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25天(含解析)

    • 资源ID:50016       资源大小:59.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积分,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25天(含解析)

    1、倒计时 25 天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扩展周的统治范围。(2)内容: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3)权利与义务:周天子要对诸侯授民、授土、授职,诸侯在自己封疆内对卿大夫再进行分封。诸侯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4)作用: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扩大了疆域,周势力范围不断扩大。(5)瓦解:受封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

    2、)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3)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一,以父系血缘关系作为维系政治生活的纽带,政治结构呈现家国一体的特色;第二,通过分封形成权力的分割,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第三,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与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条件:秦灭六国,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法家思想提供理论基础。2.基本

    3、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3.内容: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地方行政郡县制度: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4.影响: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 2 000 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专制权威容易形成暴政,激化阶级矛盾,导致秦的灭亡。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实行推恩令,解决诸侯国问题;东汉时期,刺史逐步增添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到东汉末年,州逐渐成为地方行政区;地方行政区由郡、县两级转变为州、郡、县三级。2.三省六部制:(1)结构: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

    4、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作用: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3.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4.选官制度:(1)察举制:汉代实行,孝廉成为做官的主要标准。(2)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实行,依靠门第选官。(3)科举制:演变。隋朝: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官;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

    5、深远。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 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二为一,专制皇权继续发展;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2.清朝:设立军机处(1)背景: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2)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受笔录。(3)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6、2)消极: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人治传统,易出现政治腐败。皇权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化专制日趋严厉,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五、选官制与监察制的演进1.选官制度:(1)察举制:两汉选官的主要途径。目的:适应专制集权的封建统治的需要。方式及标准:自下而上进行,以孝廉(品行)为标准。(2)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按门第选拔,垄断仕途。(3)科举制:建立: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隋炀帝始设进士科。发展: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作用:积极方面: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控制选官任官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方面: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7、2.监察制度:(1)秦汉:秦始皇置御史大夫监察中央官员;西汉武帝时期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2)隋唐:监察制度更完善。(3)宋元明清:宋代设立通判监察地方官;元代设御史台,明清改御史台为都察院。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 )A.“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 B.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C.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 D.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解析】选 C。根据材料,郑庄公作为诸侯不但不履行诸侯的义务,没有定期朝觐周天子,甚至还打伤周天子,这表明周天子的统治秩序受到挑战,故 C 正确;A与史实不符,错在了

    8、“开始”,B、D 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A、B、D。2.著名作家、学者易中天认为,周是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从文化的角度、文明的角度讲,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真正起源是在西周之所以我要谈西周的政治智慧,就是要寻根,找到我们文明历史的根” 。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B.“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解析】选 B。根据题目中“从文化的角度、文明的角度讲,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真正起源是在西周”,A、C、D 分别牵涉的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选官制度、分封制,与题意无关,故 A、C、D 错误;根据题目中“我要谈西周的政治智

    9、慧,就是要寻根,找到我们文明历史的根”得出“ 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故 B 正确。3.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建立保密制度 B.震慑谋反之徒C.维护皇帝权威 D.削弱丞相权力【解析】选 C。材料虽涉及保密,但此举并非为了建立保密制度,故 A 错误;“中人”只是泄露了秦始皇对丞相车骑众多不满的消息,并非谋反,故 B 错误;秦始皇“弗善” 是因为丞相车骑过多损害了皇帝的权威,捕杀在旁者也是因为“中人” 泄密给丞相,有损皇帝权

    10、威,故 C 正确;此举并未削弱丞相权力,丞相仍是百官之首,故 D 错误。4.清徐栋牧令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 ”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 )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C.县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解析】选 C。秦朝宰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军务,故 A 错误;元代实行一省制,故 B 错误;县是古代社会最基层的地方行政区划,县官则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故 C 正确;秦代县令对郡守负责,

    11、 故 D 错误。5.西汉皇帝朝会时,官俸只有六百石的刺史的班序远在官俸两千石的郡国守相之后,但刺史与郡国守相因政务而单独会见时,则要以刺史为尊。这主要是因为( )A.刺史代表中央管理地方B.郡国守相畏惧刺史权威C.汉代朝廷礼仪规定混乱 D.刺史职权是皇权的延伸【解析】选 D。刺史在西汉时期为监察官员,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故 A 错误;刺史为监察官,位卑权重,故 B 错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朝廷礼仪更加规范,故C 错误;刺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员,故 D 正确。6.唐律疏议是我国封建法典的集大成者,“德本刑用” 、以礼为纲是其立法指导思想。由此可见唐朝 ( )A.完成专制向法治转型B.推崇仁

    12、政而排斥法治C.重视法治与教化相济D.主张法本而以礼辅之【解析】选 C。唐朝是封建专制而非法治,故 A 错误;由材料“德本刑用” 可知德为治国之本,刑为治国之用,并不排斥法治,故 B 错误;由材料“德本刑用、以礼为纲是其立法指导思想”可知唐朝以伦理道德作为治国之本,以刑罚为辅助手段,法治与教化相济,故 C 正确,D 错误。7.钱穆在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材料反映唐朝的政事堂 ( )A.始终都是三省议事机关 B.确保宰相掌握了决

    13、策权C.成为尚书省的替代机构 D.发展成为中央决策机构【解析】选 D。根据所学,材料中政事堂是唐朝丞相即三省长官与皇帝共同议政的场所,最后作出决策,不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故 D 符合,而 C 排除;“始终” 说法错误,故 A 排除;只有皇帝拥有决策权,B 错误。8.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这反映出科举制 ( )A.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B.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C.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D.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解析】选 B。根据材料“考中进士或举人考中秀才” 可知,科举制下,根据自身才能不同,各有不同的归宿,有利于人才相对合

    14、理流动,故 B 正确。9.据元史记载,中统三年,以不只爱不干(人名)及赵璧行中书省事于山东,讨伐李璮;至元十一年中书左丞相伯颜、平章阿术为首的荆湖行省,左丞相合答为首的淮西行省,分两路平南宋。由此可知元朝的行省制度( )A.由丞相制度演变而成 B.在消灭地方割据中形成C.已形成稳定的统辖区域 D.曾承担军事征伐的使命【解析】选 D。元朝的行省制度并非由丞相制度演变而成,故 A 错误;材料说明在消灭地方割据之前,行省制度已经存在,故 B 错误;材料反映了军事征伐,说明当时未形成稳定的统辖区域,故 C 错误;材料反映了行省制度曾承担军事征伐的使命和任务,故 D 正确。故选 D。10.唐朝时,圣旨开

    15、头语多是“门下”两字;明朝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作为圣旨开头语。圣旨开头语的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 B.中枢决策机构的演变过程C.古代语言文字的丰富发展 D.神权思想逐步取代儒家思想【解析】选 A。唐朝时,圣旨开头语多是“门下” 两字,因为圣旨一般由当时的门下省审核颁发,到了明朝,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八个字作为圣旨开头语,更加突出了皇帝的权威,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A 正确。B、C、D 与题意不符。11.明朝嘉靖、万历时,内阁权压六卿对于军国大事无所不掌,刑名钱谷无所不问,内阁无疑是操有宰相之权。可见,当时的内阁 ( )A.已成法定机构 B.开始统领

    16、六部 C.握有军政大权 D.严重威胁皇权【解析】选 C。内阁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故 A 错误;明代皇帝直接管理六部,内阁与六部不存在直接统属关系,故 B 错误;根据材料“军国大事无所不掌”“刑名钱谷无所不问”可知,明代内阁握有军政大权,故 C 正确;材料不涉及皇帝与内阁的关系问题,故 D 错误。12.有学者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该学者认为军机处的设置 ( )A.强化了君主专制 B.杜绝了权臣擅权的出现C.制约了皇帝权力 D.改变了君强臣弱的局面【解析】选 C。材料“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 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表明君主专制受到大臣的限制,故 A 错误;材料“君臣联合行政” ,并不意味着权臣可以擅权,故 B 错误;材料中君主专制受到大臣的限制,皇帝权力受到制约,故 C 正确;材料中“君臣联合行政” 只是限制君权,但没有改变君强臣弱的局面,故 D 错误。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倒计时25天(含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