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年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自测题(含答案)

    • 资源ID:50332       资源大小:1.73M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积分,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自测题(含答案)

    1、第 3 章自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下列做法违背该理念的是(C)A. 多植树造林 B. 开发绿色能源C. 焚烧废旧塑料 D. 减少煤的燃烧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 )A.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用于急救病人B. 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 作保护气C. 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D. 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3自然界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通过物理变化来实现的是(D)A. 碳循环 B. 氧循环C. 二氧化碳循环 D. 水的自然循环4通过调控温室大棚内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可以提高栽培蔬

    2、菜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 白天适当升温可降低蔬菜的光合作用B.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增强蔬菜的光合作用C. 夜晚适当降温可增强蔬菜的呼吸作用D. 增强光照可增强光合作用和降低呼吸作用5节日期间商场里人很多,让人觉得闷热缺氧,此时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B)A. 1% B. 19% C. 25% D. 78%【解析】 正确情况下空气中氧气约占 21%。商场中人感觉缺氧,此时空气中氧气肯定低于 21%,但不会低至 1%。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 食品包装时充入氮气可以防腐、保鲜B. 铁丝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

    3、Zxxk.ComC.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D. 法国 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解析】 铁丝只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不能在空气中燃烧,B 错误;二氧化碳尽管能引起温室效应,但不是空气污染物,C 错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D 错误。157同学们在做氧气性 质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显,有的却不明显。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D )A. 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气瓶内的水有残留B. 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C. 排水法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D. 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解析】 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

    4、灌满水会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不纯。8图中甲、乙表示人体呼吸运动中的膈肌(用 a 表示) 所处的两种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A. 甲吸气、乙呼气 B. 甲呼气、乙吸气C. 甲、乙都吸气 D. 甲、乙都呼气【解析】 由图可知,甲中膈肌扁平处于收缩状态,此时肺吸气,乙中膈肌隆起处于舒张状态,此时肺呼气。(第 8题 )(第 9题 )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正在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加盖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昼夜后,将燃着的蜡烛同时放入甲、乙两瓶中,结果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乙瓶中的继续燃烧。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B)A. 分解有机物 B. 消耗氧气C. 释放能量 D.

    5、 消耗二氧化碳【解析】 物质燃烧需要氧气,蜡烛熄灭说明瓶中氧气减少。10“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第 10 题)A. “ ”代表非金属单质汞B. 此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D.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硫化汞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和汞,化学方程式为 HgSO 2 HgSO 2。由微粒的构成可知 ,“ ”代表金属单= = = = =点 燃 质汞,故 A 错误;此反应有新物质生成 ,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B 正确;由微粒的变化可知,

    6、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 C 错误;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有单质氧气参加反应,又有单质汞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 D 错误。11如图为绿色植物部分物质循环示意图,表示两个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B),(第 11 题)A. 过程只发生在白天, 过程只发生在夜晚B. 过程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C. 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D. 过程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属于大气污染物【解析】 表示光合作用,表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白天晚上均发生,A 错误;碳氧循环主要借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进行,B 正确;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C错误;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D 错误。

    7、12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 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选项 实验装置 解释A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B 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C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D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后便于观察 O2 何时收集满【解析】 A 中水作用主要是吸收反应产生的 SO2。13如图为四种植物(、 、) 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其中最适于在荫蔽条件下生长的植物是(D )(第 13 题)来源:学&科&网 Z&X&X&KA. B. C. D. 【解析】 、的光合作用速率先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然后又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减慢,其中

    8、的最佳光照强度比的更小,即植物最适于在荫蔽条件下生长。14在 A3B= =2C3D 中,已知 2.3 克 A 跟 4.8 克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4 克 C。又知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则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A. 23 B. 46 C. 92 D. 96【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 D 的质量为 2.3 克4.8 克4.4 克2.7 克。设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x。A3B= =2C3Dx 31823 克 2.7 克 ,x46。x2.3克 3182.7克15下图能表示人体在每次吸气、呼气时肺内气压变化的是(D )【解析】 吸气过程肺内气压小于

    9、外 界气压,呼气过程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D 选项中01.5 秒属于吸气过程,1.53 秒属于呼气过程。16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第 16 题)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 317D. 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 2120【解析】 由图可知,甲物质含量增加了 28%,乙物质反应前占 142% 40%10%8% ,反应后占 14%,乙增加了 6%,丙反应前占 40%,反应后占 170%14% 10%6%,丙减少了 34%,丁不变。综上所述 ,甲、乙

    10、为生成物,丙为反应物,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与该反应无关,可得反应表达式为丙甲乙,该反应中甲乙 丙2863414317,因而 A、B、D 错误,C 正确。17将放置于黑暗处 24 小时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 作如图处理后,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取下实验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会变蓝的部分是(B)(第 17 题)A. 甲处 B. 乙处C. 丙处 D. 丁处【解析】 能否制造有机物,是通过滴加碘液看叶片是否变蓝,检验淀粉的有无来验证的。甲处无叶绿素,丙处无光照,丁处缺少二氧化碳,因此这三处都不会变蓝,只有乙处的叶片满足光合作用的条件,能合成淀粉。18如图的曲线表示植

    11、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考虑温度因素)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D),(第 18 题)A. I 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B. J 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多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C. IJ 段表示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D. HI 段表示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没有进行光合作用【解析】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代表光合作用的强度。I 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量为 0,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A 正确;J 点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为正数,表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不足以满足光合作用所需,B 正确;IJ 段吸收二氧化碳增多

    12、,表明光合作用增强,C 正确;HI 段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为负数,只是表明光合作用强度弱于呼吸作用,而不是不发生光合作用,D 错误。19将 18 克高锰酸钾加热,当产生 1.6 克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C )A. KMnO4、MnO 2B. K2MnO4、MnO 2C. KMnO4、MnO 2、K 2MnO4D. KMnO4、K 2MnO4【解析】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 2O 2,KMnO 4与 O2的质量比为 31632,当生成 1.6= = = = = 克氧气时,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1.6 克 15.8 克,故高锰酸钾有剩余,因而31632固体

    13、剩余物是 KMnO4、MnO 2和 K2MnO4。2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加热一段时间过程中,开口向上的试管中各物质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C ),(第 20 题)A. 该实验一定有气体产生B. 在该反应中,乙可能没有参加反应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2KClO3 2KCl3O 2= = = = =MnO2 D. 在 t1 时刻反应停止【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减少的质量等于增加的质量,由图可知,丙增加的质量小于甲减少的质量,故有气体生成并逸出,A 正确;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与该反应无关,B 正确;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参加反应

    14、的氯酸钾与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比是 245149,而图中反应甲、乙质量比是(2515) 克5 克21,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可能是 2KClO3 2KCl3O 2,C 错误;从图中可以看= = = = =MnO2 出,在 t1时刻之后甲、乙、丙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即反应停止,D 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8 分)21在 2A6B= =2C3D 反应中,5 4 克 A 在 400 克 B 中完全反应,生成 264 克 C 和 6克 D,则有_216_克 B 参加反应,反应中 A、B 、C、D 的质量比为 936441。 22软玉也称“中国玉”,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生成“和田玉”

    15、矿床的化学方程式为 5CaMg(CO3)28SiO 2X= =Ca2 Mg5(Si4O11)2(OH)27CO 23CaCO 3,则 X 的化学式为_H 2O_。 23芯片是所有电脑和“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硅的元素符号为Si)为材料制成的。用化学方法制得高纯硅的反应原理为:SiO 22C Si 2CO。= = = = =高 温 Si2Cl 2 SiCl4。= = = = =高 温 SiCl 42H 2 Si4HCl。= = = = =高 温 (1)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 填序号)。(2)SiO2 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_4_。24植物的叶面积系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

    16、植物的总叶面积,可用植物总叶面积和土地面积的比值来表示。它与植物呼吸作用的量,光合作用的量和有机物的积累量有密切关系(提示:有机物的积累量是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量减去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量,即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如表是对不同农田的叶面积系数、光合作用的量、呼吸作用的量实地调查所获的数据,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叶面积系数 1 2 3 4来源:Zxxk.Com 5 6 7 8光合作用的量/%15 30 50 75 85 90 95 95呼吸作用的量/%10 20 30 45 50 70 95 105(1)叶面积系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_小_( 填“大”或“小”)。(2)从表中可以看出

    17、,叶面积系数为_5_时,最有利于有机物质积累量的增加。(3)当叶面积系数过大时,有机物质积累量反而会下降,其原因是有机物的消耗也在增加。25据报道,我国已在南海某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主要是由甲烷(CH 4)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可燃烧,所以被称为可燃冰。(1)CH4 中 C、H 元素的质量比为 31。(2)已知在相同条件下,1 米 3CO 和 1 米 3CH4 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 CO、CH 4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O 2 2CO2,CH 42O 2 CO22H 2O。据此分析,= = = = =点 燃 = = =

    18、= =点 燃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 1 米 3 的 CO 与 CH4,消耗氧气较多的是_CH 4_。【解析】 (1)由甲烷(CH 4)的化学式可知,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41)31。(2)相同体积的 CO 和 CH4分子数相同 ,由一氧化碳、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分别燃烧相同体积的 CO 和 CH4,CH 4消耗的氧气较多。26认真分析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并回答有关问题。(第 26 题)(1)甲装置可用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此装置必须放在 有光的环境中。(2)乙装置可用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实验前乙装置中的试管内盛放 澄清石灰水。(3)丙装置可用来验证光合

    19、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解析】 (1)金鱼藻在光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气泡 ,用来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2)乙装置利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验证种子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丙装置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27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实验过程:通入 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 中均无明显现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 O2,a 中无明显现象, b 中红磷燃烧。,(第 27 题)(1)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 2 2P2O5。= = = = =点 燃 (2)实验过程中,对比 a、b 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

    20、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b 中的红磷在通氮气时不燃烧,通氧气时燃烧。【解析】 (2)实验过程中,改通 O2后,a 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无明显现象,b 中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3)步骤中通 N2,b 中红磷不燃烧;步骤中通 O2,b 中红磷燃烧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 共 22 分)28有关光合作用发现历史的几个实验:材料一:海尔蒙特实验(如图甲所示 )。甲乙(第 28题 )材料二:1771 年,英国人普里斯特利发现将薄荷枝条和燃烧着的蜡烛放在一个密封

    21、的钟罩内,蜡烛不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放在同一钟罩内,小鼠也不易窒息死亡。接着,荷兰医生英格豪斯证实,植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净化”空气。于是,人们把 1771 年定为发现光合作用的年代。材料三:1864 年,德国的萨克斯把一株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把其中一个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那一半颜 色没有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则变成深蓝色。材料四:1941 年,鲁宾用同位素示踪法( 如图乙所示)对二氧化碳或水中的氧元素作标记。(1)海尔蒙特认为植物体生长的原料只是水。实际上,植物光合作用还需要另一种原料,这种原料是二氧化碳(或 CO2)。(2)普里斯特利

    22、的实验有时成功,有时失败。在黑暗条件下,实验会失败,这时钟罩内的蜡烛很快熄灭,小鼠很快死亡的原因是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与小鼠争夺氧气,小鼠会更快死亡。(3)萨克斯为何要将植物进行一昼夜的暗处理?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4)根据鲁宾的实验,可以发现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_水_中的氧元素。【解析】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2)在黑暗条件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 行呼吸作用,这样就与蜡烛、小鼠争夺氧气,使钟罩内的蜡烛很快熄灭,小鼠会更快死亡。(3) 将植物进行一昼夜暗处理是为了运走或消耗掉叶片内原有的淀粉,避免对实验产生干扰。(4)对图乙 A、B 两组实

    23、验分析可知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中的氧元素。(第 29 题)29小金进行如图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1、m 2、m 3、m 4 和 V。( 实验中操作正确,O 2 的密度为 克/厘米 3)实验序号 1 2 m1(MnO2)/克m2(KClO3)/克来源 :学.科.网m3(试管)/克m4(试管加热后剩余固体)/克量筒内收集气体的体积 V/厘米 3(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 1、 m2、m 3、m 4 和 V 之间应存在的等量关系为m1m 2m 3m 4V。(3)每次实验结束后,小金在拆

    24、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他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 M nO2 分离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 MnO2 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 KClO3 和 MnO2 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第 1 步:2MnO 22KClO 3 2KMnO4Cl 2O 2。(其中 Cl2 有刺激性气味)= = = = = 第 2 步:2KMnO 4 K2MnO4MnO 2O 2。= = = = = 第 3 步:K 2MnO4Cl 2 2KClMnO 2O 2。= = = = = 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 MnO2 质量小于加热前 MnO2 质量的原因:部分 Cl2散失,未参加后续反应,导致部分锰元素以 K2

    25、MnO4或 KMnO4形式存在,故剩余固体中 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 MnO2质量。【解析】 (1)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2)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则m1m 2m 3m 4V。30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催化剂) 制取氧气。【提出问题】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二氧化锰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设计实验】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第 30题 )(2)实验记录:每次用 30 毫升 10%的过氧化氢溶液,采用不同量二氧化锰粉

    26、末作催化剂进行实验,测定相关数据记录于表中。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二氧化锰用量/克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待测数据【分析】 (1)上述实验应该测定的“待测数据”可能是到完全没有气泡时的时间 。(2)10 次实验“每次用 30 毫升 1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目的是在条件相同时,检验二氧化锰的用量不同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若第 2 次实验比第 3 次实验的“待测数据”更大( 填“大”或“小”),说明催化剂的用量越多,反应越快。【实验与结果】 经多次实验证明,第 1 次实验至第 7 次实验中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依次加快

    27、,第 7 次实验至第 10 次实验所记录的“待测数据”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条件相同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影响。【解析】 (1)、(2) 由题可知,每次实验只有二氧化锰的量不同,可以推测是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待测数据应是到完全没有气泡时的时间。(3)由“催化剂的用量越多,反应越快”可知,随着二氧化锰用量的增多,“待测数据”应减小。四、解答题(第 31 题 6 分,第 32 题 14 分,共 20 分)31小明喜欢养金鱼,他上网查阅资料得知:鱼缸中每升水的溶氧量低于 0.003 克时,鱼就会死亡。过氧化钙(CaO 2)是一种化学增氧剂,其反应原理是 2CaO22H 2

    28、O=2Ca(OH)2O 2。(1)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小明将 2.88 克过氧化钙放入盛有 200 升水的鱼缸中,请你通过计算分析,当氧气完全释放后,鱼缸中水的溶氧量是否符合最低要求?(假设产生的氧气完全溶入水中,其他因素忽略不计)【解析】 (2)设 2.88 克 CaO2完全反应生成 O2的质量为 x。2CaO22H 2O=2Ca(OH)2O 2144 32288 克 x ,x0.64 克。1442.88克 32x则鱼缸中水的溶氧量为 0.0032 克/升0.003 克/ 升, 所以鱼缸中水的溶氧量符合最低0.64克200升要求。3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

    29、置,请据图回答问题。,(第 32 题)(1)图示中仪器的作用是加热;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和收集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可能为 AD 或 AC。(2)利用上述装置实验时,水槽中的水很快变红,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是试管口未放棉花。(3)某次实验,利用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 400 )充分加热 3.16 克高锰酸钾至 t1 时刻,再改用酒精喷灯进行加热(温度可达 1000 ) 。其中 AB 段的固体物质包括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关于改用酒精喷灯后固体质量继续降低的原因,查阅资料可知,锰酸钾在高温下会发生如下反应 2K2MnO4 2K2O2MnO 2O 2,则 t1 至 t2 时刻,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 = =

    30、 =高 温 为多少克?t 2 时刻固体中锰酸钾的质量为多少克? 导学号:25666018【解析】 (1)为酒精灯。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装置 A,利用排水法(D) 或向上排空气法(C)均可收集氧气。 (2)试管口若不放棉花,则高锰酸钾粉末会经导管进入水槽使水槽中水变红。(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和锰酸钾是固体 ,留在试管中。图乙自开始至 A 点是高锰酸钾不断分解的过程,B 点开始锰酸钾分解释放氧气。设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质量为 x,生成锰酸钾质量为 y.2KMnO4 K2MnO4MnO 2O 2= = = = = 316 197 32316 y x ,x0.32 克,y1.97 克。3163.16克 32x 197y由图可知,产生 O2总质量为 3.16 克2.76 克0.4 克,则 t1至 t2时刻产生 O2的质量,即锰酸钾分解产生 O2的质量为 0.4 克0.32 克0.08 克。设 t1至 t2时刻分解 K2MnO4质量为 z。2K2MnO4 2K2O2MnO 2O 2= = = = =高 温 394 32z 0.08 克 ,z0.985 克。394z 320.08克则剩余锰酸钾的质量为 1.97 克0.985 克0.985 克。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春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自测题(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