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 年 4 月九下龙珠中学一模试卷(教师)一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酝酿(ning) 譬如(p) 绯闻(fi) 锲而不舍(qi)B 憎恶(zng) 诘问(ji) 纤细(qin) 怏怏不乐(yng)C 愧怍(zu) 馈赠(ku) 伫立(zh) 惟妙惟肖(xio)D 锃亮(zng) 滞留(zh) 打量(ling) 相形见绌(ch)纤细 xin x 惟妙惟肖 wi mio wi xio 打量d liang2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这次国学知识竞赛,题量多
2、、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知识储备不足。B 这件礼服设计得美轮美奂,光看着就想把它穿在身上。C 人的一生,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风景。D 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我市许多加快发展的好建议。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曲折迂回。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也指转折点。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3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2 分)A 乌克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问题上的对立造成的。 B 如果作者的想象超出了人物
3、的实有行动,使事迹过于夸大,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C 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D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句式杂糅。关联词,反而-就。两面对一面。4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2 分)专家提醒说,雾霾天各种污染物增多,不仅影响到呼吸、循环系统,也会使雾霾颗粒累积在人的皮肤上。在雾霾天外出归来后,一定要洗手、洗脸,清洗掉皮肤上粘带的污染物。如果要到户外运动,一是运动量不可过大,二是适当减少运动时间。出现雾霾天气时,最好不要进行户外运动,可以在家中进行太极、瑜伽等柔和的运动。要按时清洁家具,防止粉尘长时间停
4、留在家中影响空气流通,引发疾病。在雾霾天进行户外锻炼,往往健身不成反伤身。A. B. C. D. 试题分析:语句衔接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街接句,有时是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自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示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是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的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等。此题注意 432 紧密衔接,4 说“不要进行户外运动”3 说的是另一方面“进行户外运动” ,属于并列衔接,2 说的是户外运动回来后的注意事项。5 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
5、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又称“诗三百”。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种。C“在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尖叫声惊醒了。”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被惊醒”。D“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答案:状语:在一天夜里 主语:他 状语:被一阵尖叫声 谓语:惊醒了主干:他惊醒了。二、本大题共 1 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6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终古高云簇此城, 。 (谭嗣同潼关)(2)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3)但愿人长久,
6、。 (苏轼水调歌头)(4)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角声满天秋色里, 。 (李贺雁门太守行)(6)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7) “风”是诗词常见意象,苏轼在定风波“ ” 一句饱含人生哲理;纳兰性德浣溪沙“ ” 一句,听闻如此强劲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文天祥南安军中“ , ” 一句,梅花与风雨对照,以示沉重心情。秋风吹散马蹄声。浮云游子意。千里共婵娟。沉舟侧畔千帆过。塞上燕脂凝夜紫。不求闻达于诸侯。也无风雨也无晴。 北风吹断马嘶声。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三本大题共三段阅读,计 11 小题,共 33 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7-10
7、 题(10 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周武王克殷,召邵公问曰:“殷之士众,奈何处之?” 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武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武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制,惟仁是亲
8、。 ”武王曰:“善哉!”乃从周公之言。 (选自周公安民 ) 【注释】殷:殷朝,即商朝。 周公:周武王的弟弟。田其田:耕种他原来的田地。第一个田,名词活用为动词,种田;第二个田,名词,田地。【注释】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克殷:攻下殷都。克,攻下。殷,商朝的都城。太公: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又名吕尚。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奈其士众何:对他的士众怎么处置。奈何,怎么办,怎么处置。乌:即乌鸦。恶:憎恨。余胥:墙壁。厥:其,代词。靡:无,不。邵公:又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称为召公。为之:对他们。为,对。之,指士众。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之弟,名旦,因
9、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惟仁是亲:亲近有道德的。 “惟(唯)是” ,宾语前置的格式。予一人:即天子,此指殷纣王。 君子:有道者。 (15)咸:都。 (16)入:进见。 (17)居:居住。 (18)平:平定。【参考译文】武王打败了商朝,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会连带厌恶他的篱笆,全部把他们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 ”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不行。 ”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周公
10、说:“让他们各自居住自己的家里,种自己的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亲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我一个人身上。 ”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7 解释下列加点字。 (2 分)遍及。保佑。使活下去。亲近。(1)小惠未遍( ) (2)神弗福也( )(3)无罪者活之( ) (4)惟仁是亲(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2)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制。让士兵各自住在自己的房子里,种自己的田,不改变原来的制度。9 乙文中的周武王听从
11、了周公的建议,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因为周公的意见和自己的想法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老百姓安居乐业,都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10从上面甲乙两个文段可以看出,古代谋士认为君主应该如何对待老百姓?(2 分)君主应该爱护老百姓,赢得民心才能赢得天下。 (1 分) (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4 题。 (9 分)涵养文明 我们不能当看客陈凌这几天,两件发生在上海的事情,激起人们内心的波澜。先是上海徐家汇公园的一只黑天鹅被人偷走,成了他人的盘中餐,让人痛心不已;随后,一则视频在网上热传,一年轻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同车的“上海阿姨”对其劝阻教育,还用纸巾替其擦去痰渍,被网友称赞“有
12、素质有腔调” 。两件事情,一正一反,但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文明素养。一个与现代文明接轨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个体的文明素养之所以不可或缺,就在于它是秩序的重要源泉。正如哲人所言, “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只不过,文明秩序不仅来源于“法” ,也来源于“礼” ;文明素养,不仅意味着对法律规则的遵守,更意味着对道德规范的恪守。今天,随着法治意识日渐在人们内心生根抽芽,对法治的认同不再是稀缺品,然而如何让道德规范成为自觉,却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公共场所随意吸烟,丝毫不理会他人的感受;出入地铁,撞了人却一句
13、“对不起”都不愿多说;给共享单车上私锁,准备自用,还振振有词“大家都一样”违反公德的行为,并不能完全交给法律追责有的是因为法律管不着,有的是因为法律发挥作用有滞后性公序良俗却须臾容不得破坏。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说偷黑天鹅的行为,是非对错一目了然,是一堂公开的法治课,那么“上海阿姨”的举动则是用“坐而言”传递了文明追求,又以“起而行”捍卫了文明尊严。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和努力,人们对于文明的认识已有巨大的进步。但有一个思想误区始终存在,即认为文明仅仅是个人之事,自己文明就行;他人文不文明,与己无关。毫无疑问,文明需要从自己做起,但并不意味着“一念唯己,了无他人” 。某种意义上,文明的沉默,就
14、是对不文明的纵容。面对不文明行为,倘若不挺身而出、予以制止,而是选择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只会让这些行为不断风蚀文明的土壤,侵害价值的肌体。文明面前,没有“看客” 。有学者曾总结,不文明现象之所以屡屡出现,根源于耻感的缺失。事实上,如果人们对不文明行为一味隐忍,不拿出较真劲儿与其“宣战” ,耻感文化如何才能得以形成?有朋友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在超市冷柜选购冷冻食品,挑选完后,转身就走,把关闭冷柜推拉门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一位眼尖的老大爷看到,远远就喊道, “冷柜门咋不关啊?”超市里的消费者纷纷把目光聚焦到朋友那儿。一时间,朋友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挂不住” 。自此,随手关冷柜门成了他每次去超市
15、都十分在意之事。 “礼者,理也。 ”人人争当那位“上海阿姨” ,社会实现共同治理,才能激发文明的耻感,让文明素养在人心里拔节生长,也才能让道德感如空气一样充盈社会。“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在于其国库的富足,不在于其城池的坚固,也不在于其公共建筑的华丽气派,而在于其公民的教养,在于人的文明、教化和品格,这才是它实际利害之所在、主要实力之所在、真正威力之所在。 ”文明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只要人人葆有“相善其群”的意识,以共治来治理不文明,用行动擦亮精神名片,文明观念的水位自然会随时间的推移,慢慢升高。人民日报 (2017 年 05 月 16 日) ,有删改11 本文的中
16、心论点是什么?(2 分)涵养文明,不仅要从自己做起,更要推己及人,以社会共治,促成文明的养成。12 第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13 请概括第段观点并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 分)略14 请结合原文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2 分)文中的“道”指的是“文明素养” ,首先我们自己要遵守文明规范,看到身边不文明的现象时要及时提醒、制止,比如看到身边随手扔垃圾、随口说脏话等现象,我们要能用文明的方式加以劝解,这样天长日久积小成大全社会的文明素养一定能大大提升。(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5-19 题(14 分)一株赶考的麦子洛水六月麦香,父亲像个
17、将军,一把镰刀,几根烟,就把麦子连根拔起。曾经,我是父亲的影子,像个散兵游勇,跟在他身后无所事事。父亲从不责怪我,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他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在他人生的麦田里,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掉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在我面前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没有我高了!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
18、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六月,阳光如织,我是条落网的鱼。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也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拉拉队。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
19、头。镰刀是父亲的笔,麦子是墨,他可以在田野上挥毫泼墨,只是他没能教会我,而我也从没用心学过。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吧,那个老子帮不上。”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我如遇大赦,赶紧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阳光烘烤着麦田,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我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吧。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
20、。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我学着父亲,以笔为镰,以墨为麦,在我的麦田里恣意挥毫。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高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颠沛流离。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选自意林1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内容。(2 分)高考前两天,我回家调整,与父亲一起割麦却力不从心, (1 分)父亲得知我马上高考,催我回家备考, (1 分)最终我考取了重点高校( 1 分) 。16 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3 分)示例一:在手割麦子时候, 我显得“力不
21、从心” ,而父亲却“活力十足”所向披靡”,两者形成对比。生动地写出父亲在收割麦子时充满的信心和斗志,刻画了一个吃苦耐芳、充满干劲的父亲形象。示例二:高考时, 我是一个人赶赴考场,而看到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的情景,两者形成对比。写出我在父亲的感召下,并不感到孤独,内心充满了信心和干劲。突出了父亲对我深远的影响。17 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3 分)阳光烘烤着麦田,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运用比喻的修辞, (1 分)把父亲比作硕大的麦穗,身上的汗珠比作饱满的麦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烈日下辛苦劳作的伟岸身躯,
22、 (1 分)表达了 “我”对父亲的愧疚、心疼。 (1 分)18 读完文章后,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3 分)勤劳坚韧:从父亲在麦田里总是火力十足,所向披靡能看出。 (1 分)关爱儿子:从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 “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能看出。 (1 分)望子成龙:从“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能看出。 (1 分)19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一株赶考的麦子的作用(3 分)表层含义:我是一名马上要高考的学生, ( 1 分)以笔为镰,以墨为麦,高考就是我的麦田。 ( 1 分)深层含义:人生路上,我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 ( 1 分)将会一直努力奋斗,回报父亲对
23、我的爱。 ( 1 分)“麦子”是文章的叙事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麦子是植物,为何会去赶考;运用比喻,用麦子比喻成带着父亲期盼赶考的我,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揭示文章的中心,表现辛勒劳作、甘于付出的父亲对我人生的深远影响,表达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四 本大题共 2 题,共 4 分。“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么?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20.这是小说 中主人公的一段精彩对白,该小说的作者是_。(2 分)21.这部作品塑造了一个_的女性形象。(2 分)简爱。夏洛蒂勃朗特。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五 本大题共 1 题,共 43 分。22 半命题作文(写作,40 分,书写,3 分)行走于青春季节的你,生活天天在刷新。是什么带来这样变化?是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还是内心的勇气、乐观、执着?是校内的阅读、思考、互助,还是野外的漫步、远足、探险?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是发现,是感悟,是挫败不论哪种,都陪伴着你的旅程,刷新着你的生活。请以“_刷新着我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字数不少于 600 字不多于 900 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如不可避免,请用 xx 代替;(4)不得抄袭或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