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怀柔区 20182019 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语 文 2019.2 本试卷共 8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 题。材料一中医针灸几千年来不断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2010 年,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医学是中医学中最早发现与应用的,甚至可以说是中医的发展源流,也是中医经络学说和腧穴学说的起源。针灸学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和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生存实践中,与大
2、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现、 提炼、 、 、 的过程,即由零星到整体、偶然到必然、被动到主动,无序到有序、散在到系统、自发到自觉,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运用。几百万年前,伟大的祖先在广博的土地上劳动生息,同大自然作残酷斗争和拼搏,慢慢学会了制造简单粗糙的石制工具,这其中就有用于针灸的砭石。而针灸工具的使用、针灸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丰富,奠定了针灸保健和治疗的基础。针灸的手法之一是针刺。针刺的起源大体有两种说法:一种当起源于距今一万年至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一些出土文物可能佐证,此时期用于针刺的工具,已经被人为加工成一定形状。第二种可追溯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此时期人们使用的针具
3、前身是砭石,更趋原始与天然。当人们驱赶野兽时或在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石器、棍棒等,极易被碎石片、棍棒等击中或在劳作中受到意外创伤,这时人们开始下意识地自我按摩及用物品敲打这些部位。天长日久,人们逐渐有意识地利用尖锐的小石片或荆棘、松针来刺激某些部位,以求止痛袪病。后来,人们还将石片进行一定的磨制加工,以便更好地适应与方便应用,此即为砭石。这种方法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最了不起的学术,即“以痛为腧” 。现今的病灶点、痛敏点、反应点、激痛点等针刺理论,即主要源于此。以石为针,以砭而治,是早期针刺治病的萌芽阶段。当时在不同地区、不同医家、不同时期,对“砭石”的应用与叫法也不同,有的叫针石,有的叫砭石,还
4、有的叫馋石。这也开创了以针灸治疗为代表的中医外法的先河。随着社会发展、医学技术进步,针刺工具不断改进,制作工艺不断提高。继砭石、石针之后,出现过不同形态与质地的工具,例如骨针、竹针、陶针。到了夏商青铜器时代至春秋铁器时代,由于冶金技术的发明,针具又更新为铜针、铁针、银针、金针等。各种金属针具的发明,推进了理论的发展,其中,以黄帝内经的诞生为针灸学成熟的标志。九针理论的出现,既是对针具的细分与应用,更是针灸理论临床应用的结晶与升华。因此,九针,即是针具理论,更是针刺理论成熟的一个缩影。如今,随着现代科技元素的引入,针具日益丰富,未来的中医针灸,将在医学领域、保健领域等,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无限的
5、应用前景。(取材于吴中朝相关文章)2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针灸”相关内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医学的三个分类为针灸医学、经络学和腧穴学。B早在旧石器时代, “砭石”就初步具有了“针”的形状。C针刺工具的不断改进促进了针灸理论的长足发展。D九针理论就是指针具的细分和应用。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概括针灸学的发展历程,并填写在横线上。 (3 分) 材料二针灸针与注射器折射出东西方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前者强调内源性的自我治病能力,后者则侧重于外源性的干预力量。同样的病人使用相同的药物,但疗效各不相同,导致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体自身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与药物治疗相比,在扎针时,没有施加给身体任何
6、外来物,只是通过针刺激发和加强人体本身所固有的调节能力,进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注射器是通过注射针头向体内注射药物或抽吸血液的,与注射器相比,针刺疗法最不可思议之处在于,把针刺入人体再拔出来而不放出血液或其它任何液体。毫无疑问,一根针灸针本身不具有任何治疗作用,但扎到人身上就产生了疗效,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人体自身。经过千百万年的自然进化,人体本身形成了一种自我调节和治病能力,当人体感受外部伤害或自身出现失衡状态时,会自我调整恢复正常的功能,这种能力被中医称之为“正气” 。针灸的治疗作用,就是通过针刺或艾灸体表的穴位,激活或加强人体内在的自我调节作用,这种作用包括目前为止已知的人体自我调节作
7、用,也包括那些尚未知晓的自我调节功能。很多患者在“冬至”节气前后根据病情,选择特定穴位予以针刺、艾灸或贴敷,能起到顾护初升阳气、扶正固本、调节阴阳、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调动人体潜能,激发正气,祛除病邪,恢复健康。针灸是一种侵入性治疗,西方人认为这是一种外科手术,所以在美国,针灸针是被作为手术器械来管理的。最初针灸传到西方时,操作者也是外科医生,但手术与针刺治疗理念完全不同。手术的施术部位是病灶,目的明确,如排除脓液、切除肿块、缝合受损脏器组织等,也就是所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针刺强调要远离病变部位, “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取之足,病在足取之腘” ,这正是针灸整体性治疗
8、的体现,也是与西医外科手术最大的不同。 (取材于白兴华相关文章)3根据材料二,下面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针灸强调内源性的自我治病能力,注射治疗则侧重于外源性的干预力量。 B.药物治疗对身体施加外来物,而针灸是激发和加强人体本身的调节能力。C.与西医相比,针灸疗法的神奇之处在于针灸针本身并不具有治疗作用。 D.针灸被西方人认为属于外科手术,实际上二者的治疗理念完全不同。4根据材料二,下列所拟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针灸为什么能治病 B.高明的针灸 C.中西医的比较 D.治疗的不同选择材料三据统计,目前已有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运用中医针灸治疗疾病,仅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并向
9、全球推荐可以使用针灸治疗的疾病就有 43 种。然而针灸诊疗在我国本土发展却是不容乐观,特别是在技术等领域,针灸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针灸的适应症没有真正确立。即使国家统一编写的针灸教材针灸学 针灸治3疗学等,也只是依照其临床疾病的分类进行了罗列,并没有系统地对其所治疗的疾病进行过科学的评价。这也是造成民众不约而同地认为针灸只能用于治疗疼痛方面疾病的原因之一。其次,对于临床一线的针灸工作者来说,一个很大的困扰是缺少可依据的确切的规范和准则。针灸医师主要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来制定治疗方案这是业界共识,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这种没有规则支撑的“共识”显得不够可靠,因此有一些患者不能遵循医嘱,导致针灸
10、效果打折扣。标准和规则的缺失也导致从事针灸临床工作的医师水平参差不齐。我国目前从事针灸临床工作的人员,远远不限于通过正式针灸教育在综合医院针灸科和针灸专科医院的临床医生,一些从事针灸临床工作的医生多半是“半道出家” ,这样就使得针灸临床不够专业化。即使经过正规针灸教育的人员,因为各地教育机构和带教人员的水平差异,其医疗水平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针灸疗法的发展。 (取材于方泓相关文章)5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三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祛病:读作 q。B.针灸:形声字,上声下形。C.辨病与辨证:不可写成“辩病与辩证” 。D.半道出家:可以替换成“科班出身” 。
11、6根据材料三,下列有关针灸发展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通过针灸,身体中相当多的疾病是可以治好的。B.将来中医用针灸治病仍可基本沿用古人的治病原理。C.只要适应症确立,针灸就可以治疗包括疼痛在内的各种疾病。D.制定好针灸相关的标准和规则,中医针灸就可以走出国门。7请联系三个材料,分别概括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原因。(6 分)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3 题。臣窃观自古人主,享国日久,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虽无暴政虐刑加于百姓,而天下未尝不乱。自秦已下,享国日久者,有晋之武帝、梁之武帝、唐之明皇。此三帝者,皆聪明智略有功之主
12、也。享国日久,内外无患,因循苟且,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趋过目前,而不为久远之计,自以祸灾可以无及其身,往往身遇祸灾,而悔无所及。虽或仅得身免,而宗庙固已毁辱,而妻子固已困穷,天下之民固已膏血涂草野,而生者不能自脱于困饿劫束之患矣。夫为人子孙,使其宗庙毁辱;为人父母,使其比屋死亡,此岂仁孝之主所宜忍者乎?然而晋、梁、唐之三帝,以晏然致此者,自以为其祸灾可以不至于此,而不自知忽然已至也。 盖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苟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则不能询考贤才,讲求法度。贤才不用,法度不修,偷假岁月,则幸或可以无他,旷日持久,则未尝不终于大乱。伏惟皇帝陛下,有恭俭
13、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物之意。然享国日久矣,此诚当恻怛忧天下,而以晋、梁、唐三帝为戒之时。以臣所见,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浇薄,财力日以困穷。而陛下高居深拱,未尝有询考讲求之意。此臣所以窃为陛下计,而不能无慨然者也。4夫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晋、梁、唐三帝者,不知虑此,故灾稔 【1】 祸变生于一时,则虽欲复询考讲求以自救,而已无所及矣!以古准今,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过今日,则臣恐亦有无所及之悔矣。然则,以至诚询考而众建贤才,以至诚讲求而大明法度,陛下今日其可以不汲
14、汲乎?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2】 。”臣愿陛下以终身之狼疾为忧,而不以一日之瞑眩为苦。臣既蒙陛下采擢,使备从官,朝廷治乱安危,臣实预其荣辱,此臣所以不敢避进越之罪,而忘尽规之义。伏惟陛下深思臣言,以自警戒,则天下幸甚! (取材于王安石上时政疏,有删改) 注释:【1】灾稔:灾难(酝酿)成熟;稔:本指庄稼成熟。【2】“若药”二句:意思是吃了药不感到头晕目眩,疾病就不能痊愈。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使其比屋死亡 比:紧靠B. 以晏然致此者 晏:安定C. 而不能无慨然者也 慨:慨叹D. 以古准今 准:准则9.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15、)A. 而不为久远之计 而不可以旷日持久B. 为人父母 此臣所以窃为陛下计C. 而以晋、梁、唐三帝为戒之时 可以侥幸一时D. 官乱于上 莫急于今日10. 下列对文中划横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而妻子固已困穷而妻子儿女本来已经陷入困境而走投无路B.此岂仁孝之主所宜忍者乎这些难道是仁孝的天子所应该忍受的吗C.则虽欲复询考讲求以自救 那么即使再想去咨询考察讲求法度来救护自己D.臣实预其荣辱 我确实可以预见它的荣辱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本文是作者向当时君主提出自己治理时政建议的奏章,与陈情表文体相同。B. 本文作者以“晋、梁、唐”三位君王为例,
16、劝诫皇帝一定要效仿他们以建立功业。C. 王安石指出当时上层官员胡作非为,底层百姓日渐贫困,皇帝却不问究关注。D. 本文开篇即表达君王要至诚至切为天下忧虑的观点,然后层层论证提出建议。51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 分)虽无暴政虐刑加于百姓,而天下未尝不乱 以自警戒,则天下幸甚13.根据文意回答,王安石认为君王具备了“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后,还需要怎么做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呢?请根据文意概括。(4 分)下面选文均出自论语为证,请从中任选一则,简要概述其表达了孔子在为政方面的什么观点。(4 分)选文一:子曰:“道 【1】 之以政 【2】 ,齐 【3】 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
17、耻且格 【4】 。” 注释:【1】道:引导。 【2】政:法制,禁令。 【3】齐:整齐、约束。 【4】格:来,归顺。选文二: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 【1】 直错 【2】 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注释:【1】举:选拔。 【2】错:同“措” ,放置。3、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16 题。 (共 12 分)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 【1】 ,樽酒家贫只旧醅 【2】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注释:【1】兼味:多种美味佳肴。【2】旧醅:隔年的陈酒。14. 下列对本诗
18、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交代了户外环境,点明了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作者的心境。B.颔联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通过扫花径、开蓬门的行为增强了生活实感。C.颈联描绘了待客的生活场景,让人感受到主客之间的深厚情谊和融洽气氛。D.尾联呼邻共饮的细节描写别开生面,尤其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15. 下列选项中与“舍南舍北皆春水”一句意境相似的一项是(3 分)A. 清泪恰同春水涨。拭尽重流,触事如何向。 (赵长卿蝶恋花闲上西楼供远望)B. 一溪春水送行舟。无情月,偏照水东楼。 (宋丰之小冲山) C.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王安石北陂杏花)D. 正是玉人肠断处,一渠
19、春水赤阑桥。 (温庭筠杨柳枝)16.本诗和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都写了与“客”相关的内容。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点。(6 分)约 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6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共 8 分)论语有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之语。而“山” “水”一直是文人笔下的宠儿。“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 ”李白开篇即夸张地写出天姥山恢弘气势。 (梦游天姥吟留别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 ”水在苏轼笔下波澜不兴。 (前赤壁赋 )王安石游山感慨万千, “夫夷以近, ;险以远, 。 ”( 游褒禅山记 )
20、李煜运用比喻手法,寄情江水,将亡国之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 。 ”(虞美人 )4、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2 题。北京秋天下午的我莫言据说秋季的北京的天是最蓝的,蓝得好似澄澈的海,如果天上有几朵白云,白云就像海上的白帆。如果再有一群白鸽在天上盘旋,鸽哨声声,欢快中蕴涵着几丝悲凉,天也就更像传说中的北京秋天的天了。但我在北京生活这些年里,几乎没有感受到上个世纪里那些文人笔下的北京的秋天里美好的天。那样的秋天是依附着低矮的房舍和开阔的眼界而存在的,那样的秋天是与蚂蚁般的车辆和高入云霄的摩天大厦为敌的,那样的天亲近寂寞和悠闲,那样的天被畸形的繁华和病态的喧嚣扼
21、杀了。没有了那样的天,北京的秋天就仅仅是一个表现在日历牌上的季节,使生活在用空调制造出来的暧昧温度里、很少出门的人忘记了它。在北京的秋天的下午,我偶尔去菜市场采买。以前,北京的四季,不但可以从天空的颜色和植物的生态上分辨出来,而且还可以从市场上的蔬菜和水果上分辨出来。中秋节前后,应时的水果是梨子、苹果、葡萄,也是各种甜瓜的季节,但现在的北京,由于交通的便捷和流通渠道的畅通,天南海北的水果一夜之间就可以跨洋越海地出现在市上。尤其是农业科技的进步,使季节对水果的生长失去了制约。比如从前,中秋节时西瓜已经很稀罕,而围着火炉吃西瓜更是一个梦想,但现在,即便是大雪飘飘的天气里,菜市场上,照样有西瓜卖。大
22、冬天卖海南岛生产的西瓜不算稀奇,大冬天卖京郊农村塑料大棚里生产的西瓜也不算稀奇了。市上的水果蔬菜实在是丰富得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东西多了,就没有好东西了。有时候下午也有记者来家采访我,有时候下午我在家里要见一些人,有朋友,也有不熟悉的探访者。媒体采访是一件很烦人的事,但也不能不接受,于是就说一些千篇一律的废话。朋友来家,自然比接受采访愉快,我们喝着茶,抽着烟,说一些杂七拉八的话,有时候难免要议论同行,从前我口无遮拦,得罪了不少人,现在年纪大了,多了些狡猾和世故,一般情况下不臧否人物,能说好话就尽量地说好话,不愿说好话就保持沉默,或者今天天气哈哈哈按说北京是个四季分明的地方,秋天有三个月。中秋
23、应该是北京最好的季节,其实,中秋无论在哪里,都是最美好的季节。我小时候在山东老家,对中秋节就很感兴趣,因为中秋节除了天上有一轮圆月,地上还有月饼。苏东坡的千古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是在我的故乡做知州时写的,可见那时的月亮是何等的明亮。那时还没有吃月饼的习俗,如果有,苏东坡不会不写的。月饼之所以有馅,是因为当时在月饼里夹上了造反的信号,要造蒙古人的反。我少时听一个去内蒙古贩卖过牲口的人说,八月十五夜里,蒙古人要到草里去藏一夜。我总是感到那中秋节是北京人发明的一个节日,因为北京曾是元朝7的大都。元大都的城墙遗迹,就在我曾经住过的小西天附近,那上边有很多树,如果在秋天的下午,站在元大都城墙
24、上的树林子里,也许会更多地感受到一些北京秋天的美丽吧。也许我应该去一次,为了这篇文章。现在,距离中秋节还有一个月,月饼大战就拉开了序幕。月饼花样繁多得令人无所适从,看起来都很精美,但味道一般。我知道我也像鲁迅先生笔下那个九斤老太一样,不能对现在的食物给予公正的评价。其实,现在的月饼使用的材料绝对比过去的材料高级,味道也应该好于以往,感到不好吃,不是月饼的问题。其实,最精美的还不是月饼,而是包装月饼的盒子,那真是金碧辉煌,好似一座宫殿。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如此精美的盒子包装吃的东西。我每年都要为如何处理空月饼盒子发愁。人类真是自找麻烦的动物,科学越发展,人类面临的麻烦就越多。北京的秋天最为著名
25、的地方就是香山,而香山的名气多半是因为那每到深秋就红遍了山坡的树叶。长红叶的树木多半是枫树。我猜想,当年曹雪芹曾经爬上过香山观赏过红叶,纳兰性德也上去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也上去过。周作人在那附近的庙里住过很长时间,写出的文章里秋气弥漫,还有一股子树叶的苦涩味道。我在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始终没去过香山。但似乎对那个地方并不陌生,那漫山遍野的红叶在我的脑海里存在着。如果真去了,肯定失望。我知道看红叶的人比红叶还要多,美景必须静观,热闹处无美景。现在是北京秋天的一个下午,我打破下午不写作的习惯,坐在书桌前,回忆着古人关于秋天的诗句来结束这篇文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秋风忽
26、洒西园泪,满目山阳笛里人” , “枫叶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古人有“悲秋”之说,大概是因为秋天的景象里昭示着繁华将逝,秋天的气候又暗示着寒冷将至,所以诗中的秋天总是有那么几分无可奈何的凄凉感,但也有唱反调的。李白就说:“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杜甫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黄巢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放百花杀” ;毛泽东说:“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但即便是反调文章,也没有把悲变为喜,只不过是把悲凉化为悲壮而已。 18.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澄澈:清澈透明B. 暧昧:不
27、光明正大、不可告人C. 世故:圆滑、不得罪人D. 臧否:褒贬、评论1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作者眼中北京的秋天应该依附着低矮的房舍和开阔的眼界,充满了寂寞和悠闲。B. 有时候作者在下午接待媒体、朋友或探访者,但心情却不是非常地愉快和放松。C. 作者之所以不爬香山,是因为香山漫山遍野的红叶在作者的脑海里始终存在着。D. 作者认为中国文人“悲秋”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这也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境。20.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文是如何围绕题目组织材料的?(4 分)21. 关于“月饼”作者为什么用了很多笔墨?有什么好处?(6 分)22. 文章第段和第段内容都运用了“对比”
28、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任选一处并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6 分)85、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0 分。23.微写作(10 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150 字。红楼梦和呐喊中塑造了众多母亲的形象,这些母亲虽展现了被时代束缚的悲哀,但无不散发着本能的母爱。请依据原著故事情节,从两部作品中任选一位母亲进行描述。作家周国平说: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灵魂的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请联系平凡的世界 红岩 老人与海 边城的阅读(选择其中的一部或多部) ,写一段抒情性文字,抒发对“高贵灵魂”的讴歌。本学期,某校启动了“海量阅读”工程,即进行大量阅读、广泛阅读。
29、对此,学生议论纷纷。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4.作文(50 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做答。不少于 700 字。 亥年新春,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观众的极大热情。有人说,震撼视听的舞美设计,使山水的形象之美和诗词的意境之美相得益彰;有人说,自带故事的参赛选手,让我们找到了立志的榜样;有人说,绝地反击的自救环节,昭示了奋斗之路不能轻言放弃;有人说, “双字超级飞花令”提升了看点,说明好节目也需要不断创新;还有人说,这个节目激发了民族文化自信,唤醒了亿万国人心中的诗意和梦想这些议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要求:自选角度,自我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主席在 2019 年新年贺
30、词中说,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请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或是对未来的联想感悟,以“奔跑,追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有细节,有描写。9怀柔区 20182019 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语文答案 2019.3 一、第一大题(24 分)1 (3 分) C 2 (3 分)积累 加工(改进) 成熟 (给分标准:首先关注三个词之间的逻辑顺序;(三个词如果逻辑顺序不对,即使有正确词语出现,也不得分。比如填“发展、使用、成熟” ,只能得 2 分。前两个词顺序有误,只得一个空的分数。 )其次,每个空的内容意思对即可。比如“积累” ,可以替换成沉淀、实践等。
31、“加工、改进”可以替换成改良、发展等。 “成熟”可以替换成升华、完善等。 )3 (3 分) C 4 (3 分) A 5 (3 分) D 6 (3 分) B 7 (6 分))治病原理和优势:中医针灸是利用针刺工具治疗疾病,强调内源性的自我治病能力,通过针刺激发和加强人体本身所固有的调节能力,以调节人体平衡状态而达到保健治疗的目的,是整体性治疗的,且有历代延续的完整知识体系;(2 分)人文价值:针灸学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和劳动人民与大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 黄帝内经以及九针理论等凝聚了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独特文化表现;(2 分)实际贡献:中医针灸能治疗多种疾病,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2
32、分)二、第二大题(24 分)8. (3 分)D 9. (3 分) A 10. (3 分) D 11. (3 分) B12.(2 分)即使没有暴政酷刑施加到百姓身上,天下也没有不乱的。(2 分)把它作为自己的警戒,那么就是天下的大幸了。13.(4 分)用至诚的态度咨询考察、广泛培养贤才、任用贤才;用至诚的态度讲求法度并极大地修明法度。(4 分)选文一:孔子主张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用礼制统一百姓的言行,反对用刑法来约束他们。选文二:孔子认为应该荐举贤才。提拔正直无私的人,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三、第三大题(20 分)14. (3 分) D 15. (3 分) C16. (6 分)相同点:都表现出
33、作者对客人的期待之情。 (简单联系作品内容,即得 2 分。 )不同点:杜诗重点写出杜甫与客人开怀畅饮,把酒话家常的欣喜之情,还要邀请邻居对饮的兴奋,当然也有饮食不丰的歉疚。 (其中的情感,写出一种,并联系诗句,即得 2 分。 )赵诗则是写出自己在等待客人时的焦躁,以及在客人爽约后的落寞之情。 (写出失落、寂寞等一种情感,并联系诗句内容,即得 2 分。 )17.(8 分)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则游者众则10至者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四、第四大题(22 分)18. (3 分)B 19. (3 分)C20. (4 分)本文围绕在北京秋天的下午作者自己的所看所做所
34、思展开内容。通过对比,写出秋天的环境氛围、菜市场蔬果、待客、月饼、香山,以及秋天的诗句,表达了“我”在北京秋天的下午内心的不满和失落。21. (6 分)月饼是作者在秋天下午联想到的事情;月饼北京秋天节日里必不可少的内容;月饼给作者留下了很多美好印象。紧扣题目组织内容;进一步表现北京的秋天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秋天的失望和不满;同时也增加了文章内涵,深化了主题。22. (6 分)答案示例:第段:作者以印象中文人笔下的北京秋天与现实的北京秋天作对比。这种对比,写出北京秋天在作者心中应该有的特色,而这种变化实则突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失望,对原有北京秋天的留恋和向往。第段:作者以自己与
35、朋友聊天为例,写自己以前口无遮拦谈论得罪别人,而现在多了一些狡猾和世故。前后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变化,含有自嘲意味,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无奈,及对这种处事方式的否定。五、第五大题(60 分)23.(10 分)答案略。24.(50 分)答案略。参考译文:选文一: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选文二:译文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
36、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文言文阅读:我私下观察从古以来国君,在位的时间很长,如果没有至诚恳切为天下忧虑的心意,即使没有暴政酷刑施加到百姓身上,天下也没有不乱的。从秦代往下,在位时间长的,有晋武帝、梁武帝、唐明皇。这三位帝王,都是聪明有智谋有功业的天子。在位时间长,国内外没有忧患,因循守旧苟且偷活,没有至诚恳切为天下担忧的意念,只注意度过目前的日子,,不做长远的打算,自以为灾祸不会降临到自已身上,常常等到灾祸降临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即使有时候自身可以免于遭难,而国家本来已经受到了破坏和侮辱,妻子儿女本来也遭受了穷困而走投无路,天下的百姓也已经尸横
37、遍野,生还的人也时刻担心饥饿困顿和抢劫捆绑的危险。为人子孙,使宗庙毁坏受到侮辱,为人父母,却使百姓一家挨一家地死去,这些难道是仁孝的天子能够忍受的吗?然而晋、梁、唐的三位帝王由清平世界导致败亡,自认为灾祸不至于发生,却不知道突然之间灾祸就降临了。天下是最大的宝器,若非大力修明法度就不足以维持,若非广泛培养贤才就不足以保护占有。如果没有至诚恳切为天下担忧的意念,就不能寻求考察贤才,讲求法度。不任用贤才,不修明法度,苟且虚度岁月,有时还侥幸没有什么变故,但天长日久,没有不发生大的动乱的。皇帝陛下有谦恭节俭的美德,有聪明睿智的才能,有善待百姓珍爱万物的心意,而且在位时间很长了,此时确实是应该诚心为天
38、下担忧,把晋、梁、唐的三位帝王作为借鉴的11时候了。根据我的观察,现在朝廷中担任官职的人,还不能说任用了贤才,实施的政令措施,也不能说是合乎法度。官员在上胡作非为,底层的百姓日渐贫困,社会风气一天天地淡薄,国家财力一天天匮乏,而陛下住在深宫之中,从来没有咨询考察讲求法度的意思。这就是我为陛下计议而不能不发慨叹的原因。像因循守旧苟且偷生,贪图安逸而无所作为,可以侥幸一时,却不能保持天长日久。晋、梁、唐的三位帝王不知道考虑这些,所以灾难变乱一时间就发生了,即使再想去咨询考察讲求法度来救护自已,也已经来不及了。用古代来衡量现代,天下的安危成败,还可以加以挽救。有所作为的时机,没有什么时候比今天更紧急,过了今天,我担心后悔也来不及了。那么用至诚的态度咨询考察、广泛培养贤才,用至诚的态度讲求法度并极大地修明法度,陛下今日怎么能不抓紧时间去做呢?尚书上说: “如果吃了药不感到头晕目眩,疾病就不能痊愈。 ”请陛下时刻忧虑这些致命的病症,不要把一天的头晕目眩作为痛苦。我已经承蒙陛下提拔,让我做了侍从的官职,朝廷的治乱兴衰,都和我的荣辱有关,因此我不敢回避越级进谏的罪行而忘记规劝陛下的大义。请求陛下深入思考我的言论,作为自己的警戒,那么就是天下的大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