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50422       资源大小:285.5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积分,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1、2018 年人教九上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1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C木炭燃烧 D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2下列化学反应中能产生吸热现象的是( )A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D木炭与氧气反应3通过如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以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丁实验可以说明氧气能助燃4汽油属于易燃物,敞口放置一瓶汽油

    2、,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这是由于( )A汽油具有挥发性B汽油的着火点较低C与汽油接触的氧气少D周围环境温度低于汽油的着火点5下列与燃烧或燃料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的目的是延缓燃烧时间,节约能源B露置在空气中的汽油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是液态C汽车使用乙醇汽油(掺有乙醇的汽油)可以减轻汽车尾气的污染、节约石油资源D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水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放出能量6下列过程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汽车排出的二氧化氮气体B煤和石油燃烧排放的烟气C植物光合作用排出的气体D化工厂的废气7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 4+2

    3、O2CO 2+2H2O;C 3H8+5O23CO 2+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为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应采取的措施是( )A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少B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C减少燃料气进入量或增大空气进入量D增大燃料气进入量或减少空气进入量8气体打火机使用的有机燃料,稍加降温即可液化,减压(打开阀门)很容易气化,你认为符合这种条件的有机燃料是( )A B C D化学式 C2H6 C3H8 C4H10 C5H12沸点() 88.6 42.1 0.5 36.1熔点() 183.3 189.7 138.4 129.7AA BB CC DD9下列关于灭火方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4、 )A用扇子扇灭烛火,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B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C用沙土灭火,是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10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C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在山林中遇火灾,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二多选题(共 2 小题)11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其中水电解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溶液均采用KOH 溶液

    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电池系统中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循环使用C水电解系统中 KOH 溶液中的水经电解部分消耗后,残留溶液的 pH 变小D水电解系统实现由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燃料电池系统实现由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12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C弯腰、紧靠墙壁迅速爬向门外D打开窗户跳出三填空题(共 5 小题)13如图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6、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1)图 1 的实验中,分别用玻璃棒蘸取酒精和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后移开,实验现象如下:实验用品 实验现象蘸有酒精的玻璃棒 产生火焰蘸有水的玻璃棒 无明显变化此现象能够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图 2 的实验中,a、b 处放有少量白磷,c 处放有少量红磷。观察到 a 处白磷燃烧、c 处红磷不燃烧,此现象能够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观察到 a 处白磷燃烧、b 处白磷不燃烧,此现象能够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3)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图 3),图 2 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14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 1 装置对

    7、“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 3)。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 2 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现 象解 释a 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 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b 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分别是 (1)改进后的图 2 装置与图 1 装置比较,优点是 。(2)小林同学指出图 2 装置仍有不足之处,

    8、并设计了图 3 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 a 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倒立,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 a 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15用砂纸擦除铜片和锌片表面的氧化膜,用导线将铜片和锌片分别连接到电流计的正、负极,然后把锌片和铜片一起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 ; ;电流计指针偏向 (填

    9、“铜”或“锌”)(2)实验中发生能量变化的形式是由 能变为 能,发生这种能量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16中国消防网报道:一辆储运电石的汽车因未做好防水工作,行驶过程中天降小雨,引发车厢着火 已知:电石(CaC 2)不可燃,与水接触剧烈反应产生乙炔(C 2H2)(1)电石与水反应属于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电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 2+2H2OX+C 2H2X 的化学式为 (3)根据上述信息,请从物质组成和化学性质角度,说说你对乙炔的认识(各一条),组成: ;化学性质: (4)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应该如何保存电石?答: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查阅

    10、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P 2O5能溶于水,且有毒性。交流讨论:(1)图一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2)图二装置与图一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 。拓展运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解答题(共 3 小题)18(1)某化学小组用火柴、蜡烛、大理石、烧杯、酒精灯、坩埚钳等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

    11、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猜想假设 1 有可燃物,假设 2 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假设 3 与空气接触设计实验请在下表中根据假设,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完成探究实验 验证 实 验 对 比 实 验假设 1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假设 2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假设 3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2)根据燃烧的条件,请用下列选项填空:若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原因是 ;用扇予扇燃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原因是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未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1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对“铁粉和硫反应”所作的改进实验用

    12、烧红的玻璃棒接触后混合物剧烈反应,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底部,由此可知该反应是一个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实验中,该同学分别用磁铁吸引反应前的混合物和反应后的物质,目的是 20小王习惯把手机放在床上充电,某天早上起床后他忘记拿手机也没有关闭电源就去上班了中午回家后发现从卧室门缝往外冒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结果原本只是冒黑烟的被子瞬间燃起了火焰(1)试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2)这种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方法灭火?(3)若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该如何逃生?2018 年人教九上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1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A硝酸

    13、铵固体溶于水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C木炭燃烧 D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分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故 A 选项正确。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故 B 选项错误。C、木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 C 选项错误。D、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 D 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中吸热或放热问

    14、题,熟记吸热或放热的判断规律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下列化学反应中能产生吸热现象的是( )A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D木炭与氧气反应【分析】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吸热反应将能转化为化学能【解答】解:A、金属与酸的反应放出热量,故错误。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时需要加热,即吸收热量,故正确。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故错误。D、木炭与氧气反应是燃烧放出热量,故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吸热反应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教材提到的几个吸热反应就可以3通过如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

    15、的是( )A甲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以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丁实验可以说明氧气能助燃【分析】观察图示实验的装置及所使用药品,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实验能说明的问题,判断通过该实验所得到结论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实验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未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铜上红磷未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且白磷着火点较低;该实验既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故 A 正确;B、该实验观察到 A 烧杯内酚酞变红,说

    16、明氨分子不断运动,同时也表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故 B正确;C、该实验中观察到塑料瓶会变瘪,可判断二氧化碳即能溶于水又与水发生反应;但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非易溶于水;故 C 不正确;D、该实验可观察到伸入瓶中的带火星木条复燃烧,可以说明氧气能助燃;故 D 正确;故选:C。【点评】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和判断,考查学生实验的观察能力、实验的分析能力4汽油属于易燃物,敞口放置一瓶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这是由于( )A汽油具有挥发性B汽油的着火点较低C与汽油接触的氧气少D周围环境温度低于汽油的着火点【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17、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进行解答【解答】解: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汽油,属于可燃物,而且与氧气接触,但是由于没有点燃,温度没有达到汽油的着火点,因此没有燃烧;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并联系生活实际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5下列与燃烧或燃料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的目的是延缓燃烧时间,节约能源B露置在空气中的汽油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是液态C汽车使用乙醇汽油(掺有乙醇的汽油)可以减轻汽车尾气的污染、节约石油资源D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水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放出能量【分析】分析说法中所涉及的变化规律或物质的性质特点,根

    18、据对该变化或该物质的认识,判断说法是否符合变化规律或物质性质【解答】解:A、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可增大煤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发生完全燃烧,充分利用能源;故 A 不正确;B、露置在空气中的汽油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汽油的着火点,燃烧与可燃物状态没有必然联系;故 B 不正确;C、由于乙醇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产生其它污染物,因此使用掺有乙醇的汽油,可以减轻汽车尾气的污染、节约石油资源;故 C 正确;D、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水在阳光的作用下吸收热量而使水温升高,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 D 不正确;故选:C。【点评】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考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19、力,体现出化学与生活用的密切关系6下列过程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汽车排出的二氧化氮气体B煤和石油燃烧排放的烟气C植物光合作用排出的气体D化工厂的废气【分析】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有毒的气体,例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有害的粉尘等【解答】解:A、二氧化氮有毒,污染空气。B、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污染空气。C、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除氧气,不污染空气。D、废气中含有有害的物质,污染空气。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污染物方面的内容,了解光合作用的自然界的作用和意义7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 4+2O2CO 2+2H2O;C 3H8+5O23CO 2

    20、+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为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应采取的措施是( )A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少B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C减少燃料气进入量或增大空气进入量D增大燃料气进入量或减少空气进入量【分析】根据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1 分子的天然气燃烧需要 2 分子氧气,而 1分子液化石油气燃烧需要 5 分子氧气,由此可得知相同体积的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需要消耗氧气的体积大于相同体积的天然气,从而判断改为液化石油气时为保证气体完全燃烧对灶具所需要做的改动【解答】解:相同情况下,气体体积相同所含分子数相同;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同分子即同体积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完

    21、全燃烧,液化石油气需要更多的氧气;为确保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氧气量充分,需要把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的燃料进气量减少或增大空气进入量;故选:C。【点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微粒间个数关系,即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8气体打火机使用的有机燃料,稍加降温即可液化,减压(打开阀门)很容易气化,你认为符合这种条件的有机燃料是( )A B C D化学式 C2H6 C3H8 C4H10 C5H12沸点() 88.6 42.1 0.5 36.1熔点() 183.3 189.7 138.4 129.7AA BB CC DD【分析】“打火机的燃料稍加压即可以液化,减压后(打开开关)液

    22、体又容易气化,遇明火即燃烧”,则需要选择沸点较高的可燃物,故可以根据燃料的沸点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A、B、D 的物质的沸点很低,不容易液化【解答】解:C 2H6、C 3H8、C 5H12等物质的沸点很低,不容易液化。C 4H10的沸点是0.5,说明丁烷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燃料的沸点,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9下列关于灭火方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用扇子扇灭烛火,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B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C用沙土灭火,是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分

    23、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解答】解:A、用扇子扇,利用了空气流动带走热量,将温度降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的原理,故A 错误;B、由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支持燃烧,所以起到隔绝空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不能燃烧而熄灭,故 B 正确;C、用沙土灭火是使可燃物与空气(或者氧气)隔离不能燃烧,而熄灭,故 C 错误;D、实验室用灯帽盖灭,利用了隔绝空气的原理,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方法,解答时要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灭火的方法10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

    24、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C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在山林中遇火灾,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分析】遇到意外情况,不要慌乱可根据情况进行自救或求救: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能增加氧气,加剧燃烧,处于烟雾较浓的火场时,用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山林中遇到火灾,不能顺风跑【解答】解:A、遇到意外,若自己能处理应积极面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自救,通过电话向他人救助,可以获得更大的救助力量,故 A 正确;B、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

    25、能形成空气对流,增加氧气,加剧燃烧,故 B 正确;C、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故 C 正确;D、山林中遇到火灾,顺风方向是火势蔓延的方向,不能顺风跑,否则有可能脱离不了火场,故 D错误。故选:D。【点评】火灾发生时,被困人员应该沉着镇静,设法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自救;学会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二多选题(共 2 小题)11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其中水电解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溶液均采用KOH 溶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电池系统中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循环使用C水电解系统中 KOH 溶液中的水经电解部分消耗后,残留溶液的

    26、 pH 变小D水电解系统实现由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燃料电池系统实现由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分析】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它利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释出的能量,直接将其变换为电能从这一点看,它和其他化学电池如锰干电池、铅蓄电池等是类似的但是,它工作时需要连续地向其供给反应物质燃料和氧化剂,这又和其他普通化学电池不大一样由于它是把燃料通过化学反应释出的能量变为电能输出,所以被称为燃料电池【解答】解:A、燃料电池系统中氧气做氧化剂,具有助燃性,但氧气不是燃料。故 A 说法错误;B、电解水消耗了水;燃料电池又生成了水,故水可以循环使用。故 B 说法正确;C、水电解系统中 KOH 溶液中的水经电解部分消耗后

    27、,残留溶液的浓度增大,pH 变大。故 C 是错误;D、水电解系统实现由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燃料电池系统实现由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故 D 说法正确;选 AC。【点评】本题以信息的形式来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学生应明确存在的化学反应和溶液的溶质来解答12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C弯腰、紧靠墙壁迅速爬向门外D打开窗户跳出【分析】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随着热空气上升,聚集在容器的上方;氧气不足时,蜡烛会发生不完全燃烧

    28、,生成一氧化碳、碳等物质【解答】解: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该选项方法正确;B、因为可燃物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尘等聚集在房间上方,成站立姿势容易中毒或窒息,该选项方法不正确;C、房间下方的二氧化碳、烟尘和一氧化碳较少,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的逃生方法可行,该选项方法正确;D、从高层房间跳下,容易摔伤,甚至死亡,该选项方法不正确。故选:AC。【点评】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既可以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也可以降低进入呼吸道空气的温度,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三填空题(共 5 小题)13如图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已知:白磷

    29、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1)图 1 的实验中,分别用玻璃棒蘸取酒精和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后移开,实验现象如下:实验用品 实验现象蘸有酒精的玻璃棒 产生火焰蘸有水的玻璃棒 无明显变化此现象能够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可燃物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CO2+3H2O 。(2)图 2 的实验中,a、b 处放有少量白磷,c 处放有少量红磷。观察到 a 处白磷燃烧、c 处红磷不燃烧,此现象能够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观察到 a 处白磷燃烧、b 处白磷不燃烧,此现象能够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相比

    30、于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图 3),图 2 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环保,防止产生的白烟污染空气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有三个: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1)将分别蘸有酒精、水的玻璃棒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蘸有酒精的玻璃棒有火焰,而蘸有水的玻璃棒无明显变化,说明燃烧的物质应具有可燃性;(2)根据白磷的着火点是 40及燃烧的条件回答;(3)根据燃烧条件并结合上面的分析,以及实验现象进行回答。【解答】解:(1)玻璃棒蘸酒精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离开有火焰,说明酒精能燃烧,玻璃棒蘸水加热无明显现象,进一步说明物质要燃烧首先须是可燃物;酒精和氧气在点燃

    31、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是:C 2H5OH+3O22CO2+3H2O;(2)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且都与空气接触,当看到 a 处白磷燃烧、c 处红磷不燃烧时,估计温度计示数一定在 40以上,因为白磷的着火点是 40,而红磷的着火点大于 200,从而也说明了燃烧需温度达着火点;(3)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图 2 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以防止产生的白烟污染空气。答案:(1)可燃物 C 2H5OH+3O22CO2+3H2O(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3)环保,防止产生的白烟污染空气【点评】了解燃烧的条件并能结合实验现象分析解答,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14某

    32、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 1 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 3)。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 2 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现 象解 释a 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 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b 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分别是 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3、 (1)改进后的图 2 装置与图 1 装置比较,优点是 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小林同学指出图 2 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 3 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 a 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倒立,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 a 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你赞同的预测是 乙 (填“甲”或“乙”),理由是 白磷的

    34、量不清楚,所以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完全消耗氧气。 。【分析】可燃物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做实验时,在考虑药品和装置的同时,也要考虑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解答】解:因为 b 试管中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 b 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温度虽然已经达到其着火点,但是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故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故填: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1)因为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容易扩散,对环境和人体有危害,所以本题答案为:防止白磷燃

    35、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扩散,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2)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橡皮塞有可能飞出,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白磷的量不清楚,所以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完全消耗氧气因此支持乙同学的预测,所以本题答案为: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飞出,造成安全事故,乙,白磷的量不清楚,所以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完全消耗氧气。【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能够灵活应用知识。15用砂纸擦除铜片和锌片表面的氧化膜,用导线将铜片和锌片分别连接到电流计的正、负极,然后把锌片和铜片一起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可以观察到的现

    36、象有: 锌片逐渐溶解 ; 铜片上析出铜 ; 溶液蓝色变浅 ;电流计指针偏向 铜 (填“铜”或“锌”)(2)实验中发生能量变化的形式是由 化学 能变为 电 能,发生这种能量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Zn+CuSO 4ZnSO 4+Cu 【分析】(1)用导线相连的金属锌片与铜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满足了金属间电子移动的外部条件,电子由金属锌转移到金属铜;据此分析反应可能判断出现的现象(2)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燃烧可把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光能,金属间置换可释放出电能等;利用这些认识,完成知识的总结【解答】解:(1)将用导线相连接的金属锌与铜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金属锌通过铜失去电子变成Z

    37、n2+而溶解在溶液中,而溶液中的 Cu2+在铜片上获得电子而变成 Cu 原子形成金属铜,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直到消失;电子从锌移动到铜,则锌为负极铜为正极,电流计指针偏向正极铜;此时溶液中发生锌与硫酸铜生成铜和硫酸锌的置换反应;故答案为:锌片溶解;铜片上析出铜;溶液蓝色变浅;铜;(2)电流的产生源于 Zn+CuSO4ZnSO 4+Cu 置换反应时化学能的转化故答案为:化学;电;Zn+CuSO 4ZnSO 4+Cu【点评】化学变化发生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可燃物的燃烧可以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光合作用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等等;电池就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16中国消防网报道:一辆储运电石

    38、的汽车因未做好防水工作,行驶过程中天降小雨,引发车厢着火 已知:电石(CaC 2)不可燃,与水接触剧烈反应产生乙炔(C 2H2)(1)电石与水反应属于 放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电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 2+2H2OX+C 2H2X 的化学式为 Ca(OH) 2 (3)根据上述信息,请从物质组成和化学性质角度,说说你对乙炔的认识(各一条),组成: 碳元素、氢元素 ;化学性质: 可燃性 (4)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应该如何保存电石?答: 密封防水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由题意“电石(CaC 2)不可燃,与水接触剧烈反应产生乙炔(C

    39、2H2)”,既然燃烧,温度肯定达着火点;所以反应放出热量解答;故答案:放热(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推测 X 的化学式;(3)根据乙炔的化学式确定元素组成和乙炔具有可燃性解答;(4)根据电石气易与水反应所以要密封防水保存【解答】解:(1)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由题意“电石(CaC 2)不可燃,与水接触剧烈反应产生乙炔(C 2H2)”,既然燃烧,温度肯定达着火点;所以反应放出热量;(2)由 CaC2+2H2OX+C 2H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则可推测 X 的化学式为:Ca(OH)2;(3)乙炔的化学式是 C2H2所以乙炔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乙炔具有可燃

    40、性的化学性质,故答案:碳元素、氢元素;可燃性(4)电石气易与水反应所以要密封防水保存,故答案:密封防水【点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守恒17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P 2O5能溶于水,且有毒性。交流讨论:(1)图一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加热铜片和隔绝空气(或氧气) 。(2)图二装置与图一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污染空气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 空气(或氧气) 。拓展运用:

    41、“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该反应是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2H 2O2KOH+H 2 。【分析】交流讨论(1)根据图示分析可知水提供了热量并使白磷与外界的空气隔绝;(2)对比图一、图二,图二把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进行实验,可以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造成空气污染;(3)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而没能和氧气接触,燃烧需要氧气支持,故试管内提供的是燃烧需要的氧气;燃烧所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钾的燃烧说明反应放出了热量使钾的温度升高至着火点;并据钾与水发生反应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解答】解:交流

    42、讨论(1)铜片能导热,所以图一中的热水起到加热铜片,给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提供相同的温度;此外还可使水中的白磷与外界空气隔绝,与铜片上的白磷加以对比;(2)图二中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试管上套了气球,可以防止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而图一的燃烧产物直接排入到空气中,对空气会造成污染;(3)试管内应为空气或氧气,以满足磷燃烧所需要的氧气;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钾的温度达到钾物质的着火点;钾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故答案为:(1)加热铜片和隔绝空气(或氧气);(2)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污染空气;(3)空气(或氧气);放热;2K+2H 2O2KOH+H 2。【点评】根据燃烧所需要满足的三个条

    43、件,以及实验中物质所处环境进行分析,判断影响燃烧发生的因素,并书写方程式。四解答题(共 3 小题)18(1)某化学小组用火柴、蜡烛、大理石、烧杯、酒精灯、坩埚钳等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猜想假设 1 有可燃物,假设 2 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假设 3 与空气接触设计实验请在下表中根据假设,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完成探究实验 验证 实 验 对 比 实 验假设 1 在空气中点燃大理石,大理石不燃烧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假设 2 在空气中常温放置蜡烛,蜡烛不燃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烧 假设 3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将燃着的蜡烛扣入烧杯内,蜡烛逐渐熄灭 (

    44、2)根据燃烧的条件,请用下列选项填空:若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原因是 A、B ;用扇予扇燃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原因是 C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未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分析】(1)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假设 1 有可燃物,假设 2 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假设 3 与空气接触;(2)类比“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和“用扇子扇燃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的原因【解答】解:(1)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假设 1 有可燃物,假设 2 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假设 3 与空气接触;在表中根据假设,利用所给材料

    45、和已有内容,设计完成探究实验,填写未知内容;(2)根据燃烧的条件,请用下列选项填空:若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原因是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未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A、B;用扇予扇燃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原因是: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 C故答为:(1)(合理给分)验证 实验 对比实验假设 1 在空气中点燃大理石,大理石不燃烧假设 2 在空气中常温放置蜡烛,蜡烛不燃烧假设 3 将燃着的蜡烛扣入烧杯内,蜡烛逐渐熄灭(2)A、B;C【点评】掌握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了解灭火的原理和猜想与事实

    46、验证的方法1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对“铁粉和硫反应”所作的改进实验用烧红的玻璃棒接触后混合物剧烈反应,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底部,由此可知该反应是一个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实验中,该同学分别用磁铁吸引反应前的混合物和反应后的物质,目的是 检测铁粉是否被完全反应 【分析】根据将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和促进一种反应物完全反应的方法来分析解答【解答】解:题中描述“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底部”,可以判断反应放出热量,反应后的物质不被磁铁吸引就是说铁粉已经完全参与反应,所以用磁铁吸引反应前的混合物和反应后的物质,目的是检测铁粉是否被完全反应故答:放热;检测铁粉是否被完全反应【

    47、点评】根据题中信息对反应进行简单判断,信息的处理与已有知识相结合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20小王习惯把手机放在床上充电,某天早上起床后他忘记拿手机也没有关闭电源就去上班了中午回家后发现从卧室门缝往外冒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结果原本只是冒黑烟的被子瞬间燃起了火焰(1)试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2)这种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方法灭火?(3)若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该如何逃生?【分析】(1)起火后打开门窗则容易使火变得更旺;(2)根据防止触电的措施回答;(3)根据火场逃生的正确方法来分析【解答】解:(1)长时间充电会导致被子温度过热,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引发燃烧,但是卧室内氧气不充足,所以冒黑烟,当打开门窗时,空气流通,空气中氧气含量增加,所以迅速燃烧;(2)为了防止触电,在灭火前应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用水浇灭;(3)在火灾现场由于燃烧产生大量的浓烟,需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体贴近地面逃离故答案为:(1)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2)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用水浇灭;(3)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体贴近地面逃离【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和灭火的知识以及火场逃生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