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宋词流韵,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目标重点 1.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及其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3.对两首词熟读成诵,体悟运用叠字手法的表达效果。,栏目索引,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点击主题 积累素材,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5)戚戚( ) (6)乍暖还寒( ) (7)堆积( ) (8)堪摘( ),1.读准字音 (1)玉枕纱厨( ) (2)东篱( ) (3)盈袖( ) (4)寻觅( ),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语言积累,答案,zhn ch,l,yn,m,q,zh hun,du,kn,答案,2.理解词义 (1)解释加点词的
2、意思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玉枕纱厨: 东篱把酒黄昏后: 人比黄花瘦: 乍暖还寒时候:,漫长的白天。,一种香料,又称龙脑;兽形的铜香炉。,瓷枕的美称;纱帐,用木架撑起轻纱做成的帐子,夏季用,以避蚊蝇。,代赏菊之处。,菊花。,忽暖忽冷,气候变化无常。,答案,最难将息: 怎敌他: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调养,保养。,对抗,抵挡。,光景,状况。,概括得尽。,答案,(2)一词多义,急,怎敌他、晚来风急: 大王必欲急臣: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形容词,很快而且猛烈,急促,动词,逼迫,副词,迫切,紧急,道,莫道不销魂: 悔相道之不察兮: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说,名词,道路,名词,方法,
3、答案,销,瑞脑销金兽: 莫道不销魂: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寻,寻寻觅觅: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未果,寻病终:,动词,焚烧,动词,去掉,动词,熔化,动词,寻找,搜求,形容词,平常,副词,随即,不久,答案,(3)古今异义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a损a a.古义: 今义: b.古义: 今义: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 今义:,枯萎,凋零。,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相当于“煞”。,减少;损害;损坏;用尖刻的话挖苦人;刻薄,恶毒。,光景,状况。,次序;一个挨一个地,依次。,答案,(4)词类活用 乍暖还寒时候: 3.特殊句式 帘卷西风:,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变暖;变寒。,被动句。,品读感悟,答
4、案,一、结构知全局 1.概括醉花阴的内容,并总结词中寄寓的情感。,答案,答案,2.概括声声慢的内容,并总结词中寄寓的情感。,答案,答案,二、细读析文本 (一)醉花阴 1.本词开篇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答案 “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点出愁的长久。“瑞脑销金兽”,看着瑞脑香在兽形的铜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答案,2.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答案 感觉到凉意说明作者孤寂难眠,而这正源于作者对丈夫的思念。 凉意从两方面来: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5、;深层上,重阳佳节,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和亲人的陪伴,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答案,3.元代伊士珍琅嬛记:“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请赏析“人比黄花瘦”的妙处。,答案 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秋菊的神韵。 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二)声声慢 4.这首词在语言和写作手法方面有什么特色?,答案 语言方面:最大的特
6、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七组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描摹了词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演染了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描摹了词人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同时,这几组叠字还造成了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 写作手法方面:运用了借物抒情。上片用“淡酒”“晚风”“雁过”,下片用“黄花”“梧桐”“细雨”,都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了词人内心的愁情,最后逼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强烈感情,突然作结,沉痛无限。,答案,答案,5.奠定全词愁感基调的句子是什么?这反映了李清照怎样的境况?,答案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一词通过动作的恍惚来表达李清照对往日欢笑
7、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的寻觅。 “冷冷清清”一词通过环境的冷清来表现李清照内心的伤痛,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词人心境的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通过心理的悲伤表现了词人沉痛、凄厉的心理感受。,答案,6.“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作者正在酒后感到寒气袭人之时,最让她伤心的是又见到了飞过的鸿雁,而这南来的大雁,却是当年在北方的旧相识!作者这时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它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
8、人。她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李清照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擅长,相关链接,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现存诗文
9、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2.背景剖析 (1)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2)声声慢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作品。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建炎三年(1129)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李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到浙
10、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绍兴二年(1132),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她和着血泪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声声慢。,3.相关知识 宋代词坛两大流派之婉约派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返回,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交流释疑,1,答案,1.两首词中“愁”的含义是否相同?在感受作者愁绪的同时,你认为两首词中“愁”的程度有何不同?,答案 醉花阴是李
11、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这个“愁”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个“愁”字表现得更加凄厉沉痛。,答案,2.声声慢中的“黄花”和醉花阴中的有什么不同?,答案 (1)醉花阴里的“黄花”外型淡雅、清瘦,与词人思念丈夫而消瘦的体态相近,主要是作比较,突出词人孤独、愁苦的闺怨哀情。 (2)声声慢中的“黄花”,花香早已消散,败损的花瓣堆积满地;枝条上的花也是憔悴无比,实在教人无可采摘。这里的“黄花”其实也
12、是词人心境的反映。它象征着遭逢家国巨变、丈夫离世、四处漂泊的词人凄愁惨淡的晚景。此时的凄苦,比起醉花阴中的愁怨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及感染力。,答案,深度研读,2,结合醉花阴与声声慢,探究“酒”“风”“黄昏”“黄花”等意象的象征意义。,返回,答案 (1)酒 醉花阴中,词人是在日落黄昏时饮酒,她把酒作为倾诉相思的载体。酒要对饮才有韵味,而她的丈夫不在身边,词人在独酌中品味相思之情,真可谓是“举杯消愁愁更愁”,表达了一位年轻贵族女子的闲愁。 声声慢中,词人是想借酒暖身,借酒消愁。词人晚年生活在“愁”的世界里,承载不住国破、家亡、夫死的愁苦,每每借酒消愁。可是酒入愁肠愁更愁,酒力和心愁相比,心愁太重了,酒
13、消解不了词人的凄凉和愁苦。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答案,答案,(2)风 醉花阴中,西风似解人意,卷起珠帘,露出深居闺中的思妇的模样:玉容因闲居而寂寞,腰身因思念而清瘦。词人借西风,道出对丈夫的相思之愁。 声声慢中,三杯两盏的淡酒,抵挡不住晚来的急风。这急风,不仅带来深秋的寒意,使词人在这种气候中难以将息。也带来词人心中的寒冷:故国沦亡敌手,此身漂泊无寄;丈夫英年早逝,只剩自己茕茕孑立;自己才高于世,却遭遇种种的政治压力;如今年将老迈,只能凭借记忆苦熬度日。这急风,道出了词人无限痛楚的抑郁之愁。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答案,(3)黄昏 醉花阴中,词人百无聊赖地挨到黄昏,独自一人来到东篱边饮酒
14、赏菊,襟袖间立刻盈满了暗香。此时的黄昏,虽词人独处,略感寂寞,却尚存一丝对美好爱情的眷恋。 声声慢中,词人“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说时光难捱,又加上梧叶纷纷,细雨霏霏,好不容易才熬到了黄昏,但又要怎样继续熬过黑夜,则又是更深的痛苦,更大的煎熬。可见,声声慢中的黄昏,充满了冰冷和绝望。 结论:黄昏是最难消磨的惆怅时刻,多表示怀乡思人。,(4)黄花 醉花阴中,词人以“有暗香盈袖”的黄花,象征自己的青春年华。东篱菊花纤瘦,但珠帘内“人比黄花瘦”。究其原因,是丈夫游宦在外而夫妻不得相聚引发的深深离愁。思妇容易睹物思人,在该词中,她把花和人联系起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 声声慢中,“满地黄
15、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词中由景入情,满地菊花盛开,而自己却憔悴瘦损。更何况丈夫已经辞世,没人摘花送给自己,只能任由菊花枯萎在枝头。这里既隐含着对生命将逝的悲哀,又和作者晚年孤苦飘零的处境相吻合。 结论:黄花喻女子憔悴的容颜。,返回,点击主题 积累素材,让苦难化作成功的垫脚石李清照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童年生活幸福。后嫁与志同道合的赵明诚,婚姻美满。但靖康之难后,一切都变了。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兵荒马乱之中,李清照与赵明诚不得不先后南渡。南渡过程中,他们丢失了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愤懑中,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赵明诚病逝。一切美好事物的远去使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但她没有被
16、艰难的岁月和多舛的命运击垮,她紧抱着对艺术的执着,用凄婉的笔触吟出了千古绝唱,成为屹立于我国文学长河中的巨匠。,一、文本素材,主题:苦难,“苦难”之名言 1.受苦是考验,是磨炼,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巴金 2.君子遇穷困,则德益进,逆益进。陆九渊 3.谁经历的苦难多,谁懂得的东西也就多。荷马 4.苦难带来阅历,阅历给人智慧。松下幸之助 5.苦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泥土。 卢梭,二、名言积累,返回,“当代保尔”张海迪张海迪五岁的时候因患脊髓血管瘤而高位截瘫,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
17、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后来又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共一百多万字的作品。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尔”。,三、相关链接,永远的李清照 打开宋词,我仿佛看见李清照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盼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她衣裙飘飘,婉婉约约卓然立于那些长短句之上。(1),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1)美丽而凄冷,透过文字,我们在心头雕塑了一座历经千年而永不褪色的恒久
18、美神。,提示,如果李清照一直沐浴在风花雪月、暖衣美食之中,整日悠闲地吟诵着那些男欢女爱、离愁别绪的词作,那么,在恒河沙数的中国古代的文人中,也许她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罢了,“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在她身边白白走过”。然而,“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这似乎已经成了文人的宿命。公元1126年,李清照42岁那年的冬天,时局发生了剧烈动荡,金兵大举入侵,一举攻破了北宋的都城汴京,消息传来,举国一片惊惶。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家也在这场战争中不能幸免,他们存于青州的书画古器也被敌寇的一把大火烧得精光,心爱的藏品焚为灰烬。,故乡已不复为昔日之故乡,明媚的家园已沦为异域,一家人开始了漂泊不定的旅程。然
19、而,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公元1129年,丈夫赵明诚在流亡途中得急症病故。如果说家园失去了,李清照还有丈夫的爱,正是这份爱鼓励着她,支撑着她,即使流亡,即使风餐露宿也无所顾惜。可是现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她将从此永远是天涯孤旅了,等待着她的是孤苦伶仃颠沛流离,是世情险恶中伤欺侮。更令她惶恐的是,有小人向朝廷诬陷她“颁金通敌”,欲置她于死地而后快。为了表明心迹,当金兵一路追赶着高宗时,李清照也匆匆忙忙地携着一批古物南下,追随高宗踪迹,打算把它献给朝廷。一路上,她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其间的人情冷暖,非常人所能想象,最终她还是没能追上皇帝。,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心力交瘁的李清照写下
20、了确立她在中国文学史上“词宗”地位的声声慢。如果说李清照前期的词也写到愁的话,那应该只是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强说愁,是少女淡淡的轻愁,是少妇依依的闲愁。这一切的愁绪,在某种程度上被美满幸福的爱情婚姻生活轻松化解了。而声声慢里表现的“愁”,是词人经历了大悲大痛、大彻大悟之后的人生况味。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愁既不是那种“欲说还休”的情感体验,也不是“人比黄花瘦”的情感折磨,而是李清照强烈“忧患意识”的真实流露。这种忧患意识是与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热情是相通的。是啊,,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丧失亲人的遭遇,怎一个“愁”
21、字了得。而从中折射出的那种对民族、对国家、对个人际遇深沉的感伤情怀,产生了摇人心旌的艺术魅力。(2),(2)从此,李清照就成了愁绪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花自飘零水自流”,花亦非花,水无语自流,人也早已作古。但流不去的是李清照那衣裙飘飘、婉婉约约的美丽。她的那些渗透着人文精神、,提示,摇曳多姿的诗词,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必将使更多的现代人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值得我们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3),提示,返回,永远的李清照。,(3)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真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