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九 专题小结与测评

    • 资源ID:59218       资源大小:222.47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积分,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九 专题小结与测评

    1、一、戊戌变法的社会条件和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主要活动1戊戌变法的社会条件(1)客观原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动员和维新派同顽固派的论战, 应诏统筹全局折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5)政治基础:无实权的光绪皇帝。(6)主力: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7)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8)推动因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尤其是德国强占胶州湾。2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主要活动

    2、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翻译赫胥黎天演论 、亚当斯密原富思想借孔子传播西方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的必要性主张变法图存,宣扬“民权论”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民权思想动摇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借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影响在晚清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的基础相同点都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维新变法二、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原因项目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社会背景人民的反抗;新兴地主、商人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成为众

    3、矢之的封建危机严重,中外势力相互勾结,封建势力较强大领导力量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资产阶级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不敢发动群众,顽固派力量强大具体措施发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强制大力推行变法诏书如一纸空文,无法推行国际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列强入 帝国主义时期;帝国主义掀起瓜环境 侵中国,客观上为明治维新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分中国狂潮,他们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文化传统知识分子容易吸引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较难接受新鲜事物三、分析比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四国近代化改革1四国改革都是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出现的,但从背

    4、景看,埃及阿里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在遭受西方工业国侵略,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的结果;而俄国 1861 年改革的主要背景是本国农奴制的落后与对外争霸战争的失败。2四国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变革,但其性质却不同。埃及阿里改革虽然也有发展近代工业的举措,但是属于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其他三国改革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虽然俄国 1861 年改革的领导阶级是沙皇政府,但是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3从四国改革内容上看,只有中国的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其他三国都涉及土地制度,改革多涉及政治改革,都大力发展近代工业,但从实施

    5、的举措看,日本明治维新更为彻底,成效也最为显著。4从结果与影响上看,改革后俄国、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戊戌变法都未成功,但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两国近代化的发展。(九)(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1对于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一种观点认为,巨大的灾难总是以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甲午战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下列不能支持以上观点的史实是( )A唤醒了先进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感,掀起救亡图存运动新高潮B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促使维新思想广泛传播D清政府开始自救运动

    6、解析:选 D 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A、B 、 C 三项内容都体现这一方面。清政府开始自救运动始于洋务运动,D 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 项。2维新思想家严复说:“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 ”严复此言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西文化的不同 B解释中衰西盛的原因C揭示中国文化的特征 D为变法寻求理论依据解析:选 D 严复这段言论揭示出中国衰落、西方兴盛的重要原因是对待古今的不同态度和

    7、对历史发展规律的不同认识,其根本意图是为维新变法寻求理论上的依据,故 D 项正确。3戊戌变法是在 “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 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清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 。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 ”此论旨在说明( )A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B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C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D改革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解析:选 A “仓促上阵” “明显的植入性” ,说明戊戌变法是在缺乏内在条件的情况下仓促向西方学习的行动,故 A 项符合题意。4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载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而当代学者茅海建称在

    8、清朝历史档案中未发现公车上书的文件,由此认为公车上书的行动可能不存在。这说明( )A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没有历史价值B历史档案完全反映了历史的真相C寻求历史的真实需要从多方考证D回忆录的史料价值高于历史档案解析:选 C 材料反映了“历史人物的回忆录 ”与历史档案的不同叙述,说明寻求历史的真实需要多方考证,故 C 项正确。5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牟平的学子张子昭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在维新的措施中,最令他反感的应是( )A设立京师大学堂 B废除八股C派留学生出国留学 D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解析:选 B 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的 “学子” 。当时的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

    9、期望通过八股取士取得功名,以光宗耀祖。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明确规定废除八股,这就断了其当官之路。6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A创办西式学堂 B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C派人赴日留学 D准许官民上书言事解析:选 B A、C 两项是文化教育措施, D 项是政治措施,打击了守旧势力。B 项是经济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71898 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颁布此诏。 “百日维新”从此开始。下列事件不可能出现在诏书上的是( )A京师设立大学堂 B设立译书局C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D废除科举制度解析:选 D 1905 年废除科举制度不属于

    10、“百日维新”的内容。 “百日维新”期间对科举制进行了改革,废除八股。8在东渡日本的轮船上,梁启超写下了去国行 , “君恩友仇两未报,死于贼手,毋乃非英雄。忍慈割泪出国门,掉头不顾吾其东” ,从此他开始了长达 14 年的流亡生活。导致梁启超流亡日本的原因在于 ( )A公车上书后遭到清政府通缉B戊戌政变后遭到清政府通缉C梁启超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D梁启超反对张勋复辟遭通缉解析:选 B 解答本题要依据材料提示的基本信息,据 “东渡日本” “君恩友仇两未报”“14 年”等分析,梁启超因戊戌政变遭到清政府通缉,被迫流亡,故选 B。9戊戌政变后,倾向于变法的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遭到弹劾并充军新疆,在路过保定时

    11、,观者数万,直呼他为“大奸臣” 。材料主要表明( )A维新危害了广大人民利益B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C总理衙门出卖了民族利益D列强侵略激起国人的反抗解析:选 B 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恐惧革命,变法运动缺乏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材料所述现象正是这方面的反映,故 B 正确。10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解析:选 C 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考查理解能力。 A 项是当时的积极影响,B 项是辛亥革命带来的影响,D 项表述与本题不符。 二、非选择题(

    12、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1 题 16 分,第 12 题 16 分,第 13 题 18 分,共50 分)11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两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换句话说,以后读书人要做官不能靠虚文,必须靠实学。第二,调整行政机构。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他们(指读书人)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者也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蒋廷黻中国

    13、近代史材料二 杨锐者,张之洞入室弟子,岁馈千金,养之京师,而一切托之者也。杨锐与刘光第之入军机,亦张之洞托陈宝箴荐之者也张之洞本为新党,自恐不免,乃请杀谭、杨等六人,以求避党祸,其忍于杀帝党久矣。康有为驳后党逆贼张之洞、于荫霖诬捏伪示(1)据材料一,概括百日维新的政治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6 分)(2)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6 分)(3)有学者认为康有为由于泄私愤而忽视了张之洞在维新变法中的努力。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研究怎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4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从科举制和机构改革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从

    14、人才选拔、经济、行政等方面概括。第(2) 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的步骤、对人心的争取、对投机者和党派之争的警惕等方面分析归纳。第(3)问,实际是考查史学研究方法,要从史料的应用、史料的数量等方面分析。答案:(1)措施:改革科举制度,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意图:选拔人才;减少财政支出;促进民族工业发展;提高行政效率。(2)教训:改革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打击面不能过宽,不能树敌过多;要警惕改革中的投机者,要警惕党派之争。(3)尽量用第一手史料;孤证不立,全方位搜集史料。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

    15、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 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1)根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皇帝“取鉴于

    16、日本之维新 ”的理由( 不可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8 分)(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的实质及局限性。(8 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 ”“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 ,对欧美和日本的国情和政情予以对比,得出相关结论。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的“ 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是要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从是否符合国情和日本政体的不足方面分析。答案:(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

    17、,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13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雷颐材料二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萧功秦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

    18、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李喜所材料四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4 分)(2)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结合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4 分)(3)材料四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6 分)(4)据上述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4 分)

    19、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即可。第(2)问要依据材料中的观点分别列举史实,注意史实与观点的一致性。第(3)问依据材料四概括失败原因,从经济和阶级角度分析根本原因及“要义”的含义。第(4)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材料二: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 或者变法者主观方面的局限性)。材料三:整体的社会环境。(2)材料一: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材料二: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或光绪帝大幅度调整礼部官员,激烈反击) 。材料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未充分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3)原因: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时没有科学地把握中国国情,只是照搬日本经验。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4)改革的成功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多方面的积极地为改革的成功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注意事项

    本文(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九 专题小结与测评)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