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九 2.百日维新

    • 资源ID:59213       资源大小:2.15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积分,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九 2.百日维新

    1、二 百日维新学习目标:1.了解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与以光绪帝为首的新势力斗争的表现及结果。2掌握戊戌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触及了中国传统社会制度。3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理解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过程漫长曲折。一、百日新政1背景(1)1897 年 11 月,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严重。(2)康有为再次上书,终于引起光绪帝的重视。(3)1898 年 1 月,康有为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 ,呼吁实行变法。后来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标志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是维新变法的宣言书和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3主要内容(

    2、1)政治方面: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创办报纸,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2)经济方面: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3)军事方面:裁汰绿营,军队改用西法训练。(4)文教方面:废八股,将各省大小书院、祠庙改为兼习中学和西学的学校,创办各种专业学堂以及派人赴日本留学等。4光绪帝采取猛进政策诏令各官署,应办诸事限期执行,否则严惩不贷。二、戊戌政变1新政危机(1)原因:变法措施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招致他们的抵制和反对。(2)表现:慈禧太后逼迫光绪帝免去翁同龢的一切职务,驱逐回籍,沉重打击了光绪帝和维新派。胁迫光绪帝,规定凡授任新职的二品以上官员必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

    3、。大力提拔亲信荣禄,授其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倒向慈禧一边。2戊戌政变(1)囚禁光绪帝: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训政” ,将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2)搜捕维新党人:康有为逃往香港,梁启超流亡日本。谭嗣同、刘光第等人被捕,慷慨就义,史称“戊戌六君子” 。倾向变法和参与新政的官员,或被囚禁,或被罢黜,或被放逐。(3)变法失败:政变之后,顽固派取缔学会,封闭报刊,新政措施中唯有京师大学堂等得以保留。戊戌变法宣告失败。三、戊戌余音1变法目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君主立宪制度。2消极影响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拉得更大了。3积极影响(1)通过维新派的宣传,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国人

    4、心态随之改变。(2)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变革”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3)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主题一 戊戌政变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1)上述材料出自一位维新志士之口,他是谁?(2)上述材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决心和精神?提示:(1)谭嗣同。 (2)甘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决心和精神,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主题二 中、日、俄三国变法比较19 世纪下半期,俄国、日本、中国三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

    5、推动了各国的近代化进程。 (1)概括指出,当时三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2)三国的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提示:(1)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日本:幕府专制统治和民族危机。中国: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和民族危机。(2)俄国:沙皇直接发动、领导了改革( 领导)。日本:天皇一直支持改革(支持) 。中国:前期光绪皇帝支持改革,后期慈禧太后破坏了改革,光绪帝无力回击(阻碍) 。 一、百日维新的特点1从涉及的领域看: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2

    6、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7从过程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对点练1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派同维新派的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 ”其中,维新派的“布新”措施不包括( )A允准旗人自谋生计 B鼓励官民上书言事C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D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解析:选 A 四个选项都是维新派的改革

    7、措施, A 项是“ 除旧”的体现,B 、C、D 三项是“布新”的体现。二、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1从时代背景分析戊戌变法运动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尤其在甲午战争中败给邻国日本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瓜分豆剖,亡国灭种绝非危言耸听。 马关条约签订时出现的“公车上书”成为戊戌变法的开始。所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戊戌变法的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戊戌变法是爱国的,是进步的。2从变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看、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看,发展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出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3从变法运动的过程看上书、演讲、办社团;宣传变

    8、祖宗之法、兴民权、学西学,这样必然要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斗争,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所以说,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其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对点练2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解析:选 C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

    9、想启蒙作用。本题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选 C 项。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例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 “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夏衍懒寻旧梦录材料二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材料一中“

    10、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 “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中“不知道”和“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两者形成的对比可知其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当时清王朝所面临的背景进行回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中“缺乏工作经验”“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等方面进行概括。答案 (1)普通民众连戊戌政变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整个戊戌运动了。由此可见,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2)救亡图存,变法图强。原因:维新派缺乏

    11、经验,计划轻率,急于求成,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结果适得其反。一、选择题1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 ”这反映了光绪帝(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C变更国体的主张 D大兴民权的意向解析:选 B 光绪帝是大清的皇帝,其支持推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权和富国强兵,用西学器物来为大清所用是其本意。2戊戌变法的内容没有触动清朝的统治基础,是因为 ( )A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B地方官对新政犹豫观望,并不实行C是自上而下的改革D新政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解析:选 D 清朝的统治基础

    12、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君主专制,新政没有涉及君主立宪政体等政治主张,故选 D。3维新变法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 45 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材料说明(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析:选 A 本题旨在考查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史料分析可知B、C 、D 三项没有准确反映题干材料之意。符合题意的是 A 项。4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

    13、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 ”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皇帝勤于政事B政府部门尽忠职守C提倡官民上书言事D撤并政府机构各部门解析:选 C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提倡官民上书言事,激起了不少普通绅民、下官小吏的参政热情,他们纷纷上书,因此出现了“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的现象,故选 C。5如图漫画,反映的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自身实力不足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斗争的经验和勇气封建顽固势力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A BC D解析:选 C 由图片中人物的举动可知 符合史实,得到帝国主义支持与史实不符。6光

    14、绪帝诏令:“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从本质上表明光绪帝( )A主张变法图强,建立资产阶级立宪政治B杂糅中西学精华,创造新儒学体系C维护封建根本,与守旧派根本利益一致D崇尚经世致用,主张兼容中西解析:选 C 由“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 ”可知,光绪帝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体系,与顽固派根本诉求一致,故本题选 C 项; A 项与史实不符;B、D 两项并非本质性内容。7戊戌政变后,大部分新政措施被推翻、废止,重行禁止士民上书,大权被慈禧太后所掌握,皇帝徒有虚名,改革之事,遂

    15、成泡影。当时被保留下来的是( )A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取士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C精简机构,裁减冗员D设立京师大学堂解析:选 D 戊戌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外,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消。8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来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解析:选 C 本题是站在人类历史文明演进的角度评价历史事件的。A 项说法错误;B 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D 项是局限性。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戊戌时期维新派思想家所建构的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参

    16、中西之新理” ,而且“ 合经子之奥言,探儒佛之微旨” 。张锡勤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稿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梦蕉亭杂记“百日维新”的 103 天内,光绪帝共发布各种谕旨 300 余件,内容涉及官制、法律、军事、经济、文教、人才选拔等各个方面。字林西报材料三 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康有为遗稿(1)指出材料一中维新派所建构理论体系的特点及作用

    17、。(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特征。(3)综合上述材料,这次改革结果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什么?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 “参中西之新理 ”“合经子之奥言,探儒佛之微旨”说明兼顾中西,托古改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即可回答,是为变法寻找依据,推动维新思想的传播。第(2)问,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根据材料二可归纳出激进,根据材料三可归纳出盲目照搬西方经验。第(3) 问,主要从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的角度来回答,切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特点:兼顾中西,托古改制。作用:变法从传统中找到理论依据,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2)特征:激进(或急功近利);盲

    18、目照搬西方经验,忽视中国国情;低估改革的困难。(3)启示: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循序渐进。10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戊戌变法的评价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本身就是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统治者,他们的改良,从来不是也绝不可能是为了人民革命的利益,而是为了更好地剥削人民和巩固他们的统治并企图以此来阻挡人民革命运动,把革命熄灭于无形之中。所以,改良主义绝不是中国人民的出路。摘编自戚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1967 年)材料二 研究戊戌变法的历史,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戊戌变法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在当时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有进步意义。第二

    19、,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他们是少数从地主阶级分化出来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脱离了人民群众。因此,它是一个软弱的改良运动。摘编自杨志钧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问题(1980 年)材料三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了有益的尝试。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它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的,因此,有些学者把戊戌变法视为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摘编自危兆盖回顾戊戌,重温历史(2008 年)(1)材料一对戊戌变法作出了怎样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评价产生的时代因素。(2)试比较材料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与材料一的异同。(3)材料三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又

    20、有了怎样的发展?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评价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及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史观进行分析。第(2)问,不同点,根据材料信息,从方法和结论上分析概括;相同点,根据材料信息,从研究方法上进行比较。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从研究方法和结论上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发展、思想状况、学术方针、史学研究状况等方面分析归纳。答案: (1)评价:认为戊戌变法是反动阶级发动的反动运动,目的在于剥削人民、巩固其统治和扼杀革命。因素:背景是“文革”时期,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正常的史学研究中断,宣扬革命史观。(2)不同:方法上,材料二采用了辩证的分析方法,结论上,给予戊戌变法一定的肯定。相同:材料一、二均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3)发展:运用现代化史观,肯定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原因:改革开放和逐渐融入世界;思想解放;“双百”方针的贯彻;史学研究不断深入。


    注意事项

    本文(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九 2.百日维新)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