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7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年级下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66772       资源大小:108.6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7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年级下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1、2017 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末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 6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近日,巡逻民警在巡逻时发现一名男子行迹可疑。盘查时,该名男子目光闪躲、言语不清。经警方核查,该男子赖某明系网上通缉(j)要犯。B. 某位书痴,坚信读书有益,但迂腐不知变通。生活的道路本已走得磕磕绊绊,连年的科举

    2、失利又重创(chung)了他,终于神志不清、半疯半傻了。C. 黄河大合唱在人们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论在哪里,响起这个弦律,都令人心潮澎湃,而在音乐演出中,这首歌一般也是压轴(zhu)曲目D. 到山清水秀之地,看那粼粼(lng)的湖面,赏那弱不经风的依依垂柳,再在如茵的草地上打个滚,和那憨态可鞠的小动物来个面面相觑,岂不快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项是” 。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辨析。A 项“行迹可疑”应为“形迹可疑” , “通缉(j) ”应为“通缉(j) ”;C 项“弦律”应为“旋律” , “压轴(zhu) ”应为“压轴(zhu) ”

    3、;D 项“弱不经风”应为“弱不禁风” , “憨态可鞠”应为“憨态可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所谓慎微,是指注重小事,于细微处自省自律。古今凡有作为者,无不始于慎微,成于慎微。唐德宗时,陆贽官居宰相,他为官清廉,从不接受别人的礼物,更不用说是贿赂。 【甲】唐德宗认为陆贽“清慎太过” ,便给了他一道密谕,大意是:你对他人的馈赠一概拒绝, “恐于事无益” ,像马鞭、鞋靴之类小物件, “受亦无妨” 。 【乙】陆贽并没有“奉旨”受贿,在他看来, “鞭靴之贪”的念头可不能有 倘若受贿的口子一开,便如决堤之水,一发不可收。 他清楚要遏制 贪腐,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关口前移,把欲望扼杀在萌芽状态。陆贽

    4、这种慎微的律己态度,让后人肃然起敬。 【丙】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是古代先贤留给我们的深切训诫。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概 B. 一发不可收 C. 遏制 D. 肃然起敬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 B. 乙 C. 丙【答案】2. B 3. C【解析】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准确运用能力。B 项一发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含褒义;一发不可收拾:一旦发生就不能停止,含贬义。此处应将“一发不可收”改为“一发不可收拾” 。A 项一概意指全体、没有例外。使用正确。C 项遏制指阻止,禁绝;制止

    5、;控制。使用正确。D.项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使用正确。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词语或句子之间的性质和关系来确定如何使用的。C 项引用部分做的是句子的主语成分,故而句内末尾的句号应删除。此种情况,只有句末为/叹号或问号时能保留。点睛:标点符号分为标号和点号。点号的用法如下:逗号:用于句子中需强调的部分、异动的部分。问号:用于有疑问语气的句子末尾。冒号:句子内部标点,用在句子内提示性话语后的停顿。下列几种情况使用分号:用在复句中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等)的多重复句,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条里,

    6、不管是词、词组、单句,还是复句,都作为一个分句,各条末尾用分号,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句子中有余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面也要用分号。提示:并列的几个分句,不论其结构是否一致,并列分句间均用分号,不能有的用分号有的用逗号。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你家里炒菜放盐多吗?资料显示,中国人吃得太咸了!目前我国成人平均每天盐摄入量为 105 克,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建议的约 6 克以下。B. 食盐是“百味之首” ,好多菜都是无盐不起味。除了调味,盐还能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参与胃酸的生成并增进食欲,维持生理机能方面不可或缺。

    7、C. 事实上,全球已有超过一半的国家启动了全国性减盐指南或行动。据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食物营养评价室主任王竹介绍,澳大利亚和英国部分地区的减盐行动已初见成效。D. 研究表明,减少食盐摄入具有明确的降血压效果。每人每天若能减少 6 克盐,将使高血压患病率下降7%,脑中风的发病率减少 24%。【答案】D5. 请仿照示例,选取你所熟悉的果蔬,拟写你的“果蔬哲学” 。 (示例中的果蔬不可再次使用) 示例:果蔬身上也有哲学,如莲藕:身处污浊的环境,不得不多留点心眼。卷心菜:做人得有涵养,做事得有层次。 (1) (2)【答案】示例:1)柿子:做人不能太软弱;2)西瓜:凡事都有个度,过于成熟未必是件好事

    8、;3)大蒜:团结就是力量;4)洋葱:只要以诚相待,铁石心肠的人也会热泪盈眶;5)辣椒:要交到真心朋友就要有副热心肠。【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该题属于仿写,题干是“请仿照示例,选取你所熟悉的果蔬,拟写你的果蔬哲学 。 ”例句:莲藕:身处污浊的环境,不得不多留点心眼。这句话既写出了莲藕的特征,如生长在污泥中,有许多孔,又有哲理。所以仿写的时候既要写出果蔬的特征,又能给人以人生的启迪,言之成理即可。6. 运用下列词语,描写一个场面。要求:运用多种感官描写,语言生动形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100 个字 绚丽 霓虹灯 五光十色 夜空【答案】示例:最吸引眼球的还是

    9、高楼上耸立的霓虹灯。有的霓虹灯高高挺立,红的、黄的,交相辉映,像一座直冲云霄的火箭;有的霓虹灯里有一圈一圈的弧线,扑闪、扑闪,由内向外,仿佛碧波在层层荡漾;还有的霓虹灯,就是喷泉的模样,因为配了背景音乐, “哗、哗”的音效,迎合着喷涌的“泉流”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夜空装扮得无比绚丽。二、现代文阅读(3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王学泰古人对文化持什么态度?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自古以来,凡是儒家经籍以及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等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 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

    10、的纽带。世界上大多数地方是把种族或宗教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的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 ,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 ,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性,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的生动概括。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

    11、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动荡之中。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之心,自然会随之衰减。20 世纪从 60 年代到 70 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的社会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的“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传统文化更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了妖魔。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的改变,但并非“复旧” ,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垒。因此“读经热” “古董热” “收藏热” ,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钱热”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的关系不大。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就是值多少

    12、钱。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是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两者虽不同,但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有关文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 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他指的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才延续至今。现在我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对“道” “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选自人民日报2008 年 I0 月 6 日

    13、 16 版,有删改)7. 下列对文中作者所说的“敬畏之心”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指儒家经籍等文化著作中含有的敬重之心与尊重之心。B. 指对传统文化中的以“道”化众的文化的制造与传播。C. 指对精致、详密、完美的农业文化的“复旧”与再创造。D. 指文化重建中对传统文化应有的尊重、敬畏与传承之心。8.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待文化的“文化至上”态度,除了尊重与敬畏之外,甚至将其神圣化。B. 儒家信徒从政立言,以“行道”为目标,就是要使人人得到文化的熏沐。C. 社会转型和革命震荡近百年,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D. 文中的“敬畏之心”与朱熹所说的“君

    14、子之心,常存敬畏”有很大差别。9. 根据本文,列举并分析传统文化在中国现当代遭遇的两种不被敬畏的行为。【答案】7. D 8. C 9. 两种不敬畏的行为是20 世纪从 60 年代到 70 年代,由于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传统文化被妖魔化。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被金钱任意驱使,传统文化日益庸俗化。【解析】7.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 “下列对文中作者所说的“敬畏之心”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读原文,找到各个选项的相应的答题区间,仔细比对原文,找出备选答案的内容与原文吻合的一项就是该题的答案。D 项从全文来看,作者讲的“敬畏之心”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敬重之心,所以

    15、 D 项正确。A 项,说的是古人对文化的态度;B 项,针对的是儒家信徒;C 项,原文中没有涉及。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阅读原文,找到各个选项的相应的答题区间,仔细比对原文,找出备选答案的内容与原文不吻合的一项就是该题的答案。C 项,张冠李戴, “传统文化有如过街老鼠” ,指的是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集“左”思潮高涨之时,而不是近百年以来的事情。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

    16、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9. 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本文,列举并分析传统文化在中国现当代遭遇的两种不被敬畏的行为。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概括能力。阅读原文,找到相应的答题区间再进行筛选整合。本题答案主要集中在三、四两段,先找相关的句段, “20 世纪从 60 年代到 70 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的社会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的“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传统文化更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了妖魔。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是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两者虽不同,但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

    17、 ”据此可概括具体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面是一生最好的渴念葛永平(1)这张照片,大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秋,一个阳光亮眼的正午,父亲做了面,是用三样面做的:白面(麦子磨的面) 、豆面(大豆磨的面) 、粉面(玉米发酵后磨的面) ,擀成“三和面” 。父亲说,好面啊,溜溜长。父亲捞了面,就坐在单位的食堂门口。过往的职工看着父亲碗里的面,心里就痒不住地翻出话来:葛师傅,吃面啊。父亲就应和道:是啊,吃面。我记得就是这样一种单纯的对话感染了我,我从屋子里取出相机,给父亲照下了这张吃面的照片。照片上的面很长,父亲以幸福的姿态跷着二郎腿,同时,我感到了麦穗里面的福气正朝着美好的

    18、生活鼓出来。(2)吃面有一种无法言说的解馋,就像南方人吃大米一样。北方人,几天不吃面便觉得心焦难耐。我最喜欢吃的面就是三和面,浆水菜哨子,捧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为人民服务”大海碗,坐在自家的土窑炕上,边吃面边听妈唠叨, “吃饱饱的,出门在外吃不上妈的手擀面了。 ”世界那么大,阳光那么好,成长是多么不开心的事啊。我那时虽然只有十几岁,自小常想长大事,长大是要离家的,家是爸妈在灶前扬眉与低首之间的一个幸福,在家的日子就是蒙着爸妈的开恩,想吃面,不动手一碗面来了。出门的人,就算一碗面在眼前,可那面里头再没有了爸妈的唠叨,再好吃的面都显得寡淡了。成长让一个人岁月静好尘埃落地,好么?也好也不好。成长,

    19、刀锋似的,瞬间削你到老。(3)面是天地之间,最普通、最实在、最没有富贵气的民间食物,千百年来,人们对面的态度,反映着社会、生活的水平。有面吃,才能饭饱生余事。偶尔翻书,看到面大约在 1900 多年前的东汉就有,东汉恒帝时有一个很喜欢吃面的尚书叫崔寔,写了一本四民月令的书。书上说“五月,阴气入脏,腹中寒不能腻。先后日至各十日,薄荷味,毋多肥浓,距立秋毋食煮饼及水溲饼” 。据考证“煮饼” 、 “水溲饼”是最早的面食。崔寔尚书吃面居然吃出了经验,知道吃面也有自伤的时候,也就是说有些月份是不可以多吃面的。面在魏晋时称“汤饼” ,南北朝称“水引” 。我由是喜欢面的先祖“水引” 。你来想象一下,就像中药罐

    20、中的药引子七粒红枣一样,失去了引子,中药药性就失去了大半。面是水引,在清水中一掩一映,一蓬一丛垂吊在筷上,散披在锅里,让静伏在炉畔的嘴:先是汩汩欲出口水;再是一阵难奈的下咽,时不时地涌进半帘香雾,拿了细瓷青花碗一舀一吆,馋得人真要举臂欲飞了。 齐民要术介绍说:做水引,先要肉汁将面和好,然后用手将面挼成筷子粗细的条,一尺一断,放在盘中用水浸,做时手临锅边,面条要挼得如韭叶一般薄,用沸水煮熟,即为“水引面” 。我想也该就是我们如今吃的拉面了。(4)面的发展要数宋朝,北宋汴梁城内,北食店有“淹生软羊面” 、 “桐皮面” 、 “冷淘榛子”等;川饭店有“插肉面” 、 “大燠面” ;面食店有“桐皮熟脍面”

    21、 ;寺院有“素面” ,山林之家有“百合面”和“梅花汤面”等。南宋城都临安城内,南食店有“铺羊肉” 、 “煎面” 、 “鹅面”等;面食店有“鸡丝面” 、 “三鲜面” 、 “银丝冷淘”等;菜店则专卖“菜面” 、 “齑淘” 、 “经带面” 。曾经浓墨重彩的汴梁城里,面把李师师丰仪得如雪地春风。面于李师师,李师师于赵皇帝,赵皇帝李师师的故事于北宋难民,就是生活里的阳光,就是那爱情一传老远的声气,就是颠沛流离的南逃路上星星点点的斑斓春梦。(5)面是由花朵历经季候修成的正果,皆是雨露、日月凝结的养分。物竞天择,水到渠成,人们除了具有对面类饮食的惯性外,亦具备了对面的发现惯性,总应和着“民以食为天”的古训。

    22、经过两千年的发展,面条的做工进一步形成了擀、拽、抻、揪、切、削、压、捻、搓、拔、擦、剔、溜等多种制法,以及煮、蒸、炒、炸、烩、炝、卤、拌等多种烹调方法。春季烧卤面,夏季凉拌面,秋季肉炒面,冬季热烫面的四季吃法,吃得北方汉子人高马大,走南闯北,一碗面落肚,逞气要强的面子就显出来了。北京风味的打卤面、山西风味的刀削面、陕西风味的臊子面、山东风味的伊府面、上海风味的阳春面、四川风味的担担面、湖北风味的热干面、浙江风味的虾爆鳝面、江苏风味的锅盖面、新疆风味的回手面、福建风味的八宝面、广东风味的虾蓉面、安徽风味的酥鸭面、贵州风味的太师面、甘肃风味的清汤牛肉面、黑龙江风味的北城三丝面、吉林风味的朝鲜冷面、

    23、台湾风味的椒油凉拌面等。面如我们的五千年文明,飘溢着一股文化香风,也让我们闻到了一股王者与平民平常过日子的优雅和闲逸之气。(6)有面吃,实在是有一份无可比拟的踏实啊。面恩养了人的筋骨,大地上才能感觉到清晰的甩臂声。想想看,出产麦子的地方,每人每天都要吃面。一碗面下肚天塌下来也不会慌神,还扬起头说:“再来一碗!”面是北方人的天,是把日子快过成光景了,憋着足劲走在人前头去的精神。面是走长路的粮食,是把人安顿住了,以圆润姿态把持着每一颗或远或近的心,是诚实、稳当、知足、认死理和一好百好的德性根源,世上的山珍海味再好也抵不过实实在在的一碗面!(7)我妈说,吃了由面粉揉筋道的面,人才能长结实,才能长出硬

    24、面一样的肌筋,才敢向着离家很远的地方走。土地用它的出产养育着它上面的人。如果说吃是健康的肯定,那么,有面吃该是一生最好的渴念了。吃就是一种世俗呀,张家大爷海碗里的面拌了葱花的香气,那香气是什么呀,是心平气和翻闹出你对于旧时光阴的依恋。也许你爱过一个正当妙龄的女子,但是,最让你动心的怕是居家过日子香透窗棂的那一碗面吧!原谅我对于其他食物认识有限,我是一个只知吃面的人,因为面,我无法长时间奔赴异乡。(8)如今,照片上吃面的人已经丢下我走远了,走远到我打听不到任何音信的地方,而活着的我几天无面就长夜难眠,饥肠辘辘。(有删改)10. 文章开头描写“父亲”在食堂门口吃面的场景,在文中有何作用?11. 赏

    25、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 (1)成长让一个人岁月静好尘埃落地,好么?也好也不好。成长,刀锋似的,瞬间削你到老。 (2)面于李师师,李师师于赵皇帝,赵皇帝、李师师的故事于北宋难民,就是生活里的阳光,就是那爱情一传老远的声气,就是颠沛流离的南逃路上星星点点的斑斓春梦。12. 文章第五段中有大量的列举,说说这样写的作用。13. 联系全文,说说你对“面是一生最好的渴念”中“面”的理解。【答案】10. 内容上,表现了父亲吃面时的快乐,点出全文主旨,具体展现面给予人的幸福;结构上,引出下文,照应结尾。 11. (1)运用了设问手法,启发读者思考成长的影响。运用了比喻手法,突出了对时间在成长中流失的感慨。

    26、 (2)综合运用了比喻、排比的手法,写出了面在历史中不为人知的情感力量。 12. 说明了面食制作、烹调方法、吃法丰富,证实面对北方人身体精神的滋养;说明了面食种类多、分布区域广,展现了我国面食中深厚的文化内涵。 13. 面里有父母之爱,有对父母的思念;面里有故乡和往日的记忆,有对对旧时光阴的依恋,对家乡的怀念。面里有日常生活的感受和传统文化的沉淀,有对人生和历史的沉思;面里有对人身体和精神的滋养,有生命品性的感悟在。【解析】10. 试题分析:题干是“文章开头描写“父亲”在食堂门口吃面的场景,在文中有何作用?”本题考查首段句子的作用。作用题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要想知道内容上的作用,必须知道本

    27、段和全文段落意思。开头写到“父亲捞了面,就坐在单位的食堂门口。过往的职工看着父亲碗里的面,心里就痒不住地翻出话来:葛师傅,吃面啊。父亲就应和道:是啊,吃面。我记得就是这样一种单纯的对话感染了我,我从屋子里取出相机,给父亲照下了这张吃面的照片。照片上的面很长,父亲以幸福的姿态跷着二郎腿,同时,我感到了麦穗里面的福气正朝着美好的生活鼓出来。 ”通过父亲的言语和动作表现了父亲吃面时的快乐;“我感到了麦穗里面的福气正朝着美好的生活鼓出来。 ”点明主旨,写出面带给人的幸福。结构上引出下文对“面”的描写,结尾写到“如今,照片上吃面的人已经丢下我走远了,走远到我打听不到任何音信的地方,而活着的我几天无面就长

    28、夜难眠,饥肠辘辘。 ”照应了结尾。点睛:散文中首段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奠定基调。以设疑开头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思考。造成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为下文铺垫,引出下文的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首段作用类答题是有固定的答题思路和规律的,兼顾两个方面。一是内容,要答出包括本段的内容和下文的内容;二是形式(结构) ,为下文起到铺垫的作用。答题思路一般为:本段写了什么,为下文写什么做铺垫。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精彩语言的表现力,题干是“赏析文中画

    29、线句子的修辞手法。 ” 答题时分点明确回答出使哪些修辞手法,再答出各种手法在文中的效果, (1)句话“成长让一个人岁月静好尘埃落地,好么?”运用设问手法,启发读者思考成长的影响。 “成长,刀锋似的,瞬间削你到老。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时间比喻成刀锋,突出了对时间在成长中流失的感慨。 (2)句话, “面于李师师,李师师于赵皇帝,赵皇帝、李师师的故事于北宋难民,就是生活里的阳光,就是那爱情一传老远的声气,就是颠沛流离的南逃路上星星点点的斑斓春梦。 ”“就是就是就是”运用了排比, “面于李师师,李师师于赵皇帝,赵皇帝、李师师的故事于北宋难民,就是阳光,就是声气,就是春梦”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面

    30、在历史中不为人知的情感力量。12. 试题分析:题干是“文章第五段中有大量的列举,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作用。列举能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还要结合文章进行分析,第五段中列举有“北京风味的打卤面、山西风味的刀削面、陕西风味的臊子面、山东风味的伊府面、上海风味的阳春面、四川风味的担担面、湖北风味的热干面、浙江风味的虾爆鳝面、江苏风味的锅盖面、新疆风味的回手面、福建风味的八宝面、广东风味的虾蓉面、安徽风味的酥鸭面、贵州风味的太师面、甘肃风味的清汤牛肉面、黑龙江风味的北城三丝面、吉林风味的朝鲜冷面、台湾风味的椒油凉拌面等”写了不同地方面的不同制作

    31、方法,烹调方法,各种不同吃法,也说明了面食种类多、分布区域广, “春季烧卤面,夏季凉拌面,秋季肉炒面,冬季热烫面的四季吃法,吃得北方汉子人高马大,走南闯北,一碗面落肚,逞气要强的面子就显出来了。 ”写出面对北方人身体精神的滋养,抓住“面如我们的五千年文明,飘溢着一股文化香风,也让我们闻到了一股王者与平民平常过日子的优雅和闲逸之气。 ”说明面食中有着传统的文化内涵。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干是“联系全文,说说你对面是一生最好的渴念中面的理解。 ”要解答该题先梳理文章围绕“面”写了那些内容,文章 1、2 段写了回忆父亲吃面时的幸福的场面,回忆中边吃面边听母亲唠叨的场景,抓关键

    32、句如“在家的日子就是蒙着爸妈的开恩,想吃面,不动手一碗面来了。出门的人,就算一碗面在眼前,可那面里头再没有了爸妈的唠叨,再好吃的面都显得寡淡了。 ”可得出面里有父母之爱,有对父母的思念;面里有故乡和往日的记忆,有对对旧时光阴的依恋,对家乡的怀念。可从“亲情” “记忆”的层面作答;3 段写了面的历史,4 段写了面在历史发展中不为人知的情感力量,这是作者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沉思;5 段通过例举写出了“面如我们的五千年文明,飘溢着一股文化香风,也让我们闻到了一股王者与平民平常过日子的优雅和闲逸之气。可从“文化、生活”层面来回答,6、7 段写了面里有对人身体和精神的滋养,以及对生命的感悟,如:“有面吃,

    33、实在是有一份无可比拟的踏实啊。面是北方人的天,是把日子快过成光景了,憋着足劲走在人前头去的精神。面是走长路的粮食,是把人安顿住了,以圆润姿态把持着每一颗或远或近的心,是诚实、稳当、知足、认死理和一好百好的德性根源,世上的山珍海味再好也抵不过实实在在的一碗面!” “吃了由面粉揉筋道的面,人才能长结实,才能长出硬面一样的肌筋,才敢向着离家很远的地方走”写出了对生命的思考,可从“生命品性”这个层面来回答。三、古诗文阅读(4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与韩愈论史官书柳宗元正月二十一日,某顿首十八丈退之侍者前: 获书言史事,云具与刘秀才书 ,及今乃见书稿,私心

    34、甚不喜,与退之往年言史事甚大谬。古之志于道者,不若是。 退之以为纪录者有刑祸,避不肯就,非也。史以名为褒贬,犹且恐惧不敢为;设使退之为御史中丞大夫,其褒贬成败人愈益显,其宜恐惧尤大也,则又扬扬入台府,美食安坐,行呼唱于朝廷而已耶?在御史犹尔,设使退之为宰相,生杀出入,升黜天下士,其敌益众,则又将扬扬入政事堂,美食安坐,行呼唱于内庭外衢而已耶?何以异不为史而荣其号、利其禄者也?又言“不有人祸,则有天刑” 。若以罪夫前古之为史者然亦甚惑凡居其位思直其道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左丘明以疾盲,出于不幸。子夏不为史亦盲,不可以是为戒。退之宜守中道,不忘其直,无以他事自恐。退之之恐,唯在不直

    35、,不得中道,刑祸非所恐也。凡言二百年文武士多有诚如此者。今退之曰:我一人也,何能明?则同职者又所云若是,后来继今者又所云若是,人人皆曰我一人,则卒谁能纪传之耶?如退之但以所闻知孜孜不敢怠,同职者、后来继今者,亦各以所闻知孜孜不敢怠,则庶几不坠,使卒有明也。 又凡鬼神事,渺茫荒惑无可准,明者所不道。退之之智而犹惧于此?今学如退之,辞如退之,好议论如退之,慷慨自谓正直行行焉如退之,犹所云若是,则唐之史述其卒无可托乎!明天子贤宰相得史才如此,而又不果,甚可痛哉!退之宜更思,可为速为;果卒以为恐惧不敢,则一日可引去,又何以云“行且谋”也?今人当为而不为,又诱馆中他人及后生者,此大惑已。不勉己而欲勉人,

    36、难矣哉!(选自柳河东集第三十一卷,有删改)【注】史官:修史之官。元和八年(813 年) ,韩愈将任史官编撰,他写信给刘轲和柳宗元,担心“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岂可不畏惧而轻为之哉!”表示自己不愿意担任史官。柳宗元此文就是对韩愈来信的答复。行行(hng)焉:刚强的样子。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则又扬扬入台府 扬扬:得意的样子B. 凡言二百年文武士多有诚如此者 诚:确实C. 亦各以所闻知孜孜不敢怠,则庶几不坠 庶几:也许D. 又诱馆中他人及后生者,此大惑已 惑:疑惑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古之志于道者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37、 升黜天下士,其敌益众 吾其还也C. 明者所不道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 今人当为而不为 渔父莞尔而笑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是针对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而写,韩愈在信中提出了修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的说法,柳宗元不同意他的看法,就写信与他辩论如何看待史官的问题。B. 开头是总驳韩愈的观点,然后分段逐条痛斥他避人祸、避天刑、推诿同列和惑信鬼神而不肯作史,最后收尾,勉励之,激发之,切责之,似疾风骤雨,令人不可躲避。C. 柳宗元在文中批评韩愈在答刘秀才论史书流露出的躲避刑祸,背离中道的想法,其实表达了柳宗元本人“守中道,不忘其直” ,有所作为,至死不悔的人

    38、生信念。D. 作者为批驳对方,阐明己见所采用的手法,主要是对比和举例这两种,因此本文的风格是表达激烈,逻辑顺畅,气势磅礴,读起来有辞锋犀利、锐不可当的语言魅力。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若以罪夫前古之为史者然亦甚惑凡居其位思直其道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何以异不为史而荣其号、利其禄者也? (2)退之宜守中道,不忘其直,无以他事自恐。【答案】14. D 15. C 16. D 17. 若以罪夫前古之为史者/然亦甚惑/凡居其位/思直其道/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 18. (1)这和不做修史的工作却享受史官称

    39、号的荣誉、领取史官的俸禄又有什么不同呢?(2)你应该遵守中道,不要忘记坚持自己的职责,不要拿别的事自己恐吓自己。【解析】1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D 项惑:糊涂。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把握语境,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根据上下文查对正误,还要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这个词的意义,所以学生平时多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很有必要。15.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组加点字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

    40、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C 项都是“所字结构” 。A 项第一个“于”介词,引导动作对象,相当于“对” ;第二个“于”介词,引导比较对象,相当于“比” 。B 项第一个“其”代词,第三人称所有格, “他的” ;第二个“其”副词,表示祈使语气。D 项第一个“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连词,第二个“而”表示修饰关系,相当于“地” 。 16.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D 项“作者所采用的批驳手法” ,不是对比,是推论。如“今退之曰:我一人也,何能明?则同职者又所云若是,后来继今者又所云

    41、若是,人人皆曰我一人,则卒谁能纪传之耶?如退之但以所闻知孜孜不敢怠,同职者、后来继今者,亦各以所闻知孜孜不敢怠,则庶几不坠,使卒有明也。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解答该题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如果把古代修史的人遭罪受祸就认为确是这样的,也是很糊涂的。凡是处在一定职位上的人,就应该考虑坚决执行自己的职责。这个职责如果是正

    42、确的,即使有生命危险也不能违背;如果违背的话,不如立即离开这个职位。 ”然后根据标志词断开, “者” 、 “也”一般用于句末, “虽” 、 “凡”一般用于句首, “道苟直”主语是“道” ,是一个句子。据此可以断开此句。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荣:以为荣。其:代词,史官的。何以异也,和又有什么不同呢?第二句关键点:宜:应该。守:遵守、奉行。以,拿,用。自恐:恐吓自己。参考译文:二十一日,宗元顿首朝愈大人门下:正月收到你关于谈论做史官的信

    43、,信上说,你的意见全在与刘秀书中了,到今天我才见到信稿,读后心里很不痛快,许多说法与你往年对史事的评论是不一致的。如果像信中说的那样,那你一天也不应该待在史馆里。你是从哪里猜出宰相的用意,认为宰相是随便用史官的头衔给你荣誉呢?如果真是这样,你又怎能白白地接受宰相给你自己的荣誉而在史馆里挂个空名、接近机要地方、享受俸禄、使唤史馆里的资料员、利用史馆中的纸笔为私人写文章,获取报酬来供给自家的子弟们作费用呢?自古以来有志于孔孟之道的人,不是像你这样的。况且你还认为,记录的史官会遭到惩罚,躲避而不肯担任史官职务,这尤其不对。史官只是用善、恶、美、丑等名目对事件人物进行褒扬或批评,尚且让人害怕而不敢做,

    44、假使你做了御史中丞、御史大夫,那褒扬人、批评人、成全人、打击人的效果就更明显了,更让人感到害怕了。那你意气扬扬地进入御史中丞的官署,吃着精美的食物,在那里安闲地坐着,上朝时喊喊万岁就算了吗?在御史的任上尚且如此,假使你当了宰相,有了决定人的生死、调进调出、升官降职等大权,那你树敌更多,那你意气扬扬地走进宰相的政事堂,吃着精美的食物,在那里安闲地坐着,只是在朝廷内外喊喊万岁就算了吗?这和不做修史的工作却享受史官称号的荣誉、领取史官的俸禄又有什么不同呢?你又说:“做史官,不是有人为的灾祸,就是有老天的惩罚。 ”如果把古代修史的人遭罪受祸就认为确是这样的,也是很糊涂的。凡是处在一定职位上的人,就应该

    45、考虑坚决执行自己的职责。这个职责如果是正确的,即使有生命危险也不能违背;如果违背的话,不如立即离开这个职位。孔子在鲁、卫、陈、宋、蔡、齐、楚等国碰壁,是因为当时时代的黑暗,诸侯们不能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孔子没有得到重用就去世了,不是因为修春秋的缘故。当时,即使不修春秋 ,孔子也会不被重用而死去的。像周公、史佚,他们虽然也记录朝廷上的言论和事件,但获得了重用,地位变得显赫所以不能证明孔子之死是因为受到了春秋的连累。南北朝时的范晔参与了叛乱,即使他不修史书,他的家族也会被杀尽的。西汉的司马迁触怒了天子,东汉的班固不能约来手下,北魏的崔浩卖弄他的正直与凶残的匈奴抗争,这些人遵守的都不是中道。左丘明因病

    46、病而双目失明,是出自不幸;子夏没有修史也瞎了双眼,不能用这些例子拿来对照。其他史官的情形也不是因为写史而遭祸的。你应该遵守中道,不要忘记坚持自己的职责,不要拿别的事自己恐吓自己。你应该担心的,只是在于不能坚持自己的职,没有遵守中道,天刑、人祸不是你应该担心的东西。你在信中说,二百年来的文臣武将有很多,确确实如此,现在你说:“只我一人,怎能把他们一一写清楚?”那么你的同事也像这么说,以后继任史官的人也这么说,人人都说“只我一人” ,那最后谁能为他们作纪传呢?假使你把你知道的事情孜孜不倦地写出来,你的同事、后来的继任者,也各自把知道的事情孜孜不倦地写出来,那史实也许就不会失传了,到最后总会有个清楚

    47、的说法了。不这样的话,只相信人的口头传说,而传说的看法又往往不一样,时间久了,那些即使是杰出的历史人物也必然会湮没无闻,并且杂乱无章,无从查考,这不是有志向的人能够容忍和放任不管的。如果真有志向,哪里还要等着别人督促催逼才去履行史官的职责呢?再说,鬼神一类的事情,真是渺茫荒诞,不可捉摸,明明白道理的人是不讲这一套的。你这样聪明的人还怕鬼神吗?像你这样有学间、会写文章、好发议论、慷慨地自我标榜正直刚强的人尚且这样说,那唐朝历史的记录不就终于没有人可以托付了吗?英明的天子和贤明的宰相有了你这样的史才,却达不到编写史书的目的,真是令人痛惜啊!你应该再三想想,可以做的事就应该迅速地做起来,假如最后考虑

    48、的结果还是感到害怕而不敢做,那就立即辞官走人,又何必说“等将来再考虑”呢?现在你当做而不做,却劝勉史馆中的其他人和年轻人去做,这真太糊涂了。不勉励自已却去勉励别人,太难了啊!(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对 雪注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雪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注:诗写于叛军占领长安时期。绿:这里指酒。19. 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面对雪景的愁绪。不同的是,杜甫愁的是战乱中的苦难,罗隐愁的是 中的不幸。20. 古人说杜诗颈联语言“变换得妙” 。请以“无绿” “似红”为例分析语言表达的巧妙

    49、之处。【答案】19. 贫穷 20. “无绿”中的“绿”是“酒”的代名词,这样说,语言更活泼更形象。“似红”中的“似” ,点出炉中火将尽,只能勉强照红,由于对温暖的渴求,诗人眼前出现了幻象。对雪却无酒,苦寒火将尽,作者描写自己贫寒交困的景况,没有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而且融进了本身的主观情感。【解析】19.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面对雪景的愁绪。不同的是,杜甫愁的是战乱中的苦难,罗隐愁的是 中的不幸。 ”,实际上考查的是对诗的内容的理解,罗诗“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 。他们盼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却会被你们所津津乐道


    注意事项

    本文(2017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年级下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