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龚路中学 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一、积累运用 (6 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士不厌学,_。 (诸子喻山水 )(2)_,故无尤。 (诸子喻山水 )(3)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动如流水,所以孔子说“ _”。 (诸子喻山水 )(4) 秋水告诉人们:大和小是相对的黄河“泾流之大” ,较之“_ ”的大海,显得十分渺小。 (秋水 )【答案】 (1). (1)故能成其圣 (2). (2)夫唯不争 (3).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4). (4)东面而视,不见水
2、端【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乐”的写法。2.列诗句,都有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A. (1) (2) (3) (4)B. (1) (3) (2) (4)C. (1) (3) (4) (2)D. (3) (4) (2) (1)【答案】C【解
3、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1)是元宵节, (2)是重阳节, (3)是端午节, (4)是中秋节。故选 C。二、阅读(54 分)(一)文学类文本(14 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贾平凹七月十七日,是你十八岁生日,辞旧迎新,咱们家又有一个大人了。贾家在乡里是大户,父辈那代兄弟四人,传到咱们这代,兄弟十个,姊妹七个;
4、我是男儿老八,你是女儿最小。分家后,众兄众姐都英英武武有用于社会,只是可怜了咱俩。我那时体单力孱,面又丑陋,十三岁看去老气犹如二十,村人笑为痴傻,你又三岁不能言语,哇哇只会啼哭,父母年纪已老,恨无人接力,常怨咱这一门人丁不达。从那时起,我就羞于在人前走动,背着你在角落玩耍;有话无人可说,言于你你又不能回答,就喜欢起书来。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每每读到欢心处,我就在地上翻着跟斗,你就乐得直叫,读到伤心处,我便哭了,你见我哭了,也便爬在我身上哭。但是,更多的是在沙地上,我筑好一个沙城让你玩,自个躺在一边读书,结果总是让你尿湿在裤子上,你又是哭,我不知如何哄你,就给你念书听,你竟不哭了,我感激得抱住你,
5、说:“我小妹也是爱书人啊!”东村的二旦家,其父是老先生,家有好多藏书,我背着你去借,人家不肯,说要帮着推磨子。我便将你放在磨盘顶上,教你拨着磨眼,我就抱着磨棍推起磨盘转,一个上午,给人家磨了三升包谷,借了三本书,我乐得去亲你,把你的脸蛋都咬出了一个红牙印儿。你还记得那本红楼梦吗?那是你到了四岁,刚刚学会说话,咱们到县城姨家去,我发现柜里有一本书,就蹲在那里看起来,虽然并不全懂,但觉得很有味道。天快黑了,书只看了五分之一,要回去,我就偷偷将书藏在怀里。三天后,姨家人来找,说我是贼,我不服,两厢骂起来,被娘打一个耳光,我哭了,你也哭了,娘也抱住咱们哭,你那时说:”哥哥,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书!”小
6、妹,你那一句话,给了兄多大安慰,如今我一坐在书房,看着满架书籍,我就记想起那时的可怜了。咱们不是书香门第,家里一直不曾富绰,即使现在,父母和你还在乡下,地分了,粮是不短缺了,钱却有出没入,兄虽每月寄点,也只能顾住油盐酱醋,比不得会做生意的人家。但是,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这个社会,天下在振兴,民族在发奋,咱们不企图作官,以仕图之路作功于国家,但作为凡人百姓,咱们却只有读书习文才能有益于社会啊。你也立志写作,兄很高兴,你就要把书看重,什么都不要眼红,眼红读书,什么朋友都可抛弃,但书之友不能一日不交。贫困倒是当作家的准备条件,书是忌富,人富则思惰,你目下处境正
7、好逼你静心地读书,深知书中的精义。这道理人往往以为不信,走过来方才醒悟,小妹可将我的话记住,免得以后“悔之不及“。兄在外已经十年,自不敢忘了读书,所作一二篇文章,尽肤浅习作,愈使读书不已。过了二月二十一日,已到了而立之年,才更知立身难,立德难,立文难。夜读西游记 ,悟出“取经唯诚,伏怪以力” ,不觉怀多感激,临风而叹息。兄在你这般年纪,读书目过能记,每每是借来之书,读得也十分注重,而今桌上,几上,案上,床上,满是书籍,却常常读过十不能记下四五,这全是年龄所致也,我至今只有以抄写辅助强记,但你一定要珍惜现在年纪,多多读书啊。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
8、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世上好书,浩如烟海,一生不可能读完,且又有的书虽好,但不能全为之喜爱,如我一生不喜食肉,但肉却确实是世上好东西。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你真真正正爱上这本书了,就在一个时期多找些这位作家的书来读,读他的长篇,读他的中篇,读他的短篇,或者散文,或者诗歌,或者理论,再读外人对他的评论
9、,所写的传记,也可再读读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这样,你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如何的文坛,他的经历,性格,人品,爱好等等是怎样促使他的风格的形成。大凡世上,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一套写法,都是有迹而可觅导,当然有的天分太高了,便不是一时一阵便可理得清。兄读中国的庄子,太白,东坡诗文,读外国的泰戈尔,川端康成,海明威之文,便至今于起灭转接之间不可测识。说来,还是兄读书太少,悟觉浅薄啊!如此这番读过,你就不要理他了,将他丢开,重新进攻另一个大家。文学是在突破中前进,你要时时注意,前人走到了什么地方,同辈人走到了什么地方。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读他的作品时,就
10、将他拉到你的脚下来读。这不是狂妄,这正是知其长,知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啊。虚无主义可笑,但全然跪倒来读,他可以使你得益,也可能使你受损,永远在他的屁股后了。这你要好好记住。在家时,逢小妹生日,兄总为你梳那一双细辫,亲手要为你剥娘煮熟的鸡蛋。一走十年,竟总是忘了你生日的具体时间,这你是该骂我了。今年一入夏,我便时时提醒自己,要到时一定祝贺你成人。邻居妇人要我送你一笔大钱,说我写书,稿费易如就地俯拾,我反驳,又说我“肥猪也哼哼” ,咳,邻人只知是钱!人活着不能没钱,但只要有一碗饭吃,钱又算个什么呢?如今稿费低贱,家岂是以稿费发得?!读书要读精品,写书要立之于身,功于天下,哪里是邻居妇人之见啊!这么
11、多年,兄并不敢侈奢,只是简朴,唯恐忘了往者困顿,也是不忘了往昔,方将所得数钱尽买了书籍。所以,小妹生日,兄什么也不送,仅买一套名著十册给你寄来,乞妹快活。1983年 7月初写于静虚村3. 贾平凹,当代作家。其长篇小说有_。4. 第一段,作者回忆说“就喜欢起书来” ,原因是:_(用自已的话概括) 。5. 第一段中,作者回忆了自己少年读书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是:(每项限 15字以内)(1)_(2)_ (3)_6. 第二段中, “什么都不要眼红,眼红读书”一句,两个“眼红”的意思分别应是:_ _7. 依据二、三两段文意,可知作者主要是从读书的_和_两方面劝勉妹妹的。8. 文章主要回忆往昔的读书生活,
12、讲了不少要好好读书的道理。文章第段中说:“这你要好好记住。 ”请将作者要求小妹记住的道理概述出来。【答案】3. 浮躁 秦腔等 4. 北村人笑为痴傻,羞于在人前走动,妹妹不会说话,有话无人可说。 5. (1). 陶醉于读书,给妹妹念书,妹妹不哭; (2). 为了借书给人磨了三升包谷; (3). 到县城姨家把书拿回被惩罚。 6. (1). 羡慕 (2). 热爱 7. (1). 作用 (2). 最好年龄 8. 读书万万不能狭窄,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要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来读。【解析】
13、【3 题详解】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题中考核贾平凹的作品,注意积累。【4 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文意的能力,要求概括作者回忆说“就喜欢起书来” ,原因,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摘取重点词语作答,此题题干给出具体的答题区位,注意根据句子“我那时体单力孱,面又丑陋,十三岁看去老气犹如二十,村人笑为痴傻,你又三岁不能言语,哇哇只会啼哭,父母年纪已老,恨无人接力,常怨咱这一门人丁不达。从那时起,我就羞于在人前走动,背着你在角落玩耍;有话无人可说,
14、言于你你又不能回答”概括作答。【5 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文意的题目,要求概括第一段中,作者回忆的自己少年读书的三件往事,答题时注意划分段落的层次,然后概括要点,此题注意抓住“我不知如何哄你,就给你念书听,你竟不哭了” “东村的二旦家,其父是老先生,家有好多藏书,我背着你去借,人家不肯,说要帮着推磨子” “你还记得那本红楼梦吗”概括答题要点。【6 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文中的中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要求概括两个“眼红”的含义,答题时注意根据语境作答,此题根据文中的句子“你就要把书看重,什么都不要眼红,眼红读书,什么朋友都可抛弃,但书之友不能一日不交”概括第一个“眼红”是“羡慕” ,第二个眼红是“热爱”
15、 。【7 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文意的能力,要求概括二、三两段概括作者主要是从哪两方面概括读书的,答题时注意抓住文章的断后或断尾的句子,此题注意抓住段尾句“贫困倒是当作家的准备条件,书是忌富,人富则思惰,你目下处境正好逼你静心地读书,深知书中的精义。这道理人往往以为不信,走过来方才醒悟,小妹可将我的话记住” “这全是年龄所致也,我至今只有以抄写辅助强记,但你一定要珍惜现在年纪,多多读书啊”概括答题要点。【8 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文意的能力,要求概括“这你要好好记住”中作者要求小妹记住的道理,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概括,此题可根据文中的“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 “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
16、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 “你真真正正爱上这本书了,就在一个时期多找些这位作家的书来读” “也可再读读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 “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来读”概括答题要点。【点睛】情节概括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原因,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以及表达方式变换的句子。(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黑龙江,从我瞳孔里流过张爱华黑龙江,在春之晨醒来。入夜,江的声响灌满枕头;轰隆隆像一万种沉思的破碎,咔嚓嚓好像有成群愤怒的鱼,以脊梁上耸起的利刺撞开冰的囚笼这是梦?
17、或许不是。我忍不住又一次跑向江边。可面前依然横着残冬的破衣,青蓝的月光里,一道道流水痛苦地挤出母腹。一迈入春的门槛儿,你就注意瞧这江吧,变化可快呢。春风乍起,江面旋着白爽爽的雪粒。骤然间,那雪粒儿轻轻一抖,江面变黑了,似黑油油的北大荒土,一点点渗出来。慢慢地,土粒儿在阳光里翻身,又被塑成蜂窝状。星星束束的晶光从江边到江心燃起来,如一双双亮眼睛。大江啊,就要敞开母亲的胸怀容纳一切了。黑龙江这时节一天几变,叫人为之瞠目,结人一种种神秘感。我在这江边小镇一住几年,年年都看,年年新鲜,这开江哟,生怕错过机会,每晚跑去看几回。但是黎明,我被眼前的情景惊住了:不知昨夜里,江上偷偷地进行了这样的“换防” ,
18、那些蜂窝状的冰,那羞答答的流水,被一扫光啦,只见一道又一道白色的冰脊、冰山,峭然静立,似乎因一夜春风,它们感到茫然。“昨晚?”听了我的诧异,身边一老汉说,“敲鼓似的,好几里外都听得到”我直跺脚。老汉笑了:“别急。你看这天和飘起小青雪,这是假开江 。 ”最动心的,是那嘹亮的一声喊:“冰排来喽”苍茫天尽头,远远的,耸起一片白旌白桅。渐渐远了,连锁的沉雷在面前的浮流水下回撼,水下的冰面进裂,撞起,浮凹。那挣断冬 之枷锁的身躯有了生气,活了起来,拥拥撞撞,形成一支白盔白甲的哀兵。它们似乎正征讨什么而去。昨天,它们还默默地沉埋在残冬的陵墓里,今天,突然反戈。一块巨大的冰排,叫我想起铠甲上凝着白霜的项羽,
19、勒起高扬的马首。又一块巨大的冰排,使我想到挥动链锤的壮士,正追杀前面一顶白轿。这一江壮碑林立的冰排,俨然是从秦陵方坑里奔腾而出的白色陶俑陶马,既为残冬送终,也为新春开路而后,是短暂的平静,如痛哭之人,喉咙一瞬间的哽咽。又一支雄壮的大部队,白花花涌来。近些才发现,是队“娘子军” ,嘁嘁嚓嚓移过。再近些,又变了,每一寸移动都是变化,都是一种否定,都呈现一次新鲜活如带音响的艺术之宫:冰柱搭成“丛林” ;“仕女”低首含羞;“熊猫”挺着肚皮,端坐晒太阳;玉洁晶莹的冰块,小的爬上大的脊背不肯下来,叠成了奇形怪状的山水人物。人群,在岸边伫立。天宇晴丽起来,不知哪里飞出几只燕鸥,在冰块间捕食鱼的残躯。放目江尽
20、头,天也低,冰也高,天冰一色,实在有些难辨是天在流动还是冰在流动。唯有春之牧羊女,挥动鞭儿催赶一江如云的羊。这些刚从严冬里挣脱出来的精灵,有的轻松滑行,有的负担沉重,有的半路搁浅,有的劈波斩浪它们最终都顺从了春的意志,高唱起牺牲之歌。这歌声容易叫人联想到雪崩、海啸、熔岩,总之,想起壮丽的事情!面对冰排的奔涌,我任思绪去浮动、汹涌,沉浸了我,洗涤着我。冰排流去,向东,向东!江面上已是满满的蔚蓝色了,这是自由和生命的颜色。一只江鸥在江面上低低一个回旋,然后一声高叫,直刺云天。此刻,冰排逝去,万籁俱寂,只有这热辣辣一声叫,叫暖了盼春人的心,叫红色北大荒的山山岭岭,同时也告诉我,不要悲哀,冰排并没消失
21、,它换了个形式永存着,它融进更大的生命里去了。我听懂了,江鸥。谢谢你的歌唱。让我们一同为冰排送行,为它们祝福。让我也化为一个洁白的精灵,融化在一个伟大和雄浑之中!9. 第一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_。10. 对文中划线句进行欣赏。11. 以下对文中部分语句所作欣赏,恰当的两项是:( )A. “江的声响灌满枕头” ,其实应是“江的声响灌满空间”的曲折表达。B. “一道道流水痛苦地挤出母腹” ,隐含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坎坷遭遇。C. “我直跺脚” ,表现了作者惊讶、焦急、自责、后悔、失望等复杂心理。D. “形成一支白盔白甲的哀兵” ,绘色绘形绘神,表现了冰排所向披靡的气概。E. “而后,是短暂的
22、平静” ,调节着行文的节奏,暗示着更大的冰排即将来临。F. “春之牧羊女,挥动鞭儿催赶一江如云的羊” ,表现了冰排与江流的力量消长。12. 从文章内容看,标题“黑龙江,从我瞳孔里流过”的确切意思是:_。【答案】9. 照应标题,统领全文。 10. 句子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冰排各具特色的特征。 11. AC 12. 我见证了黑龙江开江的场面,我见证了黑龙江的成长历程。【解析】【9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结合语段的内容和上下文以及标的联系分析作用,还要注意语段在文中的位置,此题要求分析第一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注意语段处于文章的第一段,注意从其和标题、下
23、文、全文以及结尾的关系的角度切入。【10 题详解】此题考核赏析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一般从句子中额艺术手法入手,然后分析效果,此题注意抓住句子中的“搭成“丛林” “低首含羞” “挺着肚皮” “小的爬上大的脊背不肯下来” “叠成了奇形怪状的山水人物”等分析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的手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效果,使对“冰排”的描写形象生动。【11 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B 项, “隐含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坎坷遭遇”错误,文中没有依据;D 项, “表现了冰排所向披靡的气概”和前面的“哀兵”矛盾;E 项,
24、“暗示着更大的冰排即将来临”后面的冰排小了;F 项, “冰排与江流的力量消长”无中生有。故选 AC。【12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标题的含义的能力,要求分析黑龙江,从我瞳孔里流过”的确切,题目运用拟人的手法,从表层看是作者见证黑龙江开江的经过,深层的含义应该是作者见证黑龙江的成长。【点睛】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诉衷情送春万俟咏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山不
25、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13. 标题中, “送春”是_。14. 依据词意,以下推测或判断不妥的一项是( )A. 词人在归途的马背上,词兴大发,构思并创作了这首词,B. 词人思归心切,只好借酒消愁,乐以忘忧。C. 这首词应创作于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D. 词人创作这首词时,已跋山涉水,历经漫漫旅途。15. “双燕舞风斜” ,词句中的“双”可否改为“孤”?请说说理由。【答案】13. 标题 14. B 15. 不可以, “孤”是“孤单” ,诗中诗人将要回家要与妻子团圆,用“双”更能体现诗人的思归之情。【解析】【13 题详解】此题考核文学常识的能力,要求分析词的词牌和标题,题中
26、“诉衷情”是词牌, “送春”是标题。【14 题详解】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B项, “只好借酒消愁”错误,应是回家在即而饮酒。故选 B。【15 题详解】此题考核赏析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要求分析“双燕舞风斜” ,词句中的“双”可否改为“孤”,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手法或表情达意等角度分析,此题“孤”只能表达旅途的孤单,而“双”能表达出对“回家夫妻团圆”的
27、期待。【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境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诗眼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秋水节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
28、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16. 本文作者是_,是_学派的代表人物。17.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1)不见水端 ( ) (2)而轻伯夷之义者 ( )(3)今吾睹子之难穷也 ( ) (4)笃于时也 ( )18. 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B. 今尔出于崖涘C.
29、拘于虚也D.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19. 翻译下面句子。(1)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20. 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这样写有什么妙处?【答案】16. (1). 庄子 (2). 道家 17. (1). 尽头 (2). 轻视 (3). 穷尽(看到尽头) (4). 限制 18. C 19. “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 ,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20. 形象生动 说理充分【解析】【16 题详解】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
30、题考核庄子的相关内容,平时注意积累。【17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比如句中的“轻”就是形容词作动词。【18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题中例句和 C项,介词,被;A 项,介词,对;B 项,介词,从;D 项,介词,比。故选 C。【19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
31、用和句式的翻译。注意重点,闻:听到;百:多;莫己若: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宾语前置句;我之谓: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宾语前置句。【20 题详解】此题考核文章的风格及手法的能力,要求分析运用语言的妙处,答题时注意从寓言本身形象和说理深刻的角度分析。【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秋天的洪水随着季
32、节涨起来了 ,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直流的水畅通无阻,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在这个情况下河伯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景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伯转变了原来欣然自得的表情,面对海神若仰首慨叹道:“有句俗话说, 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 ,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况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浅陋,伯夷的道义微不足道,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广阔无边,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将永远的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 ”北海神若说:“对井里的青蛙不能够与它谈论关于大海的事情,是因为井口
33、局限了它的眼界;夏天的虫子不能够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因为它被生存的时令所限制;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道理的问题,是因为他的眼界受着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看到大海后,才知道你的不足,这就可以与你谈论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大海却不会满溢出来;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停止,但海水却不曾减少;海水不因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增减,也不因水灾旱灾而受影响。(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吴枋曰:“陆务观言,司马温公闻新事即录于册,且记所言之人。枋不免效颦,凡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口之所诵,心之所得,随手抄记,且曰野乘 。 ”
34、读书者当观此。司马温公独乐园之读书堂,文史万余卷,晨昔披阅,虽数十年,皆新如未手触者。每岁以上伏及重阳日,视天气清明,设几案于当日所,侧群书其上,以暴其脑。所以年月虽深,终不损动。至启卷,先视几案净洁,籍以茵褥,然后敢启。或欲行,即承以方版,非唯免手汗渍及,亦恐触动其脑。每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复以次指面捻而挟过。又尝撰资治通鉴 ,卷数繁漫,颠倒涂抹,率无一字及草,其精谨如此。吴生曰:此所以为温公也,读书者当观此。(选自吴应箕读书止观录 )【注】 司马温公 :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脑:今称书脊,旧称书脑。读书者当观此:读书的人应从这里得到启迪21. “效颦”在文中的含义
35、是_。22. 司马温公“欲行,即承(书)以方版”的原因是_。 (用自己的话回答)23. 两段文字结尾处各有一句“读书者当观此” ,其中的“此”分别是指:(1)_(2)_【答案】21. 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22. 一则免得手汗污书,同时也可保护书脊不致在移动中损坏。 23. (1). 随手记录 (2). 小心谨慎【解析】【2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注意结合典故“东施效颦”解释。【22
36、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去概括司马温公“欲行,即承(书)以方版”的原因,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非唯免手汗渍及,亦恐触动其脑”作答。【23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概括两段文字结尾处 “读书者当观此”,中的“此”的含义,注意根据句子“随手抄记” “其精谨如此”概括答题要点。【点睛】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物象的特征的分析等,注意找到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参考译文】吴枋说:“陆游讲过司马光的事,说他听到新的事就记录下来,并且记下是听谁讲的。我吴枋也要向他学习。凡
37、是听到的,看到的,读到的,想到的,都随手记录下来,把它称为野乘 。 ”读书的人应从这里得到启迪。司马温公独乐园中有文史典籍一万多卷,每天早晚翻读,虽然这样读了几十年,可是那些书还都新得像没有用手触动过的样子。每年上伏和重阳日,看天气晴好时,在阳光下放置一些桌子,把一叠叠书竖起来,让太阳光晒它们的书脊。所以年月虽久,还是不损坏。等到要打开读的时候,先要让书桌洁净,再铺上桌布,然后才拿书出来打开。如果出行带书,则用木板托书,一则免得手汗污书,同时也可保护书脊不致在移动中损坏,每读完一页,就用右手拇指侧面贴在书面上边边沿,再用食指帮助翻动。司马温公还曾编写资治通鉴 ,卷数很多很多,底稿上涂改或者颠倒
38、次序划了许多符号,但是所有的文字没有一个字迹潦草的。司马温公的小心谨慎就到这样的程度。吴生说:这就是司马温公之所以是温公的所在。读书的人应当从这里得到启迪。三、写作 (40 分)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汝伦认为阅读经典对于普通人来说,往往是出于比较高级的智慧的追求。人的素质单靠学英语、电脑是培养不出来的。人的素质只能靠人文教育来培养。而阅读经典,应该是人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答案】品读经典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而古典名着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品读经典,是一场经典
39、的盛宴;是一出名人大家的相约;是一段穿越时光的回想。在品读经典中滋养着心灵,闻着书香伴我们健康地成长。读经典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是有一定文学价值和影响的,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楼梦这本伟大的经典文学作品,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它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本身就具有一种无限的力量。品读红楼梦 ,让我懂得了黛玉葬花的伤感和宝玉的凄美爱情在我高兴时快乐时,我会翻开书,继续吸取营养知识;当我伤心沮丧时,我也会翻开书,在书里面寻找知音,让我知道,生命是美而圣洁的,人生是幸福与苦难相伴而随的。正如古人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品经典高尔
40、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好书,像长者,谆谆教导;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有这样一则小故事,父子俩在林间散步,父亲问:“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儿子答到:“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是一辆空马车” 。儿子问:“你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父亲说:“从声音可以分辨出来,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父亲简单的话语,告诫我们人不要高傲自大,自以为是,应脚踏实地。正如古人所云:“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悟经典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
41、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的获奖其中固然有其自身的刻苦努力、笔耕不辍,但却也与那些博大精深、滋养心灵的经典作品不无关系。他出身贫寒,但也从为放弃过读书,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期间,将图书馆里 1000多册文学书籍几乎全部看过,才最终登上世界文学之巅。莫言的成功验证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的古训。经典如一坛老酒,醇香浓烈,馥香逼人;经典如一首古诗,绝唱历史,弥久珍藏;经典如一支舞曲,圆润华丽,不失内涵。品读经典就如饮酒、诵诗、跳舞,领略艺术的至善至美。品读经典,犹药也,力行,可以清新明志、洁身正性。【解析】【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复旦大学
42、哲学系教授张汝伦关于“阅读经典”的看法,即“人的素质只能靠人文教育来培养,而阅读经典,应该是人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其观点中强调“经典阅读”对“人的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由此应该顺应材料的思想,进一步的论证教授的观点,可从经典阅读为什么能提升人物的人物素养,为什么提升人的素质的角度分析,由此可以立意为“在阅读中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养” ;还可从教授之所以提出这一观点是当前的经典阅读的环境不是十分理想,从如何加强人文阅读的角度立意,如“让经典阅读有矩可循”等。【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 “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