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 体会这本文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学习写一篇新闻稿。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飞天之梦。古有嫦娥奔月,后有万户上天,这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有这样的飞天梦想,直到今天,梦想才实现。作为中华
2、飞天第一人,杨利伟,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了解梦想是如何变为现实的。二、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前学过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即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1、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语(13 段)2003 年 10 月 15 日,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意义重大。 主体(426 段)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1)1958 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 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3)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4
3、)1992 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5)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 “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2729 段)“神州” 五号发射成功。结尾(30 段):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三、研读课文,探究式学习1、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明确: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行文的?明确:时间顺序。3、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明确:精确
4、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的心情。在那一刻,梦想将变为现实,传达出一种无法自制的激动和欣喜。4、新闻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联系平时看到的新闻,结合本文,总结一下。答:本文导语部分是 1、2、3 段,点明这篇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 2003 年 10月 15 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这是一个国人瞩目的事件。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国人的飞天梦,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科学家们所做的不懈努力。另外,这篇新闻还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
5、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总结: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5、通讯的概念和特点。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的异同。答:概念: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通讯的特点:(1)真实性、时效性(2)生动性 (3)完整性(4)评论性三者异同:三者都强调真实性。三者都具有时效性,消息最强、通讯较强、报告文学较弱。消息篇幅最短,通讯较长,报告文学最长。通讯与报告文学都具有文学性,后者比前者的文学色彩更浓。报告文学具有政论性,即它以明显的社会
6、作用为目的,是一种特殊宣传工具。通讯具有评论性,即它必须对人或事做出评论。四、作业拓展阅读:搜集关于我国航天工程的相关资料,阅读后,写一篇新闻稿。下节课说出你写的大致纲要。五、小结本文开头记录了“神舟” 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材料丰富,条理清晰,学习完本文,不但增长了知识,更增添了民族自豪感。 最后,祝愿祖国的航天事业取得辉煌的成绩。板书设计:段 落 结 构 内 容13 导 语“神州”五号飞船发射,举国关注,不同凡响。426 新闻背景 中国航天历史回顾2729主体 新闻事实 “神州”五号发射成功30 结 语 中华民族飞天梦圆教学反思:此次教学抓住教学目标,以学习新闻结构特点为主,既尊重教材但又不是“教教材”,而是侧重“用教材”,是一份比较实在、朴素的教学设计,但在写作手法上没有深入讲解,这是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