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A卷)含答案

    • 资源ID:57538       资源大小:84.42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积分,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A卷)含答案

    1、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2、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5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50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 只 有 一 项 是 符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19481949 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

    3、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21984 年 10 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 集团政治方式, 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 ”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3在 1961-1962 年的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一方面支持老挝等

    4、东南亚国家走美苏之间的中立道路;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法国等欧洲国家与美苏保持距离。这一做法A维持了印度支那地区的长期稳定B使中国在西欧赢得了广泛的盟友C导致了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D发挥了大国应具有的政治影响力41972 年中美两国签署的联合公报中,有一段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经典表述:“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这表明美国A向中国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B支持中国政府“一国两制 ”构想C当局放弃对台湾当局的扶持D承认新中国的唯一的合法地位51972-1973 年中美以“公报和公告”形式向世界宣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

    5、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同意将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这反映了当时A中美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B美国暂时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C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D中美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6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 20 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A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反映了 20 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C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D反映了中国注重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71950 年-1956 年,中国出口总额由 5.5

    6、亿美元上升到 16.5 亿美元,进口总额由 5.8 亿美元上升到 15.6 亿美元。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81953 年 3 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1955 年 3 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A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B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C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D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91955 年万隆会议与会国在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中,明确反对“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 ,以避免“利用集体自卫的名义组

    7、织侵略性的军事集团并以此作为大国控制小国的工具” 。与会国的这一立场推动了A区域集团化的发展B美苏之间矛盾的加剧C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D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101950 年冬新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控诉美国对台湾的侵略。1954 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55 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我国上述外交活动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B归功于工业化的提前实现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利于同西方大国改善关系11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讲道:“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

    8、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该论述基调一致的外交方针是A “一边倒”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另起炉灶”D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121978 年邓小平访美,在卡特总统陪同下检阅仪仗队之后,就在讲话中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 ”这意味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A提高中国国际地位B共同维护世界和平C在联合国里友好合作D平衡美苏两国的关系13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

    9、。材料反映出,在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中A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B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14邓小平在 1984 年 5 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这种外交新思维A是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B旨在发展与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C在“上海合作组织”得到首次成功实践D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不愿介入国际事务15新中国初期的对外交往主要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一边倒” ,1969 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这说明新中国的外交A适应了多极化国际格局B据形势变化进行调整C摆

    10、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D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16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 39%,美国同期从 1957 年的 20.9%下降到 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 年至 1970 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 28.6%,美国同期则由 48.6%降至 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17下图反映了 19451975 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

    11、加强18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到 60 年代末,我国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美是第一个,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我国外交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A亚非拉美国家全都实现了民族独立B西欧和日本开始挑战美国的地位C国际力量出现分化,中苏关系恶化D苏联改革失败,美日欧形成鼎立19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力。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若从政治史角度来阐释该材料,最为恰当的是A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B中国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C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

    12、济全球化发展D新兴国家将极大冲击旧的世界殖民体系20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演讲中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有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70 多个国际组织派出代表参加论坛,其中包括联合国秘书长、世界银行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等。 “一带一路”战略赢得肯定和支持是因为A全球化趋势下和平俄与发展是共同要求B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C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D全球化使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21 “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A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B导致两极格局的形成C以经济的手段来稳定资

    13、本主义体系D导致世界政局的不稳定22对于冷战原因的分析,有学者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也有学者认为冷战源于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A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B美苏冷战孕育于二战前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C冷战源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地缘政治中的利益之争D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了冷战时代的到来232018 年 4 月 13 日,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 ,以作为对之前叙利亚东古塔地区发生“化学武器袭击”的回应。对此,俄、叙表示谴责,

    14、称打击是非法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对军事行动表示支持。4 月 14 日,联合国安理会也未能通过相关决议草案。由此说明A联合国主要由发达国家操纵B多极化格局面临着严峻挑战C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D霸权主义导致国际局势动荡241961 年不结盟运动第一次首脑会议宣言倡导,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要求签订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撤除一切设在别国领土上的军事基地和消除核战争的威胁,只有根本消除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才能实现持久和平。宣言表明不结盟运动A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B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行动纲领C联合全球治理与维护世

    15、界和平稳定D谋求实现各国政治民主化与自由化25有学者认为: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 40 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下可以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联合国的成立B朝鲜半岛的分裂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D世贸组织的建立第 II 卷本 卷 包 括 四 大 题 , 共 计 50分 。 考 生 根 据 要 求 进 行 作 答 。2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变化莫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 分)材料一 1945 年 5 月 9 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

    16、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材料二 在过去的 50 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和发展。在 21 世纪可预见的时间内,欧洲仍然是两个联盟共存的欧洲。值得注意的是,在 21 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 (2009 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发表“战争才刚刚开始”言论的历史背景。这场战争伊始,美国采取的对外政治策略与

    17、经济手段各是什么?(6 分)(2)材料二中的“两个联盟”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主次关系”变化的理解。(6 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2 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 分)1949 年 9 月,阿登纳出任联邦德国(西德)首任政府总理,并负责国家外交事务。他在制订的西德基本法中规定:该法是德国西部占领区各州人民“怀着维护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统一的意愿”而制订的,以便“在一段过渡时期内为国家生活赋予一种新的秩序” 。阿登纳批判那种要求西德中立化的呼声,强调国家需要“全力以赴地寻求一西方盟国的帮助来实现德国自由的统一” , “必须不顾一切困难、挫折”

    18、争取和法国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因为法德之间如不建立友好关系,欧洲的联合是难以想象的。此外,他清楚地看到美国在西欧的地位,是西德最主要的依靠对象,只有美国具有强大的实力能使西德免遭来自苏联的威胁与侵犯,也只有依靠美国的理论才能最终从苏联手中把东德统一过来。阿登纳的主张为欧洲未来新格局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摘编自潘琪昌阿登纳的外交思想(1)根据材料,概括阿登纳的外交政策。 (6 分)(2)根据材料,指出阿登纳外交政策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阿登纳外交政策的积极意义。 (6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 分)材料一 1950 年,冷战的焦点从欧洲转移到远东。这时,东方与西方(两大阵营)在欧洲

    19、已成均势,但是,远东的均势却为一个重大发展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所打破。正如布尔什维克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一样,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摘骗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美国政府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认识和判断促使其调整对华政策,但又始终受到美国国内亲蒋势力和中共对美政策的制约和影响。在美国全球战略出台、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强硬的政策,麦卡锡主义既是一份警告杜鲁门政府在东亚不得再退却的最后通牒,又是一帖促使它步入军事干涉中国之路的刺激剂。摘编自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0 年第 5 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20、指出二战后初期冷战格局的变化,分析成因。 (5 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成立之初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并谈谈你对二战后初期中外关系的认识。 (7 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时间 世界 中国20 世纪 70 年代 美苏争霸: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战略收缩。尼克松访华;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中美正式建交。20 世纪 80 年代美苏争霸:美国开展“星球大战计划” ,军备竞争,拖垮苏联经济。苏联发展停滞,战略收缩。中国十二大“特色理论” ;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 。20 世纪 90 年代东、西两德统一,雅尔塔体制瓦解;欧共体 12国成员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欧共体改

    21、名为“欧洲联盟”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运作,总部在日内瓦。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邓小平加快改革开放的“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21 世纪初 欧元启用加入世贸组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摘编自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上表为 20 世纪 70 年代至 21 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12 分)一 轮 单 元 训 练 金 卷 高 三 历 史 卷 ( A)第 五 单 元 现 代 中 国 的 对 外 关 系 当 今 世 界 政 治

    22、 格 局 的 多极 化 趋 势答 案1 【解析】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 A 项正确;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 B 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 C 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 D 项错误。【答案】A2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各国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原则,它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进一步提倡了民主与平等的原则,推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法制化,故 A 项正确;中苏两国

    23、开创友好局面是在 1950 年,故 B 项错误;C 项错在“消除了” ,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于 2001 年,故 D 项错误。【答案】A3 【解析】题干只是说到在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中国所做的努力,并没有提到结果是否达到了目的,故 D 符合题意,但是 ABC 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 ABC。【答案】D4 【解析】 “只有一个中国”等字眼意在强调美国是承认新中国是唯一合法政府的,故 D 正确;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表明两国关系已经开始走向正常化,而不是“发出改善关系信号” ,排除 A;材料根本就不涉及“一国两制”的问题,排除 B;选项 C 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答案】D5 【解析

    24、】从材料中中国和美国达成协议,不允许双方在亚洲谋求霸权,不允许任何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可知,当时处于冷战背景,因此中国和美国都共同反对苏联在亚洲的扩张,故 A正确。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 1979 年 1 月中美建交,C 错误。美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并未放弃霸权主义政策,B 错误。中美社会制度和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不一样,国家利益不一样,故 D 错误。【答案】A6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农村”国家指第三世界国家,而“城市”国家指发达国家,材料反映了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注重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外交策略。故D 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外交,与革命道路无关,故

    25、A 错误。20 世纪中外交往既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外国的交往,也包含建国后外交政策的诸多变化, “全貌”说法过于绝对,故 B 错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并没有区别“农村”国家和“城市”国家,故 C 错误。【答案】D7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C 符合题意;A 与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没有必然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敌视封锁和包围,B 不正确;三大改造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与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没有直接联系,D 不正确。【答案】C8 【解

    26、析】从材料“1953 年 3 月” “1955 年 3 月” “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中可以反映出这是新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灵活实践,故 D 正确;A 项是1972 年,排除;当时中苏关系比较正常,故 BC 项错误。【答案】D9 【解析】从材料“1955 年万隆会议” “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 “利用集体自卫的名义组织侵略性的军事集团并以此作为大国控制小国的工具”体现出万隆会议推动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联合自强,故 C 正确,B 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区域集团化,故 A 错误;“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推动了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故 D 错误。【答案】C10

    27、【解析】材料反映的外交活动与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无关,故 A 错误;当时中国工业化并未提前实现,故 B 错误;20 世纪 50 年代的外交活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故 C 正确;当时仍然处于冷战对峙时期,中国并未同西方大国改善关系,故 D 错误。【答案】C11 【解析】 “一边倒”指的是外交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排除 A;“打扫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符合毛泽东这段话的含义,故选 B;“另起炉灶”指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排除 C;D 选项是总的方针不够具体,排除 D。【答案】B12 【解析】材料“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

    28、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 ”表明中美关系的发展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故 B 项正确,D 项错误;AC 项属于中美两国关系的范围,排除。【答案】B13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特别强调讲义轻利,是中国传统义利观在外交上的新应用,说明其外交思想中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A 正确;外交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B 说法不准确;材料没有体现独立自主的外交观念,C 不正确;D 与材料无关。【答案】A14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行霸权主义政策,争夺全球的霸权地位,而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材料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 A 项符合题干要

    29、求;B 项与题干主旨不符;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 2001 年,晚于题干时间,排除 C 项;中国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故 D 项表述错误。【答案】A15 【解析】建国初倒向苏联社会主义国家,1969 年中苏关系恶化后,开始改变这一策略,说明新中国的外交能根据局势变化不断调整,B 正确;A 不符合材料主旨;C 中摆脱意识形态不符合事实;D 中新秩序不符合当时形势。【答案】B16 【解析】材料数据说明,欧共体成立后大大冲击了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地位,由此可知,欧共体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 D 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 1944年,排除 A;此时的世界格局是美苏主导的,排除 B;

    30、欧共体的发展会激化西欧与美国的矛盾,排除 C。【答案】D17 【解析】图中数据变化说明联合国成员国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数量剧增,认真观察图中变化可知,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非洲国家数量增多,即第三世界壮大,故 A 正确;欧共体成员增加和联合国成员国增加无关,故 B 错误;材料和世界贸易无关,故 C 错误;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D 错误。【答案】A18 【解析】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到 60 年代末,正好是美苏冷战的时期,当时中苏关系破裂,中美关系没有解冻,在美苏两强之下,中国外交要打开局面,只有改善与两强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关系,而这时亚非拉

    31、美和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在逐渐崛起过程中,所以把外交立足点定位为两个中间地带,故选 C。A 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亚非拉美国家的独立运动正在进行中,还没有最终实现,排除 A;B 出现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与题干时间不符;D 的说法也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排除。【答案】C19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区域化趋势。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以及“一带一路”反映出区域经济合作程度的加强,材料信息说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了新兴国家以及东欧、中亚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就是增强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故 A 正确;中国远还未达到能够主导世界政治格局的程度,排除 B;设问要求从政治史的角度分析,排除 C

    32、;旧的世界殖民体系已经解体,排除 D。【答案】A20 【解析】材料“以和平合作、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得到肯定与支持,说明全球化趋势下和平与发展是共同要求,故选 A;材料没有体现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排除B;目前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确立,排除 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与“一路一带”获得其他地区与国家的肯定与支持无关,排除 D。【答案】A21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C 正确;A 项是指北约和华约,排除;1955 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

    33、格局的形成,排除 B;该计划于 1947 年 7 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 4 个财政年度之久,对于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对抗苏联有重大作用,排除 D。【答案】C22 【解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与美国存在意识形态的冲突;材料中的“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根本性对立和冲突。 ”实质上反映的是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故 C 正确。A 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除了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的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外,还存在意识形态的对立,排除;B 项只是叙述美苏冷战的孕育历史过程,没有阐述其原因,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美苏地缘政治对冷战的影响,并非只是说明门户开放政策直

    34、接导致冷战爆发,排除 D 项。【答案】C23 【解析】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根本没有得到安理会的表决通过,所以属于霸权主义的做法,故选 D;由于其行动联合国并没有授权,A 没法体现,排除;多极化格局还没有建立,故 B 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所述不是恐怖主义的行动,排除C。【答案】D24 【解析】不结盟运动提出了“只有根本消除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才能实现持久和平”这一独立的主张,这表明不结盟运动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故 A 正确;第四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提出了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行动纲领,排除 B;材料体现的是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体现不出联合全球治

    35、理,排除 C;材料体现不出谋求实现各国政治民主化与自由化,排除D。【答案】A25 【解析】 “两个世界”对抗是指美苏冷战对抗,美苏对抗导致朝鲜半岛分裂,B 正确;A 是二战时期成立;C 是 1944 年召开;D 是 1995 年,不符合冷战信息。【答案】B26 (14 分)【答案】 (1)背景: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结束;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4 分)政治策略:杜鲁门主义;经济手段:马歇尔计划。 (2 分)(2)两个联盟:欧盟、北约。 (2 分)理解:两极对峙格局下,北约作为美国领导的军事政治集团,在资本主义阵营内发挥主导作用。20 世纪 9

    36、0 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欧盟成立,欧洲从经济合作向政治经济军事合作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提高。 (4 分)(3)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局势。 (2 分)27 (12 分)【答案】 (1)外交政策:反对中立化,坚持倒向西方阵营;主张法德和解,推动欧洲联合;依靠美国,反对苏联威胁。 (6 分)(2)目的:推动西德复兴,提高西德国家地位;实现德国统一。 (2 分)评价:有助于西德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融入西方阵营使西德迅速摆脱战败国的地位;推动法德和解,加速欧洲一体化进程。 (其他评价言之有理亦可) (4 分)28 (12 分)【答案】 (1)变化:冷战的焦点从西方转移

    37、到东方。 (2 分)成因:新中国的成立;朝鲜战争的爆发;欧洲均势的形成。 (3 分)(2)因素:美国国内对国共两党的不同态度;美国全球战略;麦卡锡主义的冲击;杜鲁门主义的影响。 (3 分)认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是决定中外关系发展态势的重要因素;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冷战政策阻碍了中西方的交流。 (4 分)29 (12 分)【答案】示例一:论题: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格局的演变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阐述:20 世纪 70 年代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在亚洲,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尼克松政府实行战略收缩,谋求缓和美中关系;同一时期,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中国

    38、与苏联关系恶化破裂,中国从本国国家利益出发,寻求与美国关系的缓和,促使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总结: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格局演变使美、中两国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而缓和关系。示例二:论题: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阐述:20 世纪 90 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增强。欧盟正式建立,世贸组织正式运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增强。在此背景下,中国积极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参与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进程,同时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进一步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总结: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影响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自拟其他论题皆可,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注意事项

    本文(【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A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