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点 1 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1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B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答案 A解析 “日照香炉生紫烟”是指庐山的香炉峰在日光的照射下,因水汽蒸腾而呈现出紫色的烟雾,A 错误。2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说错误的是( )A 汉书中
2、“高奴县有洧水可燃” ,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B 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 ,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C 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D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 Ca(OH)2答案 D解析 C 项,草木灰中的碱性成分是 K2CO3,正确;D 项所说的“石灰”指的是 CaCO3,错误。3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钻木取火 B百炼成钢 C水乳交融 D蜡炬成灰答案 C解析 “钻木取火”是木头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A 错误;“百炼成钢”是生铁中的 C 与空气中的 O2反应生成
3、CO2从而使含 C 量降低,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 错误;“水乳交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C 正确;“蜡炬成灰”是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D 错误。4唐代刘禹锡撰于 818 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 。据此推测,用于治气痢的巴石丸,其主要原料的化学成分为( )ACuSO 4 BFeSO 47H2OCKAl(SO 4)212H2O DFe 2(SO4)39H2O答案 C解析 根据实质性信息, “烧令汁尽”意思就是固体本身带有结晶水, “其色如雪”意为烧后颜色如雪一样白。CuSO 4不含结晶
4、水,A 错误;FeSO 47H2O、Fe 2(SO4)39H2O 烧后不可能“色如雪” ,B、D 错误;经过信息提取及答案对比,C 正确。5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浩瀚的历史文明中有许多关于化学的记载,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选项 古代文献 记载内容 涉及原理lA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B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不涉及化学变化C 天工开物“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纯阴指化合价降低,利用硝酸钾的氧化性D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利用物理方法提取青蒿素答案 B解析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描述的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5、和铜,铁的活泼性强于铜,A 正确;“水滴石穿”是石灰石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B 错误;硝酸钾、硫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 正确;“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意为青蒿一把,用 2 升水浸泡,捣碎后取汁,此过程是用物理的方法提取青蒿素,D 正确。6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相关的化学知识,古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A 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 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极”这是利用了“KNO 3的氧化性”B李白有诗云“日照
6、香炉生紫烟”这是描写“碘的升华”C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 3)和朴消(Na 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D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答案 B解析 A 项,火药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KNO 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B 项, “日照香炉生紫烟”描写的是庐山的香炉峰在日光的照射下,因水汽蒸腾而呈现出紫色的烟雾;C项,鉴别 KNO3和 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D 项,明矾的水溶液水解显酸性,可与碱性的铜锈发生反应,将其除去。7 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
7、, “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堆积窖中燃薪举火” , “浇水转釉(主要为青色),与造砖同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沙子和粘土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B “燃薪举火”使粘土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C烧制后自然冷却成红瓦,浇水冷却成青瓦D粘土是制作砖瓦和陶瓷的主要原料答案 A解析 沙子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氧化物,不属于硅酸盐,A 错误。粘土烧制成瓦的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B 正确。由“浇水转釉(主要为青色),与造砖同法”可知,C 正确。粘土是制作砖瓦和陶瓷的主要原料,D 正确。8下面的“诗”情“化”意,分析正确的是( )A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B
8、“日照澄洲江雾开”中伴有丁达尔效应C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酸盐,该句诗表明玉的硬度很大D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答案 B解析 “粉身碎骨”指块状生石灰遇水变为粉状熟石灰, “要留清白在人间”指氢氧化钙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变为碳酸钙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A 错误;雾是气溶胶,B 正确;“试玉要烧三日满”指玉具有高温稳定性,和硬度无关,C 错误;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再水解,酿酒的过程是葡萄糖在酒曲酶作用下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的过程,D 错误。9 神农本草经说:“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 ”黄帝九鼎神丹
9、经中的“柔丹” “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 Hg 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 )A氯化物 B合金 C硫化物 D氧化物答案 D解析 在土釜中加热 Hg,金属汞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得到氧化汞,氧化汞属于氧化物。10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 ,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明矾水 D卤水答案 A解析 氨水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储存于玻璃瓶中。11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 “蜃”的主要成分是( )ACaO BNaHCO 3 CSiO 2 DCaCO 3答案 A解析 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