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 年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2 小题,每小题只有 1 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物理答题卷对应的表格中)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放有磁体的小车靠近,松手后两小车同时向后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同一只自制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静止,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C用橡皮锤敲击右侧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D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轻质泡沫小球,小球被吸引,说明小球可能带正电2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B冰的熔化
2、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C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它的内能不变D由图可判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3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上,它们的初位置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下列操作不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像的是( )A仅将蜡烛移至刻度线 M 的左侧某处B仅将光屏移至刻度线 P 的右侧某处C仅将凸透镜向左移至刻度 N 处D将透镜右移 3cm,且光屏移至刻度线 Q 的右侧某处4如图,下列对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A当 a 为路程 b 为运动时间,甲表示该物体正在做加速运动B当 a 为速度 b 为运动时间,乙表示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C当 a 为质量 b
3、为体积,甲说明该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D当 a 为温度 b 为加热时间,丙表示晶体的凝固过程5如图 a,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时刻,甲、乙两车相距 S,经过时间 t 后,两车距离变为s1(s 1s)。两车的 st 图象如图 b 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 b 中的图线表示的是甲车的运动情况B图 b 中的 t0 时刻表示甲乙两车此时的速度相等Ct 时刻一定在图 b 中的 t0 时刻之前Dt 时刻可能在图 b 中的 t0 时刻之前6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小丽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在水中,情景如图所示。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增大橡皮膜到容器底部的距离,可以使 U 型管左右两侧
4、液面的高度差增大B将压强计的探头在原位置转动,改变橡皮膜的朝向,U 型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CU 型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能反映探头上橡皮膜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D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浓盐水中,不改变探头所处深度,可以使 U 型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增大7小华学习浮力知识时,他使用:弹簧测力计、细线、正方体物体 A、柱形容器、水和盐水,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图甲、乙可知,物体 A 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为 0.4NB由图甲、乙、丁可知,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C由图甲、乙、丙可知,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D若将物体 A 从图丁中的盐水中取出,则盐水对容器
5、底部的压力减小 1.2N8如图,水平地面 ABOCD,以 O 点为界,AO 段是一种材质,OD 段是另一种材质。细线一端系在物体上,绕过轻质滑轮,另一端系在墙上,拉滑轮的水平力 F 恒为 4N,物体经 A 点开始计时,此后各段路程及耗时见下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区间 AB BO OC CD距离 1m 1m 1.5m 2.5m耗时 1s 1s 1s 1sA物体在 CD 区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2m/sB物体在 BO 区间运动时物体受到水平向左 4N 縻擦力C物体在 OC 区间运动过程中,拉力 F 做的功为 3JD物体在 BO 区间运动过程中,拉力 F 做功的功率为 1W9如图所示是科技小组的四
6、位同学设计的安装在潜水器上的显示下潜深度的深度表的电路原理图,其中 R 为压敏电阻(用符号表示),R 的阻值随其所受水的压强的增大(下潜深度的增加)而减小,R 0 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电路设计要求潜水器下潜深度增大时,电路中的电表示数增大,如图所示电路图中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A BC D10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 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 S 后,在滑片 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路的总电阻变大B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C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泡变亮D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泡变暗11关于下列各图所示的电和磁的知识,描述正确
7、的是( )A 图实验说明磁场可以产生电流B 图实验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C 图是动圈式话筒,其工作原理与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D 图是录音机的磁头,可以判定电流的方向是从 a 端流进,从 b 端流出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 1:R 2:R 31:1:2闭合开关 S1、S 2,电压表 V1、V 2 的示数分别为 U1、U 2,电流表 A 的示数为 I,只闭合开关 S1,电压表 V1、V 2 的示数分别为U1、U 2,电流表 A 的示数为 I,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U 1:U 21:1 BU 1:U 21:3CI:I4:1 DU 2:U 22:3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7 小题,共
8、34 分)13正在建设的扬州城市南部快速通道,全长约 16km,设计速度为 80km/h,全程不设置红绿灯,正常情况下,最少需要 h 就能行驶完全程。而实际由于天气的原因,我们要减速慢行;秋天由于 (填物态变化)形成雾会影响视线;寒冬的早晨,由于 (填物态变化)会结霜,造成路面湿滑。14如图甲所示是我国研发的平流层飞艇“圆梦”号首飞成功照片,飞艇依靠浮力可升到 20km 高的平流层,其推进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提供能量。推进器产生的推力与气流对飞艇的水平作用力平衡,可使飞艇长时间悬停。(1)若飞艇的气囊体积为 3105m3,则飞艇在平流层受到的浮力约为 N(平流层空气密度取 0.06kg/m3)(2
9、)飞艇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风速的关系如图乙,推进器的功效(功效是指推进器的推力与功率的比值)为 0.01N/W,当平流层风速为 40m/s 时,飞艇推进器的功率为 W。15(4 分)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 M 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 AO 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 OB 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 (选填字母)。A光沿直线传播 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写出一条即可)。(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
10、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 AO 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 (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 (选填序号)。16(5 分)为了探究某合金块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和它排开水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并借用水的密度 水 求出该合金块的密度 x,某同学进行了如图甲、乙、丙、丁四次测量(弹簧测力计读数分别为 F1、F 2、F 3、F 4)。(1)你觉得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2)实验表明,(合金块所受浮力) (合金块排开水的重力)(用F1、F 2、F 3、F 4 表示);(3)则 x (用 水 、F 2、F 3、F 4 表示)。17小明同学做了一个如图
11、所示的装置,闭合开关,用外力使导体棒 ab 水平向右移动,发现导体棒 cd 也随之运动起来,在此实验中:(1)实验装置中的甲部分,应用的物理原理是 。(2)实验装置中的乙部分,在 cd 棒运动过程中,是将电能转化成 能。(3)此装置中 (填“甲”或“乙”)部分产生的现象,与生活中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相似的。18(7 分)小明做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电流表的两根引线接入电路。(2)闭合开关后,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 V此过程中,电流表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3)更换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进一步实验,并将实验数据
12、记录在表格中次数 R/ I/A1 5 0.32 10 0.23 15 0.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第 次实验存在问题,判断的依据是 ,需要补充的实验步骤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调节。19(10 分)如图所示为一种蓄水箱的人工放水装置,AOB 是以 O 点为转轴的轻质杠杆,AO 呈水平状态,A、O 两点间的距离为 40cmB 、O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 10cm,竖直距离为7cm,K 是一轻质、横截面积为 100cm2 的盖板(恰好堵住出水口),它通过细绳与杠杆的 A 端相连,在水箱右侧水平地面上,重为 600N 的人通过滑轮组拉动系在 B 点呈竖直状态的绳子,可以控制出水口上盖板,若水箱水深为 50
13、cm,当盖板恰好要被拉起时,水平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490N,人对绳子的拉力为 F1,绳子对 B 点的拉力为 F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盖板的厚度、绳重与滑轮间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人对绳的拉力与人所受重力在同一直线上(g 取 10N/kg)求:(1)水箱中水深为 50cm 时。盖板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强和压力。(2)人对绳子的拉力 F1 和绳子对 B 点的拉力 F2。(3)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 。(4)若与杠杆 A、B 两端选接的细绳足够结实,当水位至少达到多高时,人将无法拉起盖板。2019 年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2 小题,每小题只有 1 个正
14、确选项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物理答题卷对应的表格中)1【分析】(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从图可知,密度计放在甲、乙液体中都漂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从而可以判断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从图可以得出密度计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3)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两个音叉之间的传声介质是空气;(4)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解答】解:A、图中,两辆小车互相远离,说明受到了排斥力,由于两辆车上
15、的 N 极与 N 极相互靠近,所以可以证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而两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说明两小车受力是相互的;故 A 正确;B、同一只密度计放在甲、乙液体中都漂浮,所以,F 浮甲 F 浮乙 G,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V 排甲 V 排乙 ,又因为 F 浮 液 V 排 g,所以, 甲 乙 ,故 B 错误;C、声音由右边的音叉传播到左边的音叉,是借助它们之间的介质空气实现的,故 C 正确;D、带负电的橡胶棒,轻质小球靠近橡胶棒,相互吸引,则小球可能带正电,又因为带电体有能吸引轻小的物体的性质,所以小球还可能不带电,故 D 正确。故选:ACD。【点评】本题利用到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密度计,声音的传播
16、,以及带电体的性质,是一道综合题。2【分析】(1)熔化前晶体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成后是液态。(2)晶体首先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这种晶体的熔点。晶体完全熔化后,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3)液体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4)水的比热容比冰大,相同质量的冰和水在吸热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冰升温快,水升温慢。【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在 A 点时,开始对物质加热,此时的温度是 40;在 BC 段,物质的温度保持 0不变,所以该固体的熔点是 0,此过程中物质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 A 错误;B、图象中
17、 BC 段是冰的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熔化过程必需吸热,故 B 错误;C、由图象可知,DE 段为水的沸腾过程,此过程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它的内能增大,故C 错误;D、冰完全熔化为水时,质量不变;同一个加热器进行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冰升温比水快(即冰上升的温度较高),由 Qcm t 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小;故 D正确。故选:D。【点评】对于此类图形题,应明确横、纵坐标轴及各关键点所代表的物理意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所在。3【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大于二倍焦距,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成在一倍焦距湖人二倍焦距之间,照相机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
18、原理;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成在二倍焦距以外,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解答】解:A、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 15cm,像到光屏的距离也为15cm,像距在一倍和 2 倍焦距之间,故要想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蜡烛就要移到二倍焦距以外,即将蜡烛移至刻度线 M 的左侧某处,故 A 可能;B、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 15cm,在一倍和 2 倍焦距之间,如果只移动光屏,需要将光屏移至二倍焦距以外,故 B 可能;C、如果只将透镜移到 N 点,
19、此时的物距等于 12cm,蜡烛处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物体成像在二倍焦距以外的位置,此时光屏到透镜间的距离只有 18cm,故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 C 不可能;D、如果将凸透镜右移 3cm,此时物距为 18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则物体成像在二倍焦距以外的位置,此时光屏移到 Q 点右侧某个位置能成清晰的像,故 D 可能。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4【分析】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得出纵坐标与横坐标之间的关系,对应有关物理规律,确定正确的选项。【解答】解:A、当 a 为路程 b 为运动时间,甲图线是一条过
20、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B、当 a 为速度 b 为运动时间,乙图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以一定速度做匀速运动。故 B 错误;C、当 a 为质量 b 为体积,甲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 C 正确;D、当 a 为温度 b 为加热时间,丙是一条随加热时间降温的图线,而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图线反映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21、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解答】解:A、由题和图 a 可知,甲乙两车最初的位置不同,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甲、乙两车相距 s;由图 b 可知,两车同时出发,在 0t 0 时间内,两车的距离逐渐减小,说明是甲车的速度快,由 st 图象可知,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斜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表示速度越快,图 b 中,图线的倾斜程度越大,所以图线表示甲车的运动情况,则图线表示乙车的运动情况,故 A 错误;B、图 b 中的 t0 时刻,说明两车的位置相同,表示甲乙两车相遇,两车的速度并不相等,故 B错误;CD、由 A 项解答可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两车距离变为 s1(s 1s),有两
22、种情况:一是甲车尚未追上乙车,二是甲车超过乙车;所以,t 时刻可能在图 b 中的 t0 时刻之前,也可能在 t0 时刻之后,故 C 错误,D 正确。故选:D。【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6【分析】(1)压强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探头上的橡皮膜是用来感受压强的,U 形管中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体现了探头处所受压强的大小,液面高度差越大说明探头处受到的液体压强越大;(2)同一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3、4)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解答】解:A、若增大橡皮膜到容器底部的距离,可以使 U 型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减小。故 A 错误;B、同一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将压强计的探头在原位置转动,改变橡皮膜的朝向,U 型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故 B 正确;C、U 形管中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体现了探头处所受压强的大小,液面高度差越大说明探头处受到的液体压强越大;故 C 正确;D、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浓盐水中,液体密度变大,不改变探头所处深度,即 h 不变,根据pgh 可知,可以使 U 型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增大。故 D 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液体压强特点,
24、解答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7【分析】(1)利用二次称重法求出图乙中 A 受到的浮力,然后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分析解答;(2)(3)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在实验中应使用控制变量法;(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由图甲、乙可知,物体 A 受到的浮力为 F 浮 G F 示 4N3.6N0.4N,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浮力等于物体下表面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而由图乙知,物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零,所以物体 A 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F 下 F 浮 0.4N故 A 正确;B、乙、丁两图中液体密度不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25、,所以,由图甲、乙、丁不能得出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故 B 错误;C、乙、丙两图中液体密度相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根据 F 浮GF 示 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所以,由图甲、乙、丙可知,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故 C 正确;D、物体在丁图中受到的浮力为 F 浮 G F 示 4N 2.8N1.2N,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物体对盐水的压力为 1.2N,则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压 G 盐水 +1.2N;若将物体 A 从图丁中的盐水中取出,盐水的重不变,则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减小 1.2N故 D正确。故选:ACD。【点评】此题主要阿基米德原理,重点
26、考查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8【分析】(1)利用速度公式 v 计算 CD 段的平均速度;(2)已知拉力大小,根据动滑轮的省力特点,计算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3)知道物体移动的距离,根据动滑轮特点计算出拉力 F 移动的距离,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Fs 计算拉力 F 做的功;(4)根据 WFs 计算拉力所做的功,根据 P 计算拉力的功率。【解答】解:A、由表中数据知, CD 段的路程为 2.5m,运动时间为 1s,则 CD 段的平均速度为v 2.5m/s;故 A 错误;B、由图知,拉力作用
27、在动滑轮的轴上,则摩擦力 f F 4N2N;物体向右运动,摩擦力的方向向左;故 B 错误;C、拉力 F 移动的距离 s1 OC 1.5m0.75m,拉力 F 做的功W1Fs 14N0.75m3J;故 C 正确;D、拉力 F 移动的距离 s2 BO 1m0.5m ,拉力 F 做的功 W2Fs 24N0.5m2J,拉力 F 做功的功率 P 2W;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动滑轮的特点、摩擦力大小与方向、功和功率的计算等知识,综合性较强,要细心解答,避免出错。9【分析】先由图象可知:当 R 的阻值随其所受水的压强的增大(下潜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然后根据选项中电路结合串、并
28、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判断电表示数的变化,找到符合题意的电路图。【解答】解:A、由电路图可知,R 与 R0 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因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当潜水器下潜深度增大(R 电阻的阻值减小)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 A 不符合题意;B、由电路图可知 R 与 R0 并联,电流表测 R0 支路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当当潜水器下潜深度增大(R 电阻的阻值减小)时电流表的示数不变,故 B 不符合题意;C、由电路图可知,R 与 R0 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潜水器下潜深度增大(R 电阻的阻值减小)、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故
29、 C 符合题意;D、由电路图可知,R 与 R0 串联,电压表测 R 两端的电压,当潜水器下潜深度增大( R 电阻的阻值减小)、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分压特点可知 R 两端分得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明确电表的测量对象是解题的基础,熟练应用欧姆定律、串联分压原理来分析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10【分析】灯与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在滑片 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判断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化,根据电阻的串联确定总电阻变化,由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变化,根据欧姆定律确定灯的电压变化,根据 PUI
30、分析灯的实际功率变化确定灯亮度变化;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得出变阻器的电压变化。最终得出正确答案。【解答】解:由图知,灯与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在滑片 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由 UIR 可知,灯的电压变小,根据 PUI 可知灯的实际功率变小,故灯变暗;电源电压不变,灯的电压变小,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变阻器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综上,只有 B 正确,A、C、 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的运用,关键是电路
31、的识别。11【分析】(1)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属电流的磁效应实验;(2)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工作的;(3)知道动感线圈式话筒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4)对于螺线管,右手握螺线管,四拇指指电流方向,姆指指的方向为 N 极。【解答】解:A、图是研究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实验,故 A 错误;B、通电后,磁场中的导体会受力运动,即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即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动机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 B 错误;C、图甲动感线圈式话筒,当人对话筒说话时,引起膜片的振动,膜片的振动会引起线圈的运动,切割永磁铁的磁感线而产生相对应的变化的电流,
32、从而在扬声器产生与说话者相同的声音。动圈式话筒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其工作原理与发电机工作原理相同,故 C 错误;D、右手握螺线管,电流从 a 点流入,四拇指指电流方向,姆指指的方向 N 极,故左端为 N 极,故 D 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电和磁中的各种现象,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各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并且要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进行区分。12【分析】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 S1、S 2 时,R 1 与 R2 串联,电压表 V1 测 R1 两端的电压,电压表 V2 测 R2 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电压
33、表的示数,进一步得出两电压表的示数之比;只闭合开关 S1 时,R 1、R 2、R 3 串联,电压表 V1 测 R1 两端的电压,电压表 V2 测 R2 和 R3 两端的电压之和,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此时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然后求出两种情况下电流表的示数之比,再根据欧姆定律表示出两电压表的示数,进一步求出两种情况下电压表 V1、V 2 的示数之比。【解答】解:已知 R1:R 2:R 31:1:2,可设 R1R 2R,R 32R,闭合开关 S1、S 2 时,R 1 与 R2 串联,电压表 V1 测 R1 两端的电压,电压表 V2 测 R2 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
34、的电流,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I ,两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U1IR 1 R ,U 2IR 2 R ,则 U1:U 2 : 1:1,故 A 正确;只闭合开关 S1 时,R 1、R 2、 R3 串联,电压表 V1 测 R1 两端的电压,电压表 V2 测 R2 和 R3 两端的电压之和,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此时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I ,则 I:I : 2:1,故 C 错误;两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U1IR 1 R ,U 2I(R 2+R3) (R+2R) ,则 U1:U 2 : 1 :3,U 2:U 2 : 2:3,故 BD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
35、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分清开关闭合、断开时电路的连接方式是关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7 小题,共 34 分)13【分析】(1)已知设计速度和路程,可以得到通过全程需要的时间;(2)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解答】解:由 v 可得,行驶完全程需要的时间为 t 0.2h;雾是液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故答案为:0.2;液化;凝华。【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速度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掌握和应用,还考查液化和凝华的理解,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
36、知识点,需要掌握。14【分析】(1)已知空气的密度和飞艇的体积,根据公式 F 浮 空气 gV 排 可求飞艇受到的浮力;(2)根据飞艇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风速的关系图可知,飞艇匀速飞行时受到受到的水平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根据推进器的功效求出飞艇推进器的功率。【解答】解:(1)飞艇在平流层受到的浮力:F 浮 空气 gV 排 0.06kg/m 310N/kg3105m31.810 5N;(2)由乙图可知,当 v2400m 2/s2 时,飞艇受到的阻力 f360N,设平流层风速为 v40m/s 时,飞艇受到的阻力为 f,由乙图可知,飞艇所受的空气阻力 f 与速度的平方 v2 成正比,则有
37、: ,即 4,所以,当平流层风速为 40m/s 时,飞艇受到的阻力 f4360N1440N;飞艇悬停在空中,因此飞艇受到的水平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水平推力:Ff1440N;由题意可得 0.01N/W,则此时飞艇推进器的功率为:P 1.44105W。故答案为:(1)1.810 5;(2)1.4410 5。【点评】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以及功率的计算等,涉及的知识点多,难度较大。能正确理解题意才能顺利解题。15【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有平面镜、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可以来探究光的反射光线的规律;(2)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线不在一个平
38、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物像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1)已知入射光线 AO 和反射光线 OB,多次改变光的入射角度,测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并比较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因此该实验探究了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 AO 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反射光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所以看不到反射光线;若此时通过平面镜观察纸板,因为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则看到的图象应
39、为丙图中的。故答案为:(1)B;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不在; 。【点评】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本实验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6【分析】(1)(2)实验中要先测合金块的重力和空桶的重力,然后再把金属块没入水中,测出合金块受到的拉力,根据称重法求出浮力;最后再测出桶和溢出水的重力得出排开水的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如果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相等;(3)已知 F2 为合金块的重力,则合金块的质量 m ,利用 F 浮 水 gV 排 求得合金块排开水的体积,由图可知,合金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则 V 排
40、 V 物 ,再利用 即可求得合金块的密度。【解答】解:(1)减小测量误差,正确的顺序是测出空桶重力合金块重力合金块浸入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测出小桶和排开水的总重力,即丁、乙、甲、丙(或乙、丁、甲、丙);(2)由题可知,浮力等于合金块的重力减在水中的拉力,则 F 浮 F 2F 1;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水和桶的重力减空桶的重力,则 G 排 F 3F 4;(3)合金块的质量 m ,由 F 浮 水 gV 排 可得 V 排 ,合金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则 V 排 V 物 ,合金块的密度: 水 。故答案为:(1)丁乙甲丙;(2)F 2F 1;F 3F 4;(3) 水 。【点评】本题是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
41、要围绕测量的方法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进行分析,才能正确解题。17【分析】(1)电磁感应现象,即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此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即发电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2)直流电动机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3)由题干中电路的结构和特点分析判断即可解决该题。【解答】解:(1)由题干图可知:闭合开关,将导体 ab 水平向右移动,此时相当于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故导体中会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实现的,此时导体 ab 相当于电源;(2)此装置中的 cd 相当于放入磁场中的通电导体,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故 c
42、d 受力运动,它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3)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作用的原理工作的,故与乙装置产生的现象相类似。故答案为:(1)电磁感应; (2)机械;(3)乙。【点评】电磁感应和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为因电而动,后者为因动而电,所以电路结构是不相同的。18【分析】(1)将电流表接入电路时,应使其与定值电阻串联,还要注意电流的方向;(2)读取电压表示数时,先要明确电压表选择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发生变化,所以电路电流相应发生变化;(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一定。【解答】解:(1)将电流表“”的导线与开关的
43、左接线柱相连,“0.6”接线柱与定值电阻左侧接线柱相连,电路图如图所示:(2)由图示电压表可知,其量程为 03V ,分度值为 0.1V,示数为 1.5V;当滑片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总电阻减小,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流增大;(3)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第一组、第三组实验中,电阻两端电压都相等为 1.5V;而第二组实验中,电阻两端电压为0.2A102V ,所以第二组实验操作错误;纠正的方法是:向左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阻两端电压仍为 1.5V,记录此时的电流。故答案为:(1)电路图如图所示;(2)1.5;变大;(3)2;电阻
44、两端电压不是 1.5V;左。【点评】此题探究的是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实验经常采用的探究方法,在具体问题中应注意识别和正确运用。19【分析】(1)已知水的深度,根据公式 Pgh 可求盖板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强,根据 p 计算盖板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力;(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 B 点绳子的拉力;绳重与滑轮间的摩擦均不计,根据 F1 F2计算人对绳子的拉力;(3)B、O 竖直距离为 7cm,由此计算 A 点上升高度,根据 W 有 Fh A 计算有用功,根据 W 总F 1s F1nhB,计算总功,由机械效率公式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人对绳子拉力最大等于人的重力,由
45、此滑轮组和杠杆计算 A 端拉力即 A 受水压力,根据压强公式计算水的深度。【解答】解:(1)水深 h50cm 时,盖板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强:p 水 gh1.010 3kg/m310N/kg0.5m510 3Pa,由 p 得盖板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力:FpS 510 3Pa100104 m250N;(2)B、O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 10c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ALAF 2LB,即:50N40cm F 210cm,所以 F2200N ;当盖板恰好要被拉起时,水平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 490N,所以 F1G 人 F 支 600N 490N110N;(3)B 点下降,A 点上升,如图所示:根据三角形相似
46、, ,即: ,所以 hA28cm,由图滑轮组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n2,绳重与滑轮间的摩擦均不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00% 100% 100%90.9%;(4)根据 F1 (F 2+G 动 ),G 动 2F 1F 22110N200N20N,人对绳子拉力最大等于人的重力,即绳子自由端拉力最大:F 1G 人 600N,此时对 B 点的拉力:F 22F 1G 动 2600N20N1180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AL AF 2L B,即:F A40cm1180N10cm,解得 FA295N,水对盖板压力 FpS 水 ghS,且 FAF,所以 h 2.95m。答:(1)水箱中水深为 50cm 时。盖板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 5103Pa,压力为 50N。(2)人对绳子的拉力 F1 为 110N,绳子对 B 点的拉力 F2 为 200N。(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90.9%。(4)若与杠杆 A、B 两端选接的细绳足够结实,当水位至少达到 2.95m 高时,人将无法拉起盖板。【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杠杆平衡条件、机械效率的计算和平衡力的应用,综合性强,过程复杂,难度大,关键是运用数学知识求出 A 上升高度,灵活运用 F (G+G 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