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练案 7 诗经两首 (1)本练案共 2 页,满分 50 分,时间 40 分钟。一、打牢语言基础(25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C )导 学 号 30994036A愆期(qin) 垝垣(hun) 孔疚(ji) 尔卜尔筮(sh)B涉淇(q) 夙兴夜寐(s) 咎言(ji) 自我徂尔(c)C不遑(hun) 象弭(m) 归聘(pn) 雨雪霏霏(y)D桑葚(shn) 棠棣(d) 嗟叹(ji) 咥其笑矣(di)【解析】 A 项, “垣”应读 yun;B 项, “咎”应读 ji, “徂”应读 c;D 项, “咥”应读 x。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2、) ( A )导 学 号 30994037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内心痛苦的样子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即:就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解析】 “孔”意为“很”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B )导 学 号 30994038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解析】 A 项,上句:介词,把;下句:连词,来。 B 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 项,上句:连词,与 “且”搭配使
3、用,又,又;下句:副词,已经。D 项,上句:动词,想;下句:语气词,无实义。4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B )导 学 号 30994039A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B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C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了那种失望、失落以及与抛弃他的“氓”一刀两断的坚定态度。D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解析】 B 项,应为“比” 的手法,以斑鸠贪吃
4、桑葚比喻女子沉迷爱情。5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3 分) ( C )导 学 号 30994040A何以知之? B何陋之有?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解析】 C 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6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要求:以“儒家学者”为开头。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5 分) 导 学 号 30994041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 ,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答: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
5、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解析】 以“儒家学者”为开头,即以“儒家学者”为主语重新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改写时务必注意语言表述的连贯。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导 学 号 30994228古代的学校没有如现代学校般严格的学制,亦没有_。在科举制度没有形成的隋唐以前,官学一般只是定期举行考试,_,不中者亦可留校继续学习,下次再考。隋唐以后,官学虽然开始对学生的年龄和学习年限作出了一定限制,使少部分监生可以在学满一定年限后直接候补为官,然而对大部分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才是他们进入官场的必经之途。
6、因此,_,他们才算是真正“毕业” 。【答案】 固定的“毕业”期限 考中者授予官职 直到科举取中之时二、提高阅读能力(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 811 题。 导 学 号 30994229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8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表面上是女主人公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实际上是想告诫天下的众姐妹_对男子不要太痴心_。9该部
7、分写女主人公婚后的生活,可看出她嫁给“士”后并未得到什么幸福,物质上“_三岁食贫_” ,精神上遭受“士”变心的打击以及_兄弟们的讥笑_,内心悲苦不堪,只好“_躬自悼矣_” 。10从全诗来看,该部分侧重写_婚变_,感情基调以_怨恨_为主,与一、二章形成_对比_。11从该部分的内容来看,女主人公已经从痛苦的经历中得出了教训,由“_士之耽兮_,_犹可说也_。_女之耽兮_,_不可说也_”认识到了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是不平等的。(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导 学 号 30994230采 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2对这首诗中词句的分析不恰当
8、的一项是( B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点明出征时是春天。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B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 “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C “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D “今我来思”一句中的“ 思” ,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解析】 “霏霏”是形容雪下得很大。13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C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
9、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及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D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 “哀而不伤”的特点。【解析】 这首诗没有运用起兴的手法。起兴是中国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宋代朱熹认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通俗地讲,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直接叙述,而非对他物的描绘。(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 1417 题。 导 学 号 30994231卷 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阝贵 。我姑酌彼金罍 ,
10、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注】 采采:不断地采;另一说,采采,茂盛貌。卷耳:即苓耳。形如鼠耳,叶青白色,白花细茎,蔓生。可食,但滑而少味。盈:满。顷筐:浅筐。彼:指顷筐。周行:大路。行,道路。虺阝贵(hu tu):马疲劳生病。 金罍:青铜酒器,比酒樽大,是青铜时代贵族所用的器物。玄黄:生病。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陟彼崔嵬”一句是说采卷耳的人因思念远方人儿走上高高的山岗。B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是说文中的“我”以斟满酒杯来消除对远方人的思念。C诗人用了“虺阝贵” “玄黄 ”“瘏矣”
11、等词语,把旅途中马的疲劳的神情刻画了出来。D诗人用“崔嵬” “高冈” “砠”等词语,表现了旅途的艰难和自己采卷耳的辛苦。【解析】 D 项中没有指明表现了谁在旅途中的艰难,同时,表现了“自己采卷耳的辛苦”也是错误的,诗中没有反映出采卷耳有多么艰辛。15对这首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 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B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重复,带有变化的重复在诗经中并不常见。C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 “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而去寻找他。D诗歌开头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将自己比喻成丢弃在路边的卷耳被丈夫抛弃。【解析】
12、B 项后半句是错误的, “带有变化的重复”在诗经中是经常出现的,如采薇 ;C 项,诗中并没有看出要将采卷耳的筐放在路边去找思念的人,所以是错误的;D 项诗中开头只是运用了起兴的表现手法,并未有比的表现手法,更没有将自己比喻成卷耳的意思。16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首诗意在表明一位采卷耳的女子被其丈夫抛弃后的心理变化。B该诗多处运用反复,强烈地表达了情感,反映了女子的心理变化过程。C 卷耳为中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 “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D诗的最后是以一种自问自答体收场,以 “吁”一字对全诗进行总结,点明“愁”的主题,堪称诗眼。【解析】 该诗并没有表现女子被丈夫抛弃的内容。17对于“我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诗中“我马”是想象的,并非实际存在,作者想以此来说明采卷耳人的辛苦。B作者通过“我马”的反复,意在刻画怀人思归的惆怅。C古人外出皆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作者借此以说明远行的人所受的漂泊之苦。D为寻找心上人,女子骑马远行,以马的疲劳和生病来说明女子寻找心上人的辛苦。【解析】 A 项中说通过“我马 ”来说明采卷耳人的辛苦是错误的, “我马”应是思家念归男子的马;C 项说“漂泊之苦 ”是错误的,诗中没有表达出漂泊的意思;D 项说女子骑马远行是错误的,并未说明她要骑马远行,这些都是作者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