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语文教学案之古诗词鉴赏与名言名篇

    • 资源ID:71725       资源大小:398.53KB        全文页数:1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语文教学案之古诗词鉴赏与名言名篇

    1、诗词鉴赏与名言名篇1.诗歌取材范围主要以唐宋作品为主,主要是为了突出唐宋诗歌的“霸主”地位,而宋代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因此在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度。 2对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备考。 3分题材对诗歌鉴赏进行备考,明确各题材的主题内容和情感方向,规范各考点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接受熏陶,提高语文素质。所谓“常见的” ,一是

    2、知名度高,二是常被引用。所谓“名句” ,是指在内容方面,或揭示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人物的情貌,或表现事物的真相,或抒写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博大胸怀,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在表现手法方面,构思精巧,想象、联想丰富,角度新颖,手法独特;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具体内容包括格言(含有劝诫意义的语句 )、名言警句(语言精练、内容丰富的语句)和名篇中的主旨句等。所谓 “名篇 ”,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答题技巧(一)解读形象、情感。解读形象情感,先要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形象,再结合诗句

    3、分析所咏形象的基本特征,再指出所塑造形象的意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解读诗歌的形象、情感,通常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从题目序言切入,有的题目序言中点明事件的时间、地点、写作缘起等;从关键的标志性、暗示性词句入手;从背景、作者切入,比如宋代的很多诗词都与破碎山河相联系等;从具体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动作等方面切入,具体细节具体分析能发现抒情主体的情感变化等。具体解答时一般的答题模式: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 或意境)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意境。分析意境就是先描述一番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再用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整体上的特色(如氛围特点 “孤寂清冷” “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

    4、等) 、给人的感受,当然意境的分析离不开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 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鉴赏语言。如果是“炼字炼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应首先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然后指出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并分析其效果,必要时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果是“语言风格” ,需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语言特色,举诗中例证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表明在表情达意、描绘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解答这类题时,要先简要给语言分一下类别,再根据不同类

    5、别分析鉴赏:典故性词语,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诗歌之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 “含蓄” “蕴藏”等词语;描写性语言,确定语体之基调,分析所塑造的意境 (其中注意衬托) ,体会流露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 “生动” “清新质朴 ”“含蕴丰富” “耐人寻味”“朴实” “隽永”等词语;动作性语言,采用对照法,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 “简练” “形象”等词语。(四)掌握表达技巧。熟练地掌握各种常见的表达技巧并准确地识别判定是关键,答题时,要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手法)(总述) ,结合诗句具体的内容来体会运用了技巧的句子或词语,并还原诗境(

    6、分述 )。明确此技巧(手法) 的表达效果,它描写了事物怎样的特点,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五)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思想感情(伤感、寂寞、闲适等),并点明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 (如漂泊天涯、思念家乡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思想感情。答题时可以:1.置身诗境。通过阅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2.以意

    7、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是以意逆志。可以通过理解文辞,揣摩情意。解读过程中,要“识字” ,正确理解字义、词义,关注古典诗词中常见词语的特定含义的理解,只有准确解读,才能窥见诗词的意旨、作者的情感。还可以通过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调动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去解读,从诗词中领会生活的情趣。如杜牧山行诗中“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妙句,一般说是从中看到了作者心情之悠闲,但有着山行经验的人发现诗人行色匆匆,绝不只是漫步山间悠然看景, “停车”赏看枫林,凸现了霜染枫叶之美,诗人爱赏之深。(六) 古诗词比较鉴赏。比较鉴赏的通常答题格式是

    8、:扣住比较角度探究差异,即:(比较对象)A 侧重于,(比较对象)B 侧重于。当然因比较的点不同,答题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比较鉴赏的点主要有:1.比较创作背景。诗人总是最敏感的,他们往往比一般人更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社会的声音。他们的呼声常常是历史前进的脚步声,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是我们把握诗人情感的重要途径。2.比较意象的选择。选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怎样的情感,完全是作者的主观行为,即使是同一种意象,在不同的作者笔下,所表达的情感也可能不同。3.比较情感基调。通过字里行间去捕捉情感信息,感受作者的感情基调。4.比较遣词造句。古人讲究炼字炼句,其根本就是炼意,也就是努力选择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

    9、5.比较表达技巧。不同的作家往往擅长或习惯于采用不同的表达技巧,同一作家在不同的作品中出于表达的需要而可能采用不同的手法,以至于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诗词。6.比较意境的营造。抒情诗十分讲究意境的营造,而优秀的诗篇情与景、意与境相互交融的情形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染力。二、阅读鉴赏诗词八法(一) 从题目抓住题材即题材写的是什么。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高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咏物之作,要联想到有关背景,思索它是否是借物咏怀或托

    10、物言志的作品。例如: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梦微之 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注】 微之指诗人元稹。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 从题目上一看就知道是一首思念友人的作品,再结合诗句,通过咏物、回忆、写梦来表达思念之情的。【答案】 诗用故人入梦书写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二) 从关系分析技巧关系即诗文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方法。例如: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采桑女唐唐彦谦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

    11、才努青鸦嘴。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去岁初眠 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注】 初眠:蚕虫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 。七日一眠,经过四眠,才吐丝结茧。作者运用了描写人物的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请结合全诗分别举例说明。【解析】 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有外貌、动作、心理、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段,结合诗中的“手挽长条泪如雨”和“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可知本诗使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段。【答案】 动作描写:“手挽长条泪如雨” ,写出了采桑女辛勤劳动而又悲切愁苦的形态。心理描写:“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点出了采桑女因官府催逼新丝的焦虑之情。(三)

    12、从褒贬辨别倾向褒贬即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这一点从词语的褒贬中流露出来。例如: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梅花绝句陆 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这首诗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作者流露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 诗人闻说梅花盛开,冒着严寒去赏花,惊奇地发现满山的梅花盛开,却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这就是“化身千亿” ,至此感情完全显露。【答案】 从“何方” “化身千亿”等词语可看出作者的痴情狂态,欲站在梅花树前尽情欣赏,表达了对梅花盛开的惊喜之情。(四) 从辞色把握风格辞色即词语传达出来的各种色彩。包括:1.感情色彩,像褒贬( 赞美、批评)、冷暖(悲喜)等;2.性

    13、格色彩,像显隐(明快、含蓄)、直婉( 直抒胸臆、委婉)、刚柔(豪放、婉约) 、庄谐(严整、幽默)等;3.语体色彩,像文白(文采绚丽、文采朴实) 、散整(句式错落有致与整齐有力)等。风格即由选材、表达、语言等方面综合形成的艺术特色,如雄浑、旷达、豪放、俊逸、朴实、冲淡、沉郁、悲凉、清新、婉约等。要把握风格,就要特别注意词语的性格色彩和语体色彩。 例如: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湖洲歌(其六)南宋 汪元量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 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

    14、感。【解析】 汪诗中的“不尽头” “燕云” “夕阳” “寒鸦” “目断”等,冷暖、语体色彩等都在给人传递伤感的情绪。结合注释的背景可知,诗人是在表达一种家国之痛,与苏轼对英雄人物的呼唤自然不同。【答案】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则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再的感慨,侧重怀古。(五) 从冷暖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七情。 ”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当然,词语表达感情多因境而变,婉转曲折,风情万种,阅读时应深加

    15、体味。例如: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绝 句杜 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二两句写景中哪些词语传递出作者怎样的心情?【解析】 这里主要指运用了带有色彩的词语,诗歌中形象的色彩往往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答案】 “黄” “翠” “白” “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作者无比欢欣的心情。(六)从背景联想意图背景包括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时的思想背景,前者是“文为世”的反映,后者是“诗言志”的表现。所以,要很好地理解一首诗词,一定要联系有关背景。例如: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书边事张 乔调角

    16、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注】 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被吐蕃所占,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又出现了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解析】 仔细看注释,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再结合诗歌的内容,可得出答案。【答案】 全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民族安定团结的愿望。(七) 从尾句了解主旨许多诗词,往往在最后一两句升华,较为鲜明地表达出主题来。所以,应注意末句,从末句把握诗词的主旨。例如: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 画李 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

    17、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 画牡丹。【注】 李唐,宋代画家,他初到杭州时,靠卖画糊口,但当时之人多崇尚艳丽的花鸟画,无人赏识他的画。燕脂,即胭脂,画画的红色颜料。诗的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解析】 前两句写景、评论,说掩映在云雾中的山村、雨水冲刷过的河滩具有一种朦胧美,村子在云雾中隐约可见,河滩被雨水冲刷之声隐约可闻。后两句才点明观点,可见主旨表达在末两句。【答案】 讽刺(幽默)中透着愤怒( 愤激、愤慨)之情。这是句反语,意思是说,早知道我的画不被人欣赏,就多买些胭脂,浓墨重彩地去画人人都喜欢的牡丹了。既是讽刺“时人”不懂得欣赏自己的画,更透着一种愤激之情。(八) 从整

    18、体品评意境意境是指由言、景、情、意和谐统一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只有从整体上品评诗歌的言、景、情、意,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例如: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 本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之时。西园在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结合全诗,说说诗的前六句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解析】 从景上看, “露”是“坠”的, “月”是“寒”的, “泉”是“响”的, “鸟”是“喧”的;从心情上看,是“寂寞”的。据此可以分析出作者营造的意境了。【答案】 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 三、易错提示(一)以译

    19、代析,没有鉴赏。鉴赏离不开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鉴赏,因此鉴赏诗歌时往往有串释一下诗句内容的必要,但是这种串释只是鉴赏的前提,而不是鉴赏本身。回答时如果只是对诗句作简单的翻译,没有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阐述,显然不符合鉴赏题的要求。 “以译代析”的结果是没有赏析。(二)南辕北辙,答非所问。鉴赏诗歌的题干往往都有具体的要求,如果题干要求回答“怎样表现” ,而考生却回答“表现什么” ,这就是南辕北辙、答非所问。 “怎样表现”也就是作者使用了何种方法、技巧、手段去表现;而“表现什么”一般却是思想情感一类的问题。(三)浮在表面,缺乏分析。有的考生的答案表面上似乎该答的都已经一网打尽,无一遗漏了。按说该万无一

    20、失了,其实不然。如果是回答像“怎样表现 ”一类的题目,能将诗歌中用以表现的意象等答全是必要的,但它的重点在“怎样” ,也即艺术技巧。考生如果只是 将意象当作一个个例子,用来证明自己的某些观点,缺少结合诗句本身的分析,将导致观点与例子之间只是一种水与油的关系,观点脱离诗句本身,诗句成了观点的外衣,停留在“观点”加“例子”的层面上,不能体现诗句蕴含的思想内容,没有分析出 “意象”的寓意,更没有分析这样表现的艺术技巧。(四)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如语言的鉴赏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对词语内容的正确理解,第二步是对其“表现力”也即表达效果的赏析。没有正确理解也就谈不上赏析评价,而正确的理解又来自对诗歌的

    21、整体阅读和把握。也就是说,鉴赏词语时眼里不能只有词语,而应该兼顾全篇,胸有全局。否则就很容易使分析离谱走调,造成只是分析了局部,而割裂了它和整体的联系,从而犯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在整体把握上出现偏差,就会造成观点的偏差或者将有些需要回答的问题遗漏掉了。(五)望文生义,任意发挥。诗歌中的词语往往具有多义性的特点。不少考生在答题时不领会具体语言环境,常常用词的基本义替代词的语境义,望文生义、牵强附会,以致误入歧途。如由“春”想到“万物复苏” ,想到“希望” ,想到“热爱生活” ,就是典型的以基本义替代语境义的错误。不少考生在答题时抛开诗歌的思想内容大谈自己的感想,结果离题万里。这种任意

    22、发挥的答案,无视诗歌鉴赏的根本前提是“鉴” ,信马由缰,偏题在所难免也是失分的症结所在。(六)无中生有,盲目套用。即考生喜欢先从政治角度切入,绞尽脑汁地从字缝里发掘诗的所谓政治意义。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有的考生可以由“春”想到“热爱生命” “为国效忠” “怀才不遇” ,乃至“渴望一展雄才的豪情壮志” 。这种凭着自己的想象而出现的随意答案,其原因是想用一些名词术语当作万能钥匙,盲目照搬,乱贴标签,以图能骗得一些分数。还有一种就是盲目套用。如鉴赏山水田园诗时就套用“隐逸” “闲适”“热爱自然” ;诗词中若有花落飘零之景,就认为是“伤春惜春” ;若作者是杜甫、白居易,则主题多是忧国忧民这

    23、种推测,某些时候会侥幸“命中”部分答案,但如果不结合诗人的生平、思想、艺术风格,尤其是诗歌作品本身进行理解判断,分析综合,其结果的千人一面、缺乏个性与灵性的所谓鉴赏只会让阅卷老师产生厌倦。一、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所谓“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就是要求了解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所处的时代及其代表作。所谓“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就是要了解在中学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作品集、代表作及其体裁、主要特点、典型形象等。二、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所谓“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就是主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特点和分类

    24、,特别是古代的诗、词、曲、史传、小说、杂论的分类和主要特点,以及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社团和文学运动等。三、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所谓“常见” ,是指活用于口头,常见于报端;所谓“名句” ,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 ,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名句名篇”一般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内容上,思想性、艺术性与哲理性兼备。思想性方面,表现高远的人生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艺术性方面,展现社会生活的诗情画意之美,哲理性方面:体现生活、学习的哲理。二是形式上,注重诗歌、散文。诗歌方面,有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散文方面,有诸子散文、

    25、历史散文、唐宋散文等。三是朝代上,侧重先秦和唐宋。在此基础上现代、当代、其他年代的名句名篇也不可忽视。四是课外的名句多于课内,但仍属于中学生课外阅读范围之内的。概而言之, “名句名篇”就是指那些具有永恒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优秀诗文作品及重要语句。诵读常见的名句名篇,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具有很大的帮助。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旨在引导考生重视古诗文的诵读,加强语感的培养,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提高考生的人文素养。值得注意的是,文学常识部分考查不再是选择题一统天下的局面,而是呈现多样化、开放性的特点,文字填空式的主观题已经成为了考查的主流

    26、形式,同属于识记的“名句名篇”在高考试卷中与文学常识题或选考一项,或并为同一试题,糅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考试大纲对本知识点的要求有三点: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能力层级 A。所谓“重要作家” ,是指在中外文坛上有影响、有地位的作家。对于这些作家,属于中国的,要掌握他们的创作时代、代表作品、作品体裁以及作品的有关内容,属于外国的,要掌握他们的国籍,代表作品、作品体裁以及作品的有关内容。所谓“文学体裁” ,主要是指中国文学作品体裁“四分法”所说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文学类别。除此之外,还要对古代有关文体知识有明确的了解,如诗、词、曲的

    27、文体特点,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古典小说的不同名称及其特点,各种古代散文的文体特点,古典戏剧与现代戏剧的不同等等。“重要作家”包括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家所处时代或国别,他们的风格流派和主要文学成就。“重要作品”包括中外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作品,其思想内容、表现技巧、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包括对人物形象的评价 )。“文学体裁常识”要求了解文学体裁的一般知识,识记重要作品的体裁。为了减少高三学生识记的负担,这三项都没有列入 2003 年、2004 年高考语文考试的范围,但今年又重新纳入考试范围。在 2002 年以前,文学常识的考查大多为客观题型,常见的设误类型有以下几种:A.作家作品的错误搭配。 例 1

    28、:秋浦歌杜牧 唐代诗歌。( 秋浦歌 的作者应是李白。)例 2: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 ,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李有才板话 、 农村三部曲等。(李有才板话是赵树理的作品。 )B.对作家时代的错误判断。 例 3:明代的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施耐庵的水浒传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作品都给后代极大的影响。(吴敬梓是清代作家。)例 4:法国 18 世纪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主要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 ,其中包括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等。(巴尔扎克生于 1799 年,卒于 i850 年,当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C.对作家流派的错误归类。 例 5:项脊轩志以清淡

    29、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归有光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人物,而 “桐城派”是清朝中叶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方苞、姚鼐等。)D对作品人物的错误分析。例 6: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围城分别塑造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知识分子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的过程。(青春之歌 塑造了林道静的形象,反映了她在革命斗争中觉醒、成长的过程;而围城只是表现方鸿渐等知识分子在逃往过程中的虚荣、自私等品性,并未反映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的过程。)E.对文学体裁的错误表述。 例 7: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 散曲不能包括杂剧,

    30、元曲的种属关系应是: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和和套曲。)例 8: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英国小说。(哈姆雷特是莎翁的四大悲剧之一,体裁是戏剧。)四、名句名篇高考试卷上已经出现的名句,具有下列主要特征。1引譬取喻,意蕴丰赡。(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4)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这类“名句”具有明晰的象征意义。刘禹锡的诗句揭示了新生事物的不可战胜。李商隐笔下的“春蚕” “蜡炬”是对默默奉献的人们的写真。韩愈的诗句点明了历史潮流的不可阻遏。杜甫的诗句将抽象的听觉形象

    31、化。这类“名句”意象丰赡,境界开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受到命题者青睐。2饱含哲理,发人深省。(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马总意林)(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这类“名句”写的是寻常事物,作者平中见奇,推出新意,以清新质朴的语言,言常人意中所有笔下所无,提示真理,给人启迪。工作、学习、生活中,人们以之勖勉他人鉴戒自身,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益” ,亦为命题者看重。3言辞警策,辉映千秋。(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3)寄意寒星荃小

    32、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中华民族历史上许多脊梁式的人物,彪炳史册,垂范后人,他们表达自己理想信念情操气节的警句,也随着其事迹众口相传。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人们在钦佩其业绩之同来源:时,也就很自然地记住了其人之“名句” 。4绘景融情,体物入微。(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描绘风花雪月,歌咏湖海山川,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这类“名句”融情于景,情景相生,触发读者思绪,引起读者共鸣,颇具艺术魅力,深受人们钟爱,也很

    33、容易为命题者注目。高频考点一 古诗鉴赏例 1. (2018 年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野 歌李 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15

    34、.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变式探究】 【2017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11 题。秋 兴陆 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迮:狭窄。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 的原因。(6 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 分)【变式探究】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11 分)残春旅舍唐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 ,拂执朝簪待眼明 。【注】 韩偓(约 8429

    35、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 分)答:_(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 分)答:_高频考点二 词曲鉴赏例 2、 (2018 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 3 个小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1 】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 【2】 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3】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36、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 【4】 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 ,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 司法、监察等事务。 【2】绣衣:官服。 【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 ,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4】铜鞮陌:代指襄阳。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 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 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37、D. 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15. 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 “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 “蜀道登天 ”,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 “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16.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变式探

    38、究】 【2017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8 分)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 【注】 ,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1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 分)(2 )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3 分)(3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3 分)【变式探究】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7 分)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

    39、律吕 ,扫空眼底蓁 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 乍雨初睛。【注】 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1)下片“浔阳月色” 语出白居易琵琶行 ,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2分)(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5 分)答:_高频考点三 多句默写例 3. (2018 年北京卷)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 归园田居 (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 ”“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

    40、感。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_;祖母无臣,_。 ”古人送别,常在渡口码头。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_,_。 ”你所在的中学举办隆重的校庆典礼,邀请了很多校友、家长参加。你作为学生代表向来宾致欢迎辞,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金秋十月,天高云淡,今天大家齐聚一堂,真可谓“_,_”。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同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变式探究】 【2017 年高考课标 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 分)(1 ) 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 ,_”的观点。(2 )杜甫

    4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 “_,_” 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变式探究】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2)王维使至塞上中“ , ”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中“ ,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变式探究】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庄子逍遥游指出, “ ,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42、。(2)白居易琵琶行中“ ,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3)杜牧赤壁中“ ,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高频考点四 单句默写例 4. (2018 年全国 III 卷)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_”。(3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中,春花秋月之外, “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变式探究】 【2017 年

    43、高考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 3 小题) (6 分)(1 )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论语 )(2 )且矫诏纷出, , ,不敢复有株治。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女也不爽, 。 ,二三其德。 (诗经 氓 )(4 )青泥何盘盘, 。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5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 。 (辛弃疾鹧鸪天 )【变式探究】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 分)(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2)风急天高猿啸哀, 。 (杜甫登高 )(3)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 )(4)中通外

    44、直, 。 (周敦颐爱莲说 )(5)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渔家傲 )(6) ,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赤壁赋 )(7)兴于诗 ,立于礼, 。 (论语泰伯 )(8)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 )【变式探究】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师者, 。 (韩愈师说 )(3)宁溘死以流亡兮, 。 (屈原离骚 )(4)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5) ,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6)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一、(2018 年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

    45、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野 歌李 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二、(2018 年全国 II 卷)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46、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15.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 , 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 (2018 年全国 III 卷)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语文教学案之古诗词鉴赏与名言名篇)为本站会员(姗***)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