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捕蛇者说,第一课时,一、新课引入,孔子从泰山下经过,看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听着,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派自己的学生子路前去询问。子路问:“你这样痛哭,一定是遇到了非常悲伤的事吧?”那妇女说:“是呀,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而后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听了子路的回话后,不禁问:“那她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呀。”孔子于是对他的学生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要记住,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二、新课讲解,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家、哲学家、
2、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等。,二、新课讲解,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禄山之乱后,中央政权与藩镇不断巩固自己的势力,对人民加重赋税。柳宗元在唐顺宗时期,参与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运动。因反对派的强烈反抗,革新运动一百四十多天后失败,顺宗退位,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期间,柳宗元目睹当地人民的悲惨景象,感到有责任反映横征暴敛导致的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希望统治者能借此体察民情。柳宗
3、元听到有蒋氏者“专其利有三世”的事例,就构思了这篇捕蛇者说。,二、新课讲解,文体常识,“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篇幅一般不长,跟现在的杂文大体相似。,二、新课讲解,读准字音,挛踠(lun wn)瘘(lu )疠(l) 今吾嗣(s)为之十二年 募有能捕之者() 几死者数矣()() 曩与吾祖居者() 隳突乎南北() 吾恂恂而起(xn)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二、新课讲解,读准节奏,永之人|争|奔走焉 而|乡邻之生|日蹙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4、二、新课讲解,古今异义,向吾不为斯役(古义:假使 ;今义:方向) 则久已病矣 (古义:困苦不堪 ;今义:生病) 以尽吾齿 (古义:岁月 ;今义:牙齿),二、新课讲解,通假字,非死则徙尔。 尔:通“耳”,罢了 。 谨食之。 食:通“饲”,喂养。,二、新课讲解,一词多义,毒:(1)毒之(怨恨)(2)毒疠(有毒的)(3)赋敛之毒(毒害) 赋:(1)岁赋其二(征收)(2)更若役,复若赋(赋税) 食:(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2)谨食之(通“饲”,喂养) 生:(1)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活)(2)而乡邻之生日蹙(生活) 已:(1)可以已大风(治愈)(2)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已经)(3)惧其不已也(停
5、止) 观:(1)今以蒋氏观之(看)(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考察),一词多义,悲:(1)余悲之(同情) (2)余闻而愈悲(悲痛) 于:(1)余将告于莅事者(向,对) (2)苛政猛于虎也(比)(3)吾祖死于是(在) 而:(1)黑质而白章(表并列) (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表顺承)(3)吾将哀而生之乎(表递进,并且) (4)而吾以捕蛇独存(表转折,但是,却),二、新课讲解,词类活用,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名词作动词,把肉晾干。 岁赋其二。岁:名词作状语,每年;赋:名词作动词,征收。 君将哀而生之乎。生:使动用法,使 活。 而乡邻之生日蹙。日: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竭
6、:形容词作动词,用尽。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动词作名词,出产,收入。 谨食之,时而献焉。时:名词作状语,到规定时间。,三、归纳小结,文章通过一个捕蛇者祖孙三代宁愿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赋税之害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揭露永州百姓在封建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控诉了社会吏治的腐败,曲折地反映了自己坚持改革的愿望。,四、强化训练,(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翻译句子,假使我不当这个差,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谁知道赋税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啊?,五、布置作业,把捕蛇者说改写成一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