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平市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课内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青苔(ti) 目眦(z) 沼泽(zho) 叱咤风云(zh)B. 拊心(f) 满载(zi) 譬如(b) 妖童媛女(yun)C. 船舷(xin) 说服(shu) 横亘(gn) 不可估量(ling)D. 猗郁(y) 垝垣(gu) 绯红(fi) 敷衍塞责(s)【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本题中,A 项
2、, “青苔”的“苔”应读 ti ,读 ti 的时候,指舌苔,舌头上面的垢腻。B 项, “譬如”的“譬”应读 p,意思是“比如” 。D 项, “绯红”的“绯”应读 fi,指鲜红。故选 C 项。【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
3、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人不敢与忤视(正眼看)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合力)肆其西封(西边的疆界) 以乱易整,不武(不威武)B. 持千金之资币物(礼品)剑长,操其室(剑鞘)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C. 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 修短随化(自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 ,乘)自可断来信(使者,指媒人)D.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无物以相之(帮助)趣舍万殊(趋向,取向)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
4、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 ,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A 项, “以乱易整,不武”中“不武”如解释为“不威武” ,则与语境不合,该句源自烛之武退秦师 ,这句话是说“用散乱代替整齐划一,这是不勇武的” , “武”应解释为“勇武” 。故选 A 项。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行李之往来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约为婚姻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备他盜之出入与非常也 以其无礼于晋 羡长江之无穷汝岂得自由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己少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
5、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 ,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设题,然后把词语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本题中,“行李之往来”中“行李”古义是“使者” ,今义是出行携带的物品;“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夫人”古义指“那人” ,今义是对男子配偶的敬称;“约为婚姻”中“婚姻”古义指“儿女亲家” ,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指“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中“穷困”古义指走投无路,处境艰难,今义指没有钱;“备他盜之出入与非常也”中“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 ,今义是副词,十分,
6、很;“汝岂得自由”中“自由”古义指“自作主张” ,今义指“自由自在” 。这几句中加点词都是古今异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中“死生”古今都指“生和死” ;“以其无礼于晋”中“无礼”古今都指“没有礼貌” ;“羡长江之无穷”中“无穷”古今都指“没有穷尽”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己少”中“左右”古今都指“左边右边的” 。故选 C 项。4.按照词类活用分类,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晋军函陵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箕踞以骂之其人居远未来 籍吏民,封府库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秋毫不敢有所近 则好游者不能穷也 太子迟之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
7、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按照词类活用分类,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 ,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辨析活用类型。本题中,“晋军函陵”和“籍吏民,封府库”中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前者解释为“驻军” ,后者解释为“登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和“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加点词都是活用为使动词,前者解释为“使灭亡” ,后者解释为“使跟随” ;“箕踞以骂之”中“箕”是名词做状语,像簸箕一样;“其人居远未来”中“远”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处;“秋毫不敢有所近”和“则好游者不能穷也”中加点词都是形容词活
8、用为动词,前者解释为“靠近” ,后者解释为“走到尽头” ;“太子迟之”中“迟”是形容词意动,以为迟。故选 B 项。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其孰能讥之乎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B.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当其欣于所遇C. 怨灵修之浩荡兮 哀吾生之须臾D. 而乃以手共搏之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 ,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C 项, “怨灵修之浩荡兮”和
9、“哀吾生之须臾”中“之”都是结构助词,处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 项,“其孰能讥之乎”中“其”是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其”是代词,它。B 项,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中“于”是介词,被;“当其欣于所遇”中“于”是介词,对。D 项, “而乃以手共搏之”中“以”是介词,用;“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中“以”是连词,表目的,来。故选 C 项。【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
10、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6.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夫晋,何厌之有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为击破沛公军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客有吹洞箫者月出于东山之上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 /B. /C
11、.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 ,然后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根据这些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以及省略句。本题中,都是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应为“夫晋,有何厌” , “大王来何操”应为“大王来操何” , “沛公安在”应为“沛公在安”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是判断句,标志是“者也” 。都是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中“为”后省略宾语“我” ,应为“为(我)击破沛公军” ,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中“与”
12、后省略代词“之” ,应为“欲与(之)俱” 。都是定语后置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应为“太子及知其事的宾客” , “客有吹洞箫者”应为“有吹洞箫的客” 。都是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 “月出于东山之上”应为“月于东山之上出”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应为“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 。故选 D 项。7.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依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传,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B. “乃朝服,设九宾”中“九宾” ,也称九仪,是中国古代外交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迎宾赞礼人员)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C. “初七
13、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D.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的“癸丑” ,为中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的次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借助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D 项, “古人常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 ”错误,应是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选项把二者弄反了。故选 D 项。二、课外阅读(一)小说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
14、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狗铃张港公元 1977 年那个冬天,让我心乱至今。那个冬天,知青竟然可以考大学了,更为竟然的是,考上者有我。然而,我苦死了。苦在哈里这儿。哈里是一只人见人踢的瘦野狗,吃狗肉的都看不上它。它蔫蔫无声地睡在我的草房烟囱根下。那时我是“挑水员” ,负责全队的热水,它是看上了烟囱根的热.我就许它进屋了。每个早晨,太阳用影子将瘦瘦的我与瘦瘦的哈里拉得很长很长,一晃一晃。挑满了水,湿漉漉的我,倒板铺上喘气,哈里就用软软的舌头舐我的手。手心热热的,我有了被抚摸的感觉。抚摸,只有妈妈。于是,我就与它在一起了。狗最应该有的叫声,可哈里从来没有,于是人人叫它蔫狗,而我偏叫它哈里,这其中
15、潜藏着欧洲文学。我的粮食从没够吃过,这回,我饿它也饿。我决心让跟我受罪的哈里好好吃他娘的一顿。那天,我狠狠地买了瓶油多的红烧猪肉罐头,狠狠地一大勺子送它嘴边。它嘴没张。我先吃一口,它还不张口.我将油及肉倒进一盆开水,搅开了,它才与我你一口我一口地喝上了。从此,我与哈里分不开了。我要上学了,除了胳膊除了腿,我什么也带不走。哈里怎么办?我首先想到老蹦子。老蹦子长我几岁,是那种掉人堆就找不到的那种,他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但是也有,那就是从不说话,若说也是一个字,故称“一字一蹦*,演化为老蹦子。例如,学习愚公移山每人必须谈体会,轮到老蹦子,他说:“学。好。 ”红头涨脸往外憋第三字时,队长说:“这个老蹦
16、子,发的一个言,啊啊发得,很好.比上回字数多出了一个倍.还要努上一个力,继上一个续。 ”老蹦子一个人单着,正好哈里给他做个伴儿。再说,他不常挨饿,哈里跟他比跟我强。哈里从来没被拴过,这回可不行了。我割了条生马皮,打上眼儿,制成脖圈,一根绳子拴了哈里.看哈里又戴圈子又上绳,我好心酸。想起城里的哈巴狗脖上有个小铜铃,一跑哗啷唧响。我到龙镇买个小铜铃,算给哈里留下个纪念品。我拖哈里到老蹦子那儿。可这老蹦子脑袋摇得仨一联儿五一串儿。我说:“你他妈的也太狠,不想让我读大学是不?好,我他妈的不念了!”看我要走,老蹦子手拦了一下,蹦出个“中” 。我就细细反复讲解哈里的脾气及遛法、喂法。他瞪着我:“中了。 ”
17、我不得不上汽车了,我将狗绳拍老蹦子手心,又一次讲解哈里的脾气及遛法、喂法。老蹦子脸紫脸红,说:“答应了!”竞是仨字明显是让我气出来的。想好的事,偏偏跟你反着。汽车开到老头山,回望活了九年苦了九年的雪山白树,又舍不得了。雪野茫茫,一个黑点儿追着车跑。我的妈呀!我看出来了一哈里。黑点儿越来越小,不见了,没有了,消失了,融化于一座白山。大学一年,我收到农村来信,是老蹦子来的,一看就是央人写的,乱七八糟,但我懂了:哈里跑了,在老头山找到了,让冬狼掏干净了事情过去 40 年,年年想回农场,年年不敢.这回我下定决心,鼓起勇气去了。全都认不得了.“写报纸那知青回来了” ,乡亲们到招待所看我。个别的有当年的模
18、样,多数怎么也对不上号这是费脑筋的事。来了个小伙子。我走时他肯定没有出生,这不用费脑筋。小伙子就是那种没有任何特点的小伙子,他怯怯的,脸涨涨的,对我鞠一个大躬,说:“那个那个啥你.你就是张老师?”“是啊!你是?”“那个那个啥我是徐志正的儿子,徐志正是我爹,我父亲。 ”“徐志正?徐志正?谁?”小伙子看我,直了直,退了退,鼓鼓胸,说:“就就是老老老老蹦子!” “啊老蹦子!老蹦子有儿子?他好吗?”小伙子摇摇头:“没了。五年了。 ”我心好堵,好想哭。小伙子缓缓地掏出个小布包,一层一层打开:“张老师,我爹.给你的最后交代的。可是.可是我打听不到你呀!”小红布上,一个小小的铜铃。青年人端铃近我,那铃儿,内
19、里仁心哗啷一响。(有删改)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用较大的篇幅,回忆“我”与哈里相遇、相处的过程,展现二者情感发展的脉络,交待了“我”即将上大学却“苦死了”的原因。B. 小说写分别时哈里追着汽车跑,在“我”的视线中逐渐消失,直至融化于一座白山。情节感人,凸显了哈里与“我”之间的深厚感情。C.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小说更加真切感人;语言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和个性色彩,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D. 两处“狠狠地” ,突出了“我”让哈里美餐一顿的决心和诚意;两处“讲解哈里的脾气及遛法、喂法” ,主要表现了“我”的细心和耐心。9. 老蹦
20、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 小说结尾写 40 年后, “我”回到农场,老蹦子的儿子把狗铃郑重交还给“我” ,这样处理有何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答案】8. D 9. 沉默寡言(不善言辞) ,老蹦子一般不说话,说话则 “一字一蹦” ;平凡朴实,老蹦子是个没特点的人, “掉人堆就找不到” ;为人善良,为让我顺利读大学,答应收留哈里;信守承诺,临终嘱托儿子交还狗铃。 10. 呼应标题,照应前文,使结构更完整、紧密; 表现老蹦子及其儿子信守承诺的品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表现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真挚、美好的情感,深化主题。【解析】【8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
21、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 项, “两处狠狠地 ,突出了我让哈里美餐一顿的决心和诚意”错误,选项对“狠狠地”分析不全面,从文中来看,更是突出离别在即, “我”对哈里的不舍;“两处讲解哈里的脾气及遛法、喂法 ,主要表现了我的细心和耐心”错误,从文中来看, “我”两次对老蹦子强调哈里的脾气以及喂法,主要是表现“我”对哈里的感情之深以及即将与哈里分别的不舍。故选 D 项。【9 题详解
22、】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老蹦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从“我”对老蹦子的介绍来看, “老蹦子长我几岁,是那种掉人堆就找不到的那种,他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 ,这表现出老蹦子的普通、平凡、朴实;从老蹦子得名的原因来看, “那就是从不说话,若说也是一个字,故称一字一蹦 ,演化为老蹦子” ,这表现出老蹦子的不善言辞;从老蹦子答应收留哈里的表现来看,一开始他不同意,后来“我”以不读大学“要挟”时,他同意收留
23、哈里,这表现出老蹦子为人的善良;从最后老蹦子让儿子把狗铃交给“我”这一情节来看,这表现出老蹦子信守承诺的特点。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结尾写 40 年后, 我回到农场,老蹦子的儿子把狗铃郑重交还给我 ,这样处理有何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设题,然后思考结尾的内容在小说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小说主旨方面的效果即可。从文中来看,小说结尾写 40 年后, “我”回到农场,老蹦子的儿子把狗铃郑重交还给“我” ,这与小说的标题“狗铃”呼应,同时与上文“我”临走
24、之前给哈里买狗铃的内容相照应,这是情节方面的作用;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老蹦子临终之前让儿子送还狗铃,老蹦子的儿子听从父亲的遗言送回狗铃,这些内容表现出这父子二人信守承诺的品格特点;从小说主旨的角度来看,结尾送回狗铃既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出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概括即可。【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
25、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理由。情节角度: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
26、震撼人心。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情节波澜起伏,还是出人意料?是戛然而止,还是水到渠成?作者这样写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还是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表现主题方面思考,作者这样写是可以突出小说的主旨,还是可以使主题表达更进一步?从时代背景
27、考虑,当然这一点需要考生对小说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或者小说本身能提供故事的相关背景,否则就可能无从入手。(二)散文阅读(本题共 2 小题,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忆秋 李应杰或许是昨晚吧,竟做了一个梦。朦胧中,一个人独自在江南无人的秋天里,缓缓地走着懒懒地起床,清早推开窗,猛然发现,眼前那繁茂又喧闹的榕树,不知什么时候,竟变得有些稀疏。树干就要变得光秃秃的了,仅留了几片不肯就去的叶子。一阵风过,那叶子颤了几下,却也是经不起风吹,打着旋儿落下了。我不禁打了个寒战,有些凉了,忙添了件衣服。这才发觉,秋,竟悄惝地来了。这地方,怕是没有秋天,可想起郁达夫的话:“江南,秋当然是有的;
28、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我觉得说得确切又实在。这才觉得有,只不过,若是有,恐怕也是留不住的。来到这里,已是多年了。这儿的秋天,总是给我太多的感伤。凄凄迷迷,冷冷清清。单一的冷色调,底色朦胧,散落着冰凉的秋雨,透明的雨伞南方的秋,它总是来得仓促,还未打声招呼,就哭哭啼啼起来。这秋雨轻轻地润了我的头发,蒙了我的眼睛,我看不清,只觉得那冷清的愁就袭上来,落进心底,默默地化作莫名的悲哀。这一景,是悲、涩居多。细细品味着这淡淡的忧伤,只能为它如水般的透明和南方女子一样的温柔而触动,但又确乎觉得少了些什么。当这淡淡的秋开始弥漫,我怀念起记忆深处,令我怦然心动的北
29、方的秋。同那些文人说的一样,在北方领略秋是最合适不过的。儿时,是在北方度过的。早晨起来,老人会喝一碗浓茶,在院子里小坐。当我看到院子里,金黄色又铺了一层,就雀跃着,抱起大大的扫帚,去挥扫那散落一地的金子.把那些金灿灿的叶子堆成一堆,心里满是胜利者的喜悦。因为老人说,散落在地上的都是宝呢!北方的秋,多的是风。秋高气爽,阳光灿烂,你觉得温度刚刚好,不太冷也不太热,便出门走走。走在路上,一阵凉爽的秋风拂来,顿时让人清醒。它不像夏风,步调缓慢,又带着炎热;它也不像冬风, “呼”的一声,冷彻身骨.这秋风,妩媚至极,它拂过,像给你诉说,你听不见它说什么,只觉得这低语声,有着别样的情愫。北方的秋,少的是雨.
30、这里的雨,是格外有味道的。你看,天阴沉下来了,忽地来了阵风,雨便利落地来了。大珠小珠落玉盘,待到珠子落尽,这玉盘又透出亮来。啊!太阳出来了,天晴了。躲在屋檐下的人们又兴高采烈地提着板凳,拿着农具,去忙活了.你若借着这雨,多愁善感一番,怕是扫了你的兴。它呀!不会为你多留,这调皮的小家伙,停个脚,就走了。这北方的秋,最爱炫耀:那黄澄澄,一片片的,是稻谷;挂在树梢,要坠下来的,是柿子挂满窗前;咧嘴大笑的,是辣椒;堆满院角,挤成一团的,是玉米。这收获的季节,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付出的艰辛。这北方的秋,最是豪迈。它果断地抹去那些没落陈腐,将大地更新,又潇洒地将喜悦与人们分享。离开北方,跟家人一起南下,
31、已经 10 多年了。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变化,没有定数。若遇到不如意的时候,我就想起,人生就像秋天,它给你硕果累累的同时,也给你更多未知,它是低谷、是转折,更是契机和磨炼.如若你想放弃,你只会看到严冬;若你坚持,春天就在眼前了。这秋的故事,让我也更知道,那北方的秋,就是我怀念的秋。(有删改)1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段对梦境的描写,营造了寂静冷清的氛围,奠定了全文悲凉感伤的情感基调,引出下文对江南秋天的描绘。B. 本文采用对比手法,将南方的秋与北方的秋进行对比,以此突出北方的秋的特色,抒发作者对其深沉的眷恋之情。C. 本文在刻画童年趣事、北方风雨、硕果累
32、累等图景时,绘声绘色绘形,细致生动,其中又饱含深情,显得真切动人。D. 文末由景触思,感叹“人生就像秋天” ,写出了作者深刻的人生领悟,增添了文章的哲理意味,给读者以人生启迪。12. 作者为什么说“在北方领略秋是最合适不过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11. A 12. 北方的秋多风少雨,硕果累累,豪迈潇洒,秋味浓烈;北方的秋承载了儿时的欢乐和温馨的亲情;北方的秋让我明白如何对待人生的秋天。【解析】【11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33、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 项, “首段对梦境的描写,营造了寂静冷清的氛围,奠定了全文悲凉感伤的情感基调”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所忆之秋是北方的秋,而下文所写的北方之秋豪迈潇洒、秋味浓烈,承载儿时的欢乐,并不“悲凉感伤” ,所以选项“奠定了全文悲凉感伤的情感基调”错误。故选 A 项。【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为什么说在北方领略秋是最合适不过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然后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
34、理解其意思,确定答题的区域,再结合相关的内容答题。从文中来看, “在北方领略秋是最合适不过的”在文章第六段,而前面几段是写江南之秋,从第七段开始写北方之秋,由此可知,答题的区域在下文。文章第七段写清扫落叶的乐趣和北方秋风的特点,如“当我看到院子里,金黄色又铺了一层,就雀跃着,抱起大大的扫帚,去挥扫那散落一地的金子.把那些金灿灿的叶子堆成一堆,心里满是胜利者的喜悦” “它不像夏风,步调缓慢,又带着炎热;这秋风,妩媚至极,它拂过,像给你诉说,你听不见它说什么,只觉得这低语声,有着别样的情愫” ;第八段写北方秋季的雨, “北方的秋,少的是雨,这里的雨,是格外有味道的。雨便利落地来了。大珠小珠落玉盘,
35、待到珠子落尽,这玉盘又透出亮来。啊!太阳出来了,天晴了。它呀!不会为你多留,这调皮的小家伙,停个脚,就走了” ;第九段写北方秋季的收获,“这收获的季节,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付出的艰辛。这北方的秋,最是豪迈。它果断地抹去那些没落陈腐,将大地更新,又潇洒地将喜悦与人们分享” ;第十段写北方之秋引发的思考, “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变化,没有定数。若遇到不如意的时候,我就想起,人生就像秋天,它给你硕果累累的同时,也给你更多未知,它是低谷、是转折,更是契机和磨炼.如若你想放弃,你只会看到严冬;若你坚持,春天就在眼前了” 。这些都应是作者认为“在北方领略秋是最合适不过的”原因。考生围绕这些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36、(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2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铉,字宗器,长洲人。生弥月而孤。及长,割股疗母疾。母卒,衣毁,以孝闻。永乐中,用善书征入翰林,举顺天乡试,授中书舍人。宣德时,预修成祖、仁宗实录 ,迁兵部主事,仍供事内廷。正统中,再修宣宗实录 ,进侍讲。以学士曹鼐等荐,与修撰王振教习庶吉士。景帝立,进侍讲学士,直经筵。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遗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铉言:“养才,国家急务。今仓廪尚盈,奈何靳此?”遂得复给。又令甄别六馆生,年老貌寝,学艺疏浅者,斥为民。铉言:“诸生荷教泽久,岂无片长?况离亲戚,弃坟墓,艰苦备至,一旦被斥,非朝廷育才意。乞
37、拣年貌衰而有学者,量授之官, ”帝可其奏。寻以母丧归。服阙,赴都,陈询已为祭酒。帝重铉,命与询并任。天顺初,改少詹事,侍东宫讲读。明年十月卒。帝及太子皆赐祭,赙赠有加。宪宗立,赠礼部侍郎,谥文恭。铉性介特,言行不苟。教庶吉士及课国子生,规条严整,读书至老弥笃。仲子瀚以进士使南方,诚行,阅其衣箧,比还,箧如故,乃喜曰:“无玷吾门矣。 ”瀚官终副使,能守父训。(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一)1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遣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B. 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遣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C. 三年/以高谷荐/
38、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遣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D. 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谴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兵部,六部之一,主管武官的选用、考查以及有关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B. 宣宗实录 ,是以明朝宣德皇帝谥号命名的一部编年史,专记其统治时期的大事。C. 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所穿丧服由重至轻,分为五服。D. 祭酒,为国子监最高负责人,中央官职之一。主要任务为掌管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刘铉以孝闻名。他曾割下大腿肉为母亲治病;母亲
39、去世时,因为哀伤过度,健康受到损害。B. 刘铉爱惜人才。皇帝欲斥退部分六馆生为民,刘铉认为与朝廷育才本意不符,建议量才任官。C. 刘铉深受器重。他去世时,皇帝和太子都赐赠财物治丧,并追赠他礼部侍郎官衔,谥号文恭。D. 刘铉治学严谨。他喜好读书,至老弥笃;教导庶吉士和国子生时,制定了严整的规章制度。1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永乐中,用善书征入翰林,举顺天乡试,授中书舍人。(2)濒行,阅其衣箧。比还,箧如故,乃喜曰:“无玷吾门矣。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答案】13. D 14. B 15. C 16. (1)永乐年间,他因擅长书法被征入翰林院
40、。后来在顺天乡试中举,被授予中书舍人。(2)临行前,刘铉查看他的衣箱。等到(刘瀚)回来后,箱中所装的东西和原来一样,(刘铉)于是高兴地说:“没有玷污我的家门。(3)况且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解析】【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 “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谴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这段话是说“三年,因高谷的推荐,他升为国子监祭酒。当时因国家用度不足,
41、朝廷把太学生遣放回去,不愿回去的便停给月粮” ,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高谷” “国子祭酒” “国计” “诸生” “其” “月廪” ,然后根据句意、语法进行排除,如“迁”是动词,宾语是“国子祭酒” ,且“时”是时间状语,应放在下一句的开头,这就排除 AB 两项;“放谴”的对象是“诸生” , “停其月廪”的对象是“不愿归者” ,应在“诸生”和“不愿归者”之间断开,这就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4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42、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 项, “宣宗实录 ,是以明朝宣德皇帝谥号命名”错误, “宣宗”不是谥号,是庙号。故选 B 项。【1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 项, “他去世时,皇帝和太子追赠他礼部侍郎官衔”错误,第二段最后说的是“明年十月卒。帝及太子皆赐祭,赙赠有加。宪宗立,赠礼部侍郎,谥文恭” ,意思是“第二年十月去世。皇上和太
43、子都给他赐祭,赠给财物治丧。宪宗即位后,赠予他礼部侍郎,谥文恭” ,可见应是宪宗即位后赠予他礼部侍郎,谥文恭。故选 C 项。【1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句首添加主语“他” ;“用” ,因为;“善” ,擅长;“征入”是被动句,应是“被征入” ;“举” ,中举;“举顺天乡试”省略介词“于” ,应为“举(于)顺天乡试” ;“授中书舍人”是被动句,“授”意思是“(被)授予” 。第二句中, “濒” ,
44、临近;“阅其衣箧”省略主语“刘铉” ,“其”是代词,他的, “衣箧” ,衣箱;“比” ,等到, “还” ,回来;“如故” ,像原来一样;“比还”省略主语“刘瀚” ;“乃喜”省略主语“刘铉” , “乃” ,于是;“玷” ,玷污。第三句中, “渔樵” ,名词活用为动词,捕鱼,砍柴, “渔樵于江渚之上”是状语后置句, “于” ,在,应为“于江渚之上渔樵” ;“侣” “友” ,名词意动,以伴侣,以为朋友。【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45、。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 、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 “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
46、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
47、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
48、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刘铉,字宗器,长洲人。生下来刚满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大后,曾割下大腿肉为母亲治病。母亲去世时,他因哀伤过度,容貌尽毁,以孝闻名。永乐年间,他因擅长书法被征入翰林院。后来考中顺天府乡试,被授予中书舍人。宣德时期,参预编修成祖实录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