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学习总结,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内容索引,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近代前期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前(18401894年)。 (1)时代背景: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开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因而他们迫切要求开辟世界市场。 (2)侵华史实:西方列强利用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雄厚力量,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线索梳理,(3)阶段特征: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
2、为主要手段。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沙皇俄国。 (4)主要抗争:禁烟运动、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的抵抗、林则徐等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等。,第二阶段:中日甲午战争到一战结束(18941918年)。 (1)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同时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矛盾加剧,19141918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2)侵华史实: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列强还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以大举输
3、出资本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一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迫使袁世凯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3)阶段特征:侵华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逐渐实行“以华治华”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文化侵略也日益加强。侵华的主要国家除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外,还有后起的德、日、意、奥等国,它们在中国既勾结又争夺。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共同支配,英占优势,后在“一战”期间日本独霸。 (4)主要抗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政府新政立宪、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1.归纳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类型、列强侵华方式及趋势 (1)近代不平等条约的主要类型,
4、重点突破,(2)列强侵华的方式和趋势 方式 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 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文化入侵。 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 趋势 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深入内地。 经济侵略日益加强的同时,不断加强政治与军事控制。,2.理解辛亥革命是一次激进与保守的革命 (1)激进 以近代西方的政体模式取代旧王朝:推翻清朝帝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创立民国。 以西方近代文明礼仪取代传统陋习,提倡人人平等:改称谓;废跪拜礼仪。 (2)保守 新体制由旧政权中的当权人物所掌控: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掌控中央政权;地方军队主要控制在晚清新
5、军将领手中。 新政权没有解决原有的社会问题,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南京临时政府没有解决土地问题。,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答案,典型例题 (2017课标全国,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解析,解析 材料中产品广告与“国之进步”“人民精神”等新思想
6、相联系,取得巨大成功,体现出当时民众对新思想的推崇与追求,故B项正确。 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A项与材料时间“1913年”不符; C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材料仅提及广告对产品销售的影响,无法得出D项。,表述型选择题包括肯定型选择题和否定型选择题。肯定型选择题题干中常用“标志是”“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是”“表现在”“反映出”等提示语。否定型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性词语,如“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表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表述型选择题的解
7、题技巧,高分策略指导,表述型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常的解题方法有: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史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排除法,通过排除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变式演练 1.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的态度是“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A.外交政策由灵活逐渐转向僵化 B.由保卫主权
8、转向了卖国立场 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 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解析 通过材料可知咸丰的态度是不必严守条约,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恭亲王意识到,遵守条约才不会同列强为敌,从客观上也可以看出信守条约也是世界外交中各国所遵守的准则,故C项正确。,解析,答案,2.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上第一次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不久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变法维新运动,也提出振兴中国的问题;后来,义和团运动中农民爱国英雄们也提出“振兴中国”的口号。这表明 A.民族意识开始不断觉醒 B.革命纲领内容具有继承性 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 D.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答案,解析,解析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因此19世纪末民族意识已经觉醒而不是开始,故A项错误; 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是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与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不同,因此不具有继承性,故B项错误; 19世纪末,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都提出了振兴中国的口号,表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故C项正确;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并不是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