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歌阅读”仿真综合练仿真综合练(一)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 分)殢人娇 后庭梅花开有感李清照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 ,云闲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 。注 殢(t)人娇:词牌名。江楼楚馆:泛指旅舍。羌管:羌笛,笛曲中有梅花落 。(1)“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在上片中有什么作用?请概括说明。(5 分)答: 解析:作答此题时需要关注题干中的要求,提问该四句在上片中的作用。 “江楼楚馆”为婉约词中常见意象,表明词人所在地点;“闲”字则表示词人此时的心
2、境,百无聊赖;“凭栏翠帘低卷”则进一步暗示词人此刻心情低沉、寂寞,有淡淡的哀愁。参考答案:交代了观后庭梅花的地点和自身处境,以及寂寞无聊的心情。(2)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答: 解析:下片“坐上客来云断” ,写宴席之上,词人和友人欢声笑语共同饮酒,歌声美妙有如行云流水,整体呈现欢乐的氛围;“频剪”梅枝,则暗示大好时光的易逝,心生惆怅之意;最后, “莫直待”含有劝慰之意,不要等到思念之时才想起这般美好,应及时珍惜眼前美景乐事。参考答案:描绘了与友人品酒、赏梅、高歌的欢娱,表达了对大好时光易逝的惆怅,对美景乐事的珍惜。2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1)(2)题。(11
3、分)破阵子远眺徐允贞万里孤峰匝地,一湾新月如钩。点点寒鸦争晚树,片片轻帆落远洲。黄昏犹倚楼。暮雨又归南浦,潮声惊满长楸。玉笛只悲征客梦,小艇才闻渔夫讴。风吹无限愁。(1)简要赏析“黄昏犹倚楼”一句中“犹”字的妙处,并分析这句在词中的作用。(5 分)答: 解析:此题有两个考查点,需要分别作答。对于炼字,首先就该字进行阐释(“仍然”的意思),接着做具体阐述,结合“倚楼”表明黄昏时倚靠时间之久,也暗示词人内心的愁苦。关于作用的思考,需要从内容和结构的层面解释,关注诗歌中倚楼远眺之景。参考答案:“犹” , “仍然”的意思,既表明倚楼时间之久,也暗示词人内心愁苦之深,难于排遣。紧扣题旨,点明新月、孤峰等
4、是倚楼远眺之景。(2)词人所说“无限愁”具体包含了哪些愁绪?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6 分)答: 解析:题干中已经明确“愁”为词眼,需要结合全词就该点做仔细分析。上片前两句,描绘离家万里,弯月的意象直接点明思乡之愁;后三句,通过写寒鸦傍晚时分归巢,帆船泊岸,暗含归家之意,而自己依然远眺,形成对照,愁思更浓。下片回到眼前之景,通过“玉笛只悲征客梦”直接抒发漂泊在外的游子之思,同时以渔夫的自由快乐映衬自己在外奔波劳碌的无限愁思。参考答案:词人身为“征客” ,远离家乡,充满了思乡之愁;寒鸦归巢,轻帆泊岸,自己却依旧漂泊在外,倚楼眺望,反衬出词人羁旅之愁;“渔夫讴”的自由快乐,唤起心中奔波在外、劳心
5、于俗事的愁怨。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11 分)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李 白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 注 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注 “雕胡” ,就是“菰” ,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作美餐。(1)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 分)答: 解析:答情感题,必须读懂每一联所讲内容以及隐含其中的情感。首联的“寂寥” ,颔联的“苦”与“寒” ,尾联的“惭” ,都已经非常清楚地揭示出了诗人的情感,应该不难概括。参考答案:夜宿农家的寂寞之情,由农民生活的艰辛困苦而引发的同情之心,对于荀媪的盛情款待受之有愧,
6、心怀愧疚之情。(2)尾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 分)答: 解析:说到“漂母” ,应该很自然地联系到史记淮阴侯列传 ,也就能够明确其手法为用典。 “作用”主要是强调典故所寄寓的情感。参考答案:用典,把荀媪比作对韩信有一饭之恩的漂母,表达作者对她的感激之情。(3)李白的诗以豪迈飘逸著称,这首诗的风格与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否吻合?请简要说明。(4 分)答: 解析: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多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来抒发其豪放之情,但这首诗是李白游五松山时,借宿在一位贫苦妇女荀媪家,受到殷勤款待,目睹了农家的辛劳和贫苦,有感而作的。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应为现实主义作品。参考答案:这首诗是
7、即事抒情之作,与李白其他作品表现的浪漫主义风格有所不同。这首诗用写实的方法叙述了自己夜宿荀媪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关心百姓疾苦的真情,属于现实主义诗歌。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题。(11 分)蝶 恋 花离 情李清照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 注 斜攲,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注 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1)第一句“暖雨晴风初破冻”有何作用?(3 分)答: 解析:回答此类题可从诗(词)句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一般而言诗(词)首句会交代时间地点,营造环
8、境氛围等;另外结构上要考虑它与全诗(词)的关系。参考答案:交代早春季节,烘托和暖温馨的氛围,反衬下文的“浓愁” 。(每点 1 分)(2)请赏析结句“夜阑犹剪灯花弄”的妙处。(4 分)答: 解析:此类题一般要从手法、内容、情感、表达效果等方面逐一分析。此题“夜阑犹剪灯花弄”重点在“剪弄灯花”的细节描写上,作答时要关注“剪” “弄”两个动词,及其表现出的情感。参考答案:运用细节描写,(1 分)通过“剪” “弄”两个动作以及“犹”字,(1 分)写出主人公心烦意乱、夜深无眠的复杂情感,(1 分)表现了主人公的思之深、愁之浓。(1 分)(3)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请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4 分)答:
9、 解析:回答本题,要概括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本题要关注“愁”字,所概括的内容都应该紧紧扣住情感“愁” ,同时要考虑抒发情感的手法。参考答案:首先由春景落笔,引出愁情;(1 分)接着通过几个典型的生活细节,从侧面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愁情;(2 分)最后直抒愁情,并在剪弄灯花的动作中结束全词。(1 分)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 分)南康望湖亭 苏 轼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许国心犹在,康时 术已虚。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注 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1)本诗首联有什么作用?(5 分)答
10、: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我们应从内容、结构、情感等方面入手。在本题中,首先看与题目的关系,交代了什么内容;又因是首联,那么在全诗的情感基调上,必有决定性的作用。参考答案:照应诗歌题目;交代渡湖的季节;奠定全诗凄凉感伤的情感基调。(2)请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6 分)答: 解析:写景是为了传情,此类题目,我们一定要与情感相联系,通过景物的描写,分析情感。另外,从本句写景的角度来看,动静结合是最大特色,答题时也应答出。参考答案:动静结合。 “片帆”动, “一山”静。借景抒情。秋风劲吹,片帆急渡,雾霭弥漫,孤山静立,表达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11 分)淇上
11、送赵仙舟王 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 分)答: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的感伤之情;(2 分)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 “愁”的情感;(1 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1 分)(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 分)答: 参考答案: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离别后的惆怅。(3 分)(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 ,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
12、”字好?为什么?(4 分)答: 参考答案:“犹”字好。(1 分)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 “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3 分)(或:“空”字好。 “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 “空”字侧重表现作者失魂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 分)卜 算 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叶梦得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归意已无多,故 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 ,水阔烟波渺。注 故:依旧,仍然。采菱:采菱女,代指歌女。(
13、1)上阕写出了夏夜的什么特点?简析上阕的写景艺术。(6 分)答: 解析:第一问,可抓住“鸣” ,明确以声衬静,突出夏夜的寂静。第二问,可从写景的手法入手。上阕将“新月”与“暗水”对比, “疏星”与“流萤”对比,描写了眼前所见所闻的自然现象,构思极为巧妙。这些景物的选择以及视听结合手法的运用,都突出了作者手法之高妙。参考答案:写出了夏夜的静谧。选取了夏夜有代表性的景物,从视觉、听觉的角度,运用反衬手法,以明衬暗,以声衬静。(2)赏析这首词的结句。(5 分)答: 解析:“水阔烟波渺”是写景句,属于以景结情的手法。 “水阔”言其距离之远, “烟波渺”言其茫茫之难寻。 “赏析”题应先说手法,再说内容、
14、情感。参考答案:以景语作结,借景抒情。以水阔写出故乡邈远,歌女难觅,归意无从抒发;烟波浩渺又表达了词人迷离怅惘之情。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11 分)江 南 曲于 鹄偶向江边采白 ,还随女伴赛江神。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采莲子(其二)皇甫松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1)比较两首诗主人公的不同形象。(6 分)答: 解析:这两首诗选择了比较小众的题材,而且情感比较委婉细腻,难度较大。解读第一首诗,可以以“远人”为突破口,由“远人”可知该诗描写的是思妇,而由“偶向”和“不敢”二词,可以推测出思妇的形象特征。 采莲子中“莲”谐音“怜”
15、 ,有表示爱恋之意, “莲子”的意象通常和爱情有关,而颔联中有“贪看年少” ,可知这是一位少女。 “隔水抛莲子”可见其大胆纯真。参考答案:江南曲中刻画了一位神情恍惚、含蓄深情的思妇;采莲子中刻画了一位情窦初开、大胆纯真的采莲少女。(2)前人评价江南曲 “一片心情只自知, 偶向 还随 暗掷妙极形容” ,请简要分析。(5 分)答: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一片心情只自知” ,着重从人物的心理上进行赏析。 “偶向”二字说明人物“江边采 ”的举动是心不在焉。 “还随”显然是无可无不可地跟着别人转,全都不是这位少妇此时本意欲行之事。既有风光旖旎的风景,又有欢声笑语的一群女伴,为什么还会心神不宁、心
16、不在焉呢?原来良人在远方。即使面对“闺密”也不好意思与她们明言,所以只能暗掷金钱来占卜吉凶。诗人着力描摹少妇欲言又不敢语,欲卜又不敢掷,欲罢又不甘休,只能“暗掷”的那种神情,既逼真,又细腻,委婉曲折地表现了一位少妇的深情。参考答案:“偶向” “还随”表现女子在欢快热闹的活动中只是无意识地跟随女伴信手摘花、祭神祈福;“暗掷”描写出女子切盼远人归来而又不欲人知的微妙心理。9阅读下面的两首边塞诗,完成(1)(2)题。(11 分)塞下曲四首(其一)唐常 建玉帛 朝回望帝乡,乌孙 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塞 下 曲明苏佑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觱篥 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17、。注 玉帛:指乌孙使者朝觐汉武帝时携带的礼品。乌孙:汉朝时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觱篥(b l):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1)同为边塞诗,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感情上有何不同?(5 分)答: 参考答案:常诗写了边塞无征战(和平、安宁、无战事)的景象,抒发了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或赞美化干戈为玉帛)之情;苏诗写了将士寒夜戍边的场景,表达了对戍边将士不畏艰苦,保家卫国(戍边卫国)的精神的赞扬。(2)第二首诗的前两句写景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6 分)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动静结合。明月高悬,清辉洒边关,此为静。西风劲吹,战袍随风拂起,此为动。二相结合,再现边地旷远,戍
18、边将士风餐露宿的情景。(示例二)融情于景。塞外明月悬,突显塞外风光的壮阔。寒夜西风吹,战袍猎猎作响,则是再现戍边将士的生活艰辛。更传达出诗人对戍边生活的复杂心态。既有钦佩赞叹之情,亦有同情慨叹之感。(示例三)视听结合。月洒清辉遍军营,风吹战袍猎猎声。一视一听,形象再现边关特有的自然风光、军营情境。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 分)早秋夜作韦 庄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 注 。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注 蟏蛸:蜘蛛的一种,脚很长。通称喜蛛或蟢子。(1)请说说诗歌的前三联是如何扣住“早秋”二字展开描写
19、的。(6 分)答: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诗歌前三联是如何扣住“早秋”展开描写的,逐联分析可知,作者是通过撷取典型的意象,从人的感官的角度来表现“早秋”的。首联, “翠簟初清” ,从触觉的角度,以清凉的竹席暗示暑气消退、天气转凉;“撇帘” “松韵” ,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秋风初起。颔联,近取“琴书润”之景,通过触觉描写点出露水之重;远取明月、砧杵声两组意象,从视听结合的角度来描写早秋的清冷氛围。颈联,选取“鸣蟋蟀”和“织蟏蛸”两组早秋景象,从视听结合的角度来描写早秋之景。参考答案:首联,通过“翠簟初清”的触觉描写,以及“撇帘” “松韵”的视听描写来表现早秋的“暑半销” 。颔联, “琴书润”从触觉
20、的角度写出早秋露水之重;明月和砧杵声从视听结合的角度来写早秋的清冷氛围。颈联,选取“鸣蟋蟀”和“织蟏蛸”两组早秋景象,从视听结合的角度来展现早秋之景。(每点 2 分)(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技巧。(5 分)答: 解析:“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明显采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王粲为“建安七子”之一,青年时遭逢汉末战乱,曾避难荆州,在客居荆州的十几年间郁郁不得志。而韦庄生活在晚唐,其人生经历与王粲颇为相似,此处韦庄以王粲自比,借王粲这一典故,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以及思乡念亲之情。参考答案:用典。(1 分)作者借“王粲辞家”的典故,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2 分)以及思乡念亲之情。(2 分
21、)仿真综合练(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 分)寒 食李山甫风烟放荡花披猖 ,秋千女儿飞短墙。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天地气和融霁色,池台日暖烧春光。自怜尘土无他事,空脱荷衣 泥醉乡。注 披猖:这里指飞扬。荷衣:出自屈原离骚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一句。(1)这首诗前两联描写了寒食节哪些景象?(5 分)答: 解析:回答描写的寒食节的景象要从景物与人物两角度展开。从“风烟放荡花披猖”中可抓出“风烟” “花”两个意象,形容它们的分别是“放荡”和“披猖” ,可见这两处景物是活泼明媚的;人物方面,从剩下三句中抓“秋千女儿” “绣袍驰马” “锦袖斗鸡” “喧”等关
22、键语句,可知描写的是女子荡秋千、男子骑马斗鸡的热闹场景。参考答案:从景的角度描写了春风荡漾、春花纷飞的明媚春景;从人的角度描写了女子荡秋千、男子驰马斗鸡的欢快热闹的场景。(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6 分)答: 解析:第一问,要注意结合注释中的内容分析。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意思是用荷叶做上衣,用荷花做裙子。对于莲来说,不染世俗之污,表明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由此可推断出诗人的感情。再结合前两联描写的内容看,上面写的是热闹景象,这与“无他事”的荷形成对比,以乐景衬哀情。 “自怜”句更是直接抒情,表达自己的“愁” 。最后一句中
23、的“空脱荷衣”表明诗人品行高洁,不甘沉沦,但又不得不身处“泥醉乡”的两难心理,这更增加了诗人的痛苦。参考答案:情感:表达了诗人坚守高洁品格而不得,却又不甘落入尘世的孤寂无聊、抑郁愁苦之情。如何表达:以乐景衬哀情(衬托),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美景和尘世的喧闹衬托内心的孤寂、冷清;通过“自怜”直接抒发自己的愁苦之情;通过“空脱荷衣” “泥醉乡”表达了内心矛盾的痛苦。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 分)踏 莎 行贺 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1)分析前三句景物描写的作用。(5
24、 分)答: 解析:分析词句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词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词句的位置,一般位于开头的词句,主要起统领全词,奠定情感基凋,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作用。本题词句正好是开头三句,作答时要先分析出景物特征(即“杨柳环绕,鸳鸯休憩,绿萍涨浮” “鸳鸯双栖双宿”),接着从内容上分析作用(即“清幽偏僻” “反衬水中荷花的孤寂”),再从结构上展开分析(即“铺垫”作用)。参考答案:描写杨柳环绕,鸳鸯休憩,绿萍涨浮,交代荷花生长的清幽偏僻的环境。描写鸳鸯双栖双宿,反衬水中荷花的孤寂。 “莲舟路断”为下文写荷花无人欣赏做铺垫(或“交代荷花无人欣赏的原因”)
25、。(2)赏析下阕最后两句的妙处。(6 分)答: 解析:综合赏析词句注意从意境创设、构思精巧、手法运用和情感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本题即要从手法和情感的表达方面进行分析。手法上要注意是“托物言志”和“拟人” ,情感上的作用结合“当年”“不肯” “秋风误”等关键词语,得出“不愿趋时附势” “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苦闷”等情感。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不肯在春天开花,只在夏日盛开,最终在秋风中凋零的凄凉命运。借荷花的形象表达词人不愿趋时附势的高雅节操以及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苦闷。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 分)酬屈突陕 刘长卿 落叶纷纷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乡
26、看秋草归无路,家对寒江病且贫。藜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怜君计画谁知者,但见蓬蒿空没身。注 屈突陕:人名。刘长卿:唐代诗人,因性格刚直,多次被贬,流放在外。乡:通“向” ,窗户。(1)请简要说明首联写景的作用。(5 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写景的作用。首联写景,主要落在前一句上,写落叶纷纷,落满四邻的庭院,此句最直接的作用是写出秋天肃杀的景象。再结合下句中的“萧条环堵” ,根据“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原则可知,此句更深层次上的作用在于烘托生活处境的艰难。既为首联,情调哀伤,与下文一致,故此又有渲染凄清氛围、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引出下文、与下文所要表达的“贫”相照应等作用。参考答案:描写了
27、树叶凋落的肃杀秋景;突出生活处境的艰难;渲染了凄清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引出下文的叙写,与“贫”相照应。(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 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题干已明确要结合全诗来回答,故应抓住诗句内容,逐一分析其包含的情感,尤其要抓关键意象和关键语句,如“落叶纷纷” “萧条环堵” “归无路” “病且贫”“菊花能醉去官人” “怜君计画谁知者”等。参考答案:借“落叶纷纷” “萧条环堵”之景表达内心的伤感;“归无路”表达思乡难归的愁苦;“病且贫”表达贫病交加的忧伤;“菊花能醉去官人”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归隐生活的陶醉(或“表达仕途失意的惆怅”);
28、“怜君计画谁知者”表达对屈突陕怀才不遇境遇的同情(或“表达对屈突陕无人赏识的忧愤”)。(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 分)满 江 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赵 鼎 注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注 赵鼎:南宋初年贤相,此词写于靖康之变后,作者奉宋高宗之命,告别中原南渡,途经仪真江口时。(1)上阕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 分)答:
29、 解析:作答第一问,不但要找出明显的景物,如西风、雨、征鸿、山色,同时还要找出不是很明显的景物,如“秋阴”实际就是“秋云” 。而且作答时不能只是简单地写出景物名称,还应当写出这些景物的特点,如“密布的秋云” “劲催的凄风” “霏霏的秋雨” “投碛的征鸿” “寒青的山色” 。作答第二问,要从多方面去分析效果,如营造氛围、传达情感、暗示时代特点等。参考答案:选取了密布的秋云、劲催的凄风、霏霏的秋雨、投碛的征鸿、寒青的山色等秋季的典型景物。(1 分)营造了凄凉(凄迷)惨淡(压抑)的氛围,(1 分)写出了词人内心悲凉、无所适从、依恋故园的情感,(2 分)也暗示了国家破败、山河飘摇的时代特点。(1 分)
30、(2)下阕抒情,寄寓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答: 解析:作答时要结合词人的身世和写作背景,联系词句进行分析。题干已将区间明确至“下阕” ,故可将下阕中的词句一句一句地进行分析。如“天涯路,江上客” ,由“天涯” “客”等可看出是漂泊在外,自是表达了流落之苦;“肠欲断,头应白” ,由“断” “白”及背景可知,应是表达亡国之痛、之恨。同理,接下来再抓住后面词句中的关键字词如“暮年” “消忧” “奈” “浇胸臆”等,从表达迟暮之悲、无可奈何之苦、激愤豪迈之气等方面作具体说明。参考答案:“天涯路,江上客” ,写出漂泊流落之苦。“肠欲断,头应白” ,写出国破家亡之恨。“空搔首兴叹,
31、暮年离拆” ,写出功业无成、年华已逝的迟暮之悲。“须信” “除是” “奈”等词写出愁苦心情难以排遣、无可奈何的心绪。“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写出了激愤豪迈之气和爱国热情。(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11 分)秋江晚泊 刘禹锡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轲峨艑 上客,劝酒夜相依。注 此诗作于被贬夔州途中。轲峨:孤高状。艑:船。(1)请赏析首联“空”字的妙处。(3 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说明该字在句中的具体意思,以及语法现象和修辞手法,如活用、拟
32、人、比喻、通感、化动为静等。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象,再现诗句表现的图景。第三步:点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哲理。参考答案:空,空阔、旷远,形象地描绘了江面上雨后空阔迷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每点 1 分)(2)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 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写景的几个角度,然后再结合颔联和颈联进行阐述。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从选材的角度来看,主要是选取了“暮霞” “宾鸿” “古戍” “旗” “荒村” “犬”等几个景物;从空间角度来看,从“暮霞” “宾鸿”到“古戍” “旗”
33、 “荒村” “犬” ,由高到低,由远及近,有仰视,有远眺;从感官角度来看,其中“犬吠之声”是听觉,其他几个景物是视觉;从写景的动静角度来看,有动景,有静景,动静结合;从修辞角度来看,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诗人以“宾鸿”自况。参考答案:选取典型景物(暮霞、宾鸿、古戍、旗、荒村、犬稀);富有层次(由高到低,由远及近;暮霞、宾鸿是仰观,旗迥、荒村是远眺,闻犬稀是近听);视听结合(古戍、旗迥、荒村是视觉,犬稀是听觉);动静结合(宾鸿飞是动景,古戍、旗迥、荒村是静景);比喻(宾鸿自况自喻);白描。(每点 1 分,答出四点即可)(3)概括尾联表达的情感。(4 分)答: 解析:注释说明此诗作于被贬夔州途中,
34、由此可知喝酒是在排遣仕途遭贬的失意之情;“轲峨艑上客” ,表明诗人在旅途之中,由此可知也是在排遣旅居异地的孤寂之情;“劝酒夜相依” ,前有“起秋色” ,表明此时正是秋夜时分,由此可知还是在排遣秋夜难捱的愁苦之情。参考答案:仕途遭贬的失意;旅居异地的孤寂;秋夜难捱的愁苦。(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 分)游栖霞寺李建勋养花天气近平分 ,瘦马来敲白下 门。晓色未开山意远,春容犹淡月华昏。琅琊 冷落存遗迹,篱舍稀疏带旧村。此地几经人聚散,只今王谢独名存。注 平分:春分节气。白下:南京的别称。琅琊:六朝时南京设琅琊郡。(1)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5、在诗中有什么作用?(6 分)答: 解析:本题分两小问,第一问问诗歌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具体作答时一般先总后分:先总说描绘了一幅怎样(用形容词)的画面,然后结合诗句分析。结合诗句分析时要抓住主要意象。诗句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内容上,分析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营造了什么氛围;结构上,分析诗句与标题、上下文的关系,如“为下文抒发感情做铺垫” “承上启下”等。参考答案: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冷落萧条的春景图。天还未亮,远山模糊,春意未显,月色朦胧,古镇遗迹冷落,篱舍旧村稀疏。描绘了满目萧条的景象,营造了凄凉的氛围,为尾联抒发感慨做铺垫。(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6、(5 分)答: 解析:分析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要结合前文。前文描绘了萧条冷落的景象,此处说“几经人聚散”“只今王谢独名存” ,显然是说曾经的繁华不再,包含了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参考答案:人事几经变迁,昔日繁华不再,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昔盛今衰的感慨。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 分)旅寓安南杜审言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1)请简要分析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围绕首联来写的。(5 分)答: 解析:注重把握诗句描写的景物,然后分析景物的特点及其与首联的关系。颔联紧紧围绕“殊风候”来写,写出了“寒迟暖复催”的具体表
37、现。颈联插叙天气,描写了四季分明且与北方截然相反的景象。参考答案:颔联描写的山果、野花是对“寒迟暖复催”的具体表述,颈联描写的“积雨” “昏雾”“轻霜” “震雷”是对“交趾殊风候”的具体描写,中间两联围绕“殊风候”表现交趾四时不同的景色和气象。(2)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与杜审言的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中的后两句在表现手法和抒发情感上的异同。(6 分)答: 解析:回答此题,需从写作手法和抒发情感两个角度分析。写作手法方面, 旅寓安南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即故意夸张安南与京都的距离;渡湘江使用了反衬的手法,比如“南” “北”的反衬, “人”“水”的反衬
38、等。抒发情感方面, 旅寓安南主要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渡湘江从“南窜”“北流”分析表现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参考答案:不同点:旅寓安南尾联使用了夸张的手法, 渡湘江的后两句主要使用反衬的手法。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遭遇贬谪的悲凉情怀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 分)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韩 翃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1)简要赏析颔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5 分)答: 参考答案:一只孤雁划过秋夜的天空向银河飞去,千家万户都传出了捣衣声,开始准备寒衣。运用对偶、视听结合、
39、名词连用等手法,写出了秋夜的静谧澄澈,营造了幽雅凄清的意境,境界开阔。(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6 分)答: 参考答案:通过写吟诵诗句与友人心灵相期而通宵未眠,赞美了友人诗句之美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真挚情谊;漫漫秋夜唯有诗句相伴,写出了诗人病中孤寂的生活,表达了诗人的落寞惆怅之情。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11 分)伤春五首(其二)杜 甫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牢落官军速,萧条万事危。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1)前四句写景角度多样,请加以概括。(3 分)答: 解析:本题要求“概括” “前四句写景角度” ,即不需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前四句内容,可概括出其写景角度为:视听结合(莺语,听觉;花满枝、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视觉),俯仰结合(树上、天上,仰视;草地、水中,俯视),动静结合(花、天、草,静景;莺语、风卷幔、水通池,动景)。参考答案:视听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2)诗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4 分)答: 解析:首先要审题,弄清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诗人垂泪”的“原因” 。根据诗歌内容,可知“垂泪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诗歌