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组合练(二)一、(2019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古代风筝用处多王吴军史书记载,风筝源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鲁国的著名工匠鲁班看到了鹞鹰在空中盘旋飞翔,于是深受启迪,他就“削竹为鹊,上天三日不下 ”。这是风筝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的墨翟也曾斫木制鹞,能在空中飞翔。汉朝初年,韩信用竹篾扎出架子,糊上纸,做成了更接近于后来的风筝的飞行物,用线牵引着,使其乘风飞空,这种飞行物就有了“纸鸢”的名字。到了五代时期,李邺在纸鸢的头上装了竹笛、安置了丝鞭,风吹着竹笛,鸣声响起,宛如古筝,于是就有了“风筝”之名。唐朝诗人高骈在风筝一诗中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
2、又被移将别调中。”写的就是风筝在天上发出古筝一般的声音的情景。唐朝的时候,中国的风筝相继传入朝鲜、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以及欧美各国。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就把风筝称为中国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古代的时候,风筝不只是放着玩的,风筝更是战争中常用的武器。在唐朝以前,风筝就曾应用在军事上。鸿书中记载,春秋时期,“公输般(鲁班)为木鸢以窥宋城”,说的是鲁班首先把风筝用于战争侦察中。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在决战时,刘邦的大将韩信曾放起一只风筝,根据风筝的引线的长短来估计秦朝皇宫的距离,从而确定方位,然后开凿出地道,赶在项羽之前攻进了秦朝皇宫。还有个风筝载人的故事,虽然存疑,
3、但也姑且听之。据说韩信把项羽的军队围困在垓下时,让一身轻之人坐在大风筝上,乘着夜风悄悄来到项羽的军营上空,唱起了凄凉而宛转的楚歌,触动了项羽手下那些楚兵的乡思,致使项羽的军队人心涣散,士气低落,最后一败涂地,被韩信击败。明朝的时候,有一种火器,名叫“神火飞鸦”,它其实是一种鸦形风筝,内装炸药,用四个大的起火装置作为动力,当这种风筝飞到敌方的上空时,盘香就会点燃导火线,引起火药爆炸,具有一定的攻击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曾在军舰上把风筝放到海面上空,以标示隐藏在海底的德国潜水艇的确切位置,为空中轰炸机指出袭击的目标。风筝是古代战争中的通讯工具。唐朝末年,叛将田悦兵到临安城下。宋将张全率军
4、顽强抵抗,但是旷日持久,张全怕孤城难守。为了搬取救兵,张全把求援的书信捆在风筝上送出城外,终于引来了救兵,临安城得以解围。风筝是古代的科研工具,古人把风筝用于气象研究和监测。明朝的王逵在蠡海集一书中记载,当时曾经用风筝做测风实验。古人还把风筝作为生产的工具。资治通鉴中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利用风筝“负人载物,超险阻而飞达,越川泽而空递”,弥补了“舆马之不能,舟楫之不逮”的不足。_。放风筝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清朝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七十回中说:“ 春日,把风筝放得很高,然后剪断引线,使其自行随风飘摇,晦气和痛苦也随之而去。”“放晦气”当然是迷信说法,但是,放风筝却是有益于身
5、心健康的。宋朝的李石在续博物志中记载:“春日放鸢 (风筝),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 ”清朝的富察氏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儿童放之 (风筝)空中,最能清目。 ”放风筝时,需要牵线跑步和昂首远视,这的确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益于视力。(选自北京日报2018 年 3 月 2 日)1第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风筝的?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_2阅读第段,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能够概括下文内容的句子。(不超过 20 个字)_3文中引用了诸多典故和诗文名句,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4第段之间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_二、(2019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父亲的秘密朱国平小林十几岁的时候
6、,经常肚子疼。爸爸在县城工作,一个月半个月的,回家一次。通常,肚子疼了,妈妈就给他喝点姜茶,发一身汗,便会好些。这次,爸爸正好在家,小林的肚子又疼了。可这回喝了姜茶不仅没止住,而且,症状加重,并且疼的时候,伴随高温发热。爸爸用自行车将其驮到四五里外的公社卫生院,医生说,可能是阑尾炎,建议去县城的人民医院查治。爸爸本来第二天清早要骑自行车去县城上班的,现在只好乘轮船,带小林一起走。一路上,小林呻吟不已。他斜躺在爸爸的怀里,爸爸不停地用手在他的腹部轻轻地来回抚摸。到县城时,已经快晚上八点了。爸爸把小林背到医院,挂了急诊。然后,医生开药,护士输点滴。这一夜,点滴未停,小林后来渐渐睡着,爸爸在小林躺着
7、的狭床上坐了一夜。第二天上午,几位医生一通会诊,说是肠粘连性梗阻,通知准备手术。上午九点半,小林进了手术室。爸爸守在手术室外面,一直到十二点半,小林才被推出手术室。主刀刘医生告诉爸爸,手术很好,一段有点问题的小肠,已被切掉。在医院住了八天,小林出院。爸爸妈妈和他一起乘轮船回到了乡下家里。这年,小林 16 岁。之后,小林肚子疼的病,还就基本上好了。爸爸每个星期天都要回家,经常给他带一些药,带一些吃的,辅导他做作业。每次临走时,爸爸总要叮嘱妈妈,上学之外,不要让小林做家务,要督促他注意休息,少吃多餐。小林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小学老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抽调到县卫生局做了秘书,
8、后来做科长,再后来,到下属单位人民医院做了专职纪检书记。一次,小林和几个医生朋友聊起了他二十年前在这里做手术的事儿。负责外科的刘主任盯着他看了好几秒钟,问他:你爸是在五金公司的吧?小林点点头。刘主任说,小林当时的手术就是他做的,那是他参加工作后所做第一台手术。当时诊断以为是一般粘连性梗阻,切开来后,发现肠子有一段糜烂,知道可能有别的问题。把切下来的病灶标本带到南京做活检后,才知道小林患的是溃疡性结肠癌。小林爸爸听到这个情况后,坐在医生对面的椅子上,直发抖,镇静下来后,要求医生千万不要透露实情。刘主任说,他们安慰小林爸爸:病灶切除较好,以后注意观察,有情况及时就诊,没有问题的。刘主任说:“其实,
9、对预后,当时我们心里也没底。”小林不敢相信。他既为刘主任所说的事儿吃惊,又为自己的幸运庆幸。但他无法理解,父亲,不,他和母亲为什么一直对他守口如瓶。这天晚上下班,小林去了母亲那里。父亲去世后,母亲舍不得离开,一直住在她和父亲一起住了几十年的那一套四十多平米的小套里。小林来时,母亲已吃完晚饭。他和母亲聊了两句闲话,直接问:“妈妈,我那年在医院肠子开刀,患的是什么病?”他看着母亲诧异的神情,把语气放轻松些又问了一遍。当母亲告诉他是肠梗阻时,他确信,关于他的病情,是父亲一个人深藏心底的秘密了。可是,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小林想起自从他生病之后,父亲对他格外的关爱和呵护,不厌其烦地对他的身体状况的询问
10、。小林想起,父亲弥留之际,吃力地睁着眼睛,想要和小林说什么,却说不出来,然后,艰难地伸出右手,抚摸坐在一边的小林的肚子 想到这些,小林的眼睛湿了。为了不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关于他的病情,爸爸连和妈妈都没有说过;天大的事儿一个人扛着,爸爸就是这样的性格。现在,我和小林都已先后退休。那次,我们聊起了各自现在的身体状况。小林现在的身体极好,略瘦,没有“三高”,体检时各项指标正常。当我对他表示羡慕的时候,他说:“可是,我得过癌症。”看着我疑惑的神情,他向我讲述了这个有关他父亲秘密的故事。(选自“中国作家网”2018 年 1 月 29 日,有删改)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_2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
11、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1)小林爸爸听到这个情况后,坐在医生对面的椅子上,直发抖。 _(2)然后,艰难地伸出右手,抚摸坐在一边的小林的肚子。_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_4小林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_5.第 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参考答案一、1时间顺序。先介绍春秋战国时期风筝的起源,接着介绍五代时期风筝的得名,最后介绍唐朝时期风筝相继传入朝鲜、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以及欧美各国的情况。2示例:当然,风筝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放着玩的3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文章文采飞扬,内容更充实、丰富,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从而更好地说明了古代风筝的用处。4不
12、能互换。这几段分别说明了风筝在古代战争中作为武器和通讯工具发挥的作用,以及作为科研工具和生产工具发挥的功效,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来说明的。互换后,不符合人们的逻辑思维习惯。二、1为了不增加家人的心理负担,爸爸隐瞒着儿子真实的病情,独自一人扛着。2(1)“发抖”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小林爸爸在得知小林更重的病情后的不安、害怕和担心。(2)“抚摸”一词写出了小林爸爸临终前对小林的挂念,以及是否要说出实情的矛盾的心理。3交代了小林手术的情况,暗示了小林还有别的病情;为下文刘主任的出场埋下了伏笔;为下文爸爸对小林的格外照顾以及隐瞒病情做了铺垫。4由小林的爸爸为减轻儿子病痛的“轻轻地来回抚摸”,以及后来对儿子的格外关爱的表现,可见他的细心与耐心;由小林的爸爸彻夜陪护儿子,并隐瞒儿子的病情,不让家人担心,可见他对亲情的重视;由小林的爸爸几十年来坚守秘密,独自扛着沉重的负担,可见他的坚韧。5照应题目(上文),深化主题,交代“我”与小林的关系,增强文章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