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本溪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理化考试时间共 150 分钟化学试卷满分 80 分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Cu-64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2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个小题,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 1 小题第10 小题,每小题 1 分;第 11 小题一第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1. 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气体是氧气,故选 B考点:
2、氧气的用途2. 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 牛奶 B. 豆浆 C. 蒸馏水 D. 碘酒【答案】D【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各物质以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形式相互混合。A、牛奶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是溶液;B、豆浆是固体颗粒和水分子混合,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是溶液;C、蒸馏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D、碘酒中碘分子和酒精分子混合,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选 D。3. 氧化钙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俗称是A. 生石灰 B. 熟石灰 C. 消石灰 D. 石灰石【答案】A【解析】A.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 ; B.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 C. 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
3、; D. 石灰石是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矿石的俗称 。故选 A。4. 下列物质通常不会损害人体健康的是A. 亚硝酸钠 B. 甲醛 C. 葡萄糖 D. 黄曲霉素【答案】C【解析】A、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作调味品时,亚硝酸钠会随食物进入人体中,危害人体健康;B、用甲醛溶液浸泡鲜虾仁时,甲醛会残留在虾仁中,食用虾仁后,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会危害人体健康; C、葡萄糖无毒,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用葡萄糖溶液为病人补充血糖的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D、黄曲霉素是有毒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 故选:C。5. 下列物质中能用作钾肥的是A. KCl B. (NH4)2SO4 C. Ca(H2PO4)2 D. NH4N
4、O3【答案】A【解析】只含有氮磷钾中的一种元素时,含氮元素是氮肥;含有磷元素是磷肥;含有钾元素是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时为复合肥。A. KCl 只含有氮、磷、钾中的钾元素,是钾肥; B. (NH4)2SO4 只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是氮肥; C. Ca(H2PO4)2 只含有氮、磷、钾中的磷元素,是磷肥; D. NH4NO3 只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是氮肥。故选 A。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A、向试管中加入块状或大颗粒固体时,应将试管横放,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使固体滑到试管底; 将试管直立,
5、将固体放入,易导致试管毁坏,错误;B、用托盘天平量一定质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错误;C、将试管和胶塞连接时,应将试管和胶塞拿起,将胶塞旋进试管中,把试管放在桌面上,将胶塞压进试管,易导致试管损坏,错误;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要用外焰加热,先均匀加热,后对准药品固定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 45角,正确。故选 D。7. 2018 年世界环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 乘坐公交车出行 B. 循环使用教科书C. 废弃物品焚烧处理 D. 减少使用一次性餐盒【答案】C【解析】A. 乘坐公交车出行,可
6、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B. 循环使用教科书,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C. 废弃物品焚烧处理,可产生大量污染物,不利于保护环境; D. 减少使用一次性餐盒可减少森林的砍伐,提高空气净化能力,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 C。8.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B. 金刚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C. C 与 CO2 反应放出热量D. CO 和 CO2 都具有还原性【答案】A【解析】A. 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都有吸附性,正确;B.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石墨是硬度非常小的物质,错误;C. C 与 CO2 反应要吸收热量,错误;
7、D. CO 有还原性,可做还原剂,CO 2 没有还原性,错误。故选 A。9. 能源是社会发展展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B.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C. 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D. 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得的【答案】D【解析】A. 燃料充分燃烧比不充分燃烧释放热量多,故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正确;B.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都是亿万年前动植物由于地壳运动而被埋在地下长期受到微生物和地表巨大压力、地热等条件慢慢而形成的化合物,需要时间长 ,原料多,条件高, 所以是不可再生能源,正确;C. 乙醇中没有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不会产生氮、硫
8、的氧化物,乙醇是可再生能源,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正确;D. 人类需要的能量不都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得的,如太阳能的利用,错误。故选 D。10. 镓元素的单质是半导体材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 X=31B. 镓属于非金属元素C.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69.72D. 镓原子核外有 4 个电子层【答案】B【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为元素符号,下边的是相对原子质量。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A、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
9、子数,X=2+8+18+3=31,正确;B、由镓的名称带“钅”字旁(除汞以外) ,可知镓元素是金属元素,错误;C. 由题中信息可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69.72,正确;D. 由图可知镓原子核外有 4 个电子层,正确。故选 B。11.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答案】D【解析】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气体,描述现象不能说生成物的名称,因观察不能确定物质的种类,错误;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错误;C. :“烟指固
10、体弥漫的现象, “雾”是指液滴弥漫的现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所以产生大量白烟,错误;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白色固体,故可观察到有白色固体生成,正确。故选 D。12. 下列物质与其对应的用途不相符的是A. 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B. 氮气用作保护气C. 氢氧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 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答案】C【解析】A.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可发出特定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正确; B.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正确;C. 氢氧化钠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太强,不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错误; D. 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可用于焙制糕点,正
11、确。故选 C。13. 关于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A. 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元素 B. 生铁和钢是常见的铁合金C. 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D. 焊锡的熔点比纯锡的熔点低【答案】A【解析】A. 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融合了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元素,错误; B. 生铁和钢是常见的铁合金,其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含碳量高,钢的含碳量低,正确;C. 与纯金属比,合金的硬度通常较大,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正确;D. 合金的熔点比纯金属的低,焊锡是锡的合金,熔点比纯锡的熔点低,正确。故选 A。14. 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解
12、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B. 化合反应一定是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C. 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 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A. 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有单质生成,如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都是化合物,错误;B. 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错误;C.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正确;D.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故
13、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不是复分解反应,错误。故选 C。15.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除去 CaO 中的 CaCO3 高温煅烧B 除去 NaNO3 溶液中的 Na2SO4 加入过量的 Ba(NO3)2 溶液,过滤C 鉴别羊毛线和尼龙线 灼烧后闻气味D 鉴别 NaCl 和 NH4NO3 固体 分别加少量水溶解,触摸容器外壁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A CaCO3 在高温煅烧时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剩余固体只有氧化钙,能达到除杂目的,正确;B 除去 NaNO3
14、 溶液中的 Na2SO4 ,加入过量的 Ba(NO3)2 溶液,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过滤,溶液有硝酸钠和过量的硝酸钡,引入新的杂质,除杂失败,错误;C 鉴别羊毛线和尼龙线,灼烧后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没有的是尼龙线,正确;D 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变化,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鉴别 NaCl 和 NH4NO3 固体, 分别加少量水溶解,触摸容器外壁,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反之为氯化钠,正确。故选 B。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第二
15、部分非选择题 (共 60 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8 分)16. 按要求写出化学用语或化学用语所表示的意义。(1)氯酸钾_ (3)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3)2H_ (4)3N 2_【答案】 (1). KClO3 (2). 2O3 (3). 两个氢原子 (4). 三个氮分子【解析】 (1)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 1 时不写,钾元素显+1 价,氯酸根显-1 价,氯酸钾:KC103;(3)元素化合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化合价的数值,正负号在左,数字在右。氧
16、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3)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H 表示两个氢原子;(4)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上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N2 表示三个氮分子。17. 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世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1)厨房中常用的食材有大米、面粉、食用油、鸡蛋、青菜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食材是_;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2)厨房中洗菜用的塑料盆、装垃圾的塑料袋都是塑料制品,塑料属于_(填“合成材料” 或“金属材料”) 。(3)炒菜时,没有进入厨房便能闻到菜的香味,这是因为_。(4)为了增加菜的鲜味,炒菜时可适当加入味精(主要成分为谷氨
17、酸钠,化学式为 C3H8NO4Na)。谷氨酸钠由_种元素组成。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是使用_。(5)已知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使用天然气的家庭报警器应安装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_(填“上”或“下”)方。【答案】 (1). 青菜 (2). 蛋白质 (3). 合成材料 (4).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5). 五 (6). pH 试纸 (7). 上【解析】 (1)大米、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食用油主要提供油脂,鸡蛋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青菜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维生素;(2)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3)炒菜时,没有进入厨房便能
18、闻到菜的香味,这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物质通过分子的运动而逸散,散发气味;(4)为了增加菜的鲜味,炒菜时可适当加入味精(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化学式为 C3H8NO4Na。谷氨酸钠由碳、氢、氮、氧、钠五种元素组成。溶液酸碱度常用 pH 表示,测定溶液 pH 的方法:用玻璃棒蘸取或用胶头滴管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呈现一定的颜色,然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取 pH;(5)已知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泄露后向上逸散。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使用天然气的家庭报警器应安装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上方。18.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1)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
19、,共有_种氧化物。参加反应的 A、B 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3)写出家庭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_。【答案】 (1). 一 (2). 1:1 (3). 煮沸 (4). 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解析】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 B-水是氧化物;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 A、B 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1;(2)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式,降低水的硬度,水中的钙镁离子随温度升高变为溶解度低的物质,从而析出。 (3)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淘米
20、水浇花、及时关闭水龙头,农业上用滴灌代替浇灌,用洗衣服的水充厕所等。19. 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灭火原理是_。(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_。【答案】 (1). 用锅盖盖灭 (2). 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 清除可燃物【解析】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
21、可。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氧气;(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灭火原理是水蒸发吸热,使纸箱的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移走可燃物。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3 个小题,共 16 分)20. 下图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请回答。(1)A 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2)B 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通过对比 试管中的现象,可知铁钉生锈需要与_接触。写出一种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_。(3)已知锰(Mn)
22、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镁和锌之间,如果通过实验验证铁和锰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能达到实验目的的试剂组是_( 填字母) 。AMn FeSO4 溶液 BMn Fe MgSO4 溶液 C. Mn Fe ZnSO4 溶液【答案】 (1). 3Fe+2O2 Fe3O4 (2). 防止高温融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3). 水 (4). 喷漆 (5). AC【解析】 (1)A 中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3Fe+ 2O2 Fe3O4,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热,因而火星四射。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融化物溅落炸裂瓶底;(2)试管中的铁钉同时接触氧气、水,能生锈,中的铁钉只接触到氧气,没有水不生锈,可知铁钉
23、生锈需要与水、氧气同时接触。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防锈的方法有隔绝氧气、保持金属表面洁净干燥、改变金属的组成和结构;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喷漆、保存干燥等;(3)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A.Mn FeSO4 溶液,锰和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锰在铁之前,正确;BMn Fe MgSO4 溶液,锰和铁都不能与硫酸镁反应,证明锰、铁的都在镁之后,
24、但是不能证明锰和铁之间的强弱,错误; C. Mn Fe ZnSO4 溶液,锰能与硫酸锌反应,说明锰在锌前,铁不能与硫酸锌反应,说明铁在锌之后,证明锰在铁之前,正确。故选 AC。21. 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放入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升温到 t2后的现象如图所示。结合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1)甲烧杯中溶解的物质是_。(2)t 1时,甲、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甲_(填“”“=”或“乙;(3)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t 2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氯
25、化钠在 t2时所得是不饱和溶液,则乙烧杯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4)溶剂越多溶解的溶质越多,若使 t1时乙烧杯中未溶的固体继续溶解,除升温外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剂。22. A、B、C 、 D、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 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B 和 C 反应可形成蓝色溶液,D 在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1)B 的化学式是_ 。(2)C 的类别是_(填“ 氧化物 ”“酸”“碱” 或“盐”)。(3)反应 EA 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 DE
26、 的化学方程式为_ 。【答案】 (1). CuO (2). 酸 (3). 2H2O 2H2+ O2 (4). CO2 + Ca(OH)2 = CaCO3 + H2O【解析】A 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A 是氢气,B 能与氢气反应,B 和 C 反应可形成蓝色溶液,说明 B 是氧化铜,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水,氧化铜和酸反应生成含有铜离子的盐和水,含铜离子的盐溶液为蓝色;C 为酸溶液; D 在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 D 是氢氧化钙,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酸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酸和碱生成盐和水,所以 E 为水。(1)B 的化学式是CuO;(2)C 的类别是酸;
27、(3) 反应 EA(水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 O2;反应DE(氢氧化钙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 Ca(OH)2 = CaCO3 + H2O(或 Ca(OH)2+ 2HCl = CaCl2 + 2H2O 等)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 3 个小题,共 18 分)23. 某化学兴趣小组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步骤的名称是_。(2)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3)步骤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出现_时,停止加热。(4)将氯化钠与泥沙分离所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具有_的性质。【答案】 (1). 溶解 (2). 引流 (3). 较多固体 (4). 易溶于水
28、【解析】 (1)步骤的名称是溶解,目的是将粗盐变成溶液和难溶性固体的混合物,以便于过滤分离;(2)步骤是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3)步骤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或有少量液体剩余时) ,停止加热,剩余液体靠余热蒸干,如停止加热太晚,易导致晶体飞溅;(4)将氯化钠与泥沙分离所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具有易溶于水的性质。24. 在一次化学课上,老师提供了以下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请回答。(1)仪器 a 的名称是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室常用 A 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有_;收集二氧化碳应
29、选择的装置是_(填字母序号) 。(3)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氯化氢气体。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将气体通过 E 装置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填“能”或“ 否”) 。(4)用 F 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通入二氧化碳后,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_ 。【答案】 (1). 集气瓶 (2). CaCO3+2HCl = CaCl2+H2O+CO2 (3).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4). B (5). 否 (6). 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解析】 (1)仪器 a 的名称是集气瓶;(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原理是盐酸和碳酸钙常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水,反应方程式为:CaCO 3+2
30、HCl = CaCl2+H2O+CO2;实验室常用 A 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加热固体制取气体时选用固-固加热型;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时,选用固- 液常温型(A) ;选择收集装置需考虑气体的密度、是否与空气的成分反应、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B;(3)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氯化氢气体。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若将气体通过 E 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二氧化碳都能反应,即也能将二氧化碳吸收;
31、(4)用 F 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通入二氧化碳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溶液呈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25. 碳酸钠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1)A 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 _性。(2)B 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_,说明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3)C 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静置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提出问题】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还有哪些溶质?【分
32、析讨论】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 (填化学式,下同)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实验验证】为检验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方案_(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答案】 (1). 碱 (2). 有气泡产生 (3). Ca(OH)2+ Na2CO3= CaCO3+2 NaOH (4). NaCl (5). CaCl2 (6). 取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含有氯化钙,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没有氯化钙;【解析】 (1)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溶液不变色,A 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2)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
33、氯化钠,B 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3)C 试管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 2+ Na2CO3= CaCO3+2 NaOH;【分析讨论】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静置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碳酸钙) ,说明盐酸没有剩余,因为碳酸钙和盐酸不共存;上层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不呈碱性,即溶液中无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由于生成的氯化钠与其他物质都不反应,故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NaCl;氯化钙和碳酸钠能反应,反应后不一定有氯化钙剩余,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CaCl2;【实验验
34、证】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检验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为:取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含有氯化钙,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没有氯化钙。五、计算题(本题包括 2 个小题,共 8 分)26. 如图是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请计算:(1)硫酸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 填最简整数比) 。(2)要把 100g 该浓硫酸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 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g。【答案】 (1). 1:2 (2). 390【解析】 (1)硫酸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164=1:2;(2)溶液的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需要的浓硫酸中
35、溶质和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相等,设要把 100g 该浓硫酸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 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 x,(100g+x)20%=10098%,x=390g。27. 向一定质量的 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 66.9g 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 4.9g 蓝色沉淀。请计算:(1)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_。(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答案】 (1). 80g (2). 5%【解析】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x,反应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 y;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80 98 142x 4.9g y80/98=x/4.9g x= 4g142/98=y/4.9g y=7.1g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g5%=80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80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