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 内 能第 1节 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课前准备】教师:两个规格相同的广口瓶、玻璃板一块、二氧化氮气体、铁架台、试管、滴管、蓝墨水、香水。学生:相同烧杯两只、冷水、热水、木块、香皂一块、无针头注射器。【教学过程】
2、【情境引入】上课前老师在教室前面打开一瓶香水,整个教室的同学都很快能闻到香味,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够闻到香味? 【互动新授】(一)物质的构成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课件出示自学指导题目: 1.常见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多少?3.人们通常用来量度分子的单位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学指导题目,自主学习,回答出物质的组成,分子的大小数量级:10-10 m。教师进而提出问题: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分子之间有没有作用力?(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学生小组实验: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能闻到香味。然后教师演示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
3、,并告诉学生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中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然后抽掉玻璃板,让学生认真观察两瓶的气体颜色有什么变化?小组间讨论思考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得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并得出扩散的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上述现象属于气体的扩散现象。课件演示液体发生扩散的实验:在量筒中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比水的密度大,硫酸铜溶液沉在量筒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静放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教师也可将提前已经
4、放置几天的硫酸铜溶液与刚刚加入硫酸铜溶液的量筒展示,让学生观察对比现象。)课件展示固体的扩散现象:将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 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 1 mm深。让学生试着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如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在花园里闻到花香、糖加入水中有了甜味、盐放入菜中有了咸味等),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总结得出: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分子间有间隙。2.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学生小组完成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分别向冷水和热水中滴入一滴蓝墨水,观察并描述看到的现象。实验过程中教师
5、提醒学生注意:(1)如何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墨水(滴管距离水面高度相同,滴的多少相同)?(2)怎么观察(滴了以后观察什么,观察多长时间,能不能搅动)?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墨水在温度不同的水中扩散的快慢,讨论分析可以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在此基础上引出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作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三)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师提出问题: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既然分子是运动的,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分散开,而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演示
6、实验: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并在下面吊上钩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得出:两个铅块的分子间存在着引力。教师总结:正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接着提出问题:分子间存在引力,并且有空隙,那么铅块容易被压缩吗?如果不能,说明分子间还存在什么力?学生分组实验,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的出口,用力向下推活塞,感受手受到的力。从而得出分子之间还存在着斥力。教师补充:正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压缩。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了解物体处于气体、液体、固体不同状态的原因。【课堂小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收获?学生: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2.扩散现象及分子热运动。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这种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4.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板书设计】第 1节 分子热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