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汾一中 20172018 年下学期髙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題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它结合当前被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追溯其根源,不能不提及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他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单纯的发明创造不是创新,只有当它被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 。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由此将生态创新定义为:“指包括生态系统本身的变革、创造新的人工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即社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再生产,各个环节生态化过程。 ”生态创新这一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当
2、下的社会时代特点紧密相关。当前,由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生态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在于取得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包括一个国家范围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公平和国家之间的公平,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单位资源消费量为人口创造的福利最大化;同时,它又排斥平均主义,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代际公平涉及的是稀缺资源在不同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数量上要至少保持稳定,在质量上要求不至于发生代际退化。单就环境与资源而言,不公平问题还可上升到更深的层次。首先,在不同阶层之
3、间,一方面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会更多地关心生存问题,对保护环境资源认识不够,从而导致了广泛的掠夺性开发和普遍的短期行为。其次,发达国家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本质上是对其他国家环境权益的剥夺,而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两难之中。很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生态创新是重要的途径。当然,生态创新也并非万用万灵,需要决策者们依据现实情况灵活应对处理。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统治了地球长达 200 多年。它是众多造成当代环境问题根源中的深层根源。所以,要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要任务就是重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伦理关系,改变传统的主奴关系,确立尊重与爱护自然的观念。其次,环境质量具有消
4、费性,因此在评价生活质量的时候,必须要将环境质量考虑进去。对公众而言,除了学法、懂法、守法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社区公益性的环保组织或协会,维护自身环境利益。最后,在生态创新前提下,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财富观也应更新为生态财富观。这是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价值财富观的本质区别。(摘编自高文杰等生态创新的几个基本问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B. 生态创新是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创建的新的社会理论。C. 平均意识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的代内公平
5、排斥平均主义。D. 在稀缺资源配给的数量质量上,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就是代际公平的底线。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熊彼特等人对“生态创新”的理解论证了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的观点。B. 文章认为生态创新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代内代际公平。C. 文章从阶层、国家两个维度挖掘出了环境资源不公平问题的深层表现及相关后果。D. 重新认识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进一步谈论生态创新具体做法的一个重要前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生态创新理论”得以形成并最终提出的重要的社会时代特点是:生态环境愈发恶化。B. 生态创新理论并非是
6、“包治百病”的万能理论,需要依据现实具体情况灵活处理。C. 是否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了当下与工业文明时代在价值财富观中的本质区别。D.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包含了和谐伦理关系的构建、生活质量的评价等内容的系统。【答案】1. B 2. A 3. C【解析】1. 试题分析:B“过于绝对” 。原文提及的是“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 ,并不能得出“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问题”的结论。C“扩大范围” 。原文是“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而非“平均意识不利于资源开发和提高经济效率” 。D“曲解文意” 。 “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有误,
7、结合文意应为“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持平”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2. 试题分析:A“混淆关系” 。原文第一段中引述熊彼特等人的言论,主要是为了追溯“生态创新”的历史源流,而非论证“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 。混淆了论据与观点的逻辑关系。3. 试题分析:D“偷换概念” 。原文是“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的本质区别” ,意为“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本质区别” ,
8、而非“是否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是重要区别”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木鱼周海亮冬子小时候,家里穷。不仅他家穷,全村都穷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那种穷。贫穷与饥饿贯穿了冬子的童年,即使现在想起,冬子的记忆深处,仍然是望不到尽头的饥饿。冬子九岁那年,村里有亲戚嫁女,娘带冬子去吃喜宴。临行前娘嘱咐冬子说,饭桌上一定要放开了吃,吃慢了,东西就没了。又说,千万别动桌上那条鱼,否则会被别人笑话。冬子问为什么,娘说那是条假鱼。鱼是木头雕刻而成,上面浇了汤汁,撤了葱花,盛在盘子里,端上桌,与真鱼别无二致。娘还说木鱼是栓叔的手艺,栓叔一晚上就能将一截木疙瘩变成一条活灵活现的鲤鱼。娘带冬子来到亲戚家
9、门口,再次嘱咐冬子不仅要吃得快,还要尽量多吃。吃饱了,咱家晚上那顿就省了。她说。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猪。普通的蔬莱,加几片肉,味道就完全变了。冬子听了娘的,快吃,使吃,却总是吃不饱。那条鱼摆在桌子中间,假如娘事先不说,冬子绝不会当它是一条木鱼。鱼浇了汤汁,撒了葱花和香菜,那是一条红烧口味的木头塑鱼。亲戚家虽穷,但厨艺高超,据说能把一条鱼烹成七八种不同的味道。木鱼也能。不过仅仅是味道的样子。满桌人心照不宣。他们的筷子和汤匙伸向不同的盘子和汤碗,却绝没人去碰那条鱼。桌上很快只剩残羹冷炙,唯有那条鱼,仍然闪烁出诱人的光泽,散发出美妙的酱香。满桌人仍不散去,他们蘸着盘子里剩下的汤汤水水,啃着手
10、里的黑面馒头,那也是平常时日难得的吃食。冬子有将筷于伸向木鱼的冲动。冲动那样强烈,有那么几个瞬间,他几乎无法自控。他强迫自己不去看那条鱼,可是鱼却顽强地游进他的眼睛,挠着他的喉咙。终于冬子做出令他和他的家人从此蒙羞的举动一他动了那条鱼他甚至夹起撒在木鱼上的葱花,他甚至将那些葱花,直接填进嘴巴。他挨了娘的一顿巴掌。他受到村人的说笑。以后很多年,他在村里都抬不起头。他不仅仅是动了一条木鱼,而是动了乡村的规矩,动了主人的尊严。一条木鱼,没有人动,它便是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便是富足和希望;动了,它便成为一个木头疙瘩,成为欺骗,成为乡间岁月的颓败与贫穷。那条木鱼挂在冬子的胸前,顶在冬子的头上,刻在
11、冬子的脑门上,挤在冬子的心里,很多年挥之不去。后来冬子进城,吃了很多苦,终于成为一家水产公司的老总。这些年他几乎吃遍世界上所有的鱼,但童年里的那条木鱼,仍然时常游进他的心里,即使在梦里,也香气四溢,令人垂诞。然后让他在醒来以后,充满羞愧。常跟娘说起这件事,娘说,是那时太穷了。冬子说,或许是。娘说,是你太无礼了。冬子说,或许是。不过一个孩子动了一条木鱼,有什么大不了呢?冬子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一次冬子去民俗博物馆,突然觉得那里面似乎缺少一条可以摆上餐菜的木鱼。他想为博物馆捐赠一条,馆长当然乐意。为这事冬子专程回了一趟乡下,他找到亲成,问那条木鱼还在不在,亲戚找了很久,终从
12、一堆破钢烂铁里翻出来。木鱼上布满虫眼,却依然活灵活现。一条木头雕刻而成的鱼运比一条河水里的真正的鱼,有着更为长久和顾强的生命。冬子带木鱼返回城里,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找一位匠人雕刻了一条鱼。他把新雕的木鱼送到博物馆,将真正的老木鱼拿回家,刷干净,加了底座,摆上桌子。他想或许一件老物件能让他与乡村之间、与逝去的乡间岁月之间多出一点点联系,而之前,他一直试图运离乡村、试图彻底抹去那些贫穷并且羞愧的童年记忆。生日那天,冬子调好汤汁,切好葱花,然后将那条木鱼,恭恭敬敬地端上餐。冬子对儿子说,吃鱼。(选自小说月刊2017 年第 12 期)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
13、说写村民嫁女,在喜宴上摆一道红烧木鱼,只看不吃,不仅表现了当地的风俗习惯,更表现了当时生活的贫困。B. 段“冬子有将筷子伸向木鱼的冲动” ,主要是因为栓叔高超的手艺,使木鱼像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C. 段“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猪” ,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在喜宴上人们狼吞虎咽的情形。D. 小说的结构简洁中见精细,叙述风格沉稳老练,语言质朴冷静,却张力十足,不造作矫情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5.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6. 小说以冬子在生日那天将木鱼烹调好端上桌让儿子吃鱼作为结尾,请说说这样安排的用意。【答案】4. B 5. (1)表层义:“木鱼”虽历经岁月,布
14、满虫眼,却依然活灵活现。(2)深层义:“木鱼”使东子挨了娘的打,受到村人的讥笑,即使成年后回想起来也时常充满羞愧,其影响远比一条活鱼要深刻得多。 (3)情感义:作者以小见大,从“木鱼”身上表现出物质匮乏对主人公幼小心灵造成的创伤,折射出贫困时期人们对物质的渴求,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 6. (1)情节上,由冬子童年吃鱼的故事开始,到冬子让儿子吃鱼结束,使文章首尾呼应;(2)人物形象上,写出了冬子对过去、对农村的理解和释然,表现了冬子思想的成熟,使冬子的形象更丰满;(3)主題上,突出了“今天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童年生活?今天的孩子应该记住一些什么?” ,深化了小说的主题;(4)阅读效果上
15、,戛然而止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解析】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C 项考核内容,B 项考核手法,D 项考核结构,其中 C 项,不仅仅因为栓叔手艺高超,更重要的原因是第段写到的“冬子听了娘的,快吃,使劲吃,却总是吃不饱”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句子含义的题目,注意句中的重点词语和句不离段的原则,此题注意抓关键词:“长久和顽强的生命” ,以及对比,强调“更为”一词,将“木鱼”和活鱼进行对比;以小见大,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同时注意前面的“木鱼上布满虫眼
16、,却依然活灵活现” ,综合这些先答出表层的含义:“木鱼”虽历经岁月,布满虫眼,却依然活灵活现;然后分析深层含义:“木鱼”使东子挨了娘的打,受到村人的讥笑,即使成年后回想起来也时常充满羞愧,其影响远比一条活鱼要深刻得多;作者以小见大,从“木鱼”身上表现出物质匮乏对主人公幼小心灵造成的创伤,折射出贫困时期人们对物质的渴求,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点睛:此题考核理解文中的句子含义的能力,分析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
17、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共享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发展绝非偶然,伴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消费日益多元化和细分化,传统粗放型经济模式已经不能完成资源的高效配置。而共享经济能有效的调整供需需求,将闲置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更好地满足差异化的需求。同时,共享经济借助互联网形成了全新的社交信赖体系,并通过社群和分享的方式,颠覆着传统产业形态的发展。在传统商业模式产业链中,包含采购、进货、仓储、研发、销售及渠道维护等多个环节,形成了高额的管理及流通费用,而共享经济模式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减免和优化了这些流程,使消费者获得产品
18、或者服务的实际支出成本比传统模式下更低。这种模式下消费者获得实际优惠,平台方利用产生的闲置资源,进行再次分配,从而获得收益,形成一种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双赢局面。(摘编自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模式或引发多领域变革 )材料二:(资料来源于2017 年中国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注】共享经济的主要领域包括共享金融、交通出行、生活服务、房屋住宿、付费娱乐、知识技能、医疗服务等。共享经济的生命周期一般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当下中国的共享经济,资金分享领域占共享经济市场总交易额的 60%以上,生活服务领域占 20.95%,交通出行领域占 5.90%。材料三:现在共享经济能够成为一种
19、热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几乎人人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改进,使得移动支付成为可能,这为共享经济提供了发展的先决条件。另外,中国有近 14 亿人口,市场的潜力十分巨大,创业者只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口,便有可能创业成功。就目前而言,共享就是这个切口。虽然共享公司在成立早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短时间内可能无法获得盈利,但是通过向用户收取押金的方式,这些企业逐渐积累了巨额资金,利用好这笔资金,企业便能获得巨大收益这也是吸引众多创业公司纷纷投身于共享行业的另一大原因。共享经济发展到现在,最大的阻碍就是政府目前还欠缺一个公共的大数据平台。政府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出的
20、成绩十分显著,但是在建设智慧城市、打造物联网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政府能够在建设公共大数据平台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并对不规范的共享经济行为通过法律及政策加以规范,相信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共享经济未来的引领者。(摘编自中国引领共享经济的未来,目前还欠缺公共大数据平台 )材料四:俄罗斯近几年已成为共享经济初创企业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许多俄罗斯人已经开始与陌生人共享公寓和汽车以寻求额外收入,但造成这种社会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卢布大幅贬值,让俄罗斯经济陷入至少 6 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工资水平的下降以及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老百姓实在负担不起过去的消费水平,而共享经济的出现只是恰好成为当前
21、较好地维持生活且又省钱的工具而已,老百姓自己对于共享经济的热情并不高涨。(摘编自共享经济大行其道 盘点各国“共享”创意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B. B C. C D. D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共享经济模式很大程度减免和优化了传统商业模式产业链中多个管理和流通环节。达成消费者和平台方双赢的局面。B. 共享经济将出现该领域不断扩展并跨界融合、初创企业快速成长壮大、重点领域竞争加剧且显出衰退迹象的基本趋势。C. 参照材料二中共享经济的主要领域和共享经济的生命周期两项,我们能够了解到 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D. 俄罗
22、斯的共享经济近几年飞速发展,但俄罗斯人对共享经济持乐观态度,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热爱,仅仅把它当作改善生活的工具。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和俄罗斯激起众多创业公司投身共享行业的不同原因以及创业者的不同动机。【答案】7. C 8. C 9. 激起众多创业公司投身其共享行业的不同原因:中国具有优越的科技基础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俄罗斯则是工资水景下降及通货膨胀.创业者的不同动机:中国创业者是收取押金以积累资金,从而获得巨大收益;俄罗斯创业者则是求得额外的收入,也使得百姓较好地维持生活【解析】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题目以框架图的方式出现。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
23、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C 项,以偏概全。从材料上可知:现在共享经济成为热潮的原因,除了此项的说法外,还有一点是“中国有近 14 亿人口,市场的潜力十分巨大” “通过向用户获得巨大收益”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A 项,从材料一中看, “减免和优化”的是“流程”而不是“环节” ,且原文“环节”包含的是“采购、进货、仓储、研发、销售及渠道维护等” ,而不是“管理和流通” 。B 项,从材料二中,无法看出“壮大”和“衰退”的迹象。E 项, “俄罗斯人对共享经济持乐观态
24、度,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热爱,仅仅把它当做改善生活的工具”有误,材料四表明俄罗斯“老百姓自己对于共享经济的热情并不高涨” ,只觉得可以此“较好地维持生活且又省钱” ,并没有对此“持乐观态度”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可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的句子 “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几乎人人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改进,使得移动支付成为可能,这为共享经济提供了发展的先决条件。另外,中国有近 14 亿人口,市场的潜力十分巨大” “但是通过向用户收取押金的方式,这些企业逐渐积累了巨额资金,利用好
25、这笔资金,企业便能获得巨大收益” “工资水平的下降以及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老百姓实在负担不起过去的消费水平,而共享经济的出现只是恰好成为当前较好地维持生活且又省钱的工具而已,老百姓自己对于共享经济的热情并不高涨”进行概括。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古代诗文阅读课内古诗文知识10. 下面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扪参历井仰胁息(蜀道难 ) 胁息:屏住呼吸B. 蓦过隅头,
26、转过屋角(窦娥冤 ) 蓦过:迈过、跨过C. 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苏武传 ) 穷:贫穷D. 弦弦掩抑声声思(琵琶行 ) 思:悲伤、哀愁【答案】C11. 下面关于声声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声声慢一词的艺术特色是:运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创造性地运用叠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语言浅近,已经深远。B. “雁过也,正伤心”一句中, “雁过”所引发的作者的情绪有秋愁、故国之思、往昔夫妻伉俪生活之思。C.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名主要从动作神态、环境感受、心境意绪三方面表现愁情。D.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了得”是“概括”的意思。【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
27、词声声慢的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声声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项, “运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说法错误,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手法。声声慢中未使用。故选 A。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因宾客至蔺相如谢罪/饲者因此觉知B. 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善假于物也C.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见犯乃死,重负国D. 以五十步笑百步/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项,因:经由、通过/因:凭
28、借。B 项,于:比/于:引出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可翻译为“向” ;C 项,乃:竟/乃:才;D项,以:均为介词,凭借。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 “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 “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13. 下列有关官吏任免升降的术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视事”指官吏到地方检查公务;“下车”指官吏到任;“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
29、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归田”等。B. “兼” “领”均表示兼任官职, “行” “守”均表示代理官职, “署” “权”则表示暂代官职。C. 征辟是汉代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D. 是夕始觉有迁贬谪。迁、谪在古代文言文中都是“贬官”的意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
30、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考查有关官吏任免升降的术语知识,要求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D 项, “迁、谪在古代文言文中都是贬官的意思”说法错误,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名常在“迁”字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叫“右迁” , “迁除” 、 “迁升”等,降级叫“左迁” 、 “迁削” 、 “迁谪” ,平级转调叫“转迁” 、 “迁官”、 “迁调” 。故选 D。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 武留匈奴十九年/而君幸于赵王B. 嬉嬉钓叟莲娃/位列将,爵通侯,兄弟
31、亲近C. 求人可使报秦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类型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A 项,均为被动句。B 项,前句为主谓倒装句,后句为判断句。C 项,均为定语后置句。D 项,均为宾语前置句。故选 B。15. 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 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把握。题干要
32、求选出“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 ,可以采取排除的方法。 “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 , “庐岳”指的是“庐山” , “多真隐”说的是隐士很多,这与杜甫的形象不合。 “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 , “狂” “醉”说的是李白的特点, “天子不能呼”可以联系写李白的诗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故这两句应是说“李白” 。 “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 , “十年幕府”是杜甫的经历, “蜀”是四川,也是“草堂”的所在地;“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 , “野老” ,杜甫自号“少陵野老” ;“群鸥” ,杜甫在自己的诗里也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来形容自己。
33、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进吏科右给事中,坐累谪交阯为吏。居九年,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
34、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畊,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 ”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 ”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
35、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着兜鍪处,颠发尽秃。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16.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B. 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C. 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D
36、. 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17.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嗣位: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B. 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C.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D. 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溢号,如汉武帝、陏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
37、,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朱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享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B. 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C. 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
38、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D. 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1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答案】16. D 17. D 18. C 19. (1)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接受朝廷厚恩,敢临阵退缩吗?死于法度哪赶得上和敌人战死?” (2)谋臣只知务求积粮,不知人心不稳固,即使有粮,将和谁一起来防守?【解析】16. 试
39、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根据名词代词“文帝” “边军” “力” “田” “税” “陛下” “命” “此” “举(举措) ”“塞上”“诸军” “边” “生业” “田作” ,虚词“之” “为” ,标志性词“惟” ,再结合本句意思:文皇帝时,诏令边防军队尽力垦田,不征税,陛下又重申这条命令,今天为何忽然采取这一举措呢?塞上诸军,防卫边疆劳苦,没有其他生计,惟有从事田耕。句子可以断开为:文帝时/诏
40、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故答案为 D。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
41、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D 项, “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说法错误, “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故选 D。1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C 项,“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说法错误,应是“兵部议论,废置不用” 。并不是选项所说“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 ,而是没有采纳罗享信的建议。故选 C。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
42、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句中的“让” ,责备;“死法” ,死于法度,或翻译为:被法律处死;“孰与” ,哪赶得上,或翻译为:与相比,哪一个好;“死敌” ,死于敌手,或翻译为:和敌人战死。 (2)句中的“计臣” ,谋臣;“但” ,只;“粟” ,指粮食, “积粟” ,积粮;“固” ,稳固;“虽” ,即使;“谁与” ,译为“和谁” ;“将谁与守” ,将和谁一起来防守。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
43、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考中永乐二年进士,授予工科给事中。晋升为吏科右给事中,因受牵连获罪被贬谪到交阯为小吏。过了九年,仁宗即位,才召入朝中为御史。英宗即位后的第三个月,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在平凉、西宁操练兵马。正统二年,蒋贵征讨阿台和朵儿只伯,罗亨信参预军务。到鱼儿海,蒋贵等人因粮饷不继,居留十
44、日率军返回。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接受朝廷厚恩,敢临阵退缩吗?死于法度哪赶得上和敌人战死?”蒋贵不听从。罗亨信上奏章说蒋贵逗留的状况。皇帝把他的奏章给监督尚书王骥等人看。第二年进兵,大破敌军。罗亨信凭借参赞功劳,晋级一等。父亲去世后回家送葬。返回朝廷,改任为宣府、大同巡抚。正统十年,晋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当时皇上派遣官员测量两镇军田,一军八十亩以外,都征税五升。罗亨信说:“文皇帝时,诏令边防军队尽力垦田,不征税,陛下又重申这条命令,今天为何忽然采取这一举措呢?塞上诸军,防卫边疆劳苦,没有其他生计,惟有从事田耕。每年自冬到第二年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才开始耕种,七月又开次割草,八月以后,
45、修治关塞,一年中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况且边塞土地贫瘠,霜露早降,收入微薄,如果再征税,那么人民不会再耕种,必然会导致逃逸。谋臣只知务求积粮,不知人心不稳固,即使有粮,将和谁一起来防守?”皇帝采纳他的话,停止了这种做法。当初,罗亨信曾上奏说:“也先专等时机,以图入侵。应事先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来防备。不然,恐怕贻留大患。 ”兵部议论,废置不用。等到土木之变,人心惶恐不安,有建议放弃宣府城的,官吏军民纷争而出。罗亨信持剑坐在城下,下令说:“出城的杀。 ”又与诸将发誓为朝廷死守,人心才安定下来。也先挟持上皇到城南,传令开门。罗亨信登城告诉他们说:“奉命守城,不敢擅自开启。 ”也先徘徊而去。赤城、雕鹗
46、、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逃跑,一并追究他们的罪责。那时候,皇帝被俘,敌骑兵日日逼近城下,关门左右都是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戴头盔之处,头发全秃光。景帝即位,晋升为左副都御史。第二年,已经七十四岁了,请求辞官。答应了他。回去八年后,死于家中。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寒食书事【宋】赵鼎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 家。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注】赵鼎:南宋贤相,支持岳飞抗金并荐其为统帅,后因与秦桧论议不合而罢相,连续被贬官,不食而卒。本诗作于他被贬潮州期间。庞老
47、:庞德,东汉末年隐士,不肯出山,但清明节均携全家上坟祭扫。20.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写偏远僻静的村子里,农家门口即便清静冷落,也还插着柳条,标记寒食节到来,与诗歌题目照应。B. 颔联对仗工整,语言朴实,运用庞老的典故,点明广东广西一带虽然不遵循寒食节禁烟的习俗,但也像庞德一样全家扫墓祭祖。C. “麦饭”指粗糙的祭品。五六两句寓情于景,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突出宫廷无情、山野有趣,表达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喜爱之情。D. 作者被贬后生活寂寞、无人来访,门前长满青苔,通过喝酒来排遣心中郁结,率性而为,对傍晚城墙上传来的笳声置之不理。21. 本诗通过描绘山野村头的春景,表达了什么样的
48、思想感情,请结合三四联简要分析。【答案】20. C 21. “山溪野径有梨花” ,描绘了山野清新生活的景象,与前句“汉寝唐陵无麦饭”形成对比,暗藏作者对南宋朝廷的不满;“一樽径籍青苔卧” ,作者醉卧青苔,看似闲散的样子,实则突出内心的愁苦;“城头奏暮笳”让作者又想起国家,想起政治, “莫管”看似洒脱,其实是心系国家。【解析】20.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C 项,汉寝唐陵已无人祭拜,而山溪旁的梨花依旧年年开放,世事变迁,人力无奈,暗诫宋高宗不要重蹈汉唐灭亡的覆辙。E 项,倚靠着青苔卧倒的
49、不是酒杯而是作者,并无拟人手法。21. 试题分析:题干是“本诗通过描绘山野村头的春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三、四联简要分析。 ”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山野村头的春景” , “思想感情” , “结合三、四联简要分析”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句、手法、诗人的具体的情感。先要读懂全诗,再根据具体诗句分析。首联写偏远僻静的村子里,农家门口即便清静冷落,也还插着柳条,标记寒食节到来,与诗歌题目照应。颔联对仗工整,语言朴实,运用庞老的典故,点明广东、广西一带虽然不遵循寒食节禁烟的习俗,但也像庞德一样全家扫墓祭祖。颈联寓情于景,山溪野径梨花淡然开放,岭南民间一派清新生活景象。汉寝唐陵已无人祭拜,而山溪旁的梨花依旧年年开放,世事变迁,人力无奈,衬托出汉寝唐陵的荒凉,寄寓了诗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暗诫宋高宗不要重蹈汉唐灭亡的覆辙。尾联写诗人倚靠着青苔睡卧的样子,可以看出他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