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版苏教版必修三语文:第13课《烛之武退秦师》示范学案(含答案)

    • 资源ID:65374       资源大小:1.43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版苏教版必修三语文:第13课《烛之武退秦师》示范学案(含答案)

    1、第 13 课 烛之武退秦师(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左丘明(约公元前 502 年 约公元前 422 年) ,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时有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盲史官之一。主要作品著有左传 国语 。评价 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二)人物轶事左丘明有个嗜好,即特别爱吃桃子。每至桃子成熟季节,即以肥桃为饭,精神振奋,灵感倍增,编纂编年史左传时,下笔如有神,写得又快又好。桃树老死之后,左丘明舍不得烧掉,请木匠把桃木精雕细刻制成刀、剑、枪、棍、戈等兵器,挂满自己居室之墙壁。乡邻疑而问及此事,他笑着说,世之万物须尽其用也,桃木制品既可观赏,也能吉祥镇宅

    2、,祛灾避邪呢!乡邻听他一说,都非常感兴趣,于是纷纷仿效,家家挂起桃木剑、桃木刀、桃木枪;有农事忙没大工夫的,即用桃木削成棍子,挂在墙上。久而久之,挂桃木制品避邪,形成一种民间风俗。今人认为桃木祛灾避邪,也许自此始矣!(一)背景链接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得罪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 632 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并未感化晋国。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 632 年的城濮之战,事

    3、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了。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郑文公自知不是秦、晋的对手,便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二)常识整理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 左氏春秋 ,相传是鲁国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主要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 722)至鲁悼公四年( 前 464)200 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在一定程

    4、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同时它又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不仅创造了多样缜密的篇章结构、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而且刻画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左传的叙事能力极强,故事生动有趣,善于描写战争,善于刻画人物,语言简练,外交辞令精彩,人物对话富有表现力。 左传叙事写人的成就,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的重大发展,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九 月 甲 午 , 晋 侯 、秦 伯 围 郑 ,鲁 僖 公 三 十 年 九 月 十 日 ,晋 侯 、秦 伯 联 合 围 攻 郑 国 ,以 其 无 礼 于 晋 , 且 贰 于因 为 郑 国 曾 对 晋 文 公 无 礼 ,并 且 在 与 晋 国

    5、结 盟 的 情 况 下楚 也 。晋 军 函 陵 ,秦 军 氾 南 。又 与 楚 国 结 盟 。晋 军 驻 扎 在 函 陵 ,秦 军 驻 扎 在 氾 南 。 晋 侯 :指 晋 文 公 重 耳 ,春 秋 五 霸 之 一 。秦 伯 :指 秦 穆 公 。姓 嬴 ,名 任 好 。春 秋 时 期 有 公 、侯 、伯 、 子 、男 五 等 爵 位 。郑 :春 秋 时 诸 侯 国 之 一 。以 :介 词 ,表 原 因 ,可 译 为 “因 为 ”。其 :代 词 ,指 郑 国 。无 礼 于 晋 :对 晋 文 公 无 礼 。于 晋 ,介 词 短 语 作 后 置 状 语 。 且 :并 且 。贰 于 楚 :从 属 于

    6、晋 的 同 时 又 从 属 于 楚 。贰 ,从 属 二 主 。军 :动 词 ,驻 军 ,驻 扎 。函 陵 :郑 国 地 名 ,在 今 河 南 省 新 郑 北 。氾 南 :古 代 东 氾 水 的 南 面 ,在 今 河 南 中 牟 南 。佚 之 狐 言 于 郑 伯 曰 :“国 危 矣 , 若 使 烛佚 之 狐 对 郑 文 公 说 :“郑 国 处 于 危 险 之 中 了 ,如 果 能 派 烛之 武 见 秦 君 , 师 必 退 。” 公 从 之 。之 武 去 见 秦 君 ,敌 军 一 定 会 撤 退 。”郑 文 公 听 从 了 他 的 建 议 。辞 曰 :“臣 之 壮 也 , 犹 不 如 人 ;今但

    7、烛 之 武 却 推 辞 说 :“我 壮 年 的 时 候 ,尚 且 比 不 上 别 人 ;现老 矣 ,无 能 为 也 已 。” 公 曰 :“吾 不 能 早 用 子 ,今在 老 了 ,不 能 干 什 么 了 。”郑 文 公 说 :“我 不 能 及 早 任 用 您 ,现急 而 求 子 , 是 寡 人 之 过 也 。 然 郑 亡 ,在 事 情 危 急 才 求 您 帮 助 ,这 是 我 的 过 错 呀 。然 而 郑 国 灭 亡 了 ,子 亦 有 不 利 焉 。” 许 之 。对 您 也 有 不 利 啊 。”烛 之 武 才 答 应 了 这 件 事 。佚 之 狐 : 郑 国 大夫 。郑 伯 :指 郑 文 公

    8、。若 :假 如 。使 :动 词 ,派 。烛 之 武 :郑 国 大 夫 。 见 :谒 见 ,进 见 。师 :军 队 。辞 :推 辞 。“臣 之 壮 也 ”中 “之 ”:助 词 ,用 在主 谓 之 间 ,取 消 句 子 独 立 性 ,可 不 译 。壮 :古 代 男 子 三 十 为 壮 ,后 泛 指 成 年 。为 :动 词 ,做 ,干 。也 已 :语 气 词 连 用 ,加 强 语 气 。已 ,同 “矣 ”。用 :任 用 。子 :古 代 对 人 的 尊 称 。今 :如 今 ,现 在 。是 :代 词 ,译 为 “这 ”。 然 :连 词 ,表 转 折 ,然 而 。许 之 :答 应 这 件 事 。许 ,答

    9、应 。之 ,代 词 ,代 游说 秦 君 这 件 事 。“许 之 ” 前 面 省 略 主 语 “烛 之 武 ”。夜 , 缒 而 出 ,见 秦 伯 曰 :“秦 、当 天 夜 里 ,烛 之 武 缒 绳 出 城 ,进 见 秦 穆 公 ,说 :“秦 国 、晋 围 郑 , 郑 既 知 亡 矣 。 若 亡 郑 而晋 国 围 攻 郑 国 ,郑 国 已 经 知 道 要 灭 亡 了 。如 果 灭 掉 郑 国 对有 益 于 君 , 敢 以 烦 执 事 。您 有 好 处 ,那 就 冒 昧 地 拿 亡 郑 这 件 事 麻 烦 您 。 缒 :用 绳 子 拴 着 从 城 墙 上 往下 吊 。既 :已 经 。亡 郑 :使 郑

    10、 国 灭 亡 。可 译 为 “消 灭 郑 国 ”。亡 ,使 动 用 法 ,使 灭 亡 。于 :介 词 ,可 译 为 “对 ”。敢 :表 尊 敬 的 谦 词 。以 烦 :以之 烦 。以 ,拿 ,用 。之 ,代 “亡 郑 ”这 件 事 。烦 , 烦 劳 。执 事 :执 行 事 务 的 人 ,对 对 方 的 敬 称 。 越 国 以 鄙越 过 别 国 来 把 远 地远 , 君 知 其 难 也 ,焉 用 亡 郑 以郑 国 当 作 边 邑 ,您 知 道 那 是 很 难 的 ,怎 么 要 用 灭 掉 郑 国 来 给陪 邻 ? 邻 之 厚 , 君 之邻 国 晋 国 增 加 土 地 呢 ? 邻 国 的 国 力

    11、雄 厚 了 ,您 的 国 力薄 也 。也 就 相 对 削 弱 了 。 越 国 以 鄙 远 :越 过 别 国 而 把 远 地 郑 国 当 作 边 邑 。秦 在 西 ,郑 在 东 ,晋 在 秦 郑 之 间 ,故 称“越 国 ”。以 ,连 词 ,表 目 的 ,可 译 为 “来 ”。鄙 ,边 邑 ,这 里 用 作 动 词 。其 : 不 定 代 词 ,可 译 为 “那 ”。焉 :怎 么 ,哪 里 。陪 邻 :增 加 邻 国 的 土 地 。陪 ,增 加 。邻 ,指 晋 国 。之 :助 词 ,用 在 主 谓 之 间 ,取 消 句 子 独 立 性 。若 舍 郑 以 为倘 若 放 弃 攻 打 郑 国 而 把 它

    12、 作 为 秦 国 东 道 主 , 行 李 之 往 来 ,东 方 道 路 上 招 待 使 节 的 主 人 ,一 旦 秦 国 使 节 往 来 经 过 这 儿 ,共 其 乏 困 , 君 亦 无 所 害 。郑 国 可 以 供 给 他 们 缺 乏 的 物 资 ,这 对 您 也 没 有 什 么 害 处 。且 君 尝 为 晋 君 赐 矣 , 许 君 焦 、况 且 ,您 曾 经 对 晋 惠 公 有 过 恩 惠 ,他 也 曾 答 应 送 给 您 焦 、瑕 , 朝 济 而 夕瑕 二 邑 作 为 酬 谢 ,然 而 ,他 早 上 渡 河 归 晋 ,晚 上 就 在 那 儿设 版 焉 , 君 之 所 知 也 。修 筑 防

    13、 御 工 事 ,这 是 您 知 道 的 呀 。 舍 :放 弃 。以 为 :以 之 为 ,把 它 当 作 。东 道 主 :东 方 道 路 上 的 主 人 。行 李 :也 作 “行 理 ”,外 交 使 节 。共 :同 “供 ”,供 给 。 乏 困 :相 当 于 “不 足 ”。行 而 无 资 曰 乏 ,居 而 无 食 曰 困 ,这 里 指 使 者 钱 粮方 面 的 缺 乏 。尝 :曾 经 。赐 :恩 惠 ,这 里 指 秦 穆 公 曾 派 兵 护 送 晋 惠 公 回 国 一 事 。许 :答 应 。焦 、瑕 :二 地 名 。济 :渡 河 。设 版 :筑 墙 。版 ,筑 土墙 用 的 夹 板 。焉 :兼

    14、词 ,相 当 于 “于 ”加 代 词 “是 ”, 在 那 里 。所 知 :所 字 结 构 ,可 译 为 “知 道 的 ”。夫 晋 ,何 厌晋 国 哪 里 有 满 足之 有 ? 既 东 封 郑 , 又 欲 肆的 时 候 呢 ? 现 在 它 已 把 郑 国 当 作 东 边 的 疆 界 ,又 想 扩 张其 西 封 , 不 阙 秦 , 将 焉它 西 部 的 疆 界 ,如 果 不 侵 损 秦 国 ,它 又 要 到 哪 里 取 得 土取 之 ? 阙 秦 以 利 晋 , 惟 君 图 之 。”地 呢 ? 损 害 秦 国 而 使 晋 国 获 得 利 益 ,请 您 好 好 考 虑 这 件 事 。”秦 伯 说 ,

    15、与 郑 人 盟 , 使 杞 子 、逢 孙 、杨 孙秦 穆 公 很 高 兴 ,就 和 郑 国 签 订 了 盟 约 ,并 派 杞 子 、逢 孙 、杨 孙戍 之 , 乃 还 。守 卫 郑 国 ,就 撤 军 回 国 了 。 何 厌 之 有 :哪 里 有 什 么 满 足 ? 厌 ,满 足 。 “何 之 有 ”,宾 语 前 置 的 固 定 格 式 。东 :名 词 作 状 语 ,在 东 边 。封 :疆 界 ,这 里 用 作 动 词 。肆 :扩 张 ,延 伸 。 封 :名 词 ,疆 界 。阙 秦 :侵 损 秦 国 的 土 地 。阙 ,使 损 害 。焉 :哪 里 。之 :指 代 土 地 。利 晋 :使 晋 国

    16、获 得 利 益 。利 ,使 动 用 法 ,使 获 利 。 惟 :句 首 语 气 词 ,表 示 希 望 。图 :思 考 ,考 虑 。说 :同 “悦 ”,高 兴 。盟 :动 词 ,结 盟 。逢 :“逄 ”的 本 字 ,姓 。戍 之 :守 卫 郑 国 。戍 ,守 卫 。乃 :于 是 。还 :指 撤 军 回 国 。子 犯 请 击 之 。公 曰 :“不 可 。微 夫 人子 犯 请 求 袭 击 秦 军 。晋 文 公 说 :“不 行 。假 如 没 有 那 人之 力 不 及 此 。 因 人 之 力 而 敝 之 ,的 帮 助 ,我 就 不 会 有 今 天 了 。借 助 别 人 的 力 量 而 又 去 损 害 他

    17、 ,不 仁 ; 失 其 所 与 , 不 知 ;以 乱这 是 不 仁 义 的 ;失 掉 自 己 的 同 盟 国 ,这 是 不 明 智 的 ;用 战 乱易 整 , 不 武 。吾 其 还 也 。” 亦替 代 联 合 一 致 ,这 是 不 勇 武 的 。 我 们 还 是 回 去 吧 。”晋 军 也去 之 。离 开 郑 国 了 。子 犯 :晋 国 大 夫 狐 偃 的 字 。之 :代 指 秦 军 。公 :指 晋 文 公 。微 :带 有 假 设 语 气 的 否 定 副 词 ,可 以 理 解 为“假 如 没 有 ”。夫 人 :那 人 ,指 秦 穆 公 。夫 ,代 词 ,那 。不 及 此 :到 不 了 这 个

    18、地 位 。因 :凭 借 ,依 靠 。敝 之 :伤 害 他 。敝 ,坏 ,这 里 是 “损 害 ”的 意 思 。所 与 :指 同 盟 国 。与 ,结 交 ,亲 附 。知 :同 “智 ”。以 乱 易 整 :用 混 乱 相 攻 取 代 联 合 一 致 。乱 ,指 打 完 仗 后 军 队 散 乱 。易 ,取 代 ,替 代 。整 ,有 秩 序 。武 :勇 武 。其 :表 商 量 语 气 ,还 是 。去 之 :离 开 郑 国 。去 ,离 去 ,离 开 。之 ,它 ,代 指 郑 国 。学 习 目 标 1理解并把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学习文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9、(一)阅读课文第 1 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以其无礼于晋 以:介词,因为其:代词,指郑国于:介词,对(2)且贰于楚也 贰:动词,从属二主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晋军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3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以其无礼于晋。译文: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晋”置于谓语“无礼”之后)(2)秦军氾南。译文:秦军驻扎在氾南。(省略句, “氾南”前省略了介词“于”)环节二:分析文理4下列对第 1 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的两个理由是郑 “无礼于晋”和“贰于楚”

    20、。B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同时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为了报复郑国,与秦国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C一个弱小的郑国,同时受到秦、晋两个强国的围攻。大军压境,国都被占领,形势十分危急。D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二国军队分驻两地,这就为烛之武深夜见秦伯,说服其单独退军提供了有利条件。解析:选 C C 项中“国都被占领”错误,文中只是说“ 晋侯、秦伯围郑” 。(二)阅读课文第 2 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于:介词,对(2)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连词,假如(3)臣之壮也,犹不如

    21、人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犹:副词,尚且(4)无能为也已 为:动词,做,干(5)吾不能早用子 子:名词,古代对人的尊称(6)是寡人之过也 是:代词,这之:结构助词,的(7)许之 许:动词,答应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句末语气助词3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译文:佚之狐对郑文公说。(状语后置句,状语“于郑伯”置于动词“言”之后)(2)是寡人之过也。译文:这是我的过错呀。(判断句, “也”表判断)环节二:分析文理4下列对第 2 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危矣”承上而来,再次强调郑国所处的危险

    22、境地。B “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 ,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C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暗写烛之武在年轻时并没有得到重用;“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则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D烛之武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了烛之武的大智大勇。解析:选 D D 项, “体现了烛之武的大智大勇”错误,应该是体现了烛之武的深明大义。(三)阅读课文第 3 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夜,缒而出 缒:动词,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而:连词,表修

    23、饰关系(2)郑既知亡矣 既:副词,已经(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介词,对(4)敢以烦执事 以:介词,拿、用(5)越国以鄙远 以:连词,表目的关系,来(6)君知其难也 其:代词,这件事(7)焉用亡郑以陪邻 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以:连词,表目的关系,来陪:动词,增加(8)邻之厚,君之薄也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9)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尝:副词,曾经为:动词,给予(10)夫晋,何厌之有 厌:满足(11)又欲肆其西封 肆:动词,扩张、延伸封:名词,疆界(12)不阙秦,将焉取之 焉:疑问代词,哪里(13)惟君图之 惟: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动词,思考、考虑(14)乃还 乃:副词,

    24、于是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共其乏困 “共”同“供” ,供给(2)秦伯说 “说”同“悦” ,高兴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敢以烦执事古义:指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指掌管某项工作的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常用于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夜,缒而出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3)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国家(4)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

    25、薄:形容词作动词,变薄弱(5)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夕:名词作状语,在傍晚(6)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7)阙秦以利晋 利: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8)与郑人盟 盟:名词作动词,结盟5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译文: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 麻烦您。(省略句,介词“以”后省略了代词“之”)(2)夫晋,何厌之有?译文: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 )呢?(宾语前置句,宾语“何厌”置于谓语动词“有”之前,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环节二:分析文理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秦

    26、国不应伐郑的依据的一组是( )郑既知亡矣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朝济而夕设版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A BC D解析:选 C 表明郑国现状; 为晋对秦的做法;为晋国的扩张野心。7下列对第 3 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烛之武好像置身于郑国之外,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秦伯的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了可能。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君之薄也 ”,烛之武指出,秦、郑相隔遥远,晋、郑却是近邻,因此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对秦国不但没有利益可言,反而因“邻之厚”而显得“君之薄” ,措辞直白、激烈,

    27、毫不掩饰地挑拨秦晋之间的关系。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以利益引诱秦伯,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D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惟君图之” ,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从而使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不仅与郑国订立了盟约,还反过来帮助郑国。解析:选 B B 项,此段话中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四)阅读课文第 4 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带有假设语气的否定副词,假如没有(2)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动词,凭借,依靠而:连词,表转折,却敝:动词,损害(3)失其所与 与:动词,结

    28、交,亲附(4)以乱易整,不武 易:动词,取代,替代武:形容词,勇武(5)吾其还也 其:语气副词,还是(6)亦去之 去:动词,离开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失其所与,不知 “知”同“智” ,明智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环节二:分析文理4下列对第 4 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紧张起来。晋文公讲了一番“仁” “知” “武”的大道理,一场风波,终于平息。B晋侯的话以散句为主,说得句句在理,彰显了他思维的严密,头脑的冷静。C晋侯毅然决定撤军,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

    29、使得晋文公终成霸业。D晋侯说“不仁” “不知” “不武” ,目的是退兵,其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实是“利”字使然。解析:选 B B 项,晋侯的话以整句为主。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 智 慧1从教材中积累从烛之武对晋国历史和国君的为人了解之清楚,对秦伯心理和秦、晋恩怨把握之全面,可以看出他虽然长期怀才不遇,却一直关注天下形势,思考安天下济苍生的方法。长期的默默积蓄,使其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沉稳自信,也使其具备了能言善辩、巧妙退兵的高超智慧。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迎来了瞬间释放的闪亮时刻。2从自然中积累蜘蛛天生就会结网捕食。它在体内制造黏性、韧性很高又无色透明的“隐形”

    30、蛛丝,选择蛾、蝶、蚊、蝇等飞虫活动的林间通道巧妙织网,然后躲于暗处。一旦有自投罗网者,信息立刻由蛛丝传递给蜘蛛,而它会迅速赶到,咬住“俘虏” ,将自制的麻药通过牙齿注入“俘虏”体内,使其丧失抵抗或逃跑的能力,然后再美美地饱餐一顿。若一下子捕获多个“俘虏” ,一时吃不完,蜘蛛就会用蛛丝将其捆绑起来,留着以后再吃。 3从历史中积累齐国大将田忌,多次与齐国的诸公子用金钱做赌注赛马,但常常赌输。孙膑观察他们的马力都不相上下,只是因为田忌没有按照每匹马的实际情况加以科学匹配使用。于是孙膑告诉田忌:“再赛时,您尽管多下赌注,我保证您取胜。 ”田忌相信孙膑的智慧,就与齐国的诸公子下千金赌注赛马。等到将要比赛

    31、时,孙膑对田忌说:“今天您用下等马与他们的上等马赛,用上等马与他们的中等马赛,用中等马与他们的下等马赛。 ”比赛结果,田忌取得两胜一负的成绩,最后赢得了千金。4从名言中积累(1)智者不妄为,勇者不妄杀。刘向(2)智能谋,力能任。韩愈(3)谨慎是智慧的长子。雨果(4)没有智慧的蛮力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克雷洛夫(5)良好的人生是受行动和智慧指导的。罗素(6)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托尔斯泰(7)决定问题,需要智慧,贯彻执行时则需要耐心。荷马(二)这样运用素材精 彩 片 段 朝堂上、王殿下,有人肃立一旁,如雕塑般静默;有人匍匐于前,因恐惧而战栗;但也有人,从俯首恭听的臣子中站出,直面国君的

    32、种种弊误。他们不屑玩权弄术,不愿唯命是从,他们要听平民的苦,要为百姓而诉,他们无愧于心,无愧于国,无愧于天地;也有人,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上前。曹刿于长勺对齐师的冷静、烛之武面秦君时的理智、屈完于盟师压境气势汹汹的不卑不亢,那一刻,他们擦亮了属于自己的智慧火花,燃烧出永远不灭的光芒。 领悟 运用对比手法,层层递进,咏颂了忠勇智慧之士。精 彩 范 文 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云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

    33、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1955 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烛之武退秦师告诉了我们答案。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

    34、们敬佩不已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 ,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样一个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

    35、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 “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 ,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像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 佳作赏析是什么让烛之武义无

    36、反顾地出使秦国?是国家利益。在所有优秀品质里面哪一个最重要?是热爱自己的祖国。人们常说,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是的,无数的仁人志士之所以被世人称颂,就在于他们的爱国精神是留存在人们心中的丰碑。 写作借鉴1.学铺垫文章开篇概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情节,为下文提出论点做铺垫。2.学观点文章在概述课文情节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提出观点:“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3.学论据以钱学森、诸葛亮的事例,结合烛之武的行为,进一步证明论点。4.学引用文中大量地引用诗句、名言,丰富了文章内容,语言也随之变得生动而富有表现力。5.学照应文章最后仍然紧

    37、扣烛之武,提出希望,与开头照应,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紧凑。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原文:知命不能规乎其前,丘以是日徂。出处:吾一受其成形 ,而不化以待尽 ,郊物而动,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规乎其前,丘 以是日徂 。庄子 外篇 田子方注释:形:形体。尽:衰亡。丘:孔丘,指孔子。这一段是庄子中记录孔子所言,故出现孔子之名。徂(c) :成为过去。翻译 我一旦禀受天所赋予的形体,就不会转化为其他形体而等待天命的衰亡,随外物的变化而相应行动,日夜不停从无间隙,而且竟不知其终结所在,是温和而自然地聚成了现在的形体。我知道命运不能够预先窥见,我只是天天跟随变化而推移。明理知义 这句

    38、话告诉我们要顺命,因为生命的过程由生到死是不可改变的,所以我们要顺应生死的结局,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为生命中的各种插曲而改变对生命的看法。庄子主张顺命,但不信命。上天铸就了现在的形体,这是无法控制的,所以只有顺应它,并欣然接受它。但我们也不能因为这样而消极地信命,总之,活着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灌夫有服灌夫 有服 ,过 丞相。丞相从容曰:“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 ,会仲孺有服。 ”灌夫曰:“丞相肯幸 临,夫安敢以服为辞!请语魏其侯,丞相旦日早临。 ”许诺。至日中,丞相不来。魏其侯谓灌夫曰:“丞相岂忘之哉?”灌夫不悦,曰:“夫以服请,宜往。 ”乃驾,自往迎丞相。丞相前戏许灌夫,实无意往。及夫至门,丞

    39、相尚卧。曰:“丞相昨日幸许过魏其侯,魏其侯夫妻置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 ”愕而谢曰:“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言。”乃驾往。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注 灌夫:字仲孺,汉景帝、武帝时大将。有服:有孝服在身,指在丧期。过:拜访,探望。魏其侯:即窦婴。幸: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丞相肯幸临,夫安敢以服为辞!请语魏其侯,丞相旦日早临。译文: (2)丞相前戏许灌夫,实无意往。及夫至门,丞相尚卧。译文: 参考答案:(1)您竟肯屈驾光临魏其侯,我灌夫怎敢因为服丧而推辞呢!请允许我告诉魏其侯,您明天早点光临。(2)丞相前一天只不过开玩笑答应了灌夫,实在没有打算前

    40、去的意思。等到灌夫来到门前,丞相还在睡觉。参考译文:灌夫在服丧期内去拜访丞相,丞相随便地说:“我想和你一起去拜访魏其侯,恰值你现在服丧(不便前往 )。 ”灌夫说:“您竟肯屈驾光临魏其侯,我灌夫怎敢因为服丧而推辞呢!请允许我告诉魏其侯,您明天早点光临。 ”丞相答应了。第二天,灌夫一直等到中午,不见丞相到来。魏其侯对灌夫说:“丞相难道忘记了这件事?”灌夫很不高兴,说:“我灌夫不嫌丧服在身而应他之约,他应该来。 ”于是便驾车,亲自前往迎接丞相。丞相前一天只不过开玩笑答应了灌夫,实在没有打算前去的意思。等到灌夫来到门前,丞相还在睡觉。(于是灌夫进门去见他 )说:“昨天幸蒙丞相答应拜访魏其侯,魏其侯夫妇

    41、备办了酒食,从早晨到现在,没敢吃一点东西。 ”丞相(装作) 惊讶地道歉说: “我昨天喝醉了,忘记了跟您说的话。 ”便驾车前往。史蒂芬威廉 霍金,英国物理学家,1942 年生于英国牛津。 1963 年,在大学学习期间的霍金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病,又称卢伽雷病,渐渐丧失了活动能力。但他身残志不残,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20 世纪 70年代,他和彭罗斯一同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其划时代的贡献是 1974 年发现的黑洞辐射机制。著有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时空的大尺度结构 果壳中的宇宙等多部著作,其中时间简史销量堪比圣经 ,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全球最畅销的科普

    42、著作。执着科学研究的巨人尽管长期被禁锢在轮椅上,身躯遭受着病魔的蚕食,但霍金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科学研究上。比起整天被人众星捧月般地顶礼膜拜,他宁愿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宇宙的命运。他的办公室门口通常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保持安静,主人正在睡觉。 ”霍金不愿被外人打扰,他喜欢安静地在电脑前工作。1973 年 11 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 X 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 “霍金辐射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耐人寻味的是,他的宇宙论事实上使上帝没有存身之处,但梵蒂冈教廷仍对他表示了敬意。在承认了对伽利略审判的错误之后,教廷科学院又选举霍金为该院院士。在因肺炎进行穿气管手术后,霍金完全不能说话,只能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即使这样也消减不了他进行学术研究的热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成功完成了时间简史 ,这部著作是继爱因斯坦“相对论”之后物理学中揭露宇宙奥秘的最伟大的著作。人生教益 霍金被禁锢在轮椅上,内心却执着于科学研究,思想在宇宙的最深处飞扬。在科学的大道上,只有沿着崎岖山路不断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峰。


    注意事项

    本文(2019版苏教版必修三语文:第13课《烛之武退秦师》示范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