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 资源ID:71539       资源大小:182.35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1、2019 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2 分)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C铜用于制作导线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解答】解: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的化学

    2、性质,故选项错误;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利用铁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是利用液氧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生石灰、铁粉、铜、液氧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 (2 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 21%【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分析;B、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分析;C、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进行解答;D、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分析。【解答】解:A、催化剂有时能加快反应速率,有时也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所以错误;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溶液一定滴混合物,故 B 正确;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则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 C 错误;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掌握催化剂的定义、溶液的概念、物质的构成、氧气的体积分数是解题的关键。3 (2 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

    4、正确的是( )A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要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D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 8:1【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选项说法错误。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要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以防止装置漏气造成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正确。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与

    5、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故选项说法正确。D、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其质量比为 8:1,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电解水的实验结论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 (2 分)近年来一些手机厂商纷纷发布自己的可折叠手机。化学物质吡唑啉是生产折叠手机用到的柔性屏幕的重要物质,其化学式为 C3H6N2,下列有关吡唑啉 C3H6N2 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吡唑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吡唑啉是由 3 个碳原子、 6 个氢原子和 2 个氮原子构成的C吡唑啉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吡

    6、唑啉的化学式量为 70g【分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是由几千、几万到百千万;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原子构成、计算组成元素质量分数、化学式量。【解答】解:A、吡唑啉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每个吡唑啉分子是由 3 个碳原子、 6 个氢原子和 2 个氮原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吡唑啉中碳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大,因此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该选项说法正确;D、吡唑啉的化学式量为:( 123)+(16)+(142)7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化学式量单位不是 g,要注意理解。5 (2 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A在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B若甲物质在 2时的溶解度为 12g,则甲物质属于易溶物质C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D在 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在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说法错误;B、由于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甲物

    8、质在 2时的溶解度为 12g,则甲物质在 20的溶解度一定大于 10g,所以甲物质属于易溶物质,故说法正确;C、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增大,故说法错误;D、由于溶液的浓度不确定,在 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无法判断,故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6 (2 分)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Z 是由 Y 分解生成的B化

    9、学反应前后,氢原子数目减少C参加反应的 X 与生成的 Z 的质量比为 15:14D一个 Y 分子和一个 W 分子中均含有 10 个电子【分析】根据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 NH3 和 NO 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 和 H2O 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6NO+4NH3 5N2+6H2O;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构成 Z 分子的原子在 X、Y 中都能有含有,不能确定 Z 是由 Y 分解生成的,故错误;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氢原子

    10、数目也不变,故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 X 与生成的 Z 的质量比为:6(14+16) :(285 )9:7,故错误;D、由图示可知:Y 是 NH3,一个 Y 分子中有 7+(13)10,W 是 H2O,一个 W 分子中有(12)+8 10,故正确。故选:D。【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 (2 分)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物质中的“ 三”缺铁易引起贫血葡萄糖在人体内的作用供给能量霉变食物不能食用可能含有黄曲霉素大化石燃料煤、天然气、石油构成物质三种微粒分子、原子、

    11、离子三种可直接加热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环保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防止发生爆炸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实验室中的蔗糖可以品尝蔗糖没有毒性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生石灰作为固硫剂减少酸雨AA BB CC DD【分析】A根据营养素缺少会对身体的影响、葡萄糖在人体内的作用和霉变食物不能食用进行分析;B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的物质、构成物质的微粒、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C根据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灭火的原理、实验室中不许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进行分析;D根除防止水体污染、减少白色污染、二氧化硫和生石灰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A人体缺铁易患贫血;葡萄糖在

    12、人体内的作用就是供给能量;霉变食物不能食用因为可能含有黄曲霉素,故 A 正确;B大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石油;构成物质三种微粒分别是分子、原子和离子; 试管、蒸发皿和坩埚三种仪器可直接加热,故 B 正确;C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要验纯,防止发生爆炸;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氧气;在实验室禁止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 C 错误;D磷元素是富养元素直接排入水中会引起 “水华”现象,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减少水污染;减少白色污染,购物时可用布袋代替塑料袋,使用可降解塑料也能有效减少白色污染;二氧化硫、氧气和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减少二氧化硫往空气中排放,故 D 正确。故选:C。【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

    13、,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8 (2 分)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A用洗洁精洗油污是乳化作用,用汽油洗油污也是乳化作用BNaOH 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 (OH) 2 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D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分析】A、根据乳化作用、溶解原理,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

    14、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洗洁精洗油污是乳化作用,用汽油洗油污利用的是汽油能溶解油脂,是溶解原理,故选项推理错误。B、NaOH 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 (OH) 2 难溶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推理错误。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D、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 CO2+Ca(OH) 2Ca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

    15、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9 (2 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除杂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火焰是否熄灭B 除去 CO2 中少量的 CO 通入氧气后点燃C 分离 MgCl2、NaC1 固体混合物 依次加入水和适量 Ca(OH) 2 溶液,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再蒸发两种溶液得到固体D 鉴别CaCO3、NaC1、NaOH 、CuSO 4 四种固体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

    16、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C、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解答】解:A、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使用澄清石灰水,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C、加入水,氯化镁溶液能与适量 Ca(OH ) 2 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再蒸发两种溶液

    17、得到固体,能得到氯化镁,但另一种得到的是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D、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难溶于水的是碳酸钙,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的是氯化钠,溶于水放热的是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的是硫酸铜,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0 (2 分)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表示向 pH2 的盐酸中不断加入 NaOH 溶液B 表示一定量的 Fe 加到 AgNO3

    18、 溶液中C 表示在 20时,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 KNO3 晶体D 表示等质量的 Mg 和 Zn 分别加足量盐酸【分析】A、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进行分析判断。C、20时,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 KNO3 晶体,溶质的质量逐渐增加,至达到饱和状态,不再发生改变,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若消耗盐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盐酸过量,镁消耗盐酸多,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 7 逐渐的增大到大于

    19、 7,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B、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AgNO3Fe(NO 3) 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 56 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 216 份质量的银,固体的质量会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C、20时,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 KNO3 晶体,溶质的质量逐渐增加,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达到饱和状态,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D、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稀盐酸反应,若消耗盐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盐酸过量,镁消耗盐酸多,生成氢气多,拐点高些

    20、,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二、填空、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11 (6 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用化学符号表示: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H 2O ;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 价 ;2 个氯分子 2Cl 2 ;海水“制碱”的“ 碱” Na 2CO3 。(2)家庭厨房实际上是一个化学世界。请回答下列问题:厨房中小餐桌有的是用玻璃钢制作的。玻璃钢属

    21、于 复合材料 (填“金属材料”、 “合成材料”或“复合材料 ”) 。厨房中常用的食材有大米、面粉、食用油、鸡蛋、青菜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食材是 青菜 。【分析】 (1)根据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进行分析;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根据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进行分析;根据海水制碱指的是碳酸钠进行分析;(2)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根据营养素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解答】解:(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 价,故可表示为: ;

    2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 个氯分子可表示为:2Cl 2;海水“制碱”的“ 碱”指的是碳酸钠,化学式是:Na 2CO3;(2)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大米、面粉富含糖类;食用油富含油脂;鸡蛋富含蛋白质;青菜富含维生素。故答案为:(1)H 2O; ;2Cl 2;Na 2CO3;(2)复合材料;青菜。【点评】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物质的分类和营养素的食物来源等知识,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12 (6 分)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2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上述示意图中,共包含 四 种元素。A、B、C 、E 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S 2 (填离子符号) 。若 D 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得到 (选填“得到”或“ 失去”)电子。若 D 为离子,则 BD 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Cl 。(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H 2SO4Na 2SO4+2H2O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的实质是 H +OHH 2O 。【分析】 (1)根据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

    24、种类进行分析;根据阴离子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析化合价;(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图 2 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解:(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上述示意图图 1 中,共有 4 种质子数,共包含四种元素;在 E 中,核内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是硫离子,符号为:S 2;若 D 表示某元素的原子,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 m172 87,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若 D 为离子,应为氯离子,化合价为1 价,B 为钠离子,化合价为+1 价,则 BD 组成的化合

    25、物的化学式为 NaCl;(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 2SO4+2H2O;根据图示所得信息可知,上述反应的实质是:H +OH H2O。故答案为:(1)四;S 2;得到;NaCl;(2)2NaOH+H 2SO4Na 2SO4+2H2O;H +OHH 2O。【点评】本题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对微粒结构示意图的掌握情况和中和反应的实质,要求学生会根据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判断元素的种类,元素的性质知道中和反应的实质等。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空 1 分,共 13 分)13 (7 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

    26、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分液漏斗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 B 装置的原因是 反应物都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 ,其中实验室制 O2 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3)若要制取并收集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BFE (填字母序号) 。(4)若 B 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 2+H2O+CO2 。(5)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收集装置可以选择 C 或 D (填字母序号,一种即可) ;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 4+

    27、2O2 2H2O+CO2 。【分析】 (1)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 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若要制取并收集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FE;(4)碳酸钙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5)实验室用加热无水

    28、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因此需要加热;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因此能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配平即可。【解答】解:(1)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分液漏斗;(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 B 装置的原因是:反应物都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反应物都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2H 2O2 2H2O+O2;(3)若要制取并收集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FE;故答案为:BFE

    29、;(4)碳酸钙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 2+H2O+CO2;(5)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因此能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 或D;CH 4+2O2 2H2O+CO2;【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干燥和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14 (6 分)碳酸氢钠

    30、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化学课上,同学们为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有气体逸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 3+H2SO4Na2SO4+2H2O+2CO2 ,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认为除一定含有硫酸钠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进行了猜想并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用品】pH 试纸、锌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猜想一:硫酸钠猜想二:硫酸钠、碳酸氢钠猜想三:硫酸钠、硫酸【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结论完成

    31、如表实验现象中的空格。实验方案 A B C D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无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试纸变色,对照标准比色卡,pH 7有气泡产生实验结论 猜想二不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评价反思】(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一处明显的操作错误是 C 实验中将 pH 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 。(2)有同学对实验方案 B 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 氯化钡与硫酸钠也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你写出你

    32、的实验方案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 。【分析】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解答】解: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故填:2NaHCO 3+H2SO4Na2SO4+2H2O+2CO2;【实验探究】猜想二不正确,说明无碳酸氢钠,加入硫酸不会产生气体,猜想三正确,说明含有硫酸,测得的 pH 小于 7,加入锌片则稀硫酸与锌

    33、反应产生氢气,故填:实验方案 A B C D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无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试纸变色,对照标准比色卡,pH 7有气泡产生实验结论 猜想二不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C 实验中将 pH 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故填:C 实验中将 pH 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2)B 实验中氯化钡不仅能与硫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也能与硫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填:氯化钡与硫酸钠也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总结提高】要设计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可以利用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加入氧化铜粉末,观察到氧化铜粉末溶解后溶液变成蓝色,则猜想三正确。故填:取少量氧化铜粉

    34、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成分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四、计算题(共 5 分)15 (5 分)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实验室中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 ,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称量 10g 粉末状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量取 45mL 稀硫酸分三次加到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加入稀硫酸的体积(mL) 15 15 15生成氢气的质量(g) m 0.04 0.02试求:(1)m 的数值 0.04 。(2)

    35、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少?(写出计算过程)【分析】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解答】解:(1)由第二次实验数据可知,15mL 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是0.04g,因此 m 的数值是 0.04。故填:0.04。(2)设锌质量为 x,反应生成氢气质量:0.04g+0.04g+0.02g0.1g,Zn+H2SO4ZnSO4+H2,65 2x 0.1g ,x3.25g,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100%67.5%,答: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67.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