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书(南朝梁)陶弘景知人论世(公元 456536 年)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 山中宰相”,卒后谥贞白先生。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生于江东名门,却质性高洁,喜爱山水,故辞官隐居。有著作陶隐居集 本草经注等。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陶弘景写给谢中书(谢徵)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题目解析朗读课文山川/之美,古来/ 共谈。高
2、峰/入云,清流/ 见底。两岸/石壁,五色/ 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 将歇,猿鸟/乱鸣;夕日/ 欲颓,沉鳞/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字词疏通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山河2之:的共谈:共同谈赏的。【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为文人雅士共同赏叹。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四时:四季。俱:都。【译文】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
3、日欲颓,沉鳞竞跃。歇:消。乱:此起彼伏。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实是欲界之仙都。实:确实,的确。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译文】这实在是人间仙境。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与(y):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译文】3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异景
4、色的人了。思考:文章可分为哪几部分内容?文章精析第一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赏。作用:总领全文第二部分: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思考:作者为我们呈现了怎样的山水画卷?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水辉映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色彩缤纷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晨昏变化之美空间顺序思考:文章的写景遵循怎样的顺序?时间顺序思考:文章的写景遵循怎样的顺序?4思考:“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乱” 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什么?第三部分: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
5、复有能与其奇者。思考:结合对末三句的理解探究全文的思想主旨。中心思想文章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 “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知人论世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一位有多
6、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他的诗浪漫瑰丽,气势不凡;词境界高远,开启宋词豪放一派;散文方面,作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不仅创作数量大,而且气势纵横,变化多姿,畅达明快。有东坡志林 东坡乐府等传世。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 年) 。时苏轼贬官黄州已有四年。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断章取义。八月,逮捕入狱。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朗读课文5元丰六年 /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7、起行。念 /无与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怀民 /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 /无竹柏?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字词疏通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元丰六年:公元 1083 年。元丰,宋神宗赵顼 x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行:散步。【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 (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 (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
8、:考虑,想到。者:的人。遂:于是,就。至:到。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译文】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寝:睡,卧。相与:共同,一同。中庭:庭院里。【译文】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 (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藻、荇(x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6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译文】庭院中的月光
9、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 ,意思是“罢了” 。【译文】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文章结构思考:文章可分为哪几部分内容?思考:文章的叙事思路?文章结构思考:标出文中关键句,以梳理文章的情感变化。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情感主旨思考: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