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压轴试卷理 科 综 合2019. 05本试卷满分共 30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2. 本次考试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3. 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 请保持答题卡卡
2、面清洁,不要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120 分)本部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下列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B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C酶和激素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D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22018 年 12 月 1 日是第 31 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的主
3、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明确检测是知晓艾滋病感染状况的唯一途径,而明确感染状况又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列有关 HIV 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 只侵入 T 细胞,所以不能通过检测 HIV 抗体判断是否感染 HIVB人体初感染 HIV 后,T 细胞和 B 细胞均可被激活而增殖分化,这两类细胞被激活的机理相同CHIV 侵入人体后,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但不影响监控和清除功能D效应 T 细胞和浆细胞均可特异性地识别 HIV,但只有前者能发挥免疫效应3医学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 R-loop 结构有关。R-loop 结构是一种三链 RNADNA 杂合片段,由于
4、新产生的 mRNA 与 DNA 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 DNA 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理论上讲 R-loop 结构中含有 5 种核苷酸BR-loop 结构中 mRNA 和 DNA 模板链的互补链碱基序列相同CR-loop 结构中的 DNA 单链不稳定,易发生基因突变DR-loop 结构只影响 DNA 复制不影响基因的表达4以下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需要水浴加热B可以选择鸡血或香蕉进行 DNA 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C可以选择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或黑藻叶片观察质壁分离D利用盐酸解离根尖,利于将组织细胞分散开5油菜素内酯
5、(BR)可提高水稻对真菌(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的抗性。为研究其分子机制,科研工作者用 BR 对水稻进行了处理,并检测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水稻叶片几丁质酶的活性,结果如图 1 所示;同时提取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水稻细胞中总 RNA 进行反转录,并对其产物进行 PCR 后电泳处理,结果如图 2 所示(18S 为参照)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R 可以提高水稻体内几丁质酶的活性BBR 可以提高水稻细胞中几丁质酶基因的转录水平CBR 可以提高水稻对真菌细胞壁的水解作用DBR 可增加水稻细胞中 18S 基因的表达量6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我国传统制作工艺中,涉及化学反应的
6、是A用氧化铁作外墙涂料B铸造司母戊鼎C火法炼铜 D淘金制饰品7向 20 mL 0.40 mol/L 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 KI 溶液:H 2O2+I-=H2O+IO ;H 2O2+IO = H2O+O2+ I 。H 2O2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和不同时刻测得生成 O2的体积(已折算标准状况)如下。0 5 10 15 20t/minV(O2)/mL0.012.620.1628.032.7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KI 能增大 H2O2的分解速率B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是吸热反应C010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2)9.010 -3 mol/(Lmin)DH 2O2在反应过程
7、中既体现了氧化性,又体现了还原性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CO2的比例模型:B. 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C.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 中子数为 146、质子数为 92 的铀(U)原子: 92U 9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预期实验目的或结论A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食盐试样,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显黄色说明该食盐试样不含 KIO3B SiO2能与氢氟酸及碱反应 SiO2是两性氧化物C向两支盛有 KI3的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溶液和 AgNO3溶液,前者溶液变蓝,后者有黄色沉淀KI3溶液中存在平衡:I 3I2I D室温下向 CuCl2
8、和少量 Fe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铜屑,充分搅拌,过滤,得蓝绿色溶液除去杂质 FeCl3得纯净CuCl2溶液10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合物 可由单体 CH3CH=CHCH=CH2加聚制得B分子式为 CH4O 和 C2H6O 的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C2甲基丁烷和甲苯的一溴代物都有 4 种D在酸性条件下,C 2H5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 C2H5CO18OH 和 C2H5OH11室温下,0.1 molL1 的某二元酸 H2A 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含 A 粒子(H2A、HA 、A 2 )的物质的量分数随 pH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 2A 的电离方程式:
9、H 2A H HA BpH5 时,在 NaHA 和 Na2A 的混合溶液中: c(HA ) c(A2 )1100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HA 和 Na2A 溶液等体积混合,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 ) c(HA ) c(A2 )DNa 2A 溶液必存在 c(OH ) c(H ) c(HA )2 c(H2A),各粒子浓度均大于 012全世界每年钢铁因锈蚀造成大量的损失。某城市拟用如图方法保护埋在酸性土壤中的钢质管道,使其免受腐蚀。关于此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钢铁易被腐蚀是因为在潮湿的土壤中形成了原电池B金属棒 M 的材料应该是比镁活泼的金属C金属棒 M 上发生反应:M n
10、e M nD这种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13如图所示,一束由红光和紫光组成的复色光沿 PO 方向垂直于 AB 边射入某材料三棱镜后,在界面 AC 上的 O处分成两束光线沿 0M 和 0N 方向射出,则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OM 为紫光,ON 为红光BOM 为红光,ON 为紫光C OM 为紫光,ON 为红紫复色光DOM 为红光,ON 为红紫复色光14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卢瑟福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核内存在质子和中子B约里奥 居里夫妇用 粒子轰击 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C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成功地解
11、释了光电效应现象D密立根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中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15一个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先后以同样的速度通过相距 10cm 的 A、B 两点,历时0.5s(如图)过 B 点后再经过 t=0.5s 质点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再次通过 B 点,则质点振动的周期是( )A0.5s B1s C2s D4s16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a、b 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 xa=2m 和xb=6m,图乙为质点 b 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波沿x 方向传播,波速为 1m/sB质点 a 经 4s 振动的路程为 4mC此时
12、刻质点 a 的速度沿y 方向D质点 a 在 t=2s 时速度为零17由分子动理论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 )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B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C分子间引力总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D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物体内每个分子的动能越大18发射地球同步卫星要经过三个阶段: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 1,然后使其沿椭圆轨道 2 运行,最后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 轨道 1、2 相切于 Q 点,轨道 2、3 相切于 P 点,如图所示当卫星分别在 1、2、3 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 1、2 上经过 Q 点时的加速度相等B卫星在轨道 2 上经运行的周期大
13、于在轨道 3 上运行的周期C卫星在轨道 3 上运行的速度大于它在轨道 2 经过 Q 点时的速度D卫星在轨道 2 上运行时机械能增大19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 101,原线圈两端连接正弦交流电源 u=220 sin314t(V),副线圈接电阻 R,同时接有理想电压表和理想电流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压表读数约为 31.1VB若仅将副线圈匝数增加到原来的 2 倍,则电流表的读数增大到原来的 2 倍C若仅将 R 的阻值增加到原来的 2 倍,则输入功率也增加到原来的 2 倍D若 R 的阻值和副线圈匝数同时增加到原来的 2 倍,则输出功率增加到原来的 4 倍20如图所示,匀强电场方
14、向竖直向上,匀强磁场方向水平指向纸外,有一电子(不计重力) ,恰能沿直线从左向右飞越此区域,则若电子以相同的速率从右向左水平飞入该区域,则电子将 ( )A沿直线飞越此区域B电子将向上偏转C电子将向下偏转D电子将向纸外偏转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180 分)本部分共 11 小题,共 180 分。21(18 分)用图所示的装置做“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 的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测量小车的质量为 M,砝码和托盘的质量为 m,满足 m” “ B【 解析】(2)设反应的 H2S 物质的量为 x,由题意列三段式得:因为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0.02,所以=0.02,解得 x=0.01;
15、H 2S 的平衡转化率 10.010.40100%=2.5%;反应平衡常数 K 2.84910 -3(或 2.8103或 2.85103 )。由已知,升温,水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所以升温时平衡正向移动,故 2 1,H0。A 项,再充入 H2S,平衡正向移动,使 CO2转化率增大,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H 2S 的转化率减小,故 A 错误;B 项,再充入 CO2,平衡正向移动,在不改变 H2S 初始量的前提下,使 H2S 转化率增大,故 B 正确;C 项,再充入 COS,平衡逆向移动,使 H2S 的转化率减小,故 C 错误;D 项,再充入 N2,与该反应无关,平衡不移动,H 2S 的转化率不变,
16、故 D 错误。综上选 B。28.【 答案】(1)2Fe 3 Cu= =2Fe2 Cu 2(2)0.1 4 mL 0.2 molL 1 FeSO4溶液,向其中滴加 3 滴 0.1 molL1 KSCN 溶液 2Cu2 4SCN =2CuSCN (SCN)2(3)3Fe2 4H NO =3Fe3 NO2H 2O 3(4)慢 取少量反应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 K3Fe(CN)6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反应是一个不可逆反应 Fe 2 被硝酸氧化为 Fe3 ,溶液中 Fe2 浓度降低,导致平衡 Fe2 NOFe(NO) 2 逆向移动,最终 Fe(NO)2 完全转化为 Fe3 ,溶液由棕色变为黄
17、色【 解析】29 【 答案 】 (1)肿瘤细胞 监控和清除 (2) 将敲除 PD-L1 基因和未敲除 PD-L1 基因的肿瘤细胞,通过肿瘤移植技术分别移植到两组健康小鼠体内,比较两组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状况 肿瘤移植 (与 PD-L1 蛋白特异性结合, )阻止 PD-L1(蛋白)与 PD-1(受体)结合 (3)已凋亡 Treg 细胞导致 T 细胞分泌的 IL-2 更少,对 T 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更强【 解析】 (1)图 1 中,肿瘤细胞发出的信号抗原可以被效应 T 细胞表面的 TCR 受体识别,故肿瘤细胞是发出信号的细胞,该过程中效应 T 细胞可以发现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18、监控和清除功能。(2) 要利用肿瘤移植技术、基因敲除技术设计实验验证该肿瘤细胞通过表达出 PD-L1蛋白的免疫逃逸机制,实验设计的自变量应该是肿瘤细胞是否敲除 PD-L1 基因,两组的共同处理是将两组肿瘤细胞分别移植到两组健康的小鼠体内,因变量应该是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状况。为进一步验证该机制,可对健康小鼠进行肿瘤移植后,注入抗 PD-L1 抗体,该抗体会与 PD-L1 蛋白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止 PD-L1(蛋白)与 PD-1(受体)结合,若确实为该逃逸机制,小鼠的肿瘤细胞会被免疫系统清除掉。(3 ) IL-2 可促进 T 细胞增殖,而 Treg 细胞表面能持续性的表达 CTLA-4,抑制 T
19、细胞活化,并使 T 细胞分泌 IL-2 的能力降低,采用诱导 Treg 细胞凋亡的方法治疗癌症,已凋亡Treg 细胞导致 T 细胞分泌的 IL-2 更少,对 T 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更强。30 【 答案 】 (1 )相对性状(2) 非同源 两 7: 1: 8(3) 引物 模板 不同 品种甲、乙的 PCR 扩增产物没有差异F1 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1 号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不含抗病基因的配子;不含抗病基因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感病植株。【 解析】 (1)玉米对腐霉茎腐病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相对性状。(2)观察发现,玉米品种甲(纯系)对腐霉茎腐病表现为抗病,品种乙(纯系)表现为感
20、病。研究人员将品种甲与品种乙杂交,得到 F1;再将 F1 自交,得到 F2,F 2 中的抗病:感病15:1,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可推知抗病与感病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研究人员又对 F2 进行单株自交,将每株收获的种子分别种植,观察表现型。有的 F2 单株自交子代都为抗病、有的 F2 单株自交子代都为感病、有的 F2 单株自交子代既有抗病又有感病。若上述三种 F2 的比例为 7: 1: 8,即可验证(2)所得结论。(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甲的抗病基因 R1 位于玉米 1 号染色体上。已知抗病玉米品种丙(纯系)的显性抗病基因 Q 也位于 1 号染色体上。在玉米 1 号染色体上
21、的特定位置有分子标记,如 z263,它在玉米的不同品系里的长度可能不同,但起始和终止序列相同。类似的还有 z459、z319 和 z256。已知品种丙的 Q 基因与 z263、z459、z319 和 z256 紧密连锁(不发生交叉互换)。科研人员根据这几个分子标记的起始和终止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以品种甲、乙的基因组 DNA 为模板进行 PCR 扩增后电泳检测。由图可知,品种甲、乙的 PCR 扩增产物没有差异,所以实验结果初步说明 R1与 Q 是不同基因。科研人员将品种甲与品种丙杂交,得到 F1,F 1 均表现为抗病。再将 F1 自交,得到F2。F 2 出现感病植株,直接验证(3) 的结论。推测
22、F2 出现感病植株的原因是:F 1 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1 号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不含抗病基因的配子;不含抗病基因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感病植株。31 【 答案】 (1)消费者 寄生(2 )放蜂区不使用农药,降低了美国白蛾其他天敌的死亡率。(3 ) f b f d ghi 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大【 解析】(1) 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美国白蛾属于消费者,HcNPV 与美国白蛾的种间关系是寄生。(2)通过对放蜂区(按比例释放一定数量的周氏啮小蜂,不用农药)和对照区(常规农药防治)美国白蛾蛹被周氏啮小蜂和其他天敌寄生的情况结果图分析可知:统计数据发现,放蜂区其他天敌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升高,可能原因是放蜂区不使用农药,降低了美国白蛾其他天敌的死亡率。(3)为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科研人员计划使用 HcNPV 和周氏啮小蜂共同防蛾。假设“带毒蛹”(被 HcNPV 感染的虫蛹)对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影响。为 验 证 该 假 设 , 设 计 了如 下 实 验 方 案 。若实验结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大,则二者可以共同用于同一区域美国白蛾的防治。组别 实验处理 统计并记录实验组 周氏啮小蜂,产卵于“带毒” 美国白蛾蛹中对照组 周氏啮小蜂,产卵于“不带毒”美国白蛾蛹中分别计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出蜂量、雌蜂量、雌雄蜂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