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愚公移山,第二课时,一、新课引入,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笑而止之 其如土石何?,反同“返”(往返) 亡同“无”(没有)这件事 连词,表修饰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请解释出下列标红的字的意思,二、新课讲解,阅读课文,思考这些问题,请用课文原句来回答。 1、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 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3、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4、倒土的地点是哪里? 5、他们是怎样具体行动的? 6、山最终移掉了吗? 7、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二、新课讲解,1、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 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3、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4、倒土的地点是哪里?
2、,两山规模:“方七百里,高万仞” 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地点:“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二、新课讲解,5、他们是怎样具体行动的? 6、山最终移掉了吗? 7、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l)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结局:“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二、新课讲解,1、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
3、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智叟:眼前的,停滞的观点。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二、新课讲解,对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你该如何评价呢?,愚公: 志向远大 不畏困难 坚持不懈,智叟: 鼠目寸光 安于现状 自以为是,二、新课讲解,想像一下,如果没有神的帮助,移山的结果会怎样?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实现其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是以幻想方式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这和迷信有本质的不同。,
4、二、新课讲解,总结写作特色,反衬 对比 情节曲折,三、归纳小结,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呢?你能说出这个“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寓意: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十分顽强的毅力和排除万难的精神,四、强化训练,1、文章采用神话色彩的结尾有何作用?,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2、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3、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五、布置作业,1、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战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