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年福清三华学校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段语文试卷试卷类型:B(满分 150 分,完卷时间 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应制诗起于汉魏
2、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的先河。如果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普通士人“援儒入诗” ,则反映了唐诗在发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融合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实践。儒学的渗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在或辽远壮阔、或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以“四
3、杰”为代表的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系起来,尽管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积蓄了经验,传达出了大唐独有的精神风尚。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局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 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救济人病,裨补时阙”。唐代士人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奉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与政
4、治主张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而“合时”“合事”的新乐府创作,用诗化的语言表达了这一真挚、强烈、沉重、深刻的情感,从创作的角度实现了理念、心性与情感的完美统一。在中晚唐的诗作中,咏史怀古的数量越来越多,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罗隐等,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儒家治世理想融入到诗作之中,在治乱兴亡的议论和咏叹中凝练出个人的创作风格。对唐诗而言,儒学不仅是充盈于字句之间厚重深沉的情感,而且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之际,还提供给人们理性的哲思。在唐代,儒学是诗歌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不同的诗人在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唐代的诗坛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广袤丰富的局面。(摘编自王聪儒学在唐诗中的
5、精神转化与呈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学对唐诗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唐诗促进了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甚至可以说拯救了儒学。B. 因为诗人创作个性不同而对儒家的坚守与汲取有别,所以儒学是诗歌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C. 儒学的渗透对“初唐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们的诗作全面走向了创作的鼎峰。D. 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诗歌之中,它对盛行于唐代的应制诗创作具有箴规引领作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条理清楚地论述了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对唐诗创作的影响。B. 文章运用
6、列数据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应制诗和宦游诗宣扬儒学思想方面的不同立场和态度。C. 文章以白居易、元稹等人的诗歌创作为例,说明了乐府诗将儒学与诗文载道功能结合起来。D. 文章主体从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诗歌类型论述了儒学在唐诗中的精神转化与呈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应制诗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家思想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政治诉求。B. 在中晚唐的咏史怀古诗中,儒学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的同时,还为人们提供了理性的哲思。C. 因为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沉重打击,所以中唐的士人就只想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D. 那些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
7、生际遇与儒学的济世情怀等联系起来,在诗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答案】1. D 2. B 3. C【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 项, “唐诗促进了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 ,并没有讲到“唐诗促进了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 。B 项, “因为诗人创作个性不同而对儒家的坚守与汲取有别”关系倒置。原文只
8、是说“不同的诗人在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 ,而不是说“因创作个性不同而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有别” 。C 项, “使他们的诗作全面走向了创作的鼎峰”夸大其词。原文的表述是“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 ,很明显“使他们的诗作全面走向了创作的鼎峰”夸大了儒学的作用。故选 D。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
9、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 项, “文章运用列数据的论证方法”错。结合文本内容“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的美政要求” “儒学的渗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
10、巨大的影响”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局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儒家治世理想融入到诗作之中,在治乱兴亡的议论和咏叹中凝练出个人的创作风格。对唐诗而言,儒学不仅是充盈于字句之间厚重深沉的情感,而且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之际,还提供给人们理性的哲思”等分析可知,作者在论证“应制诗和宦游诗在宣扬儒学思想方面的不同立场和态度”时,运用的应该是类比论证。故选 B。【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
11、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 项,选项内容强加因果。结合文本内容“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局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分析可知,从原文看,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沉重打击”与“中唐的士人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故选 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飞来的木桶高军1939 年冬天,沂蒙山区比往年冷得多。这样的气候对患有肋膜炎的徐向前来说是很不舒服的。部队很快就要从东高庄村移防了,一有空闲徐向前总是到老百姓家里多转一转。
12、这天他和警卫员随意走进了麻其老人家中,老人正坐在被窝里取暖。麻其想从床上起来,徐向前赶紧上前一步,按住了他:“大爷,够冷的哈。 ”徐向前觉得那破被子薄薄的,仅有很少的一点暖意, “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 ”说着,他把自己披的大衣脱下来,盖在了麻其的薄被子上面。警卫员想阻止,徐向前摆手阻止他说下去:“咳,咳,你出去吧,我和大爷说说话。 ”麻其心中一热,眼睛有些湿润起来。徐向前倾着身子,拉着他那粗糙的手与他家长里短地说着话。麻其看徐向前嘴唇有些发青,想把大衣让他披上。徐向前用力制止了:“大爷,这是送给你的。 ”告辞的时候,麻其还是起来了,徐向前赶紧给他披上大衣,拉了拉领子:“这样会暖和一点,
13、别送了,有空我再来看你”拐过院子墙角的时候,警卫员突然对徐向前小声说:“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用的铁桶,太容易冻实心了,要是”徐向前摆摆手制止了他,大步向前走去。这些天天气太冷了,饮马水很快就被冻住了,冻实的冰块倒都倒不出来,非常麻烦,警卫员打的小九九是想要麻其家的木桶,但看到徐向前很坚决地摆了手,知道没有戏了也就打消了这一念头。可是说来也奇怪,第二天警卫员在大门楼下发现了一只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木桶,他高兴地拿着去井上打满水,提回来就放到了马头前面。他站在一边,高兴地观察着,马悠闲地喝几口水,偶尔抬起头来看他一眼,温驯的眼睛中好像充满感激之情。“怎么回事儿?”警卫员转眼一看
14、,是徐向前来了,正用严厉的眼光逼视着自己,食指直直地指着木桶。 “我、我”警卫员正想解释,被徐向前毫不客气地打断了, “我什么我,赶紧给麻大爷送回去。 ”警卫员想,肯定是自己昨天说的话让大爷听见了,大爷知道咱们的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以偷偷把木桶给送过来了。于是赶紧倒掉水,提起来就小跑着去了。徐向前在军用地图前思考着,时而也会用手在上面指点比画一下。不一会儿,警卫员提着空空的木桶慢吞吞地回来了。徐向前转回身来:“怎么回事儿?”警卫员汇报说:“麻其大爷家的木桶还好好地在家里呢,他根本不承认这是他家的木桶。 ”徐向前自言自语道:“难道是长着翅膀自己飞来的?”警卫员赶紧接上说:“咱们什么异常情况也
15、没有发现,什么动静也没听到,早晨起来大门楼下就发现了这只木桶,说不定就是自己飞来的呢。 ”徐向前瞪了他一眼,他赶紧住了嘴。徐向前又问道:“老人家怎么说的?”警卫员小声说道:“大爷说,找不到主儿就先用着呗。 ”徐向前嘱咐道:“先注意观察情况吧,看到底是谁给咱送来的,然后再做处理。 ”警卫员出去了,徐向前又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摇摇头又回到了地图前面。又过了一天,一切都已收拾整齐,部队就要出发。徐向前让警卫员提起两个铁筲桶,招呼说:“走吧。 ”警卫员有些疑惑,但还是听话地紧跟上了脚步。他们再次来到了麻其家的小院子,麻其看着警卫员提的铁筲桶,问道:“这个”徐向前用一只手揽着麻其的肩:“天气太冷了,咱们
16、屋子里说话吧。 ”坐下后,徐向前说道:“麻大爷,部队马上就要出发了,我们过来向你告个别,再来看看您老人家哈。 ”麻其说:“别见外啊,你送我的棉大衣可暖和了。 ”徐向前说:“前天早上,我那里突然飞去了一只木桶,我用来饮马可好用了,特别是这大冷天。可是,你说说它会长翅膀吗?怎么就会飞了去呢?”麻其呵呵一笑:“山里奇事多,长翅膀也是有可能的。 ”徐向前用舒缓的语调深情地说道:“玩笑话咱就不多说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啊,这说明我们的军队是得到了拥护和支持的,我们深深感谢父老乡亲们的大力支持啊。大爷啊,我有了那飞来的木桶,这两个铁筲桶也就用不着了,想着送给你哈。 ”麻其摇头:“这不行这不行。 ”徐向前笑
17、了笑:“这也能给我们行军减轻一些负担啊。 ”麻其嗫嚅着:“你看看你看看,这刚送了我大棉袄,怎么能再要这个啊?”徐向前说:“不是说军民一家吗?咱们就别分你我了好不?”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交代沂蒙的天气状况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为下文徐向前将身上大衣赠送给麻其作铺垫。B. “你说说它会长翅膀吗?怎么就会飞了去呢?”文中连用两个问句,刻画出了徐向前对木桶来历感到紧张的心理。C. 伏笔是小说常用的手法,如文中“徐向前让警卫员提起两个铁筲桶”就为下文将铁筲桶送给麻其埋下了伏笔。D. 文中“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用的铁桶
18、”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实则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5. 文中画线段运用了哪些细节描写?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6. 简要分析“木桶”这一事物在文中的作用。【答案】4. B 5.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的方法。用 “按” “脱” “盖”等一系列动作,形象地刻画了徐向前关心爱护百姓的形象;“大爷,够冷的哈” “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等极具方言持色的语言,拉近了徐向前与麻其老人的距离,形象地刻画了徐向前平易近人的一面。 6. 是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木桶”叙事写人, “木桶”贯穿全文始末。展现人物形象,通过“送木桶”展现了麻其老人知恩图报的品质,通过“还木桶”塑造了徐向前治军严明的形象。揭示主旨。揭示
19、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小说主题。【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题中,B 项, “刻画出了徐向前对木桶来历感到紧张的心理”分析错误。从文中来看, “你说说它会长翅膀吗?怎么就会飞了去呢?” ,结合文中下文徐向前的话来看,徐向前是知道事情的原委的,这两句是明知故问。故选 B。【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体会重要语句的丰
20、富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中画线段运用了哪些细节描写?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这是针对细节描写方法设题,需要通读画线语段内容,然后分析所用的细节描写,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用。常见的细节描写方法: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等。从这段文字来看, “上前一步” “按住” “脱” “盖” “阻止”等都是徐向前的动作,属于动作描写,而“大爷,够冷的哈” “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 “咳,咳,你出去吧,我和大爷说说话”等属于语言描写,徐向前的一系列动作主要表现出他对群众的关心和爱护,体现军民一家亲的思想。结合“哈”“拉拉呱”等分
21、析,他的语言很有地方特色,这就拉近了与当地百姓的距离,体现出人物平易近人的特点。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6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形象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
22、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木桶这一事物在文中的作用” ,这是考查物象的作用,一般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旨等方面分析。情节上一般为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前文或标题等;人物形象上,一般表现人物的品格等;主旨上,突出主题等;效果上一般为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引人深思等。小说的标题是“飞来的木桶” ,接着小说围绕“木桶”展开系列的情节,如“警卫提到需要木桶”“飞来木桶” “送还木桶” “暂留木桶” “送铁筲桶”等,由此可知, “木桶”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这是结构上的作用。小说在借助“木桶”展开情节的同时,还借助“送木桶”“还木桶”等情节来塑造人物形
23、象,徐向前送麻其老人军大衣,麻其老人送木桶,这表现出麻其老人知恩图报的品质;麻其老人送木桶,而徐向前让警卫送回木桶,最后又要把铁筲桶送给麻其老人,这表现出徐向前治军的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物象对人物形象的作用。小说在送木桶、还木桶等情节中表现军民一家亲的主题,揭示了小说的主旨,这是主旨上的作用。一般从这几个角度作答。(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2018 年 4 月 2 日,教育部制定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其中提到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高校在新一代
24、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到 2025 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到 2030 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摘编自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材料二2018 年 6 月 8 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
25、行动计划 ,在回答“行动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的问题时,相关负责人说: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 版) ,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
26、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此外,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鼓励、支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摘编自中国政府网材料三6 月 10
27、 日,在江汉大学举行的高校招生咨询会上,人工智能成为了家长和考生最关注的专业之一,多数家长们看好它的就业和薪资前景。长江日报记者发现,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教育部在汉高校在设置此类专业时非常积极主动。在湖北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里,除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高校全部“集体上线” 。省属高校中,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作为市属高校的江汉大学围绕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双一流高校建设需要,
28、增加了大数据、智能制造专业方向;武汉商学院去年成立了湖北省首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部分民办高校也十分敏感,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昌首义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那么,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张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一定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时一定要打牢基础。江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程辉也持同一观点。他认为低年级的大学生首先要学好数学、计算机这些基础学科知识,到高年级再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实践。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杨维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可以结合项目进行培养。摘编自 2
29、018 年 6 月 12 号长江日报7. 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20 年时,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基本完成,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成熟应用。B. 该目标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凸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C. 2030 年,中国要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高校在技术和人才方面,要发挥核心力量作用。D. 2025 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并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
30、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那么,2030 年,高校将成为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我国也因此名列在创新型国家的前列。B. 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一定要打牢基础,所以,专家们并不建议在大学低年级就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C. 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与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前景有关,同时,跟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有关。D. 高校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开放人工智能教学、科研资源,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科普工作。9. 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答案】7. A 8. C 9. 学科建设方面:支持推动高校
31、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方面:研究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教材建设方面:推动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的转化;人才培养力度方面: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 项,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成熟应用”说法错误。原文是“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注意“推动”二字,选项把未然变已然。故选
32、 A。【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 项, “我国也因此名列在创新型国家的前列”说法错误,原文是“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B 项,结合文本内容“他认为低年级的大学生首先要学好数学、计算机这些基础学科知识,到高年级再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实践”分析可知, “专家们并不建议在大学低年级就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说法于文中无据。D 项, “高
33、校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说法张冠李戴,不是“高校”努力构建,构建的主体是“教育部” 。故选 C。【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题干已经给出答题区域材料二,为局部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仔细阅读材料二内容,结合“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分析可知,学科建设方面:支持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建设;结合“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
34、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分析可知,专业建设方面,研究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分析可知,教材建设方面,推动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的转化;结合“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分析可知,人才培养力度方面
35、,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结合“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 “鼓励、支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分析可知,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根据这些信息分条概括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的举措。【点睛】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
36、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此题属于局部信息筛选,答题时注意从材料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后分,分条进行概括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 。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
37、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孝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
38、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
39、轩集行世。德佑初,史馆校勘谢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B.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C.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D.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
40、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筮仕,古人将出外做官,常先占卦问吉凶。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B. 江右,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古时以面朝南为准,左为东,右为西,因此,古人把此段长江之东称为“江左” ,长江之西称为“江右” 。C. 辟,指古代刑罚的一种同时也是任命官员的一种方式,由下而上,推荐选拔人才,授予官职。迁、调均指调动官职,迁一般指升官,左迁指降职。D. 节度使,唐代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渐揽一区的
41、军、民、财、政。宋建立时,权力被削弱,元朝时废除。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僧人义端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辛弃疾说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请求以三天为期抓获义端,最终,辛弃疾斩下义端头颅,回到义军中。B. 江右发生严重饥荒,辛弃疾前去督办赈灾工作,他抑制奸商,囤积粮食,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最终粮价降低,百姓得以度过饥荒。C. 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府时,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村落破败,盗贼横行,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并铲平大盗赖文政。D. 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
42、承务郎天平节度使官职,同时任命耿京为天平节度使掌书记。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2)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答案】10. C 11. C 12. B 13. (1)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2)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纳。【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
43、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张安国”“邵进”之间是并列关系,应该断开,排除 B 项。 “还至海州” “与众谋”的主语应该是“弃疾” ,排除 A 项。 “约”的宾语为“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 D 项。句意: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故选 C。【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
44、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 “推荐选拔人才”错误。辟,指古代任命官员的一种方式,由上而下,征召来授予官职。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故选 C。【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 项, “辛弃疾说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错误,结合原文内容“揣僧必以虚实奔告
45、金帅”分析,只是推测。C 项, “并铲平大盗赖文政”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分析可知,改任仓部郎官,做江西提点刑狱。 (因为)铲平大盗赖文政有功,加官秘阁修撰。D 项, “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官职,同时任命耿京为天平节度使掌书记”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分析可知,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故选 B。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
46、。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 “间” ,有时;“之” ,代词,指义端;“游” ,交往;“及” ,等到;“义端亦聚众千余”
47、(定语后置句) ;“说” ,劝说;“下” ,此处意译为投奔;“之” ,代词,指耿京;“隶” ,隶属。 (2) “当” ,掌管;“锐意”,态度坚决;“帝锐意恢复” , “锐意(于)恢复”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因” ,介词,趁机;“劲直” ,强硬直露;“为” ,介词,被;“不为迎合” (被动句) 。【点睛】无完整参考译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刘长卿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第一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
48、同,均是人生艰难,从而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B. 尾联写两人分别后相距千万里,所以离别的时候有无尽的伤感,照应了题中的“送” ,惜别之意尽显。C. 本诗是送别诗,题目点出了主要事件,语句平易晓畅,但情感真切自然,读后让人有种惆怅的心绪。D. 首联第二句中,诗人用典抒情,用遇风飞转的蓬草形象写出自己飘泊自在的生活,隐含着羁旅中飘泊不定的苦味。15. 诗的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流露出相逢时的喜悦。相同际遇的人终于在 “十年移家白首”“征战”后相逢。抒发对青春岁月流逝的感慨。在战乱流离中青春不再,青春的锐气也早已消磨。同时也发出了对社
49、会动乱的悲叹。个人身世坎坷,社会战乱动荡,诗人的痛苦之情充溢诗句之中。【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 项, “诗人用典抒情”错误。 “几处移家逐转蓬” ,居无定所,如飘飞的蓬草。这里应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 D。【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题目已经给出赏析的方向颔联。答题时,还是需要可以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情感。颔联“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意思是:已经白了头的我们在征战后相逢,我们的大好青春早已在乱世中离去。本联中诗人用“白首相逢” “征战后” “青春已过” “乱离中”这些浅显的语言描写了在战乱后,和自己有相同际遇的朋友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