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云南省楚雄州牟定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67462       资源大小:93.77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云南省楚雄州牟定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1、牟定一中上学期 9 月考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回答题卡。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袁济喜中国传统美学的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以人为中心,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研究传统美学,就不能不研究它与人文的内在关系。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在对于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的不懈追寻中。审美活动作为人的个体生命意义的体认,在特定年代往往

    2、获得直接的表现。汉魏以来,中国社会陷入空前的动乱分裂之中,在各种哲学思潮展开对于天道人事重新思考的同时,审美活动也成为人们重铸精神人格的创造活动,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融入美学思想之中。当时虽然佛教活动开始兴盛,然而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重构方面,审美活动显然更具有人文意蕴,更能契合人生需要。中国传统美学人文底蕴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生生之谓易” “乐天知命而不忧” ,便是这种心理的表征。钱钟书先生曾在诗可以怨一文中指出,六朝人认为审美具有止痛安神的作用。 “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

    3、以当归” ,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融情感与认知于一体,它不同于宗教而又有宗教那样的超越意识,具备丰厚的审美蕴涵。中国古代美学主张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种统一又以审美体验为中介。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使人生获得审美超越。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人文思想不仅表现为人格的自我完善上,同时表现在运用这种成果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审美活动不仅是个体的经验,更主要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创造与普及活动,是个体与群体、自由与

    4、功利的有机融合。中国传统的“人文”是指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教化人民,由自然形态的人走向文明形态的人。先秦时儒家强调“六艺之教” ,道家重视“行不言之教” (老子语) ,后如淮南子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则兼融儒道,将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调和起来,用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通过这种教育思想与具体实施,体现出特有的对人的关怀。从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看,美学人物首先是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他们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与人生的尖峰上考察审美现象,回应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建构自己的美学理论。比如春秋以来,随着宗法制度向封建制度的嬗变,儒道法墨诸家围绕对礼乐文明的评价,以及由此而来的天

    5、道人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鸣,对真善美问题作了不同的回答。儒家的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伦理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价值的尺度。人文意识与美学理论的高度统一,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传统。中国传统美学由于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因而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它在形态上具有黑格尔在美学中所提出的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所谓暂时性是指它的历史具体性,这些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而一些永恒的人文底蕴,比如追求人生的审美化,人与自然的统一等等,这些精神性的东西不但不会消逝,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生生不息,融入到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之中。1. 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

    6、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为不懈地追寻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审美活动常在特定年代获得直接表现。B.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而它赋予了中国传统美学无限的生命力。C.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体现在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D.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人格自我完善的成果在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有着积极意义。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体现着中国古代美

    7、学的重要传统的儒家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伦理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价值的尺度。B. 淮南子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兼融儒道,调和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体现出特有的对人的关怀。C. 中国传统美学在形态上具有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契合黑格尔的美学理论,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D.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生生之谓易”便是这种心理的体现,它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学人物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考察审美现象,回应文化

    8、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他们是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B. 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时代变迁而变迁,而所有永恒的人文底蕴不但不会消逝,而且会随时代发展融入到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中。C. 虽然佛教活动在汉魏开始兴盛,然而审美活动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的重构方面,显然更能契合人生需要。D. 中国古代美学主张以审美体验为中介,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答案】1. C 2. D 3. B【解析】【1 题详解 】试题分析:D 项曲解原意。 “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错,原文第段所说“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使人

    9、生获得审美超越” ,并无排斥宗教的意思。【2 题详解 】试题分析:B 项张冠李戴。 “生生之谓易”体现了中华民族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而“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才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3 题详解 】试题分析:B 项以偏概全。原文在段中说“一些永恒的人文底蕴” ,并非“所有永恒的人文底蕴”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苦 梅马 卫苦梅又叫乌梅,个小,肉少,汁酸。如果不是没有吃的,孩子们是不会去吃苦梅的。一个姑娘却偏偏取了这么个名儿,不过也难怪,山区农村生活苦

    10、嘛。苦梅一出生,就和饥饿结伴,要不是后来包产到户,苦梅一家的日子就更难过了。苦梅二十岁的时候,成了新媳妇儿。“新媳妇儿,憨憨人儿,不说话儿,给糖走人儿。 ”儿歌嘛,小孩子嘴甜,诳糖吃。到了夜深人静,客人们离开,苦梅才发现,进新房的怎么不是先前相亲的那个男人呢?男人一脸的木讷,呆呆地站着,半天才嗫嚅出来,以前相亲的,是他表哥,自己丑,所以找表哥代替。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何况,男人家拿了钱,给家里砌了砖房,让哥娶上了嫂子。拿妈的话说就是长得帅,能吃么?男人没有啥手艺,除了干地里的活,干不了其他。可是粮食价格低,除去农药、化肥、种子,赚不到啥钱。就这样过了七八年,孩子也读小学了,家里仍然一贫如洗。苦

    11、梅对老公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辈子也致不了富。男人却安于现状,不缺吃不缺穿,还要求啥呢?可是经不住苦梅天天纠缠,最后男人让步了,苦梅和她的表姐进城,一个去给人帮厨,一个当超市营业员。苦梅在超市,极认真。别人忙里偷闲玩手机,她没有。别人喜欢听小喇叭广播,讲奇闻怪事,苦梅不知道。苦梅就像个机器人,陀螺似的转,特别热心给人介绍商品,帮老人购物。苦梅的勤奋和本分,换来了一个领班的岗位。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上了领班,工资竟然是营业员的倍数,而且轻松多了。所以,苦梅工作更加认真。苦梅出事,是在一个周末。那天,她在商场巡视,检查工作,发现有一位叫巧芋的营业员偷吃话梅。如果偷吃几个,谁也不会发现,商

    12、品有一定的损耗率。但是规定是死的,营业员绝不能吃和拿商场的商品。一旦发现,轻则扣工资,补损失;重则开除,或送派出所。苦梅没有当场揭发巧芋,女人家谁不爱面子呢?把巧芋叫到办公室,给她倒上水,才说了自己看到的事。没想到,巧芋一百二十个不承认。她说:捉奸捉双,拿贼拿赃。你既然看到了我偷吃话梅,为啥不当场拿住?现在,你是污蔑我!我和你没完。苦梅没想到好心没有好报,气得粗气红脸:这次就算了,如果我再拿住了你,你走人!苦梅只能这样说了。她知道,这些营业员,差不多全是乡下来的,拿着低薪,还要养家糊口,难呢。只要巧芋改了,这事就算了。苦梅和表姐合住的出租屋,表姐回来一般要一点左右。那晚,苦梅值晚班,回家时快十

    13、一点了,还在夜摊上吃了碗米粉。就在苦梅开门的时候,突然蹿出一位蒙面男人,把她踹倒在地,给她几拳、几脚,嘴上说:臭婆娘,懂事点,不要管得太宽,这次放过你,要是你再多嘴,把你脸划了!苦梅虽然来自农村,有一把力气,可是相对于男人,那是蚍蜉撼树。蒙面人走了,半天苦梅才起来,回到屋内,见到腿上身上的瘀痕,忍不住哭了起来。不用想,这事肯定是巧芋干的,听说,她一人在城里,常和些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所以,巧芋特别好打扮,身上也不差钱,上班极不认真。表姐回来的时候,见苦梅这副样子,问了半天,苦梅才嘟哝出来。苦梅并不怕巧芋,是怕巧芋勾搭上的野男人。为了安全,苦梅辞职了,经理挽留她,她坚决回家。孩子见她回来,高兴地

    14、溜到她怀里,就不离开。老公见她回来,嘿嘿直乐。伤不重,养了一周,就复了原。苦梅是个闲不住的人,经过三年的打工生活,她明白一个道理:要致富,开店铺。苦梅开了村里第一家超市,当然不能和城里的比,不过两间屋大,主卖副食和生活必用品。不用请人,自己和老公亲自干。货自己去进,晚上做台账。乡里人虽然计较价钱,但绝不会偷东西。一个月下来,挣的比她在城里打工还多一倍。苦梅家渐渐富了,有了彩电,有了冰箱,还给老公买了摩托,进货也方便。至于田和地,只种谷子、蔬菜,剩下的种树。她家没有种其他树,只种苦梅。人们不太理解,苦梅也不解释。乡下人都知道,苦梅味酸、涩、平,能敛肺、润肠、生津、解酒,良药呢。村里人常来讨用,苦

    15、梅一概白送,尤其那些爱喝醉酒的男人们,他们嘴上还要占便宜:苦梅,吃你呢!苦梅的脸上,全是笑。嘴上说:吃我?酸死人!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长得帅,能吃么?”是苦梅的母亲在苦梅婚前对她的告诫,这说明她母亲早就知道苦梅的丈夫长得丑,但她为了儿子,只能委屈女儿。B. 男人诚实,只会干地里的活,没有其他手艺,又安于现状,这一形象与妻子苦梅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苦梅勇于开拓、心灵手巧的性格特征。C. 本文使用第三人称展开文章的叙述,故事娓娓道来,对情节的描述客观真实,好像作者就是故事发生、发展的见证人,更易引起读者共鸣。D. 文章结尾,苦梅说的“吃

    16、我?酸死人!”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意在强调未到成熟季节,自己种的苦梅果实的酸度比较高,又酸又涩,非常难吃。5. 作为领班的苦梅,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6. 小说题目是“苦梅”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它的妙处。【答案】4. C 5. 工作细心负责任: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巧芋偷吃话梅。处理问题讲策略:没有当面揭穿巧芋,而是把她带到办公室处理事件。心地善良有同情心:面对巧芋的不认账,考虑到她养家糊口的艰难,没有追究。 6. 它一语双关,既指乌梅,又指名叫 “苦梅”的姑娘,两者相得益彰。隐喻人物个性。苦梅味酸、涩、平,可隐喻主人公人生的不幸,而其能敛肺、润肠、生津、解酒,可隐喻主

    17、人公善良的品格。暗示小说主题。人即使命运不好,也不能失去善良和真诚的品质,而要努力去改变现状。能引人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以“苦梅”为题,能让人产生了解文章内容的欲望:何为苦梅?苦梅与人物、主题有何关系?【解析】【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的内容及其手法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 A, “她母亲早就知道苦梅的丈夫长得丑”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男人一脸的木讷,呆呆地站着,半天才嗫嚅出来,以前相亲的,是他表哥,自己丑,所以找表哥

    18、代替。所以不能说母亲早就知道苦梅的丈夫长得丑;选项 B, “与妻子苦梅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苦梅勇于开拓、心灵手巧的性格特征”描述不准确。其一,二人形象并不相反,所以不是对比;其二,小说情节没有明显地体现苦梅的“心灵手巧的性格特征” ;选项 D, “意在强调未到成熟季节,自己种的苦梅果实的酸度比较高,又酸又涩,非常难吃”分析有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苦梅的话其实只是她对醉酒男人们调笑之语的巧妙堵截。故答案选 C。【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和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

    19、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本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作为领班的苦梅,有怎样的形象特点?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生要概括的是“作为领班的苦梅”的人物形象,根据以下原文内容可以概括:苦梅的勤奋和本分,换来了一个领班的岗位。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上了领班,工资竟然是营业员的倍数,而且轻松多了。所以,苦梅工作更加认真。的损耗率。但是规定是死的,营业员绝不能吃和拿商场的商品。一旦发现,轻则扣工资,补损失;重则开除,或送派出所。苦梅没有当场揭发巧

    20、芋,女人家谁不爱面子呢?那天,她在商场巡视,检查工作,发现有一位叫巧芋的营业员偷吃话梅。如果偷吃几个,谁也不会发现,商品有一定。苦梅只能这样说了。她知道,这些营业员,差不多全是乡下来的,拿着低薪,还要养家糊口,难呢。只要巧芋改了,这事就算了。从以上文本情节中可以看出,苦梅是一个勤劳认真、善良质朴、善解人意的人。【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小说标题的内容及其含义的理解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 、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

    21、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根据对本题标题“苦梅”的理解,考生可以从标题的内含、标题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标题体现主题等角度进行作答和分析。例如从标题内含的角度去理解“苦梅” ,其实是在体现主人公的命运的苦涩。从小说的人物苦梅来看,其人生的命运即是“苦梅”的象征,也塑造了一位命运悲苦却勤奋向上的苦梅形象,因此也体现了小说的弘扬从艰辛生活中走出困境的精神。【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

    22、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材料一: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 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

    23、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 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 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将把收入的 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 1-3 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 72%,其次是计划出行 4-6 次的受访者,占比 19%,2017 年计划出行 7 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 10%左右。报告显示 2017 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8 成以

    24、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73%的受访者表示,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 1 万元,其中 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 2 万元以上,5 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 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 5 万元。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 。报告显示,2017 年出游,31%的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的旅

    25、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 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 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 2017 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26、,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摘自2017 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2017 年 03 月 27)材料二: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4 月 15 日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 “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 ”(2017 年 5 月 3 日经济日报记者 郑彬)材料三: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的用户偏好

    27、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 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2016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北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文化类占四成。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摘自2016 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广大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可以给旅游企业很好的借鉴,可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B. 对于同一旅游现象, “旅游者意愿” “出游方式” “市场秩序” “经营者业绩” “游客体验满

    28、意度”等专业术语,都是游客群体关注的重点。C. 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材料二所反映的云南旅游业绩下降情况,只是旅游整顿造成的暂时现象。D.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向或现状,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状况。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作为调查报告,内容的条理性强,语言平实准确,注意用数据说话,客观真实,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B. 相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作为新闻报导的材料二,内容更具有时效性,报道了旅 游市场新近发生的,引人关注的事件,新闻价值更大。C. 材料三不仅写出了文化旅游

    29、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的现实情况,还分析了其发展的趋势,这对今后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D.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旅游现状的客观报道,有的侧重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E. 三家媒体发布的关于旅游者与旅游市场的新闻,是社会对于旅游项目重视的体现,这充分说明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9. 如果你是一位旅游市场的决策者,读了上述材料,你会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答案】7. D 8. AE 9. ( 1)了解、把握旅游者的消费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服务。(2)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3)开发旅游资源,占领文化

    30、旅游市场。【解析】【7 题详解 】试题分析:A 项, “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错,只有材料三反映了发展趋势;B 项, “经营者业绩” 不是游客关注的重点;C 项, “云南旅游业绩下降”说法不准确扩大了范围。【8 题详解 】试题分析:A 项, “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错,主要目的应该是为旅游市场决策者提供依据;E 项, “这充分说明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错,本文没有提到旅游业的次数增多等发展情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从自身的要素和外在的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服务,改善旅游环境,开发旅游资源 。点睛:新闻调查提

    31、建议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的观点,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显,字德明,开封人。太宗居藩,尝给事左右。性谨介,不好狎,未尝践市肆。即位,补殿直,稍迁供奉官。太平兴国三年,授军器库副使,迁尚食使。八年春,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上谓之曰:“卿世家本儒,少遭乱失学,今典朕机务,无暇博览群书,能熟军戒三篇,亦可免于面墙矣。 ”因取是书及道德坊宅一区赐之。其后居位既久,机务益繁,显或失误,护短终不肯改,上每面戒之。淳化三年八月,诏加切责,黜授随州刺史。时夏台、益部寇扰,显上疏曰:“

    32、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咸平四年秋,加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许便宜从事。十月,契丹入寇,前军过威虏军。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湿缓不堪用,显因大破之。显上言:“先奉诏令于近边布阵。无何,敌骑已越亭障,显之前阵虽有捷克,终违诏命。 ”上章请罪。上降手札,以慰其忧悸。明年,求致仕,不许。时议亲征契丹,显言:“盛寒在序,敌未犯塞,銮舆轻举,直抵穷边,寇若不逢,师乃先老。况今西鄙不宁,傥北边部落,与之结援,则中国之患未可量也。若能选择将帅,训练士卒,坚城垒而缮甲兵,亦足以待敌矣。 ”契丹入寇,上议亲征。显复陈三策,谓:“大军方

    33、在镇定,契丹必不南侵,车驾止驻澶渊,诏镇定出兵,会河南军,合击之可也。 ”已而契丹请盟。景德三年冬,被病,诏中使偕尚医疗视。明年正月,许还京师。至京,信宿 注 卒,年七十六。(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七 ,有删改)注信宿:连宿两夜。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B.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C.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

    34、素/彼又奚能为患哉D.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宗为庙号,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唐代李世民的庙号即太宗。B. 疏、章、策都是臣下给帝王的奏章,策更侧重于为帝王谋划的大政方针和处理问题的方法。C. 迁、授、拜、黜,都是古代表示官职变化的专用语,授、拜是授予官职,迁和黜则是贬官。D. 中国古代是等级社会,对身份不同者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称为崩,大夫死称为卒。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5、王显年少失学,后来受到皇帝劝勉。他原本读书少,后来又无暇多读书,皇帝鼓励他熟读军戒三篇,并赐给他书和一处宅第。B. 王显为人固执,因犯错不改而受责罚。他因机务繁忙常常出错,但他知错不改,于是被皇帝当面告诫甚至下诏斥责,直到后来被贬为刺史。C. 王显性格谨慎,善于自我检讨。咸平四年十月,他所率部队的前锋在与契丹的作战中取得胜利,但他仍然认为自己违背了皇帝的命令,因而请罪。D. 王显审时度势,进言有理有据。在皇帝因契丹进犯而想亲征时,他分析形势后认为,皇帝只需到澶渊指挥调动军队合击契丹。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湿缓不堪用,显因大破之。(2)况今西鄙

    36、不宁,傥北边部落,与之结援,则中国之患未可量也。【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那时正值多雨,契丹人用皮革做弓弦,弓弦受潮松弛无法使用,王显趁机大败敌人。(2)况且现在西部边境不安定,如果北部边境的部落与他们结盟互相援助,那么中原的祸患就不可估量了。【解析】【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这句话的含义是:近年来,战事没有停息,合宜的做法是谨慎驻守,加固城垒,积聚粮草,这之后选拔有才能有勇气的人,交给他边疆重任,

    37、即使发生危急情况,也因平时有防御准备,对方又怎么能形成祸患呢?根据对原文文句的理解, “戎事未息”战事没有停息,此句要单独成句,前后要断开。所以可以排除 BC 两项。根据理解原文文句, “固城垒/积刍粮”加固城垒,积聚粮草,是两件事,中间要断开,所以可以排除 A。故答案选D。【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 C, “迁和黜则是贬

    38、官”理解有误。“迁”指改官。常见的有:一是升迁;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三是贬谪,放逐。 “左迁”是降职。故答案选 C。【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 B, “常常出错”表述有误。文中有“机务益繁,显或失误” ,即王显因为机务繁忙偶尔犯错误,不是经常犯错误。故答案

    39、选 B。【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方:正。以:介词,用。堪:可以,能够。因:趁机。 (2)况:况且。鄙:边境,边疆。傥:如果。与之:和他们。中国:古今异义词,中原。【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 “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 ,就是删除。

    40、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 ,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 。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王显,字德明,是开封人。太宗在封地时,(王显) 曾在其身边供职。性情谨慎耿直,不喜欢过分亲近,从未踏入过集市店铺。太宗即位,王显补任殿直,逐渐被提升为供奉官。太平兴国三年,(王显)任军器库副使,升为尚食使。八年春,任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皇上对他说:“你家世代都是儒生,你少年时遇到战乱放弃了学业,现在管理我的军机要务,没有闲暇博览群书,若能

    41、熟读军戒三篇,也可以免于面壁了。 ”于是取出这书并把道德坊的一处住宅赏赐给他。此后处于这个职位时间长了,军机事务更加繁多,王显有时失误,为自己的错误辩护始终不肯改正,皇上常当面告诫他。淳化三年八月,(皇上) 下诏严加谴责,王显被贬官任随州刺史。当时夏台、益部侵扰,王显上疏说:“近年来,战事没有停息,合宜的做法是谨慎驻守,加固城垒,积聚粮草,这之后选拔有才能有勇气的人,交给他边疆重任,即使发生危急情况,也因平时有防御准备,对方又怎么能形成祸患呢?”咸平四年秋,加官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允许他先处理后奏报。十月,契丹入侵,前锋部队越过了威虏军。那时正值多雨,契丹人用皮革做弓弦,弓弦受潮松弛无法

    42、使用,王显趁机大败敌人。王显上书说:“原先奉诏在靠近边境的地方布阵。没过多久,敌军骑兵已经越过堡垒,我的前锋虽然取得胜利,终究违背了诏令。 ”送上奏章请求处分。皇上发下亲笔书信,抚慰他不要忧愁害怕。第二年,请求退休,不被允许。当时皇上与大臣商议御驾亲征契丹,王显进言:“严寒的冬季就要到来,敌人没有侵犯边塞,皇帝轻易出行,直达边境,敌人尚未遇到,军队就先疲惫了。况且现在西部边境不安定,如果北部边境的部落与他们结盟互相援助,那么中原的祸患就不可估量了。如果能选择将帅,训练士兵,加固城垒,整修盔甲武器,也足以防备敌人了。 ”契丹入侵,皇上商议御驾亲征。王显又陈述三条策略,说:“大军正在镇定,契丹一定

    43、不会向南侵犯,皇上只要驻留澶渊,诏令镇定出兵,会合黄河以南的军队,联合攻打他们就可以。 ”不久契丹请求结盟。景德三年冬,(他)患病,皇帝诏令宦官带御医前往治疗探望。第二年正月,允许他返回京城。到达京城,过了两天就去世了,享年七十六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巫 山 高皇甫冉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注 神女馆:神女庙,据说楚怀王游高唐遇神女,过后怀王思念神女,为之立庙。九秋:深秋。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说巫峡位于巴东,高高的似在

    44、半空之中,点明巫峡的方位,描绘出了巫山高耸入云的状貌。B. 颔联说云雾遮蔽了神女庙,雨水洒到了楚王的离宫,化用典故,目的是渲染一种悲凉的氛围。C. 颈联从时间上来展现巫山的景物,其中“朝暮”指一天, “寒暄”泛指一年四季。D. 尾联说悲哀的猿啼声本来就使人不忍听,偏偏在这深秋时又不断传来,流露出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E. 全诗辞采清丽,情意委婉,写出了巫山之雄伟,巫峡之神奇,四时之胜景,猿声之凄清。15. 颈联中的“落”字用得好,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答案】14. BD 15. “落”是“落下”的意思,指从早到晚泉水不停地落下,声音传到很远的地方。 “落”从听觉的角度把巫山中泉水的流淌写得

    45、先声夺人,未见泉水,先闻其声。【解析】【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艺术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项 B, “悲凉的氛围 ”错,颔联化用典故,是为了渲染巫山的神秘色彩;选项 D, “流露出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 ”理解有误。从诗歌内容来看,此联并没有流露“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 ,只是在写深秋的秋景。故答案选 BD。【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的能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

    46、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要从炼意和炼手法的角度加以分析,从“落”的意义上加以分析,落是指泉水落下的意思,落字体现了泉水的形态,同时也形象的描绘出了泉水落下的声音,给人以未见泉水先闻其声的效果,所以从手法上赏析是从视听的角度来描写泉水的形态,使得景物的描摹更加形象而生动。【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

    47、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5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烛之武退秦师中表明过河拆桥这种行为不好的两句是“_,_” 。(2) 荆轲刺秦王中“_,_”两句,表明为正义而献身,义无反顾。(3)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藐视反动派的一句是“_” 。【答案】 (1). (1)因人之力而敝之 (2). 不仁 (3). (2)风萧萧兮易水寒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 (3)粪土当年万户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

    48、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烛之武退秦师中表明过河拆桥这种行为不好的两句” “荆轲刺秦王两句,表明为正义而献身,义无反顾” “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藐视反动派的一句”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敝” “粪” “侯”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

    49、、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第 II 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应用17.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B. 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C. 烛之武一身孤胆闯虎穴,在秦营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巧舌如簧,最后说服秦君撤军,真可谓: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D. 国庆期间,为打造“和谐楚雄” “平安楚雄” ,我州加大了社会治安的维护力度,但由于警力不足,在警员调配上往往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


    注意事项

    本文(云南省楚雄州牟定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