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 45分)一、选择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1.5分,共 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4个选项中,只有 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O 2、CO 2、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是内环境的一部分解析 血液、血红蛋白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也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2下表为测定的人体细胞外液(表中没列出淋巴的测定数据)与细胞
2、内液的部分物质含量的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成 分 mmolL 1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 2.5 1.5 103.3 6.0 16.0 147 4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A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 等B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肝细胞中的 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至少需穿过 6层磷脂分子层D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解析 属于血浆,CO 2从肝细胞产生场所扩散到血浆,至少穿过线粒体的两层膜、细胞膜进入组织液。再穿过一层毛细
3、血管壁(两层细胞膜)进入血浆,因而需要穿过 10层磷脂分子层(5 层膜)。3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C )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解析 组织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产生和维持,同时它们的正常代谢又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由于内环境中有很多成分,只要有一种物质的含量远低于正常水平,稳态就会遭到破坏,A、B、D 三项只是有可能成立,但不是必然结果。4下图为正常人体内环境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表示体液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反应“C 6H12O6CO 2H 2O”可发生在中B体液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构成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的成分
4、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解析 根据题干表示体液的成分可以判断,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是淋巴。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人体正常的细胞(除成熟的红细胞外)都能进行“C 6H12O6CO 2H 2O”的反应。5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D )毛细血管管壁破损 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淋巴管阻塞 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 B只有C只有 D解析 组织水肿是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中,从而引
5、起水肿现象。题中的使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水肿。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激素、氨基酸、蔗糖等有机物是内环境的成分B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大都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D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 pH等保持不变解析 蔗糖存在于植物细胞,消化液不属于体液,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7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可表示为( D )解析 组织细胞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渗透。部分组织液可单向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再由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
6、环。82017 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血浆中乳酸大量增加而 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D )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B乳酸与 NaHCO3反应生成弱酸 H2CO3CH 2CO3分解生成的 CO2可经呼吸系统排出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解析 血浆中含有 H2CO3/NaHCO3缓冲对,乳酸大量增加后,可与 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H 2CO3不稳定,分解生成的 CO2可经呼吸系统排出,从而使血浆 pH保持基本不变。9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
7、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B若某人患肾炎疾病,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图中和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解析 首先识别图中各结构的名称:为毛细血管壁细胞,为组织液,为组织细胞,为淋巴,为血浆,为红细胞。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形态为镰刀型,组织液增加会引起组织水肿,烫伤后出现的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这层细胞的内侧液体是血浆,外侧则是组织液。10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
8、病。例如,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 B )A寄生虫感染 B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C肾小球发炎 D体内严重缺少无机盐解析 由于食物缺乏,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水进入组织液,出现组织水肿。11(2017长春市实验中学)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 ab段和 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B )Aab 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有氧呼吸频率加快Bbc 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 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
9、液Dab 段产生的乳酸,在 bc段与 Na2CO3反应解析 图中 ab段上升是由于初进高原,空气稀薄,人体无氧呼吸加强,产生了较多的乳酸;进入血液的乳酸能与缓冲物 NaHCO3反应。12人体小肠中的氨基酸进入骨骼肌细胞的正确途径是( A )A血液组织液肌细胞B淋巴血液组织液肌细胞C血液淋巴组织液肌细胞D淋巴组织液肌细胞解析 血浆中的氨基酸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由毛细血管经主动运输进入组织液,再由组织液经主动运输进入肌肉细胞。13如图为小肠绒毛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葡萄糖进入 1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3 内液体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C由 2携带的氧到组
10、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 6层生物膜D5 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与 3内一样多解析 1 为小肠绒毛细胞,2 为红细胞,3 为毛细血管,4 为组织液,5 为毛细淋巴管;O 2离开红细胞要经过 1层生物膜,然后通过单层毛细血管壁需经过 2层生物膜,再进入组织细胞又通过1层生物膜,但选项中最终到达的部位是“发挥作用的部位”具双层生物膜的细胞器线粒体,所以至少需经过 6层生物膜;组织液(4)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淋巴中含有的蛋白质比血浆中少。1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
11、系可表示为血浆 组织液 淋巴 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解析 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它们在物质组成上相似,都含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尿素以及激素等,因此选项 A、B 正确。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中,血浆和组织液间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间以及淋巴和血浆间的交换是单向的,因此选项 C正确。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直接吸收,故选项 D错误。15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D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解
12、析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也是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16肺泡中的 O2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共通过生物膜( D )A6 层 B8 层C9 层 D11 层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经过的结构。O 2由肺泡进入红细胞,需经过肺泡壁(2 层)和毛细血管壁(2 层),进入红细胞(1 层)与血红蛋白结合后,随血液循环被运输到毛细血管动脉端,再穿过红细胞膜(1 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 层)、组织细胞膜(1 层)、线粒体双层膜(2 层),参与有氧呼吸,而毛细血管壁、肺泡壁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因此共通过了 11层生物膜。1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13、的是( B )A抗体 B血红蛋白CCa 2 D激素解析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抗体、Ca 2 、激素均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18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艾滋病患者出现病症与内环境稳态的失衡有关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解析 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要求的理化条件是比较严格的,即温度、酸碱度和某些离子等化学物质的浓度必须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动,所以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免疫调节能
14、清除异物和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发生疾病并不一定是血液成分不稳定引起的,如人类白化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19人体红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A )A血浆 B淋巴C组织液 D血液解析 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直接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20下列关于医用生理盐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浓度为 0.9%的氯化钠溶液 B可以作为注射药物的溶剂C与健康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相近 D可为无法进食的患者提供能量解析 医用生理盐水为 0.9%的氯化钠溶液,与健康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相近,可作为注射药物的溶剂。医用生理盐水中主要含无机盐,不含有机物,所以不能为无法进食的患者提供能量
15、。21(2017广东岭南师院附中期中)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B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CH 2CO3/NaHCO3对血浆 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D葡萄糖都以协助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解析 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A 错误;人是恒温动物,内环境的温度是维持相对稳定的,B 错误;H 2CO3/NaHCO3是一对缓冲体系,对血浆 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 正确;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经消化道上皮细胞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D 错误。22(2017江苏海安实验中学期中)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16、)A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共同构成内环境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恒定不变C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就是神经调节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析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包含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3(2017陕西咸阳云阳中学摸底)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C内环境温度的调节中
17、枢在下丘脑D内环境稳态包括成分稳态和理化性质稳态解析 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A 错误;内环境发生变化后,机体自身会通过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来维持自身内环境的稳态,B 正确;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C 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D 正确。24下列反应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B )A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 CO2和水 B抗毒素与外毒素结合C乳酸转变成丙酮酸 D人体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解析 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 CO2和水发生在细胞内;抗毒素与外毒素结合,即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中;乳酸转变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内;人体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发生在消化道内,不属于内
18、环境。2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 A )A细胞核中 DNA含量相对稳定 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D血浆 pH相对稳定解析 核 DNA在细胞内液中,A 项错误。26(2017吕梁高二检测)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B )A BC D解析 图中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为淋巴。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当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渗透压时,水分子较多地流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增多。27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 A )A血浆 B组织液C淋巴 D细胞内液解析 静
19、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射到静脉中,即血浆中。28下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 1、2、3、4 分别是( A )A消化、循环、泌尿、呼吸 B循环、呼吸、泌尿、消化C呼吸、泌尿、循环、消化 D消化、循环、呼吸、泌尿解析 图中 1表示进入,应为消化系统,2 表示体内循环,应为循环系统,3 表示排出,应为泌尿系统,4 表示进入和排出双向进行,应为呼吸系统。29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部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中,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共穿过了几层膜( C )A3 B4C5 D6解析 O 2进入血管中并与血红蛋白结合,必须要考虑三点:一是 O2从外界环境进入肺泡中,经过呼
20、吸道,并未穿过任何生物膜;二是肺泡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O 2在穿过时先进细胞膜,再出细胞膜,共穿过 2层细胞膜,同样,毛细血管壁也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的,O 2在穿过时要穿过 2层细胞膜;三是 O2要与血红蛋白结合,必须穿过 1层红细胞膜。结合上述三点,总共要穿过 5层膜。30(2015全国卷)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 0.9%的 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 10 mLC细胞内液 Na 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 Na 的增加D输入的 Na 中 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析 输
21、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同时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所占比重不同,注射的 20 mL的生理盐水到体内后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分配不同。Na 主要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内液 Na 的增加远小于细胞外液 Na 的增加。第卷(非选择题 共 55分)二、非选择题(共 55分)31(8 分)下图是内环境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a、b、c 代表不同的系统或组织器官,A、B、C 代表不同的细胞外液。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_呼吸_系统,b 表示_消化_系统,A 表示_组织液_。(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组织细胞内的 CO2浓度高于组织液_
22、。(3)运动员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血液的 pH仍然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NaHCO 3_发生反应。(4)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无机盐等代谢废物是通过泌尿系统和_皮肤_(器官)排出体外的。解析 (1)由图可知,a 为呼吸系统,b 为消化系统,c 为泌尿系统,A 是组织液,B 是血浆,C是淋巴。(2)CO2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只能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由于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故 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3)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血液中的 NaHCO3可以与乳酸反应,使血液的 pH维持相对稳定。(4)细胞
23、代谢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无机盐等代谢废物是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的。32(9 分)有一类疾病属于呼吸性酸中毒,是由于呼吸道阻塞,肺膨胀不全或肺炎等导致体内CO2排出受阻。请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血液的 pH通常在_7.357.45_之间,当血液中 CO2大量积累时,它就与水反应形成_H2CO3_,该物质在血液中的积累会使血液 pH低于_7.35_,但总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该物质又会很快被分解成_水和 CO2_。(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 pH_下降_,但乳酸可与血液中的_NaHCO 3_发生反应,生成_乳酸钠、水和 CO2_,这样,血液
24、 pH就相对稳定。(3)病人从水果中摄入的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碳酸反应,生成_NaHCO 3_,该物质通过_肾脏_排出体外,因此血液 pH不会升高。(4)由上述看出,血液中的_H 2CO3_和_NaHCO 3_是一对重要的缓冲物质,它对于维持血液_pH_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33(9 分)英国老年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脑梗死病人脑中有新生神经元存在,这为治疗包括脑梗死在内的脑猝死提供了可能。(1)脑部神经元的直接生活环境是_组织液_,血管阻塞使相关部位的内环境中化学组成和_酸碱度、渗透压_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神经元代谢_紊乱_,最终导致细胞坏死,由此可知_内环境稳态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
25、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大脑中的兴奋产生与传递与体液中 K 、Na 有关。尝试构建人体内 Na 、K 的动态平衡模型(在图中用箭头表示,不考虑红细胞、毛细血管壁等特殊细胞)。(3)除图中所示的系统外,Na 、K 的动态平衡还有_内分泌_系统参与调节,还可能有_泌尿_系统直接参与 Na 、K 的排出,由此可知_内环境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 (2)解析 (1)脑部神经元是组织细胞的一种,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管阻塞是一种病理反应,会影响内环境的稳定,会使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酸碱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发生变化会导致细胞代谢活动发生
26、紊乱,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血浆中的无机盐离子与组织液可进行相互交换,组织细胞浸在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无机盐离子可以进入细胞内,细胞内的无机盐离子也可以运出细胞进入到组织液中。(3)(2)图示中的消化道属于消化系统,多余 Na 、K 的排出还需通过泌尿系统,当然 Na 、K 动态平衡的维持还需体液调节,内分泌系统参与。34(13 分)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下列标号所示结构或物质的名称:_淋巴_、_毛细淋巴管_、_毛细血管_、_血浆_、_红细胞_、_组织液_、_组织细胞_。(2)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_和_(填标号),毛细淋巴管
27、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和_(填标号)。(3)我国前几年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极低的劣质奶粉。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是上图中哪部分的液体增多所致?_组织液_。(4)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_红细胞_,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基因突变_,此病对人体有氧呼吸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第_三_阶段。解析 解答本题应先辨认结构或物质名称,再思考相关问题。35(6 分)血液中含有钙,它与血液凝固有关,如果设法除去血液中的钙,可阻止血液凝固,已知柠檬酸钠能去除血液中的钙,请你协助设计一份探究计划,证明这一结论。(1)探究的问题:_钙对血液凝固有没有影响_?(2)作出
28、的假设:_钙对血液凝固有影响_。(3)材料器具:试管架、试管 2支、标签 2张、新鲜动物血液、柠檬酸钠溶液、生理盐水。(4)实验步骤:先用标签“甲”和“乙”对两支试管进行编号。在“甲”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乙”试管中_加等量生理盐水_。取新鲜动物血液 10 mL,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5 mL,并轻轻振荡,然后将试管静置于试管架上。15 分钟后,可见“甲”试管中的血液_不凝固_,“乙”试管中的血液_凝固_。(5)实验结论:_钙与血液凝固有关_。解析 利用对照实验,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此题的单一变量为血液中是否含钙。其他的无关变量要保持等量和适宜,实验结果的分析要适合,实验结论要与作出
29、的假设相一致。36(10 分)(2017山东潍坊五县期中)右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 表示四种体液,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1)AD 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D_细胞内液_;_A_组织液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B体液是_淋巴_,经过循环它由_左右锁骨下静脉_汇入 C中。B、C 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C(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或 B中蛋白质含量很少)_。(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无机盐、蛋白质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_HCO _、HPO 等离子有关。3 24(4)如果代表 O2,则其由体外进入到组
30、织细胞需要_呼吸系统、循环系统_(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_。解析 (1)由图可知,A 是组织液、B 是淋巴,C 是血浆,D 是细胞内液,A、B、C 共同构成内环境,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B 是淋巴,经过循环它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B、C 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血浆内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HCO 、HPO 等离子有关。(4)代表 O2,其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3 24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