自有诸多子信息,试题要求考生认识上述信息,形成历史问题,进而结合所学知识对该问题进行系统阐释和论证。试题设计涵盖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因而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问题一 自开商埠多分布于沿海、沿边地区问题二 分布在沿海的自开商埠均

    36、为小城镇,而非各省的中心城镇问题三 沿江地区自开商埠很少第二步:由表及里,联系所学,思考问题背后蕴含的历史依据问题一 自开商埠既可与通商口岸分利、又可借自开商埠维护自身权益的双重功能问题二近代通商口岸已选择了各地的大中型城市,留给自开商埠选择的余地不大;自开商埠既然要与通商口岸分利,当然要充分利用前者提供的便利条件,故自开商埠的开放以靠近通商口岸为便利问题三 清廷担心与列强产生纠纷,出于维护统治的考虑,尽力避免开放第三步:亮明论点,组织论据,采用规范格式作答问题一答案示例 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

    37、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专题跟踪检测(时间:45 分钟 满分:85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 伦敦新闻画报报道说: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帝做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安排。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这里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 A 题干中“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 ”,应该是鸦片战争中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故 A 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国参战,美俄支持英法联军,故 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的双方是

    38、清政府与日本,故 C 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英、法、美、俄都是侵略者,故 D 项错误。2 天津条约规定:“大清皇上特简(选择) 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主持与大英钦差大臣文移、会晤等事务,商办仪式皆照平仪相待;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材料表明清政府( )A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B完全放弃了华夷等级观念C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D改变传统的对外交往体制解析:选 D 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标志着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故 A 项错误;“完全放弃”说法绝对,此时清政府并没有完全放弃华夷等级观念,故 B 项错误;辛丑条约规定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故 C 项错误;材料“ 自不得提

    39、书夷字” ,反映出清政府改变了以夷夏传统观念处理对外交往的体制,故 D 项正确。3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玕的定位较高,评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角度进行透视。这主要是看重他( )A领导抗击西方列强侵略B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C最早进行“师夷”实践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解析:选 D 抗击西方列强侵略仍属于 “太平天国的圈子 ”,故 A 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洪仁玕并未提出学习西方民主共和,故 B 项错误;由于战争环境的影响,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未能实施,最早进行“师夷”实践的是洋务派,故 C 项错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

    40、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故 D 项正确。4(2018资阳二模)下面是当时中日两国公开出版物刊载的关于马关谈判议和的手绘场景图,这组图片( )A一手资料,史料价值高B客观真实反映历史事实C主观想象不具史料价值D掺杂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解析:选 D 手绘场景图与现场影像资料不同,不能当作一手资料,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报刊与日本报刊的手绘场景图存在明显的不同,故 B 项错误;中日两国公开出版物刊载的手绘场景图,虽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但可以部分反映出当时的历史真相,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 中国报刊上的图片中坐长须长者为李鸿章”“日本报刊上的图片穿西式礼服者为伊藤博文等人

    41、”,反映了两国作者强烈的主观因素,故 D 项正确。5(2018菏泽一模)“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 ”这体现了 ( )A辛亥革命影响的普遍性B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C五四运动影响的国际性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解析:选 B 材料中“ 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 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等体现了义和团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故 B 项正确。6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

    42、,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 。此战争后( )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解析:选 D 鸦片战争中,林则徐、魏源等从 “天朝上国 ”的梦幻里惊醒,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 向西方学习”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故 A项错误;B 、C 两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英法联合发动的,与材料中 “德国、日本”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表明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洋

    43、人的朝廷,革命开始成为主流,故 D 项正确。7(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 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由此可推知( )A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D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摈弃解析:选 A 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的成功是革命派、立宪派等数个阵营相互合作促成的,故 A 项正确。8(2019 届高三江南十校联考)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

    44、辟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C五四运动继承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D革命指导思想和领导力量发生重大变化解析:选 D 反帝反封建斗争并不意味着自此中华民族就走向伟大复兴,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中国共产党的相关提及,故 B 项错误;五四运动的指导思想并不是民主与科学,故 C 项错误;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故 D 项正确。9(2018邯郸摸底)下面是中国早期的铁路工人斗争情况。这种变化可以用来表明( )时间 结果19121920 年只是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奈或被教唆利用的情况下发生的,没有其他产业工人的声

    45、援19211923 年罢工持续时间长,牵涉方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和胜利成果(经济、政治诉求)全面A工人斗争由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B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日趋尖锐D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解析:选 A 材料中“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奈 ”表明是自发, “牵涉方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和胜利成果(经济、政治诉求) 全面”表明是自觉阶段,故 A 项正确;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与材料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1921 1923 年” 包含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大罢工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非资产阶级,故

    46、C 项错误;材料中仅提到 “政治诉求”,但没有涉及民主意识迅速提高,故 D项错误。10开国上将李天佑在把敌人挡在湘江岸边中记载:“两个团的团长、政治委员都已牺牲或负伤了,营连指导员也剩的不多了。在脚山铺阻击时战士们喊出了一切为了苏维埃新中国 ,与敌人进行数次白刃格斗。 ”以上叙述反映了( )A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B中国共产党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D工农红军主力摆脱了围追堵截解析:选 B 从材料“ 把敌人挡在湘江岸边 ”“一切为了苏维埃新中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是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红军

    47、在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后,开始长征,长征初期由于“ 左”倾思想的错误指挥,红军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故 B 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在红军长征之前,故 C 项错误;材料场景是长征初期的湘江战役,此时红军还没有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故 D 项错误。11抗战期间,有电影人认为,中国影片自产生以来,其制作的对象,都是都会市民。而今天抗战电影最大多数的观众,是小城市市民与农民士兵,我们必须制作以农村观众为对象的“农村影片” 。该主张意在( )A激发沦陷区民族意识B以文化宣传增强抗战力量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实现电影创作重心的转移解析:选 B 题干未提及地区是否为沦陷区,故 A 项错误;题

    48、干反映电影人将制作对象由都会市民转移到小城市市民与农民士兵,希望激发小城市市民、农民士兵的抗战积极性,故 B 项正确;电影人的主张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且全面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已建立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 故 C 项 错 误 ; 题 干 反 映 的 是 电 影 制 作 对 象 , 而 非 制 作 内 容 , 故 D 项错 误 。12(2019 届高三乌鲁木齐统考)美国“企图协助安排一个既可避免内战又可保持甚至增加国民政府势力的临时办法” ,以便“将共产党人纳入一个宪政政体的政治和军事范围之内,敌对的两党将共同参加一个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 。与材料内容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 D国共两党的北平和谈解析:选 C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国民革命时期,故 A 项错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故 B 项错误;重庆谈判是为推动抗战胜利后中国实行民主宪政和避免内战,故 C 项正确;北平和谈是解放战争后期国民政府为缓解败局的假和平阴谋,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018重庆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含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